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要穷养?你跟孩子什么仇什么怨啊

来源 :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chuan6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1
  几年前我还在报社当记者,有一次做话题调查,关于“你怎么看男孩要穷养”,因为女孩要富养已经是常识了,都不需要讨论了。
  我把这个题目扔进朋友群,朋友们大都没理我,说能聊点高尚的话题吗。
  只有一个人,认真回复了我,啰里吧嗦,写了好几千字。他是大明,一个IT工程师。
  他对这个话题实在太有感触了。因为他和他堂哥,家境完全相似,都是小康,但是一个被穷养大,一个被富养大,长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类。
  02
  大明和堂哥,金钱观完全不同。
  大明从小就被灌输,钱来之不易,要艰苦朴素。他只能穿堂哥穿剩的旧衣服,包括内裤。他只能玩堂哥玩烂了玩腻了的玩具。他只能蹭一点堂哥的零花钱。
  有一次堂哥分给他一块钱,他如获至宝地存了起来,被他妈发现,揍了他一顿。
  大学的时候,所有同学有手机,他也想买一个,被他妈否决了。那时候他一个月只有500块生活费。
  他去献血,因为学校献血有400块补贴,还会发两箱饼干。他用那两箱饼干当饭吃,每天吃20块,吃了一个月。
  正因为从小到大经济上被严格管制,他由衷地觉得钱是个好东西,他特别渴望赚钱,又特别不舍得花钱。现在,他30多岁了,月入4万,比他堂哥收入高。
  但是生活品质差太多了。
  他堂哥因为从小就没缺过钱,反而觉得钱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享受、体验、快乐,这些都比钱重要,钱嘛,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所以他想买啥买啥,每年一两次出国旅游,过得挺滋润。
  而大明花一块钱都心如刀绞。买啥他都嫌贵。再渴都舍不得买瓶矿泉水,要回家喝凉白开。公司聚餐,吃自助餐,他能把自己撑到想吐,因为觉得吃少了就是巨大的浪费。
  小时候长期处于贫穷和窘迫,长大了也很难有安全感。唯一能让他有安全感的,就是存折上的数字不断往上涨。
  他害怕,怕重新回到为一块钱担惊受怕的日子。
  穷养的结果,往往是让孩子特别在乎钱。以后哪怕他有钱,也会抠门儿。
  穷酸会成为他一辈子的魔咒。
  03
  大明和堂哥,格局上完全不同。
  大明从小唯一在意的就是省钱和存钱。
  在家里做家务,倒垃圾5分钱,洗碗1毛钱,他就靠这个挣零花钱。他衡量一周的成败,就是看存了多少钱。钱掌握着他所有的悲喜。
  而他堂哥完全没有金钱的概念,他对很多东西感兴趣。
  比如有段时间他迷恋三国历史,他爸妈带他去跟三国相关的所有地方旅游了一次;比如有段时间他迷恋武器,他爸妈带他去各个军事博物馆玩。
  他的心中有一个更大的世界。
  大学毕业后大明和堂哥进了同一家互联网公司,几年之后,月入2万多。他每次都会认真分析工资条,少发了三五十块,大明都会去找财务扯皮。
  有家上海的公司来挖他,月入3万。他觉得好爽,妈呀要发财了,每年能多拿不少钱呢。
  当时他堂哥就劝他,眼光放长远,他现在这家公司,挺有前景的,同事都很拼,不要轻易换工作。
  大明根本听不进去。他觉得堂哥这种不知道民间疾苦的人,懂个毛啊。
  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拥有的会被剥夺,所以他很悲观,凡事都往坏处想。
  他才不管什么狗屎未来,他只要当下。大明坚决辞职了,他之前待的公司,后来上市了。忘了说,那家公司,就是阿里巴巴。大明当年的同事,因为公司上市,一夜之间都成了千万富豪。而大明为了每个月多拿几千块,损失了上千万。
  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比悲伤更悲伤的是,大明一直觉得中国房价都是泡沫,一定会跌。
  2008年,他和堂哥都想买房,当时上海房价每平方米一两万,他觉得太贵了,舍不得买。他图便宜,在老家买了套房子,单价8000元。他堂哥在上海很好的地段,买了套200平方米的。
  他觉得堂哥疯了。他一直等着堂哥有一天会为自己愚蠢的决定而后悔。
  现在,大明那套房子,单价9000元。堂哥那套房子,单价9万元。
  堂哥跟大明不同,特别乐观,凡事都往好处想,永远相信未来会更美好。
  这就是眼界,这就是格局。穷养的孩子,容易看重眼前利益,输不起,也等不起。
  04
  大明和堂哥,人情味上完全不同。
  因为从小就没钱,大明特别自卑。青春期的自卑是会影响一辈子的。
  小时候,他明明比堂哥高半个头,壮得多,却要穿堂哥的衣服和裤子,衣服简直像露脐装,裤子紧得像随时要去跳芭蕾。他得了个有点污的外号,鸟哥。
  他回家很委屈地哭了,他妈还教育他男儿有泪不轻弹。
  高中,他最怕计算机课,因为进机房要脱鞋,大家会看到他袜子上的洞。他跟他妈说,能买新袜子吗。
  他妈说,补一下不就行了?小孩子不要这么虚荣!
