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显谟:水保人生 黄土魂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j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时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农民
  朱显谟从小生长在上海崇明农村,早早便体验了民间之疾苦,稼穑之艰难。
  “民以食为天,有土斯有粮。”在课余和假期繁重的农田劳动中,少时的朱显谟看到了古老耕作方法的艰苦和收获甚微带给农民的悲凉,萌发了长大后改变农业落后状况的念头,并由此立下了当一名科学农民的志向。从上海中学毕业后,他没有听从中学数学老师的劝导,去投考交通大学,而是投考了中央大学农业化学系,在大学后期选择了土壤肥料专业。
  1940年大学毕业后,朱显谟考入重庆北碚中央地质调查所,随指导老师侯光炯赴四川、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等省开展土壤调查工作。
  多年来,他在土壤发生和地理分布、土壤侵蚀及其防治方面不断提出过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既不符合传统,也不适应潮流,曾被称之为“离经叛道”或被斥之为“标新立异”。经过实践检验,他提出的许多观点都被证明是正确的。
  献身于黄土高原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给朱显谟的研究工作注入了活力。这时,他在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工作,1951年受命赴东北考察。1959年,为了支援大西北建设,朱显谟毅然告别了生活和工作条件优越的南京,举家来到地处西北农村的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即现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前身。对此,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振声院士曾动情地说:“朱老为了国家的需要,举家西迁杨凌小镇,献身于黄土高原土壤科学研究,深深感动了当时年轻的我,使我坚定了扎根杨凌同样可以作出世界性科研成果的信念。帮朱显谟先生搬家的经历,影响着我一生的科学事业。”
  在黄土高原工作的50多年中,朱显谟实地考察了黄土高原的沟沟坎坎20多遍,三次跨越昆仑,两度入疆。通过大量的研究,他先后撰写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
  “28字方略”治黄土
  多年来,朱显谟心中一直有个梦叫“黄河清”。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但因位于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每年13亿多吨的水土流失而使之成为颜色鲜明的“黄河”,特别是公元8世纪以后,黄河下游泛滥、决口、迁徙次数增加,灾害频繁,成为一条害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治黄建设成就斐然,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并未得到有效控制,水患未根本消除。
  朱显谟一贯认为治黄问题实质上是黄土高原的土地合理利用问题。为此,朱显谟积40余年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规律与水土保持、国土整治等科学研究成果和结合群众的实践经验,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米粮下川上塬、林果下沟上岔、草灌上坡下坬。
  近20年来,朱显谟曾先后“六论”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逐步发展与完善了其内涵。“虽然大家都有各自的成就,但现在看来,只有朱先生一人把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大家的心愿和希望,通过‘28字方略’表达出来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东生院士如此评价。
  你知道吗?黄河清了!
  “黄河不清,我死不瞑目!重建黄土高原土壤水库是治理黄河的根本……”为了这个梦,已是耄耋之年的朱显谟从未停止对黄土的研究。2006年,年已91岁高龄的朱显谟院士还发表论文,提出了构建和諧黄土高原,再现秀美山川的建议。
  “黄河变清已经十多年了,有时候,水甚至是绿的。”自幼生活在黄河岸边的山西永和县农民贾长治说。站在壶口瀑布旁,只见从壶口跌落出的河水浪花如雪,有的白中泛绿。陕西韩城黄河禹门口段,河水清且涟漪。据地质史专家李鄂荣考证,历史上有记载可查的“黄河清”共有43次,最长的一次为1727年,黄河澄清2000余里,持续20多天;新世纪以来的“黄河清”,持续时间之长为历史罕见。
  先生一生奋斗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沉浸在黄河泥沙治理中,如今黄河流碧水,先生梦圆。
其他文献
18日上午,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说,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这三万多字的报告为中国未来发展绘制的宏伟蓝图,与你我的生活息息相关。  过去5年来我们取得的一项项民生成果令人欣喜。更重要的是,展望未来,这份报告还披露了更多的民生“红包”,咱们也别错过!你最关心的问题,十九大报告都已经给出了答案!  ◎上一个5年,这是我们的成绩单  1.国内生产总值由5
期刊
民族复兴的梦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习近平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强军的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
期刊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怎样开创的呢?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开创的,是在完整准确地理解和坚持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开创的,是在全面拨乱反正、实事求是地纠正毛泽东同志晚年错误、深刻汲取取“文化大革命”沉痛教训中开创的,同时也是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不断研究新问题
期刊
新形势下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好老干部工作,已成为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核心和焦点。中组部老干部局经过多年的认真实践、探索和总结,于2014年正式提出了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作为老干部工作价值取向”的重大命题,并成为今后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方向和重要工作任务。怎样理解转型发展、如何适应转型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个老干部工作者都应当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怎样理解转型发展  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
期刊
10月15日,著名表演艺术家严顺开离世,享年80岁。名字听着耳生?样子你一定不陌生。小鼻子,小眼睛,小个子,两条粗眉往上飘——很像上海小男人的模样,忠厚又精明。如果说,中国有哪个演员天生一股纯纯的滑稽范,你绝对要算上他。  人们不会忘记,他首次出镜主演《阿Q正传》,就获得了第六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和第二届瑞士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成为中国唯一一位获得卓别林金手杖奖的演员。他上央视春晚,那一个
期刊
外乡人 丧子痛 立志“走出去”  邓迎香,一个外乡的女子,十九岁那年,嫁到了麻怀村。“我爸当时告诉我,咱们村用的是电,麻怀村点的是煤油灯。家里吃的是大米,麻怀村吃的是玉米,坚决不能嫁。”  邓迎香未听父亲的话,坚持嫁到娘家人口中的“穷乡僻壤”。万万没想到,几十年后,就是这个外乡来的女人,成为让麻怀村通路,走出大山的关键。而这一路,充满了艰辛和心酸。  1993年,邓迎香的一个孩子三个多月时生了一场
期刊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看。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并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號,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
期刊
“两会”,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全国人大会议是5年一届,每年有一次会议,一般在3月召开,比如“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一年就是“二次会议”一直到“五次会议”为止,然后再换届选举下届。  政协会议,跟人大会议一样也是5年一届,一般在人大开幕前2天先期开幕。政协会议,是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党领导下进行民主监督的。  “党代会”,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简称
期刊
纯子奶奶是东京人气饺子店“饺子庄MURO”的老板,这家店已经有64年的历史了。这家饺子馆是纯子奶奶的爸爸留下来的,现在由纯子奶奶和她弟弟一起经营。煎饺子、煮面、炒菜,店里所有的料理都是由纯子奶奶掌勺。除了周日饺子馆定休的时间,她每天都会亲自顾店,工作到很晚,经常送走最后一波客人,清点完当日的营业额才会离开。而客人更是为了吃到纯子的料理,至少得提前一周预定座位。  更厉害的是,晚上的纯子还有另一个身
期刊
“热烈祝贺十九大!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愿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我们算赶上好时代了,感谢党中央,感谢习主席。”党的十九大召开,《晚晴》的老读者们都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慨,用诗作表达自己为党骄傲自豪,为十九大点赞的激动心情。  十九大颂  贵州省社科院—吴承旺  金秋飘桂溢京城,荟萃群英喜气盈。  决胜小康将落地,复兴伟业又登程。  全球瞩目中国路,华夏欢呼引路人。  民主富强圆夙梦,鼎新时代亮乾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