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3-2015年间我院急诊出诊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予以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治疗时间均小于对照组。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能有效地缓解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降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负担。
【关键字】:颅脑外伤;院前急救;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3年2月初制定并实施重型颅脑外伤院前急救护理相关措施,至2015年12月间共从我院急诊出诊的病人中随机抽取150例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予以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干预,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患者均依据GSC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根据其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肢体运动三个方面进行判断,评分均在3-8分间;并结合医师诊断,患者均属于重型颅脑外伤。且组间的患者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受伤程度等均控制在可比范围内,即组间差异P<0.05.
1.2急救护理措施
1.2.1护理团队
重型颅脑外伤的患者往往病情复杂,间杂多种其它内外伤,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抢救。因此,护理团队需由2-3名高年资护师组建,并经过专业颅脑外伤急救护理培训,对突发状况,如大出血、呼吸心跳骤停、颈腰椎骨折以及家属质疑、不配合等,能熟练妥善地处理;能积极配合医师实施抢救,并熟悉医院的急诊抢救流程,必要时能合理地申请绿色抢救通道。
1.2.2急救设备、药品准备
急救设备包括:多功能监护仪、除颤仪,简易人工呼吸装置、吸氧装置(氧气瓶、鼻导管、面罩)、气管插管包、缝合包、止血带、推泵、导尿包、颈托、冰枕、绷带、夹板以及担架等。
急救药品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速尿、甘露醇、甘油果糖、硝普钠、硝酸甘油、艾司洛尔、胺碘酮、阿托品、洛贝林、可拉明、利多卡因、吗啡、西地兰、葡萄糖酸钙、低分子右旋糖酐、氯化钠(0.9%NS、3%-5%NS)、葡萄糖(5%GS、10%GS、50%GS)、氯化钾、肝素、垂体后叶素、血凝酶以及苯巴比妥等。
1.2.3医患沟通
到达现场后,一位急救护理成员立即与患者或其家属、责任人进行沟通,安抚其情绪,告知其抢救措施及可能带来的风险。沟通过程中均需充分地尊重患者或其家属、责任人的知情权、选择权,使其积极地支持和配合医疗工作,甚或签署相关责任书。另1-2位护理成员则立即协助医师实施相关抢救工作,以减少现场抢救时间和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1.2.4现场急救
迅速评估现场环境,使患者处于安全位置,并保证自身的安全。根据GSC迅速评估患者的意识程度,并检查患者的受伤部位、有无呼吸心跳等,并立即建立2条以上大静脉通道。对心跳呼吸停止的病人立即予以心肺复苏,包括畅通气道(清理口腔分泌物,必要时可予以气管插管)、胸外按压、除颤以及相关急救药物的应用等。对颈椎受伤甚或骨折的病人则予以颈托防护;对其它部位骨折的患者可以外固定的予以夹板固定处理。对外伤失血的患者立即予以加压包扎止血,并予以输液处理,以“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为原则迅速补充患者血容量,并予以抽血留待化验。对颅内压急剧升高的患者予以甘露醇、速尿降低患者颅内压,避免脑疝形成。对发癫痫的患者予以抗癫痫处理、对剧烈疼痛的患者予以镇静止痛等。整个现场急救过程尽量缩短,严格控制患者从伤后至医院的时间在1h内,必要的抢救流程可以在回医院途中就行抢救。
1.2.5转运
将患者平稳置于担架上,有骨折的患者先简单予以固定,对颈腰椎骨折的患者严格平稳移动,并给予颈托、夹板等防护,防止对患者的二次伤害。并使用冰帽、冰袋或药物等降低患者头温,以减少神经损害。患者平卧时应予以头侧位,防止误吸,必要时予以吸痰、气管插管等,全程都需保证患者气道畅通,并注意给患者保暖。
1.3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0.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数据采用( x±s)表示,组间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脑疝、应急性溃疡、高热、肺部感染、偏瘫等)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且两组间的差异比较P<0.05。如下表。
3.结论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交通、工地等上的事故发生率逐渐提高,严重危害了人们的生命安全。而重型颅脑外伤作为一种多见的病情及其危重的疾病,在其中占据着重大比例。由于外力致使患者头颅受到创伤,使其颅内压急剧增高或出现大出血情况,常常导致患者留下残疾甚或死亡,增加了家庭负担。因此在全社会呼吁健康的同时,我科从重型颅脑外伤的院前急救护理出发,研究其治疗效果的可行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该研究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均系交通、工地事故原因引起,并经过GSC评分和医师判断属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由于脑组织受伤过重,加上脑缺氧、脑水肿甚或脑出血等一系列继发性损伤而出现危重病情,其急救需刻不容缓,而在受伤后的1h内是决定患者日后康复的重要时间窗口。因此,我科通过精湛的院前护理技术配合医师实施抢救,缩短急诊出车前后以及现场抢救的时间,并迅速合理地安排患者入院后相关的抢救工作,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的家庭负担。
参考文献
[1].Grossman R,Loftus CM.神经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6-110.