  大学班上很多男生都穿耐克鞋,他也想买一双。他爸刚拿了年终奖,他趁机提要求,他爸教育了他两小时,男人要吃苦,要奋斗,然后给自己买了一块劳力士。
  他爸妈还逢人就炫耀自己对儿子穷养,很成功,孩子老实、质朴。
  关键是他家并不穷啊,他内心一直很想问,他爸妈到底是爱他,还是爱钱。他希望自己不要这么在意钱,他试图去改,但是很难。
  就连对他父母,他都下意识会计较。比如他妈问他,快过年了,打算怎么孝敬她啊。他会内心吐槽,你上个月生日,我不是刚给过钱了吗。
  他老婆花几百块买了瓶涂脸的,他很想假装不知道。但是真的想不通,一瓶涂臉的,凭什么那么贵,涂了能返老还童吗?他和老婆冷战了4天。
  他也没什么朋友,因为交朋友需要花钱。别说请客吃饭了,AA制都能让他想死。
  而他堂哥,为人特别大方,不管是对父母,对老婆,还是对朋友。特别热衷于埋单,给老婆买东西眼睛都不眨。
  虽然在大明他的妈妈看来,大明成熟稳重,他堂哥没心没肺,简直是个二傻子,但是,大明说,他由衷地羡慕堂哥,羡慕他能过得那么潇洒,那么快乐。
  大明看到一句话:穷是会传染的。他特别怕自己这一点,影响他的孩子。
  一旦被穷养,你心里就会住着一个穷孩子,不管你长大以后,物质上多么富足,表面上多么光鲜,你也很难发自内心快乐。
  05
  有人会说,富养的孩子,抗压能力弱,无法承受挫折。
  可是,人生一定会有挫折的,不需要人为去创造挫折。再说了,如果孩子的一生都很顺遂,完全没有挫折,那不是更棒吗。所以我想说,不要在金钱上故意克扣孩子,为难孩子,甚至折磨孩子。
  男孩女孩都要富养,富在见识、视野和体验上。
  当然,我赞成富养,并不是赞成砸钱。
  我的意思是,咱们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见识以及多元化的体验。
  毕竟,孩子的童年是一次性的。错过了,无法弥补。
  所谓爱,就是我想给你最好的。
其他文献
寒假到家第一天,床上打滚抠眼屎的时候,收到初中同学群聊的微信。家里的阳光有点像只慵懒的猫的脚步,舒服地迎着阳光打开群聊消息。  “约不约?”  翻个身,眯着眼顺利地找到头绳,利落地扎上。  不约,干干脆脆。  我曾在最优秀的班级里,现在,再也聚不起来了  高中时就读的是全市乃至全省最优秀的班级,尽管当年创下過的高考奇迹早已过去,但所有老师仍对我们班赞赏有加。当年每两个月大家都一起过生日,高一到高三
期刊
单身时,一直想写一本书叫《练习一个人》。那个时候,常有朋友问我:如何让一个人的生活过得更有品质,过得有滋有味,甚至令人羡慕?(原来有人羡慕我!)确实,我对独处有点心得。但是,“懂得独处”和“能把孤独说得言之成理”,毕竟不是一回事。我始终没能好好跟他人分享我的心得。直到自己“脱单”,想再唠叨这事,却越想越怪了。  于是转个念,我就聊聊独处与相处的关系吧。  我常常觉得,孤独感是与生俱来的。不会因为你
期刊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花了许多时间寻找做事的原因。我的第一部电影在1994年上映,那时我才13岁。至今我仍能一字不差地复述《纽约时报》当时对我的评价:“波特曼小姐摆造型的功力比演戏强很多。”这部电影叫《这个杀手不太冷》,它在当时得到的所有评价是普普通通,商业方面更是惨败。直到今天,在拍完35部电影之后,它仍是人们见到我时最常提到的影片。  我很幸运,自己首次参演的电影起初用所有的标准来看都是一场灾难
期刊
