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的生存需要依赖一定的环境,教育也是如此,对高校体育教育而言体育环境,是影响教学和管理的重要因素。要提高高校体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重视对体育环境的研究和分析,以便创造出良好的体育教学和管理环境,提高高校体育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高校体育 体育管理 体育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所谓高校体育教育环境指的是学校中各类人员进行体育的教与学为主的各种活动所依赖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是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概括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物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学校体育物质环境包括体育活动的场所、体育运动设备、体育时空要素等;社会心理环境则包括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体育信息、教师人格与教学行为、领导方式等。众所周知,环境对人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对人的心理、认知等各方面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对高校体育教育和 管理而言也同样有着重大的影响力。要做好高校体育教育的管理工作就必须正确对待体育环境的管理工作,认清环境给教学管理带来的影响,并积极的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以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保证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 学校体育环境的功能
1.1 陶冶功能
环境对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决定作用。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得知: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有十分巨大的影响。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又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对于我们形成某方面的兴趣,发展某方面的爱好,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但这里的环境主要指我们周围的社会环境。我们的一生都在各种社会环境里生活,人的生活经验会有意无意地改变自己的思想态度和行为;在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们会形成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孟母三迁”的例子就体现了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好的环境会促进和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化。高校体育环境是高校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身心成长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优雅、文明、美观、和谐、活泼向上的学校体育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蕴含有众多积极的意义,包括体育中拼搏向上、团结合作、永不服输的精神等,这些精神内涵对感化学生、引导学生各种精神品质的提升起着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良好的物质环境也可以对学生的心理造成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在良好的体育物质环境中产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欲望。因此,体育教育环境的这种陶冶功能如果运用得当,对实现教育目标意义重大。
1.2 激励功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的环境是相互作用的,逐步建构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要充分的引导学习者与外在环境之间建立关系,就必须发挥学习者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其求知的欲望。”实践证明,良好的高校体育教育环境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励教师教学的工作热情,帮助教师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效率,实现高校体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良好的高校体育环境可以为学生创造一幅诗一般的画面和意境,把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运动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可以提升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以及学习效率,可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进而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促进效果。
1.3 保健功能
体育教育环境是师生长期生活、学习、工作的环境,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个卫生条件良好、没有污染和噪音、教学设施充足、美观整洁安全的体育教育环境,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特别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体育教学中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和良好互助的人际关系,还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学校体育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
高校的体育环境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的系统,学校体育环境与学校一切体育活动息息相关,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体育活动的进程,在某种程度上将,高校的体育环境甚至决定着高校体育教育的存在与发展。因此,在高校体育管理工作中,如何设计出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是管理工作的重点和要点之一。科学地创建良好的学体育校环境是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体育环境的积极功能,降低学校体育环境的消极影响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高校体育管理者在体育环境的创建上,必须本着严谨、科学、合理的态度去执行,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基本原则,保证高校体育环境设计的合理、有效。依据当前高校体育环境的特点和功能,体育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2.1 协同性原则
所谓协调性就是要从整体上对学校体育环境的各个方面进行调整和规划,以便把各种环境因素有机地协调整合起来,发挥最佳效能。毕竟构成学校体育环境的要素是多样的,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是有形与无形的结合。要实现体育环境的优化,就必须对各种体育环境要素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使它们之间形成必要的统一,形成一个可以良好运行的系统,因为只有把各种环境要素组成有序的、动态的、平衡的状态时,高校的体育环境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所以,在创设学校体育环境时,创设者应周详计划、统筹安排,既要重视体育设施场馆的规划布局、校园体育传统和风气的设计,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心理气氛,既要改进教师的工作作风,又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不能顾此失彼,要树立全局思想。
2.2 针对性原则
高校的体育环境是多样的,而高校的学生也是多样的。因此,要实现体育教学的总体目标,要完善高校体育的管理工作,就必须要把体育环境的设计具体化,在以全体师生为设计基础的同时,还要兼顾师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兼顾特定的学校体育目的,有意识地通过突出学校体育环境的某些特性,形成特定的环境条件来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人在改变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改变着人。为了达成特定的教学目的,根据具体的情况,可以适当突出或增强环境的某些特性或要素,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如有些学生因体育素质差,不喜欢上体育课,那么教师就需要特别注意同这些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使学生首先喜欢老师,然后再喜欢老师所从事的事业;对本校基础较好的体育项目,学校体育管理的工作者在环境的设计上可以适当的倾斜,发挥本校的体育优势,打造学校的体育品牌,以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树立良好的榜样和模范,激励学生的体育学习;对有特长的学生也要适当的关注,比如在田径项目上,学校可以针对这些学生的天赋进行适当的环境管理和设计,创造各种良好的田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积极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报名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以竞赛促学习,营造良好的体育物质和人文环境。
