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每一个人成才的起点,它是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底蕴的内在动力,是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老师在教学方面对学生的感染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教学只有符合学生需要,有感染力,吸引力,才能引起广大学生迫切的求知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感,使他们由衷地感到,听一堂生动活泼的语文课是一种愉快的艺术享受。
【关键词】初中语文 兴趣激发 情感教学
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性美和富有浓厚趣味的学科。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过去的应试教育把语文变成了技术之学,知识之学,初中语文教学长期采用“课堂 课外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束缚,表现出厌学的情绪。因此,必须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真正充满生命的活力,是提高语文课堂质量的关键问题。
1、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实效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渲染课堂气氛,增加课堂活跃的浓度,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形成亢奋的思维状态,迅速自然地进入教材所揭示的情感世界,在盎然的兴致中很快的就掌握了要学的内容。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具有满腔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正常的教学活动中去,掌握好教学节奏,运用各种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导语的艺术性,激发求知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不仅是“一台戏”的基调,一节课的目标,甚至还能起到“激情、激趣、激疑”的效果。因此,每节课的开篇,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精心设计导言,用灵活多变的开讲法,使好的导语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的情境中,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现行的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已学过的古诗词导入新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的巩固旧的知识,而且还有利于将新旧知识,古今内容融汇贯通,便于学生从旧知识中提炼出新的内容。如讲莫怀戚的《散步》时,我先让学生饱含激情地背诵孟郊的《游子吟》,然后让学生回顾这首诗所描绘的场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总结道:《游子吟》这首诗主要描绘了游子远行时,母亲为其缝补衣服的情景,表达了真挚的骨肉亲情。“亲情”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谈论不息的一个话题,不仅古人为之称颂,我们现代人更是加以弘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绘骨肉亲情的文章《散步》。
巧妙地引用名人名言导入新课,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信服程度,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如在讲授《发问的精神》一课时,我先引用了陶行知先生的一段话:“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然后引到,所谓学问学问,一是学,一是问,虚心求教才是我们应有的学习态度,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议论文《发问的精神》。这样一段合辙押韵,琅琅上口的名言,不仅让学生铭刻在心,而且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到了本课的主题。
3、设置优美情景,身临其境激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文章中优美的语言,感悟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以加强对情感的体验。朱自清的《春》中每一幅优美的春景图都让人充满了美好与希望;《秋魂》一文通过对秋天不同景物的描画,让人感受到充满哲理的内蕴,加强了对秋的理解,引发了对人生的思索;《钱塘湖春行》描写了西湖春色美不胜收,让人心驰神往。在教学中细致分析这些美的景色描写不仅能使学生逐步认识文章中写景的意义和作用,而且可以开阔眼界,陶治性情,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自然,热爱自然,品味自然美和生活美,进而以美的方式来改造自然,净化自己的情趣。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可以得到启发和教育,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4、挖掘文章情感,感受情感激趣
要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享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教师就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情感”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描写了秋风秋雨的无情,自身的痛苦遭遇,进而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再以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样的意境强烈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苦身利人济世的伟大品格,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读者的,品味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情感,学生的求知欲在悬念中被激发出来了。
5、组织学习竞赛,让课堂波澜起伏
课堂上适当地组织竞赛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竞赛规则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变动。如讲授完两首新的古诗词,我以座位组为单位组织竞赛,规定:竞赛不定时,竞争者无需举手,但要谦让,看哪组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两首古诗词最先掌握。待一声“开始”宣布后,全班同学便全身心地投入到竞赛之中。仅教学完两分钟,便有同学陆续背诵,比赛结果。四个组之间虽有先后之分,但全班40多位同学在10分钟左右将两首古诗词已全部掌握,并且课堂秩序井然有序。即便在盛夏高温,容易疲劳的点钟上课,只要一说开展学习竞赛,学生们的精神也会为之一振,忘记了炎热,忘记了疲劳,兴致勃勃地准备应战。因此,一节课如果设置一至两次短时间的竞赛,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波澜起伏,使学生的思维有张有弛,激发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谦让精神,可谓一举多得。
6、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激趣
现代儿童心理研究进一步证明:乐学情境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启发,如电化教学、电脑、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在教高尔基散文诗《海燕》时配乐朗诵,比一般范读效果会更佳。又如在教《小石潭记》时,如画一幅“隔篁竹,闻水声,”周围“青树翠蔓”,“中间”全以石为底,“鱼儿在潭中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小石潭的投影片、小石潭的方位、概、情趣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
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总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贯注情感教学,因为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欢乐的气氛容易产生愉悦的情绪,悲哀的气氛容易产生伤感的情绪。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做到以神带情,以情动心,形神并用,这样就会收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良好效果,使学生思想上得到启发,感情上得到满足。
