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鼓励孩子“双性化”
在今日美国,“双性化教育”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且早至孩子的幼儿期便开始了。
所谓“双性化教育”,是摒弃了传统的、绝对的“单性化教育”后,应运而生的一种教育新理念。“双性化教育”的设计者认为,在教育孩子上,过于严格、绝对的性别定型(即男孩只培养其粗犷、刚强等气质,女孩只培养其温柔、细致等气质)只会限制孩子智力、个性的发展。
美国研究者曾对2000余名少年儿童做过调查,结果发现,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往往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较为片面,智商、情商均较低,具体表现为:学习成绩较差(特别是偏科严重),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遇到问题时要么少了主见,要么固执己见,同时也难以自如地应付环境。相反,那些兼有温柔、细致等气质的男孩,以及兼有刚强、勇敢等气质的女孩,却大多发展全面,文、理科的成绩均较好,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喜爱。成人后,兼有“两性之长”的男女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往往更能占据优势地位。
鼓励孩子具有“幽默感”
美国是一个崇尚幽默的国家。美国人不仅把幽默看做一种可爱的性格,更将其视为一种可贵的品质。用心培养孩子的幽默感,也是美国式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在儿童教育专家的倡导下,美国许多家长甚至早在婴儿刚刚出世才6周时,便开始了他们独特的“早期幽默感训练”。实际上,不少聪明的婴儿在这个时候也开始萌发了“幽默意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当家长故意将抱着的孩子做“下坠”的动作时,一些孩子既能体验到身体下落的异常感,也能意识到这是大人在跟自己闹着玩,于是脸上会漾起笑容!
1岁左右的孩子已对他人的脸部表情十分敏感。在他学步摔倒时,不妨冲他做个鬼脸,幽默的力量是无穷的,他往往会被你的鬼脸引得破涕为笑。你甚至还可鼓励他模仿你做鬼脸,此时或许他还不能尽情领会话语的确切意义,但他一定知道:大人在对他的行为做出肯定!
2岁时的幼儿已能从身体或物品的不和谐性中发现幽默。比如,你可以把袜子试着“戴”在手上,脸上则露出难受的表情。要是他也学着把手套“穿”在脚上,你就可以跟着孩子一起哈哈大笑了。
3岁幼儿的智力已发展到能领悟与常规概念不和谐中的幽默感了。当爸爸故意手拎妈妈小巧的女式皮包,或妈妈故意戴上爸爸粗大的男式手表时,孩子见了就会一边摇头一边大笑不止。你还可以默许孩子装模作样地戴上爷爷的大礼帽,手持拐杖,蹒跚行步,他会边模仿边大笑。
4岁左右的幼儿特别喜欢玩“过家家”,或扮演卡通人物。当你发现你的儿子与邻家小女孩正在快活地扮演王子和公主的角色,并演得十分投入时,你不仅不要阻拦,还可以客串扮演一个坏蛋之类的小角色。
待孩子长到5~6岁时,开始对语言中的幽默成分十分敏感。比如同音异义词和双关语的巧用,绕口令的学习,都能使他们感到趣味盎然。与此同时,你也应鼓励孩子学习猜谜,甚至由孩子自己编一些简单的文字谜语。
7岁的孩子大多已上学。他们往往喜欢讲笑话、听笑话,尽管他们的笑话也许不那么好笑,但大人们应予以包容。此外,如果此时大人们能做出引导,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粗俗、什么是幽默,那更是明智之举。
8岁以后的孩子已初具幽默感。家长应注意倾听孩子回家后讲述的有关学校生活的小笑话,并发出会心的欢笑,这也是家长对孩子幽默的肯定。
当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时,学校里会常常举办有关“幽默故事”写作或讲述的比赛。对于这类能起到增强孩子幽默感的活动,美国的家长们大多予以无保留的支持。
幽默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人际关系要比不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幽默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他们往往比较聪明,也能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业。人的幽默感大约有3成是天生的,而其余的7成则须靠后天培养。
(摘自《37°女人》)(实习编辑 芳庭)
