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之儒学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时俱进,促进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儒学;文化多样性;文化传统;弘扬传统文化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1]
一、中国传统文化之儒学
习近平指出,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儒学在历史的发展
儒家文化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主流文化,是因为它经过了实践的重重检验,符合历史潮流发展的规律,才形成了今天的儒学风貌。
首先,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仁”为主要核心思想。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传至孟子,孟子继承并完善了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仁政”理论。
其次,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意见,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政策,将儒家经典作为正统学说。
再次,宋代时期,程颐、程颢、朱熹等儒学大家经过选择性地吸收不同学派的思想,而形成了理学体系。尤其是朱熹的《四书集注》,成为当时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
最后,清末时期,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曾国藩,通过对理学、心学有选择的学习和应用,被评为是清代“中兴第一名臣”,更被誉为“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二)儒学在社会的作用
习近平强调,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2]
首先,儒学倡导学以致用。诸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都充分体现了儒学经世致用的的观点。从内修己身到齐家治国,可以说,儒家学说,真正实现了儒家文化育人的功能。
其次,儒家提倡“学而优则仕”。儒家提倡文人志士精忠报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主张培养具有“常以天下为己任”“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爱国情怀的人才。
再次,儒家文化培养君子、管理社会、治理国家的主流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儒家文化在个人层面提倡君子风范、在社会层面提倡纲常伦理、在国家层面提倡仁政爱民和为政以德、在国际层面提倡天下一家和仁者无敌,它是一种进取型的、维稳型、秩序型的、中和型的文化,特别适用于个人的平稳上升、社会的稳步发展、国家的安定和谐、世界的和合万邦。[3]
(三)儒学在今天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的精华,至今对当今社会、家庭及个人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儒家所提倡“仁爱”、经世致用、忠恕之道、孝悌、礼乐等,有些不仅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已经成为当今最有实践意义的思想。
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但是阻碍世界和平发展的障碍依然存在。当今国际局势仍然呈现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基本态势,南北发展不平衡也一直是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4]所以,纵观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中国历史上主流文化的儒家文化,其中所蕴含的智慧,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未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二、尊重文明多样性,科学对待文化传统
在尊重文明多样性,科学对待文化传统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待各国文化及传统文化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文明不仅是国家的,也是世界的。我们在维护本国文明的同时,还要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的多样性,实现和谐共存,增进彼此间的相互学习、交流和借鉴。二是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由于各国经济、政治、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世界文明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承认并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是每个民族多必须具备的基本态度。三是要正确对待文明的多样性特征,正确学习借鉴。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就是要求我们在面对文化多样性的同时,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全盘西化。我们应该合理吸收和借鉴别国文化的有益成分,丰富本国文化的发展。四是要科学对待文化传统。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有扬弃的继承传统文化。
三、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习近平强调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5]这就要求我们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为了更好的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仅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还必须充分考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各方面的社会发展因素,积极推动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相适应,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首先,要与时俱进,丰富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其次,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再次,吸收并借鉴其他文化的优良成果,丰富本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最后,将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积极而充分的应用于实践,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松,张天舒.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论述研究综述[J].学理论,2015(19).
[2]朱菁,朱方长.儒家文化与当代精神[J].学理论,2015(13).
[3]胡先云.儒家经典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价值研究[J].速读,2014(12).
[4]陈敏,鲁力.论儒家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理论学刊,2015(1).
[5]夏德计,高大金.浅析习近平传统文化思想[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5(4).
【关键词】:儒学;文化多样性;文化传统;弘扬传统文化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1]
一、中国传统文化之儒学
习近平指出,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儒学在历史的发展
儒家文化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主流文化,是因为它经过了实践的重重检验,符合历史潮流发展的规律,才形成了今天的儒学风貌。
首先,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仁”为主要核心思想。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传至孟子,孟子继承并完善了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仁政”理论。
其次,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意见,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政策,将儒家经典作为正统学说。
再次,宋代时期,程颐、程颢、朱熹等儒学大家经过选择性地吸收不同学派的思想,而形成了理学体系。尤其是朱熹的《四书集注》,成为当时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
最后,清末时期,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曾国藩,通过对理学、心学有选择的学习和应用,被评为是清代“中兴第一名臣”,更被誉为“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二)儒学在社会的作用
习近平强调,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2]
首先,儒学倡导学以致用。诸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都充分体现了儒学经世致用的的观点。从内修己身到齐家治国,可以说,儒家学说,真正实现了儒家文化育人的功能。
其次,儒家提倡“学而优则仕”。儒家提倡文人志士精忠报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主张培养具有“常以天下为己任”“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爱国情怀的人才。
再次,儒家文化培养君子、管理社会、治理国家的主流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儒家文化在个人层面提倡君子风范、在社会层面提倡纲常伦理、在国家层面提倡仁政爱民和为政以德、在国际层面提倡天下一家和仁者无敌,它是一种进取型的、维稳型、秩序型的、中和型的文化,特别适用于个人的平稳上升、社会的稳步发展、国家的安定和谐、世界的和合万邦。[3]
(三)儒学在今天的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的精华,至今对当今社会、家庭及个人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儒家所提倡“仁爱”、经世致用、忠恕之道、孝悌、礼乐等,有些不仅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已经成为当今最有实践意义的思想。
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但是阻碍世界和平发展的障碍依然存在。当今国际局势仍然呈现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基本态势,南北发展不平衡也一直是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4]所以,纵观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中国历史上主流文化的儒家文化,其中所蕴含的智慧,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未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二、尊重文明多样性,科学对待文化传统
在尊重文明多样性,科学对待文化传统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待各国文化及传统文化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文明不仅是国家的,也是世界的。我们在维护本国文明的同时,还要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的多样性,实现和谐共存,增进彼此间的相互学习、交流和借鉴。二是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由于各国经济、政治、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世界文明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承认并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是每个民族多必须具备的基本态度。三是要正确对待文明的多样性特征,正确学习借鉴。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就是要求我们在面对文化多样性的同时,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全盘西化。我们应该合理吸收和借鉴别国文化的有益成分,丰富本国文化的发展。四是要科学对待文化传统。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有扬弃的继承传统文化。
三、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习近平强调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5]这就要求我们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为了更好的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仅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还必须充分考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各方面的社会发展因素,积极推动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相适应,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首先,要与时俱进,丰富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其次,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再次,吸收并借鉴其他文化的优良成果,丰富本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最后,将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积极而充分的应用于实践,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松,张天舒.习近平中国传统文化论述研究综述[J].学理论,2015(19).
[2]朱菁,朱方长.儒家文化与当代精神[J].学理论,2015(13).
[3]胡先云.儒家经典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价值研究[J].速读,2014(12).
[4]陈敏,鲁力.论儒家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理论学刊,2015(1).
[5]夏德计,高大金.浅析习近平传统文化思想[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