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术家万籁声,1903年出生于湖北武昌,原名万常青,少年时代即住北京,十七岁考入国立大学森林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他自幼爱好武术,在校期间,曾拜沧洲神枪手刘德宽高足赵鑫洲为师。万常青学了三年少林六合拳后,听说有个叫杜心五的,以前是湖南一带著名的武术家,因“神经不正常”流落到了北京。他抱着好奇之心前往拜访,见此人中等身材,体格消瘦,衣衫褴褛,满嘴疯话,行为放荡不羁,但两眼炯炯有神,知不是平常之人,便要拜他为师。杜心五听后哈哈大笑,说:“我根本不会什么武术,你还是赶快走吧。”万常青便对杜心五说;“我想和您老试试手,不知先生意下如何?”杜心五说:“试试也行。”
两人站好,相互抱拳施礼,杜心五跨弓步两手夹肋提气运意。万常青见杜心五此刻神态与刚才迥然,两眼光亮照人,在提气时,身上的衣服像有一股风吹起,这是内气发出运至外功。万常青是学过拳的,不禁骇然。他收起架势,恭恭敬敬地拜杜为师。杜心五见万常青心有灵犀,也就收下了他。万原来武术就很有基础,自跟杜心五学艺后,更是如虎添翼。原来杜心五练的是自然门内功,此门功夫历来只单传不传其二。
万得自然门内功秘传之后,又先后拜刘百川、王显斋、王荣标等名家为师,均得到了他们的传授。万当时在读书和任教的八个寒暑里,除了上课之外,几乎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到了练武上。他除了擅长少林六合门和自然门内功外,对其他各大门户如形意、八卦、太极、猴拳、劈卦、罗汉、南拳及枪器械、暗器等主要功法无不涉猎。
万常青还精通伤科活人之术,他初投王荣标学接骨术,继而拜刘百川习伤科医药、手术。刘百川乃近代伤科大家,万朝夕相随学其精华,刘百川见万为人诚恳厚道,传艺时倾其所有,使万的伤科技艺得以猛进,后又兼修内、外、针灸各科,终成伤、骨科医之大器。
万常青因感于武人不文、文人不武之旧习,早年即发奋苦读,著书立说,以改造世俗之见。1927年初,万常青第一次在武坛显露锋芒,《北京晨报》连续两个月发表了他的数篇武术论文,引起了武术界人士的注目。他在26岁时即著成《武术汇宗》一书,历时三载,一朝问世即震动武林,享誉江湖,武林同道无不以先睹为快。该书集武学心得之大成,汇南北派、内外家、各拳种器械及暗器等,还附有医药伤科兼修道学、养身之术,堪称武术著作之经典。
从此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万籁声。
1928年10月11日在南京举行武术国考,各地高手云集。万籁声前往南京比赛,临行前,师父杜心五对他说:“我们师徒之间的情缘就到这里吧!你这一走,将来我们见面之日也就很难了,我没有什么东西可送你的,你就把这一尺长的短剑带在身上,他跟着我已经几十年了,你看到它就像见到我一样。”万籁声捧着剑,含着热泪对师父说:“比赛一结束,我就会回来看您的。”于是拜别了老师南下,果然不出杜师所料,万到南京之后,一举成名,再也没能回到师父身边。从此,万籁声带着这把短剑,走南闯北,每天睡觉的时候,总将它压在枕头下,这件珍品跟随他数十寒暑。
武术国考时,万籁声首场比赛与福州代表倪鸣銮相遇,倪鸣銮武功在福州一带也是闻名一时。比赛时,万籁声于近两丈远处以自然门“闪电手”一跃而前,先声夺人地以右拳砸在倪鸣銮的左边嘴角,当即打落四牙,后又以地趟拳扫双脚攻其不备,不到五个回合即以绝对优势取胜。国考结束时,万籁声代表队以总分第一夺得国考冠军。当时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先生倍加赞赏万籁声的技艺,特地接入国术馆内待以上宾,称赞万籁声的武艺“名不虚传”。