在今日美国,“双性化教育”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且早至孩子的幼儿期便开始了。
所谓“双性化教育”,是摒弃了传统的、绝对的“单性化教育”后,应运而生的一种教育新理念。“双性化教育”的设计者认为,在教育孩子上,过于严格、绝对的性别定型(即男孩只培养其粗犷、刚强等气质,女孩只培养其温柔、细致等气质)只会限制孩子智力、个性的发展。
美国研究者曾对2000余名少年儿童做过调查,结果发现,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往往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较为片面,智商、情商均较低,具体表现为:学习成绩较差(特别是偏科严重),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遇到问题时要么少了主见,要么固执己见,同时也难以自如地应付环境。相反,那些兼有温柔、细致等气质的男孩,以及兼有刚强、勇敢等气质的女孩,却大多发展全面,文、理科的成绩均较好,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喜爱。成人后,兼有“两性之长”的男女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往往更能占据优势地位。
鼓励孩子具有“幽默感”
美国是一个崇尚幽默的国家。美国人不仅把幽默看做一种可爱的性格,更将其视为一种可贵的品质。用心培养孩子的幽默感,也是美国式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在儿童教育专家的倡导下,美国许多家长甚至早在婴儿刚刚出世才6周时,便开始了他们独特的“早期幽默感训练”。实际上,不少聪明的婴儿在这个时候也开始萌发了“幽默意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当家长故意将抱着的孩子做“下坠”的动作时,一些孩子既能体验到身体下落的异常感,也能意识到这是大人在跟自己闹着玩,于是脸上会漾起笑容!
1岁左右的孩子已对他人的脸部表情十分敏感。在他学步摔倒时,不妨冲他做个鬼脸,幽默的力量是无穷的,他往往会被你的鬼脸引得破涕为笑。你甚至还可鼓励他模仿你做鬼脸,此时或许他还不能尽情领会话语的确切意义,但他一定知道:大人在对他的行为做出肯定!
2岁时的幼儿已能从身体或物品的不和谐性中发现幽默。比如,你可以把袜子试着“戴”在手上,脸上则露出难受的表情。要是他也学着把手套“穿”在脚上,你就可以跟着孩子一起哈哈大笑了。
3岁幼儿的智力已发展到能领悟与常规概念不和谐中的幽默感了。当爸爸故意手拎妈妈小巧的女式皮包,或妈妈故意戴上爸爸粗大的男式手表时,孩子见了就会一边摇头一边大笑不止。你还可以默许孩子装模作样地戴上爷爷的大礼帽,手持拐杖,蹒跚行步,他会边模仿边大笑。
4岁左右的幼儿特别喜欢玩“过家家”,或扮演卡通人物。当你发现你的儿子与邻家小女孩正在快活地扮演王子和公主的角色,并演得十分投入时,你不仅不要阻拦,还可以客串扮演一个坏蛋之类的小角色。
待孩子长到5~6岁时,开始对语言中的幽默成分十分敏感。比如同音异义词和双关语的巧用,绕口令的学习,都能使他们感到趣味盎然。与此同时,你也应鼓励孩子学习猜谜,甚至由孩子自己编一些简单的文字谜语。
7岁的孩子大多已上学。他们往往喜欢讲笑话、听笑话,尽管他们的笑话也许不那么好笑,但大人们应予以包容。此外,如果此时大人们能做出引导,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粗俗、什么是幽默,那更是明智之举。
8岁以后的孩子已初具幽默感。家长应注意倾听孩子回家后讲述的有关学校生活的小笑话,并发出会心的欢笑,这也是家长对孩子幽默的肯定。
当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时,学校里会常常举办有关“幽默故事”写作或讲述的比赛。对于这类能起到增强孩子幽默感的活动,美国的家长们大多予以无保留的支持。
幽默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人际关系要比不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幽默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他们往往比较聪明,也能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业。人的幽默感大约有3成是天生的,而其余的7成则须靠后天培养。
(摘自《37°女人》)(实习编辑 芳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