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高职院校作物栽培课程理实一体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改革,强调“双师型”教师是开展理实一体教学的重要载体。在理实一体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把握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使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职;作物栽培;理实一体;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035-02
为丰富学生的理论基础,使其掌握作物栽培知识,大部分学校将作物栽培定为农业高职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对构建学生专业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1]。
1 理实一体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安排是先讲授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生物学特性、产量和品质形成关系,最后讲授栽培技术,但先理论知识后进行实践教学,往往会错失作物生长的实践环节,从而导致课程与生产不一致。而采取新型的教学模式,即改变传统的流水式讲授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在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理解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2]。理实一体教学方式基于教师的课堂讲授,以课程为主导、工作任务为主线、实践教学为主体,有效结合理论和实践、直观与抽象,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重要作用。
常规教学先理论后实践,在进行理论部分教学时往往错过了农作物生长的生产管理过程,导致本田期栽培技术理论知识的讲授与生产实践操作严重脱节。为解决这一矛盾,进行理实一体教学改革,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学时限制,实时结合作物生产特点,根据作物生长进程制订教学计划。把传统教学以知识系统为重点的传授模式改为将能力系统的培养、知识系统的传授与农时有机地结合,根据教学内容与作物生长情况灵活进行安排的模式[3-4]。
2 理实一体教学内容的改革
作物栽培课程设计理念以培养高素质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借鉴职业能力系统化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按照“强调针对性、注重实用性、强化实践性”的原则。教学内容的实施以作物栽培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模块)进行[5]。其工作过程主要包括如下工作环节:制订作物生产技术计划—进行作物生产资料的准备—进行作物生产技术培训—进行播种及田间栽培管理—进行产量、品质鉴定—进行技术总结。以此为依据,将作物栽培课程的教学体系整合为以下4个教学单元:作物生产的相关准备;播种及育苗技术;看苗诊断与田间管理技术;产量、品质鉴定与总结。以水稻栽培为例,可进行相关的教学体系设计(表1)。结合作物生长的季节性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达到“讲、做、学”合一的目的。
3 理实一体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高职教育教学场所以教室为中心,教室的主要功能是传授课程知识。而进行理实一体教学改革后,教学场所是以实训场所为中心,教师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理实一体教学改革主要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模式,学生在真实仿真的工作环境中可加强对知识的记忆,从而提高职业能力[6]。由于作物栽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让学生很好地掌握技能,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增强学生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理实一体教学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3.1 情景教学
通过模拟景境、角色扮演来实施教学过程:创设情境—确定问题(任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来完成。
例如:幼穗分化过程的观察与鉴定,先由教师播放幼穗分化过程的教学片,让学生对幼穗分化有直观了解,随后确定任务,要求分组进行查找资料,记录幼穗分化不同时期的幼穗外形特点及植株生长特点,采取相应的田间管理方法。倡导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来补充、修正和加深每组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对每组的方案进行评价。不仅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7]。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加主动学习的热情,逐步培养良好的专业思想和职业素质。
3.2 项目教学
以某一生产或科研项目为载体,根据各项目的具体内容、特点和季节,针对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确定项目任务,安排相关的教学内容[8-9]。例如:水稻苗期肥水管理技术项目,可采用6步教学法:提出项目—任务分析—制订工作学习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价—结果运用。教师先简单讲解水稻苗期肥水管理技术操作规程,然后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在各自的秧田拟定水稻苗期的肥水管理操作规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经过小组讨论,每组派代表上讲台讲解,然后由教师与其他学生提问,最后由教师做出总结。这样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又实现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3.3 现场教学
结合现场开展教学活动,直观教学方法。针对作物栽培的某一个教学内容(如育苗技术),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利用现场教学,通过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任务,把相关的知识点及技能点传授给学生[10]。
4 理实一体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由于作物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周期性过程,技能的掌握也具有时间延续性,比如作物育苗技术的掌握需要从整地、播种、出苗到苗期管理一系列的过程,要考核学生是否掌握育苗技术就要进行长时间地观察,现行的考核方法不能全面评价学生某一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情况。现行的考核方法主要采取理论部分闭卷考试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在集中的时间段、集中的地点进行,最后由该课程的任课教师按一定权重进行综合评定出最终成绩,重结果、轻过程,淡化了考试的教育教学功能[11]。
理实一体教学改革的成绩评定以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按一定权重进行分配,评价主体不再是任课教师的单一行为,而是多元化的,考试的目的也较变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理论应用能力、合作能力、素质教育等。每个项目教学结束后由任课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团队中其他同学及学生本人给出各自的分数,再按一定比例进行综合评定。多元化、全方位、具有开放性的综合评价方式代替终结性评价,更加客观和具体。
理实一体教学改革对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推动青年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12]。总之,开展理实一体教学改革高职作物栽培课程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可培养既能熟练操作,又具备相应理论知识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创业竞争中具有明显优势。
5 参考文献
[1] 许乃霞,陈易飞,束剑华.基于生产过程为导向的作物栽培课程教学改革探[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336-337.
[2] 张弘.职业教育中理实一体教学设计的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1(5):54-55.
[3] 申荣卫,台晓虹,黄炳义.以行动为导向的“理实一体”课程开发方法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9):25-27.
[4] 禹禄君.探究理实一体化教学新模式[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63-66.
[5] 张翠翠,马彦令.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作物栽培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1(7):72-74.
[6] 张艳红.《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建设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2):220.
[7] 王淮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8] 闵华,周晓舟,梁庆平,等.高职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法制与经济,2008(8):87-88,90.
[9] 张军.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10] 郑学平.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11] 许乃霞,张宇.“两结合、两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农业学报,2011(1):205-206.