万籁声由于技艺高超,在这次比赛中被当时两广总指挥兼广东省主席李济深先生看中,被聘为两广国术馆馆长,授少将级军衔。他到广州后,当地名手不服,纷纷前来要求比试一番,万籁声使出六合门和自然门的神打功夫,两手手指似钢钩,来如疾风暴雨,去如奔洪汇江,以绝对的优势压倒对手,而令其折服。从此,万籁声在两广的名声大震,各地名手云集而来。但人事沧桑,李济深下野,两广国术馆解散。此后,万籁声又辗转南北,在上海、河南、武汉、广西等地从事武术活动。 北京有“醉鬼”张三者,鹰爪功独树一帜,每与人交手,即并五指于地划写一“马”字,深约寸许,令观者无不咋舌。万籁声闻其名后,决意要去会会张三。不料张三一见万籁声即盛气凌人,尤对自然门大肆非议。万籁声强忍一时之辱,待与张三交手时,气足心定,冷静应对。万籁声出手如电,仅以“闪电手”一招,张开五指扣住张三的右手大指节,双方奋力一夺,“嘎巴”一声,张三即大叫不已,原来他的大拇指被万籁声折断了。
抗日战争期间,万籁声先后任重庆中央训练团武术总教官、湖南国术训练所所长、广西大学体育部主任、永安体育师范学校校长等职。
万籁声经常讲起中国武术的构成及作用。他认为武术可分为内外家和南北派,北重腿,南重拳,外家讲软、硬、轻三功,内家讲“吞吐浮沉”,各有相互之处,亦不可执一而论。 各派虽各有独到之处,均不出攻击防守、或防守带攻击,或又攻击又防守,既防守又攻击,其动又不出上下左右、前方后圆,浑圆一劲、“气”之决,所以武术应属于“军事体育”之一环,也是一项健身的法宝。它可以培养出自卫卫人的勇气,自救救国的情操,不拘实地环境、人数、设备,均可练习,以意传气,不伤筋骨,不会得运动性关节炎,不易得肺病、胃病之疾,这当然不是说武术万能。练其他项目,也可以加上中国之气功,缓缓加功,不要躁进,就可以少得不必要的疾患了。会武术的人,可兼习一般体育运动。
解放后,万籁声改行当了伤科医生,和妻子张玉瑛在福州安家。但依旧习武练身,传授徒弟,并从事武术著述。他常常告诫他的学生们:练武犹如锻剑,冷了热烧,热了再冷,反复锤炼才打成好剑。他说,功夫不负有心,本事全靠练出来的。
万籁声晚年虽以诊疗为业,于钱财却十分淡泊,扶贫济困、对弱者送医送药不取分文为常事,他时常教诲弟子的为医之道是:“医师之责,平民达官均应平等待之,尽全力救治。”
万籁声长期从事武术著作撰写与教学工作。早年撰写的《武术汇宗》,据说是中国近代首部武术专著。后又陆续著有《原式太极拳图解》、《国术教本》、《药功秘》、《自然拳法汇宗》、《国际武术体育教范》、《国际技击武术教范》、《国际武术体操教范》、《国际气功武术教范》、《武术言论集》、《中国伤科》、《治平之道》等。
两人站好,相互抱拳施礼,杜心五跨弓步两手夹肋提气运意。万常青见杜心五此刻神态与刚才迥然,两眼光亮照人,在提气时,身上的衣服像有一股风吹起,这是内气发出运至外功。万常青是学过拳的,不禁骇然。他收起架势,恭恭敬敬地拜杜为师。杜心五见万常青心有灵犀,也就收下了他。万原来武术就很有基础,自跟杜心五学艺后,更是如虎添翼。原来杜心五练的是自然门内功,此门功夫历来只单传不传其二。
万得自然门内功秘传之后,又先后拜刘百川、王显斋、王荣标等名家为师,均得到了他们的传授。万当时在读书和任教的八个寒暑里,除了上课之外,几乎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到了练武上。他除了擅长少林六合门和自然门内功外,对其他各大门户如形意、八卦、太极、猴拳、劈卦、罗汉、南拳及枪器械、暗器等主要功法无不涉猎。
万常青还精通伤科活人之术,他初投王荣标学接骨术,继而拜刘百川习伤科医药、手术。刘百川乃近代伤科大家,万朝夕相随学其精华,刘百川见万为人诚恳厚道,传艺时倾其所有,使万的伤科技艺得以猛进,后又兼修内、外、针灸各科,终成伤、骨科医之大器。
万常青因感于武人不文、文人不武之旧习,早年即发奋苦读,著书立说,以改造世俗之见。1927年初,万常青第一次在武坛显露锋芒,《北京晨报》连续两个月发表了他的数篇武术论文,引起了武术界人士的注目。他在26岁时即著成《武术汇宗》一书,历时三载,一朝问世即震动武林,享誉江湖,武林同道无不以先睹为快。该书集武学心得之大成,汇南北派、内外家、各拳种器械及暗器等,还附有医药伤科兼修道学、养身之术,堪称武术著作之经典。