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只要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语文基础知识学好学牢,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语文教师不但要教得得法,更要满腔激情,持久的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让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最佳状态,真正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关键词】初中语文 兴趣激发 情感教学
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性美和富有浓厚趣味的学科。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过去的应试教育把语文变成了技术之学,知识之学,初中语文教学长期采用“课堂 课外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束缚,表现出厌学的情绪。因此,必须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真正充满生命的活力,是提高语文课堂质量的关键问题。
1、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实效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渲染课堂气氛,增加课堂活跃的浓度,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形成亢奋的思维状态,迅速自然地进入教材所揭示的情感世界,在盎然的兴致中很快的就掌握了要学的内容。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具有满腔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正常的教学活动中去,掌握好教学节奏,运用各种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导语的艺术性,激发求知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不仅是“一台戏”的基调,一节课的目标,甚至还能起到“激情、激趣、激疑”的效果。因此,每节课的开篇,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精心设计导言,用灵活多变的开讲法,使好的导语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的情境中,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现行的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已学过的古诗词导入新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的巩固旧的知识,而且还有利于将新旧知识,古今内容融汇贯通,便于学生从旧知识中提炼出新的内容。如讲莫怀戚的《散步》时,我先让学生饱含激情地背诵孟郊的《游子吟》,然后让学生回顾这首诗所描绘的场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总结道:《游子吟》这首诗主要描绘了游子远行时,母亲为其缝补衣服的情景,表达了真挚的骨肉亲情。“亲情”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谈论不息的一个话题,不仅古人为之称颂,我们现代人更是加以弘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绘骨肉亲情的文章《散步》。
巧妙地引用名人名言导入新课,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信服程度,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如在讲授《发问的精神》一课时,我先引用了陶行知先生的一段话:“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然后引到,所谓学问学问,一是学,一是问,虚心求教才是我们应有的学习态度,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议论文《发问的精神》。这样一段合辙押韵,琅琅上口的名言,不仅让学生铭刻在心,而且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到了本课的主题。
3、设置优美情景,身临其境激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文章中优美的语言,感悟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以加强对情感的体验。朱自清的《春》中每一幅优美的春景图都让人充满了美好与希望;《秋魂》一文通过对秋天不同景物的描画,让人感受到充满哲理的内蕴,加强了对秋的理解,引发了对人生的思索;《钱塘湖春行》描写了西湖春色美不胜收,让人心驰神往。在教学中细致分析这些美的景色描写不仅能使学生逐步认识文章中写景的意义和作用,而且可以开阔眼界,陶治性情,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自然,热爱自然,品味自然美和生活美,进而以美的方式来改造自然,净化自己的情趣。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可以得到启发和教育,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4、挖掘文章情感,感受情感激趣
要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享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教师就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情感”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描写了秋风秋雨的无情,自身的痛苦遭遇,进而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再以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样的意境强烈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苦身利人济世的伟大品格,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读者的,品味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情感,学生的求知欲在悬念中被激发出来了。
5、组织学习竞赛,让课堂波澜起伏
课堂上适当地组织竞赛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竞赛规则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变动。如讲授完两首新的古诗词,我以座位组为单位组织竞赛,规定:竞赛不定时,竞争者无需举手,但要谦让,看哪组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两首古诗词最先掌握。待一声“开始”宣布后,全班同学便全身心地投入到竞赛之中。仅教学完两分钟,便有同学陆续背诵,比赛结果。四个组之间虽有先后之分,但全班40多位同学在10分钟左右将两首古诗词已全部掌握,并且课堂秩序井然有序。即便在盛夏高温,容易疲劳的点钟上课,只要一说开展学习竞赛,学生们的精神也会为之一振,忘记了炎热,忘记了疲劳,兴致勃勃地准备应战。因此,一节课如果设置一至两次短时间的竞赛,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波澜起伏,使学生的思维有张有弛,激发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谦让精神,可谓一举多得。
6、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激趣
现代儿童心理研究进一步证明:乐学情境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启发,如电化教学、电脑、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在教高尔基散文诗《海燕》时配乐朗诵,比一般范读效果会更佳。又如在教《小石潭记》时,如画一幅“隔篁竹,闻水声,”周围“青树翠蔓”,“中间”全以石为底,“鱼儿在潭中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小石潭的投影片、小石潭的方位、概、情趣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
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总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贯注情感教学,因为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欢乐的气氛容易产生愉悦的情绪,悲哀的气氛容易产生伤感的情绪。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做到以神带情,以情动心,形神并用,这样就会收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良好效果,使学生思想上得到启发,感情上得到满足。
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只要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语文基础知识学好学牢,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语文教师不但要教得得法,更要满腔激情,持久的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让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最佳状态,真正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