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比較胃镜下高频电切术、氩离子凝固术用于胃息肉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100例胃息肉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胃镜下高频电切术,观察组选择氩离子凝固术,对比两组疗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氩离子凝固术可以提升疗效并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胃息肉;疗效;并发症
胃息肉属于一种消化内科疾病,病情严重且病程持久,从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为胃息肉患者选择更好的手术方法对其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为了比较胃镜下高频电切术、氩离子凝固术用于胃息肉的疗效,我院对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100例胃息肉患者选择了不同的两种手术。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抽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100例胃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为27~71岁,平均(53.24±3.86)岁。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28~72岁,平均(53.26±3.89)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胃镜下高频电切术:以圈套器采取电凝电切,插入圈套器于患者体内,为患者调整体位与导管,使用顺套法或跌套法将息肉以钢丝圈套住并收紧,当息肉蒂部组织的颜色变成暗红色后,将电凝开关打开,电流指数选择3~4挡,2s~3s,当蒂部变为乳白色并凝固后,息肉即可脱落。
观察组选择氩离子凝固术:准备好检测仪器,设置电场强度于5000V/m2,电凝功率设置为60W,氩气流量控制于2L/min,完成调试后,采取体外实验。选择氩离子凝固器(德国APC300)与电子肠胃镜联用观察病灶状态,手术医生依据息肉大小、数量以及形状等确定处理措施,首先将小息肉摘除,在以电凝方式切除大息肉,将氩离子凝固导管一直伸到内镜头,直至病灶上方4mm处以1~3s/次的频率采取凝固治疗,然后观察息肉变化,直至其表面黝黑或泛白。凝固结束后,选择圈套器和氩气刀切除息肉,若由于电凝效果不良而造成息肉蒂部出血,则可再次选择氩气刀予以凝固止血。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②并发症。
1.4 判定标准
依据临床症状与息肉状态对其疗效予以评估,显效: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彻底消失,胃镜检查显示息肉范围缩小>70%;有效:上述症状有所好转,且胃镜检查显示息肉缩小范围为30%~70%;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比较数据,以X2检验和率(%)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2.2 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胃息肉是一种临床多发病,指的是起源于胃黏膜的上皮细胞向胃内凸入而形成的隆起性病变,常伴有腹胀腹痛以及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1]。此类疾病病情严重且迁延不愈,使得患者常常痛苦不堪,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必须为胃息肉患者选择更好的手术措施。
对于胃息肉患者而言,以往常常为其采取高频电切术。这种手术具有操作方便、应用成熟以及安全性好等特点,其在与息肉组织进行接触时通过提供高频的电压电流来产生热量,从而发挥出分离、切割组织以及有效止血之效果[2]。然而,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此术在术后易于引起多种并发症,从而对病情康复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氩离子凝固术属于一种非接触性的电凝固技术,其可以通过对氩气进行电离而产生高频能量,进而引导病灶组织合并发挥凝固作用,其可以有效地控制凝固深度,能够避免伤及黏膜上皮,有利于减少术后出血以及手术穿孔率;同时,此术不会严重损伤胃部深层的血管与胃黏膜组织,因此其能够有效地促进胃黏膜与泌酸腺细胞功能修复,有利于避免胃黏膜萎缩以及肠上皮化生的出现[3]。文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采取氩离子凝固术可以提升疗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采取氩离子凝固术能够减少并发症。
综上所述,为胃息肉患者采取氩离子凝固术不仅可以提升疗效,而且还能够减少并发症,因此有必要将氩离子凝固术推广应用于胃息肉的治疗当中。
参考文献:
[1]薛建波, 陈娟, 仝建军,等.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息肉临床疗效观察及与多项因子水平相关性研究[J]. 河北医学, 2017, 23(1):138-141.
[2]刘明军.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高频电切术治疗胃息肉效果观察[J]. 社区医学杂志, 2017, 15(19):22-24.
[3]王福成, 王宇, 张野.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在胃息肉治疗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 24(23):75-77.