2.3 因校制宜原则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极不平衡,各个学校在环境条件上是有差别的。就总体而言,我国学校体育环境条件不高,还不适应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发展的需要。但是,任何学校在环境方面又都有自己的环境特点,有可能开发或找到开展学校体育的有利条件获得真善美统一的教育,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学校体育环境时不能脱离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充分了解学校的基础上,搞好学校体育环境的创设。
2.4 主体性原则
所谓主体性原则就是在创设学校体育环境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主体的作用,培养他们自控的能力,使学生自己学会控制和管理体育环境。
教育是人的教育,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环境的主人,学生同样是学校体育环境的主人。体育环境的改善和建设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参与、支持和合作。如良好体育传统与风气的建设、体育场馆环境卫生的打扫和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都与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正因如此,在创设体育环境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对体育环境的责任感,并把体育环境的设置人文化,让健全的体育设施和环境带上人文关怀,以契合体育运动那种以人为本的精神本质。这是高校体育管理工作者必须要做好的关键环节,这也是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社会要和谐就必须有人文关怀,要充满人情味,而体育教育,特别是体育环境的创建更是如此。
3 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环境管理中的角色
高校体育教师素质水平决定着高校体育教育的质量,因此,要做好高校体育管理工作,要做好环境管理工作,就要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这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体育教师经常和学生进行直接的交往,它的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持久而深刻的。体育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仅直接关系到其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而且对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以及能否养成锻炼习惯至关重要。提高体育果,而且对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以及能否养成锻炼习惯至关重要。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水平,对体育传统与风气的形成有着直接的作用。因此,在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切实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才能促进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的形成与发展,也才能在基本的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形成一个良好的高校体育社会环境。
首先,教师应该加强舆论宣传,培养学生对体育的自觉意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人们的思想品德与知识,是接受外界环境刺激,通过思维矛盾运动,经过选择与内化之后而形成与获得的。因而从认识论的反映论角度看,它十分重视客观环境的作用。恩格斯指出: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入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且通过这种形态变成“理想的力量”。由此可知,外在环境的营造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就应该对学校周围的教学环境,如教室、文化长廊、墙报等环境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规划,培养学生人人爱运动、个个求健康,把锻炼身体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习惯,必须要加强对体育的正面宣传和引导,营造一种舆论、氛围,以培养、强化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形成一种自觉的、内在的驱动力,促进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录像等媒体,播放一些体育健儿获奖的片段,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激发出对体育学习的热爱。
其次,建立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心理学分析认为:人要处在安全安定的环境中,才有利于对外部知识条件的接受和吸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促进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 合作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日本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视“四人三足”的游戏,因为该游戏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密切联系,只有天衣无缝的合作,才能完成该运动的过程。同时,在教学中高校体育教师必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情感、欣赏并赞扬学生的优点,同时也宽容它的缺点。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体验学生的感受。体育教师要想同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就应该成为一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而不是权威的化身;也非传递知识、技能的说教者,就是要真实地表现“真我”。在搞好师生关系的同时,还应该在学生之间建立起以合作为主,以竞争性促进交往的合作关系。通过集体体育(下转第188页)(上接第180页)项目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体谅,既能认真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又能以爱护对方为目的相互进行批评,坦率直言、相互鼓励、力争上游、相互交流与合作,共同取得进步。
再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效控制教学过程,建立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而教学心理气氛是教学中群体的情绪活动,所以,教师要真正建立良好的教学心理气氛,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体育课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这样才可能形成生动活泼、热烈宽松的教学心理气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还要恰当地组织和有效地调控。学生在课堂的眼神、表情、动作等是情绪的晴雨表,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到学生表情的微妙变化,洞察他们思维所处的状态。教师接受到学生发生的情绪反馈信息时,应及时进行调控,改变教学节奏和方法,或改变指导角度,或改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心理气氛适时得到调节,始终保持适宜的状态,以建立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4 结束语
总之,高校体育环境管理对高校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做好高校体育管理就必须做好体育环境管理。但是高校体育管理工作由许多部分组成,体育环境管理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要真正做好高校体育的管理工作,就必须从多方面着手,进行综合的管理,这样才能实现高校体育管理工作的优质化和高效化。
参考文献
[1]刘勇,胡建忠,周建生.校园体育文化本质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4):116-118.
[2]刘一平.试论校园体育文化及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4):131-133.