[2].江观玉.急诊医学的理论与实践[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1):1-3.
【关键字】:颅脑外伤;院前急救;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3年2月初制定并实施重型颅脑外伤院前急救护理相关措施,至2015年12月间共从我院急诊出诊的病人中随机抽取150例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予以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干预,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患者均依据GSC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根据其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肢体运动三个方面进行判断,评分均在3-8分间;并结合医师诊断,患者均属于重型颅脑外伤。且组间的患者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受伤程度等均控制在可比范围内,即组间差异P<0.05.
1.2急救护理措施
1.2.1护理团队
重型颅脑外伤的患者往往病情复杂,间杂多种其它内外伤,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抢救。因此,护理团队需由2-3名高年资护师组建,并经过专业颅脑外伤急救护理培训,对突发状况,如大出血、呼吸心跳骤停、颈腰椎骨折以及家属质疑、不配合等,能熟练妥善地处理;能积极配合医师实施抢救,并熟悉医院的急诊抢救流程,必要时能合理地申请绿色抢救通道。
1.2.2急救设备、药品准备
急救设备包括:多功能监护仪、除颤仪,简易人工呼吸装置、吸氧装置(氧气瓶、鼻导管、面罩)、气管插管包、缝合包、止血带、推泵、导尿包、颈托、冰枕、绷带、夹板以及担架等。
急救药品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速尿、甘露醇、甘油果糖、硝普钠、硝酸甘油、艾司洛尔、胺碘酮、阿托品、洛贝林、可拉明、利多卡因、吗啡、西地兰、葡萄糖酸钙、低分子右旋糖酐、氯化钠(0.9%NS、3%-5%NS)、葡萄糖(5%GS、10%GS、50%GS)、氯化钾、肝素、垂体后叶素、血凝酶以及苯巴比妥等。
1.2.3医患沟通
到达现场后,一位急救护理成员立即与患者或其家属、责任人进行沟通,安抚其情绪,告知其抢救措施及可能带来的风险。沟通过程中均需充分地尊重患者或其家属、责任人的知情权、选择权,使其积极地支持和配合医疗工作,甚或签署相关责任书。另1-2位护理成员则立即协助医师实施相关抢救工作,以减少现场抢救时间和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1.2.4现场急救
迅速评估现场环境,使患者处于安全位置,并保证自身的安全。根据GSC迅速评估患者的意识程度,并检查患者的受伤部位、有无呼吸心跳等,并立即建立2条以上大静脉通道。对心跳呼吸停止的病人立即予以心肺复苏,包括畅通气道(清理口腔分泌物,必要时可予以气管插管)、胸外按压、除颤以及相关急救药物的应用等。对颈椎受伤甚或骨折的病人则予以颈托防护;对其它部位骨折的患者可以外固定的予以夹板固定处理。对外伤失血的患者立即予以加压包扎止血,并予以输液处理,以“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为原则迅速补充患者血容量,并予以抽血留待化验。对颅内压急剧升高的患者予以甘露醇、速尿降低患者颅内压,避免脑疝形成。对发癫痫的患者予以抗癫痫处理、对剧烈疼痛的患者予以镇静止痛等。整个现场急救过程尽量缩短,严格控制患者从伤后至医院的时间在1h内,必要的抢救流程可以在回医院途中就行抢救。
1.2.5转运
将患者平稳置于担架上,有骨折的患者先简单予以固定,对颈腰椎骨折的患者严格平稳移动,并给予颈托、夹板等防护,防止对患者的二次伤害。并使用冰帽、冰袋或药物等降低患者头温,以减少神经损害。患者平卧时应予以头侧位,防止误吸,必要时予以吸痰、气管插管等,全程都需保证患者气道畅通,并注意给患者保暖。
1.3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0.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数据采用( x±s)表示,组间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脑疝、应急性溃疡、高热、肺部感染、偏瘫等)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且两组间的差异比较P<0.05。如下表。
3.结论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交通、工地等上的事故发生率逐渐提高,严重危害了人们的生命安全。而重型颅脑外伤作为一种多见的病情及其危重的疾病,在其中占据着重大比例。由于外力致使患者头颅受到创伤,使其颅内压急剧增高或出现大出血情况,常常导致患者留下残疾甚或死亡,增加了家庭负担。因此在全社会呼吁健康的同时,我科从重型颅脑外伤的院前急救护理出发,研究其治疗效果的可行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该研究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均系交通、工地事故原因引起,并经过GSC评分和医师判断属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由于脑组织受伤过重,加上脑缺氧、脑水肿甚或脑出血等一系列继发性损伤而出现危重病情,其急救需刻不容缓,而在受伤后的1h内是决定患者日后康复的重要时间窗口。因此,我科通过精湛的院前护理技术配合医师实施抢救,缩短急诊出车前后以及现场抢救的时间,并迅速合理地安排患者入院后相关的抢救工作,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的家庭负担。
参考文献
[1].Grossman R,Loftus CM.神经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6-110.
[2].江观玉.急诊医学的理论与实践[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