作者简介:杨亮(1977.09-)男,河北唐县人,汉族,本科,主治医师。工作内容及方向:内镜诊断与治疗。
关键词:胃息肉;疗效;并发症
胃息肉属于一种消化内科疾病,病情严重且病程持久,从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为胃息肉患者选择更好的手术方法对其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为了比较胃镜下高频电切术、氩离子凝固术用于胃息肉的疗效,我院对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100例胃息肉患者选择了不同的两种手术。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抽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100例胃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为27~71岁,平均(53.24±3.86)岁。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28~72岁,平均(53.26±3.89)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胃镜下高频电切术:以圈套器采取电凝电切,插入圈套器于患者体内,为患者调整体位与导管,使用顺套法或跌套法将息肉以钢丝圈套住并收紧,当息肉蒂部组织的颜色变成暗红色后,将电凝开关打开,电流指数选择3~4挡,2s~3s,当蒂部变为乳白色并凝固后,息肉即可脱落。
观察组选择氩离子凝固术:准备好检测仪器,设置电场强度于5000V/m2,电凝功率设置为60W,氩气流量控制于2L/min,完成调试后,采取体外实验。选择氩离子凝固器(德国APC300)与电子肠胃镜联用观察病灶状态,手术医生依据息肉大小、数量以及形状等确定处理措施,首先将小息肉摘除,在以电凝方式切除大息肉,将氩离子凝固导管一直伸到内镜头,直至病灶上方4mm处以1~3s/次的频率采取凝固治疗,然后观察息肉变化,直至其表面黝黑或泛白。凝固结束后,选择圈套器和氩气刀切除息肉,若由于电凝效果不良而造成息肉蒂部出血,则可再次选择氩气刀予以凝固止血。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②并发症。
1.4 判定标准
依据临床症状与息肉状态对其疗效予以评估,显效: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彻底消失,胃镜检查显示息肉范围缩小>70%;有效:上述症状有所好转,且胃镜检查显示息肉缩小范围为30%~70%;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比较数据,以X2检验和率(%)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2.2 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胃息肉是一种临床多发病,指的是起源于胃黏膜的上皮细胞向胃内凸入而形成的隆起性病变,常伴有腹胀腹痛以及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1]。此类疾病病情严重且迁延不愈,使得患者常常痛苦不堪,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必须为胃息肉患者选择更好的手术措施。
对于胃息肉患者而言,以往常常为其采取高频电切术。这种手术具有操作方便、应用成熟以及安全性好等特点,其在与息肉组织进行接触时通过提供高频的电压电流来产生热量,从而发挥出分离、切割组织以及有效止血之效果[2]。然而,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此术在术后易于引起多种并发症,从而对病情康复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氩离子凝固术属于一种非接触性的电凝固技术,其可以通过对氩气进行电离而产生高频能量,进而引导病灶组织合并发挥凝固作用,其可以有效地控制凝固深度,能够避免伤及黏膜上皮,有利于减少术后出血以及手术穿孔率;同时,此术不会严重损伤胃部深层的血管与胃黏膜组织,因此其能够有效地促进胃黏膜与泌酸腺细胞功能修复,有利于避免胃黏膜萎缩以及肠上皮化生的出现[3]。文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采取氩离子凝固术可以提升疗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采取氩离子凝固术能够减少并发症。
综上所述,为胃息肉患者采取氩离子凝固术不仅可以提升疗效,而且还能够减少并发症,因此有必要将氩离子凝固术推广应用于胃息肉的治疗当中。
参考文献:
[1]薛建波, 陈娟, 仝建军,等.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息肉临床疗效观察及与多项因子水平相关性研究[J]. 河北医学, 2017, 23(1):138-141.
[2]刘明军.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高频电切术治疗胃息肉效果观察[J]. 社区医学杂志, 2017, 15(19):22-24.
[3]王福成, 王宇, 张野.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在胃息肉治疗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 24(23):75-77.
作者简介:杨亮(1977.09-)男,河北唐县人,汉族,本科,主治医师。工作内容及方向:内镜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