[3]夏晓勤,蓝劲松.中美两国大学体育文化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5(10):47-51.
[4]王艳云,左成.探析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9):1177-1179.
关键词高校体育 体育管理 体育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所谓高校体育教育环境指的是学校中各类人员进行体育的教与学为主的各种活动所依赖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是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概括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物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学校体育物质环境包括体育活动的场所、体育运动设备、体育时空要素等;社会心理环境则包括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体育信息、教师人格与教学行为、领导方式等。众所周知,环境对人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对人的心理、认知等各方面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对高校体育教育和 管理而言也同样有着重大的影响力。要做好高校体育教育的管理工作就必须正确对待体育环境的管理工作,认清环境给教学管理带来的影响,并积极的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以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保证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 学校体育环境的功能
1.1 陶冶功能
环境对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决定作用。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得知: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有十分巨大的影响。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又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对于我们形成某方面的兴趣,发展某方面的爱好,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但这里的环境主要指我们周围的社会环境。我们的一生都在各种社会环境里生活,人的生活经验会有意无意地改变自己的思想态度和行为;在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们会形成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孟母三迁”的例子就体现了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好的环境会促进和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化。高校体育环境是高校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身心成长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优雅、文明、美观、和谐、活泼向上的学校体育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蕴含有众多积极的意义,包括体育中拼搏向上、团结合作、永不服输的精神等,这些精神内涵对感化学生、引导学生各种精神品质的提升起着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良好的物质环境也可以对学生的心理造成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在良好的体育物质环境中产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欲望。因此,体育教育环境的这种陶冶功能如果运用得当,对实现教育目标意义重大。
1.2 激励功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的环境是相互作用的,逐步建构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要充分的引导学习者与外在环境之间建立关系,就必须发挥学习者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其求知的欲望。”实践证明,良好的高校体育教育环境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励教师教学的工作热情,帮助教师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效率,实现高校体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良好的高校体育环境可以为学生创造一幅诗一般的画面和意境,把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运动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可以提升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以及学习效率,可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进而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促进效果。
1.3 保健功能
体育教育环境是师生长期生活、学习、工作的环境,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个卫生条件良好、没有污染和噪音、教学设施充足、美观整洁安全的体育教育环境,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特别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体育教学中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和良好互助的人际关系,还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学校体育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
高校的体育环境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的系统,学校体育环境与学校一切体育活动息息相关,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体育活动的进程,在某种程度上将,高校的体育环境甚至决定着高校体育教育的存在与发展。因此,在高校体育管理工作中,如何设计出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是管理工作的重点和要点之一。科学地创建良好的学体育校环境是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体育环境的积极功能,降低学校体育环境的消极影响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高校体育管理者在体育环境的创建上,必须本着严谨、科学、合理的态度去执行,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基本原则,保证高校体育环境设计的合理、有效。依据当前高校体育环境的特点和功能,体育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2.1 协同性原则
所谓协调性就是要从整体上对学校体育环境的各个方面进行调整和规划,以便把各种环境因素有机地协调整合起来,发挥最佳效能。毕竟构成学校体育环境的要素是多样的,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是有形与无形的结合。要实现体育环境的优化,就必须对各种体育环境要素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使它们之间形成必要的统一,形成一个可以良好运行的系统,因为只有把各种环境要素组成有序的、动态的、平衡的状态时,高校的体育环境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所以,在创设学校体育环境时,创设者应周详计划、统筹安排,既要重视体育设施场馆的规划布局、校园体育传统和风气的设计,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心理气氛,既要改进教师的工作作风,又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不能顾此失彼,要树立全局思想。
2.2 针对性原则
高校的体育环境是多样的,而高校的学生也是多样的。因此,要实现体育教学的总体目标,要完善高校体育的管理工作,就必须要把体育环境的设计具体化,在以全体师生为设计基础的同时,还要兼顾师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兼顾特定的学校体育目的,有意识地通过突出学校体育环境的某些特性,形成特定的环境条件来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人在改变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改变着人。为了达成特定的教学目的,根据具体的情况,可以适当突出或增强环境的某些特性或要素,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如有些学生因体育素质差,不喜欢上体育课,那么教师就需要特别注意同这些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使学生首先喜欢老师,然后再喜欢老师所从事的事业;对本校基础较好的体育项目,学校体育管理的工作者在环境的设计上可以适当的倾斜,发挥本校的体育优势,打造学校的体育品牌,以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树立良好的榜样和模范,激励学生的体育学习;对有特长的学生也要适当的关注,比如在田径项目上,学校可以针对这些学生的天赋进行适当的环境管理和设计,创造各种良好的田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积极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报名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以竞赛促学习,营造良好的体育物质和人文环境。
