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i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对美的崇尚与追求。本文将根据初中语文审美教学的现况、意义、内容、策略和具体教学实例,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 探究 审美情趣 北师大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52-01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一问题的提出,是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出的一项值得探索的新目标。语文教学,旨在学习中帮助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语文教学中的教师是这一中心内容的实践者和传承者,应该积极地将审美方面的一些知识加入到课堂中来,将审美规律与教学过程相结合,让学生在探究式的良好氛围中养成审美情趣。
  一、初中语文探究式审美教学的现况
  初中语文应该是一门具有人文主义艺术的课程。我国近代审美教育理论也有一些践行者,比如陶行知、蔡元培等等。目前,我国语文审美教学研究工作还存在一些实践与理论结合不足、忽略课堂审美性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只注重教材,缺乏审美意识
  即在语文教学中,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教师只是循规蹈矩地按照教辅书来设计教学方案,单独教授某一篇课文的知识,没有仔细研究其在教材内容整体设置中的意义和它与其他文章的联系,从而忽略了相关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这样也许可以加快教学进度,但是对学生的情感和认识,并没有做到足够的关注和培养。
  2.教学方式单一古板,缺少审美元素
  即在教学中,不少的课文的教学要求显然是让学生体会到画面与意境美的,然而在课堂中,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让学生学习生词、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中心思想,这样不仅不利于探究和深刻理解课文,更不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审美情感的兴趣。学生对于这样模式单一、呆板的课堂感到枯燥无味,自然不能自主地去探究课文、学习知识。
  二、初中语文教材探究式审美教学的因素
  事实上,新的初中语文教材融合了大量丰富的可供审美教学的资源和因素。课文中既包括了我国的民俗与自然景色,也蕴含着异国风情和人生感悟,这些因素无不展现了人生哲理与审美情趣。总而言之,语文教科书就像是一本百科全书,更像是一部审美手册,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丰富的人物美
  以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背影》中的深沉的父爱与儿子殷殷的孝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世间最美的感情——亲情之美,体现了中华文化传统;《皇帝的新装》中最后说出真话的小男孩,可以让学生看到纯真与诚实之美,《爱因斯坦与原子弹》可以让学生体会科学家孜孜不倦地探索、毫无保留地献身科学之美。
  2.多彩的自然美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中的《泰山日出》,可以让学生领略五岳之一的泰山的巍峨与日出的壮观之美;《黄果树瀑布》中的瀑布景象,也可以让学生欣赏自然鬼斧神工的魔力;《桃花源记》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与世隔绝的自然美,还会引起学生对于远离喧嚣的生活产生向往。
  3.深刻的精神美
  比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会让学生对于生活中的苦难有新的认识,会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忧患意识,会引发学生对于自己生活现状的思考,对崇高生命境界的追求。
  三、初中语文探究式审美教学的策略
  面对丰富的审美资源,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它们,具体策略有:
  1.发现审美的突破口
  即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之前,首先要自己掌握课文的难点,从关键之处出发,提出一些有趣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在意境中体味课文的审美情趣。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教学,可以提问学生:“百草园是怎样的一处园子?同学们的童年中有没有像这样的一所园子呢?”让学生先回味自己的童年记忆,必然会说出许多与花鸟虫鱼嬉戏过的场景,然后再回到安静的书屋,“那么大家小时候读过哪些有趣的小人书或者画报呢?”
  循着作者的足迹,学生与作者仿佛一起重游了一次童年的梦境,最终回归到要学习的内容上来。这样的提问使课堂的氛围更加活跃,也有利于学生进行课文主题的探究。
  2.寻找审美的联系
  即在教学某一篇课文时,教师不能只看到这一篇文章,要联想到教材中许多相关题材或中心思想的文章。
  比如,在教学《梁思成的故事》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以前学习过的《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与《居里夫人和一克镭》等有关科学家题材的课文,让学生放飞思维的翅膀,充分探究课文之间的联系。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和外国的科学家的研究有什么不同?他们之间又有没有共同点呢?”通过对比,学生不难发现科学家对于科学的探索都是无所畏惧并且付诸一生的,不管他们研究的是宏观世界还是微观规律,都是我们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英雄和学生应该学习的偶像。通过寻找这样的审美联系,学生在更深的层面上探究了课文,也拓展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对于自己的人生必将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
  3.丰富审美教学的形式
  即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单一的“讲”课模式,采取一些灵活的方式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工具丰富审美教学的形式。
  比如,在教学高尔基的《海燕》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自己对于这一课的理解。可以提前准备好背景音乐和道具进行配乐朗诵,或者搜集一些关于海燕的视频做汇总展示给同学们,也可以自己画出心中的海燕。这些形式让课堂氛围更加轻松、自由,让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也通过美术和音乐等形式感受到了这首诗的情感。对于朱自清的《春》,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中体会到作者文字扣人心弦的魅力,学生在以后的阅读和写作都可以借鉴作者的写法,用自己的文字展现自然之美。这样不仅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了课文,还在实践中进一步培养了审美情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探究式的审美教学,需要教师有发现和探索新生事物的意识,需要教师自身的审美积累和素材的准备,需要教师有耐心和毅力将项工作坚持下去并且做好,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最后,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实现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将不再遥远。
  参考文献:
  [1]张晓梅.多元文化视野中的语文教学——由《安塞腰鼓》谈开去[J].当代教育科学.2009(10)
  [2]欧浩海.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效益[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2)
  [3]张国华;赵志峰.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09(35)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单靠传统的讲授难以实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对话教学法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良好。本文分析了对话教学法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优势,并在实践中探索了实施的策略和值得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对话教学法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教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摘要】诗歌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发挥诗歌教学的有效性,可从朗读、个性化解读、写作链接等三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诗歌 教学  【中图分类号】I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47-02  诗歌是一种用凝炼的语言,集中反映生活的文学形式,它具有丰富的想象和情感。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语文新教材中,诗歌部分占有一定的比例。
期刊
【摘要】现代社会呼唤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但要注重学生学业水平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愉快的学习,快乐的成长。尤其作为语文老师,教学中更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安抚优等学生的心灵;对于行为习惯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