提及“行走”二字,我自觉“心向往之”。  很久以前我认识了这么个人,他游历名山大川、访山河水、寻己之乐,好不快活。虽是一生无缘仕途,但并非因才学,而是因心性。在十五岁那年童子试未中之后,便不再学习八股之文和陈腔滥调的经典,而偏爱“奇异”之书。奇山异水、奇景异地,在他心中一点点堆积成山河,渐次扩大、扩大,最终勾勒出整个大明的疆土。  他平生未有什么流传的诗词,而大明文化的八股之风也并未对他做出局限,
期刊
亲爱的读者朋友,2016年第一次有奖评刊活动开始了。  1.选出《文苑》2016年第1期到第5期你最喜歡的三篇文章(附简短理由)。  2.写出你最想看到的作品的三个作者。  3.写出你对《文苑》杂志的意见(单纯和编辑聊聊也行)。  将以上三项写出返回编辑部,信件、电子邮件均可。  地址:010010 呼和浩特市西护城河北街30号 文苑报刊社  邮箱:wy_jdmeiwenyc@163.com  (
期刊
一片树叶落下来,你看到了什么?  你說,一片树叶落下来,你看到落下来的树叶,飘落在地上,风吹雨淋,慢慢地烂掉,烂进地里,什么也看不见。  但我要告诉你,一片树叶落下来,不要光看到落下来的树叶,更要看到树叶落下的枝头。那枝头,还有萌芽和希望。
期刊
船夫曼特胡的船只停泊在拉琪根琪码头。  這只船无用地装载着黄麻,无所事事地停泊在那里已经好久了。  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就给它安装一百只桨,扬起五个或六个或七个布帆来。  我绝不把它驾驶到愚蠢的市场上去。  我将航行遍仙人世界里的七个大海和十三条河道。  但是,妈妈,你不要躲在角落里为我哭泣。  我不会像罗摩犍陀罗,到森林中去,一去十四年才回来。  我将成为故事中的王子,把我的船装满我喜欢的
期刊
陸游对唐婉刻骨铭心、沉吟至死的沈园情结,令无数男女感同身受、吟之戚然。 其实,在流经每个人的岁月里,都有一座凝结悲喜的“沈园”,或是一片难以穿越的荒漠,或是走尽荒漠后的一处绿洲。  有十几年不这样凝视沧州了,她管辖着我的出生地,她的街道也记录下了我最初的表白与痛楚,成年后我漂移出去,在另一个城市安家、变老。这座使我少年情动的城市重现眼前。还有这家影剧院旅社,二十年间故意似的,住过好几次,也几次出现
期刊
有人成天都在担心别人对他们的看法。为了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我会教他们“18/40/60规则”:当你18岁时,你会觉得每个人都在关注你;当你40岁时,你会不完全介意别人对你的看法;当你60岁的时候,你会意识到没有人关心你的私事。  人们成天都在担心和思考他们自己的事,而不是你的事情。想一想你自己是怎样度过一天的。今天,你都想了些什么呢?是在想其他人在干什么,还是想你自己要做什么或者想做什么?显然,
期刊
张学良的毒瘾,染上不是一天两天,最初是吸食鸦片,其后又改成注射吗啡。张学良富甲天下,无须担忧毒资问题,所以毒瘾日渐加重。在1930年,他虽然已经毒根深种,但在毒品不缺的情况下,尚能勉强处理事务。到了“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时候,张学良已经彻底被毒品摧毁了。  1932年3月,张学良下野来到上海。这时,“九一八事变”才过去半年,端纳见他时,觉得“这个人已病入膏肓,对他自己和国家来说,都毫无价值了”。而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