[12] 钱兰华,周英.植物保护课程理实一体考试改革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31-32,34.
关键词 高职;作物栽培;理实一体;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035-02
为丰富学生的理论基础,使其掌握作物栽培知识,大部分学校将作物栽培定为农业高职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对构建学生专业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1]。
1 理实一体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安排是先讲授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生物学特性、产量和品质形成关系,最后讲授栽培技术,但先理论知识后进行实践教学,往往会错失作物生长的实践环节,从而导致课程与生产不一致。而采取新型的教学模式,即改变传统的流水式讲授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在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理解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2]。理实一体教学方式基于教师的课堂讲授,以课程为主导、工作任务为主线、实践教学为主体,有效结合理论和实践、直观与抽象,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重要作用。
常规教学先理论后实践,在进行理论部分教学时往往错过了农作物生长的生产管理过程,导致本田期栽培技术理论知识的讲授与生产实践操作严重脱节。为解决这一矛盾,进行理实一体教学改革,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学时限制,实时结合作物生产特点,根据作物生长进程制订教学计划。把传统教学以知识系统为重点的传授模式改为将能力系统的培养、知识系统的传授与农时有机地结合,根据教学内容与作物生长情况灵活进行安排的模式[3-4]。
2 理实一体教学内容的改革
作物栽培课程设计理念以培养高素质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借鉴职业能力系统化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按照“强调针对性、注重实用性、强化实践性”的原则。教学内容的实施以作物栽培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模块)进行[5]。其工作过程主要包括如下工作环节:制订作物生产技术计划—进行作物生产资料的准备—进行作物生产技术培训—进行播种及田间栽培管理—进行产量、品质鉴定—进行技术总结。以此为依据,将作物栽培课程的教学体系整合为以下4个教学单元:作物生产的相关准备;播种及育苗技术;看苗诊断与田间管理技术;产量、品质鉴定与总结。以水稻栽培为例,可进行相关的教学体系设计(表1)。结合作物生长的季节性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达到“讲、做、学”合一的目的。
3 理实一体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高职教育教学场所以教室为中心,教室的主要功能是传授课程知识。而进行理实一体教学改革后,教学场所是以实训场所为中心,教师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理实一体教学改革主要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模式,学生在真实仿真的工作环境中可加强对知识的记忆,从而提高职业能力[6]。由于作物栽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让学生很好地掌握技能,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增强学生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理实一体教学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3.1 情景教学
通过模拟景境、角色扮演来实施教学过程:创设情境—确定问题(任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来完成。
例如:幼穗分化过程的观察与鉴定,先由教师播放幼穗分化过程的教学片,让学生对幼穗分化有直观了解,随后确定任务,要求分组进行查找资料,记录幼穗分化不同时期的幼穗外形特点及植株生长特点,采取相应的田间管理方法。倡导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来补充、修正和加深每组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对每组的方案进行评价。不仅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7]。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加主动学习的热情,逐步培养良好的专业思想和职业素质。
3.2 项目教学
以某一生产或科研项目为载体,根据各项目的具体内容、特点和季节,针对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确定项目任务,安排相关的教学内容[8-9]。例如:水稻苗期肥水管理技术项目,可采用6步教学法:提出项目—任务分析—制订工作学习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价—结果运用。教师先简单讲解水稻苗期肥水管理技术操作规程,然后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在各自的秧田拟定水稻苗期的肥水管理操作规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经过小组讨论,每组派代表上讲台讲解,然后由教师与其他学生提问,最后由教师做出总结。这样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又实现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3.3 现场教学
结合现场开展教学活动,直观教学方法。针对作物栽培的某一个教学内容(如育苗技术),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利用现场教学,通过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任务,把相关的知识点及技能点传授给学生[10]。
4 理实一体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由于作物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周期性过程,技能的掌握也具有时间延续性,比如作物育苗技术的掌握需要从整地、播种、出苗到苗期管理一系列的过程,要考核学生是否掌握育苗技术就要进行长时间地观察,现行的考核方法不能全面评价学生某一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情况。现行的考核方法主要采取理论部分闭卷考试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在集中的时间段、集中的地点进行,最后由该课程的任课教师按一定权重进行综合评定出最终成绩,重结果、轻过程,淡化了考试的教育教学功能[11]。
理实一体教学改革的成绩评定以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按一定权重进行分配,评价主体不再是任课教师的单一行为,而是多元化的,考试的目的也较变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理论应用能力、合作能力、素质教育等。每个项目教学结束后由任课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团队中其他同学及学生本人给出各自的分数,再按一定比例进行综合评定。多元化、全方位、具有开放性的综合评价方式代替终结性评价,更加客观和具体。
理实一体教学改革对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推动青年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12]。总之,开展理实一体教学改革高职作物栽培课程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可培养既能熟练操作,又具备相应理论知识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创业竞争中具有明显优势。
5 参考文献
[1] 许乃霞,陈易飞,束剑华.基于生产过程为导向的作物栽培课程教学改革探[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336-337.
[2] 张弘.职业教育中理实一体教学设计的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1(5):54-55.
[3] 申荣卫,台晓虹,黄炳义.以行动为导向的“理实一体”课程开发方法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9):25-27.
[4] 禹禄君.探究理实一体化教学新模式[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63-66.
[5] 张翠翠,马彦令.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作物栽培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1(7):72-74.
[6] 张艳红.《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建设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2):220.
[7] 王淮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8] 闵华,周晓舟,梁庆平,等.高职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法制与经济,2008(8):87-88,90.
[9] 张军.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10] 郑学平.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11] 许乃霞,张宇.“两结合、两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农业学报,2011(1):205-206.
[12] 钱兰华,周英.植物保护课程理实一体考试改革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3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