从此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万籁声。
1928年10月11日在南京举行武术国考,各地高手云集。万籁声前往南京比赛,临行前,师父杜心五对他说:“我们师徒之间的情缘就到这里吧!你这一走,将来我们见面之日也就很难了,我没有什么东西可送你的,你就把这一尺长的短剑带在身上,他跟着我已经几十年了,你看到它就像见到我一样。”万籁声捧着剑,含着热泪对师父说:“比赛一结束,我就会回来看您的。”于是拜别了老师南下,果然不出杜师所料,万到南京之后,一举成名,再也没能回到师父身边。从此,万籁声带着这把短剑,走南闯北,每天睡觉的时候,总将它压在枕头下,这件珍品跟随他数十寒暑。
武术国考时,万籁声首场比赛与福州代表倪鸣銮相遇,倪鸣銮武功在福州一带也是闻名一时。比赛时,万籁声于近两丈远处以自然门“闪电手”一跃而前,先声夺人地以右拳砸在倪鸣銮的左边嘴角,当即打落四牙,后又以地趟拳扫双脚攻其不备,不到五个回合即以绝对优势取胜。国考结束时,万籁声代表队以总分第一夺得国考冠军。当时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先生倍加赞赏万籁声的技艺,特地接入国术馆内待以上宾,称赞万籁声的武艺“名不虚传”。
万籁声由于技艺高超,在这次比赛中被当时两广总指挥兼广东省主席李济深先生看中,被聘为两广国术馆馆长,授少将级军衔。他到广州后,当地名手不服,纷纷前来要求比试一番,万籁声使出六合门和自然门的神打功夫,两手手指似钢钩,来如疾风暴雨,去如奔洪汇江,以绝对的优势压倒对手,而令其折服。从此,万籁声在两广的名声大震,各地名手云集而来。但人事沧桑,李济深下野,两广国术馆解散。此后,万籁声又辗转南北,在上海、河南、武汉、广西等地从事武术活动。 北京有“醉鬼”张三者,鹰爪功独树一帜,每与人交手,即并五指于地划写一“马”字,深约寸许,令观者无不咋舌。万籁声闻其名后,决意要去会会张三。不料张三一见万籁声即盛气凌人,尤对自然门大肆非议。万籁声强忍一时之辱,待与张三交手时,气足心定,冷静应对。万籁声出手如电,仅以“闪电手”一招,张开五指扣住张三的右手大指节,双方奋力一夺,“嘎巴”一声,张三即大叫不已,原来他的大拇指被万籁声折断了。
抗日战争期间,万籁声先后任重庆中央训练团武术总教官、湖南国术训练所所长、广西大学体育部主任、永安体育师范学校校长等职。
万籁声经常讲起中国武术的构成及作用。他认为武术可分为内外家和南北派,北重腿,南重拳,外家讲软、硬、轻三功,内家讲“吞吐浮沉”,各有相互之处,亦不可执一而论。 各派虽各有独到之处,均不出攻击防守、或防守带攻击,或又攻击又防守,既防守又攻击,其动又不出上下左右、前方后圆,浑圆一劲、“气”之决,所以武术应属于“军事体育”之一环,也是一项健身的法宝。它可以培养出自卫卫人的勇气,自救救国的情操,不拘实地环境、人数、设备,均可练习,以意传气,不伤筋骨,不会得运动性关节炎,不易得肺病、胃病之疾,这当然不是说武术万能。练其他项目,也可以加上中国之气功,缓缓加功,不要躁进,就可以少得不必要的疾患了。会武术的人,可兼习一般体育运动。
解放后,万籁声改行当了伤科医生,和妻子张玉瑛在福州安家。但依旧习武练身,传授徒弟,并从事武术著述。他常常告诫他的学生们:练武犹如锻剑,冷了热烧,热了再冷,反复锤炼才打成好剑。他说,功夫不负有心,本事全靠练出来的。
万籁声晚年虽以诊疗为业,于钱财却十分淡泊,扶贫济困、对弱者送医送药不取分文为常事,他时常教诲弟子的为医之道是:“医师之责,平民达官均应平等待之,尽全力救治。”
万籁声长期从事武术著作撰写与教学工作。早年撰写的《武术汇宗》,据说是中国近代首部武术专著。后又陆续著有《原式太极拳图解》、《国术教本》、《药功秘》、《自然拳法汇宗》、《国际武术体育教范》、《国际技击武术教范》、《国际武术体操教范》、《国际气功武术教范》、《武术言论集》、《中国伤科》、《治平之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