2.3 因校制宜原则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极不平衡,各个学校在环境条件上是有差别的。就总体而言,我国学校体育环境条件不高,还不适应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发展的需要。但是,任何学校在环境方面又都有自己的环境特点,有可能开发或找到开展学校体育的有利条件获得真善美统一的教育,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学校体育环境时不能脱离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充分了解学校的基础上,搞好学校体育环境的创设。
2.4 主体性原则
所谓主体性原则就是在创设学校体育环境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主体的作用,培养他们自控的能力,使学生自己学会控制和管理体育环境。
教育是人的教育,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环境的主人,学生同样是学校体育环境的主人。体育环境的改善和建设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参与、支持和合作。如良好体育传统与风气的建设、体育场馆环境卫生的打扫和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都与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正因如此,在创设体育环境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对体育环境的责任感,并把体育环境的设置人文化,让健全的体育设施和环境带上人文关怀,以契合体育运动那种以人为本的精神本质。这是高校体育管理工作者必须要做好的关键环节,这也是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社会要和谐就必须有人文关怀,要充满人情味,而体育教育,特别是体育环境的创建更是如此。
3 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环境管理中的角色
高校体育教师素质水平决定着高校体育教育的质量,因此,要做好高校体育管理工作,要做好环境管理工作,就要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这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体育教师经常和学生进行直接的交往,它的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持久而深刻的。体育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仅直接关系到其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而且对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以及能否养成锻炼习惯至关重要。提高体育果,而且对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以及能否养成锻炼习惯至关重要。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水平,对体育传统与风气的形成有着直接的作用。因此,在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切实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才能促进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的形成与发展,也才能在基本的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形成一个良好的高校体育社会环境。
首先,教师应该加强舆论宣传,培养学生对体育的自觉意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人们的思想品德与知识,是接受外界环境刺激,通过思维矛盾运动,经过选择与内化之后而形成与获得的。因而从认识论的反映论角度看,它十分重视客观环境的作用。恩格斯指出: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入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且通过这种形态变成“理想的力量”。由此可知,外在环境的营造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就应该对学校周围的教学环境,如教室、文化长廊、墙报等环境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规划,培养学生人人爱运动、个个求健康,把锻炼身体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习惯,必须要加强对体育的正面宣传和引导,营造一种舆论、氛围,以培养、强化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形成一种自觉的、内在的驱动力,促进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录像等媒体,播放一些体育健儿获奖的片段,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激发出对体育学习的热爱。
其次,建立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心理学分析认为:人要处在安全安定的环境中,才有利于对外部知识条件的接受和吸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促进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 合作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日本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视“四人三足”的游戏,因为该游戏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密切联系,只有天衣无缝的合作,才能完成该运动的过程。同时,在教学中高校体育教师必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情感、欣赏并赞扬学生的优点,同时也宽容它的缺点。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体验学生的感受。体育教师要想同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就应该成为一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而不是权威的化身;也非传递知识、技能的说教者,就是要真实地表现“真我”。在搞好师生关系的同时,还应该在学生之间建立起以合作为主,以竞争性促进交往的合作关系。通过集体体育(下转第188页)(上接第180页)项目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体谅,既能认真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又能以爱护对方为目的相互进行批评,坦率直言、相互鼓励、力争上游、相互交流与合作,共同取得进步。
再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效控制教学过程,建立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而教学心理气氛是教学中群体的情绪活动,所以,教师要真正建立良好的教学心理气氛,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体育课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这样才可能形成生动活泼、热烈宽松的教学心理气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还要恰当地组织和有效地调控。学生在课堂的眼神、表情、动作等是情绪的晴雨表,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到学生表情的微妙变化,洞察他们思维所处的状态。教师接受到学生发生的情绪反馈信息时,应及时进行调控,改变教学节奏和方法,或改变指导角度,或改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心理气氛适时得到调节,始终保持适宜的状态,以建立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4 结束语
总之,高校体育环境管理对高校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做好高校体育管理就必须做好体育环境管理。但是高校体育管理工作由许多部分组成,体育环境管理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要真正做好高校体育的管理工作,就必须从多方面着手,进行综合的管理,这样才能实现高校体育管理工作的优质化和高效化。
参考文献
[1]刘勇,胡建忠,周建生.校园体育文化本质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4):116-118.
[2]刘一平.试论校园体育文化及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4):131-133.
[3]夏晓勤,蓝劲松.中美两国大学体育文化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5(10):47-51.
[4]王艳云,左成.探析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9):1177-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