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大脑神经的变性教授

来源 :大科技·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zho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综合征这些耳熟能详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一直都是科学家的研究热点。研究人员总是特别关注能够瞬间传递我们的思考和感受的神经元,而占了人类大脑90%的神经胶质细胞却一直备受忽视。就职于美国斯坦福大學医学院的本·巴雷斯教授是研究胶质细胞的先驱,他的研究改变了我们对大脑神经的一般看法。
  以前人们认为胶质细胞只是作为大脑的“后勤维修员”,执行运送养料和清理代谢废物这样不光彩的工作,偶尔当大脑受伤或感染时加以防御。然而,巴雷斯过去20年的研究显示,它们实际上在神经元的发育过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而导致那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原因,很可能就与胶质细胞密切相关。
  与神经胶质较劲的假小子
  矮小的身材,秃顶的发型,留着稀疏的胡子,无边框的眼镜和大口袋的短裤,这是巴雷斯如今的形象。你可能不会想到,他出生的时候其实是个女孩,但大概是由于他母亲为了安胎而服用了雄性激素类药物,所以巴雷斯一直认为自己是男性。巴雷斯从孩童时期就坚持玩卡车而不是玩具娃娃。他或者她,讨厌穿裙子,渴望加入童子军。6岁时,又进一步违背了时代的性别规范,她决定长大后当个科学家,开始捣鼓一些化学装置和望远镜。
  巴雷斯的父母只是把她看成一个假小子,但其他人把她视为一个行为古怪的人。年幼的她是一个孤独的孩子,但却从来没有对此感到不开心,因为她总是有各种实验要做,或者有各种机器要拆。八年级时,她就把目光投向了麻省理工学院。尽管老师劝阻她(1972年的麻省理工极少有女孩子能够考入),但她最终还是被录取了,成为家里第一个上大学的人。
  在那里,神经心理学的先驱汉斯-卢卡斯·托伊伯教授的课程,激发了巴雷斯对大脑的痴迷,神经胶质细胞吸引了她的目光。神经胶质细胞最早于1856年由德国病理学家鲁道夫·菲尔绍命名,并推测它们的功能是将神经元固定在原地,便将其命名为神经胶质,或“神经胶水”。在巴雷斯遇到胶质细胞的时候,研究人员已经知道它们可以分为三类: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
  虽然那时胶质细胞的一些辅助性作用已被人们了解,但它的更多功能仍然还是神秘的。人们不知道胶质细胞彼此之间或与神经元之间是如何交流的,不过几乎没有科学家认为它值得研究。然而,巴雷斯习惯了走自己的路。1983年,她由好奇心驱使,成为第一批研究胶质细胞的人。
  机缘巧合改变性别
  巴雷斯于1993年在斯坦福大学担任助教,拥有她自己的实验室。她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但性别上的认知错位越来越让她难以忍受。虽然她的外表打扮很中性,但从来没有对任何人吐露过她觉得自己像个男人。在互联网还不发达的年代,大家甚至还不知道变性这个词。
  两年后,41岁的巴雷斯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她觉得这是一个契机。她要求医生在切除病变的右乳房时顺便把左边的也切除了。1997年的秋天,她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一篇令她震惊的文章:讲述了一个病人从女到男的变性故事。这是她第一次知道有人跟她一样,咨询了几个亲密的同事后,她决定也采取行动。43岁时,她变成了他。
  这个改变还是有点吓人的,他也会担心学生是否还想加入他的实验室;担心他是否还会被邀请参加会议;担心他是否还能拥有他的事业。但变性后,巴雷斯迅速晋升为教授,然后是部门主管。他招募了雄心勃勃的博士后和研究生,更加专注于研究。
  巴雷斯将指导学生作为优先考虑的事项。他给了学生很多建议,并且平等对待,要求他们要独立思考,自己管理项目。作为一个过来人,他尤其能够理解女性研究者所面临的挑战。2005年,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发表了暗示女性在科学上的“内在才能”不如男性的性别歧视言论,巴雷斯在《自然》上发表了反驳文章,不仅引用学术研究,还引用了自己作为女性的经历:曾经有教授指责她所解答出来的数学难题是从她男朋友那抄来的;曾经她还在奖学金评比上输给了一个远不及她多才多艺的男生。自从变性后,别人对他的评价变得更高了,但他还是他,无关性别。
  胶质细胞的无赖行径
  巴雷斯研究发现,在缺乏神经胶质细胞培育的情况下,神经元会形成较少的突触,而且那些突触的运作会出现问题。这是第一个确凿证据表明神经元需要胶质细胞的信号才得以正常工作。
  而胶质细胞不仅引导神经元建立突触,还帮助神经元维持和管理已经建立的突触。在大脑发育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突触,所以需要进行修剪改良。小胶质细胞就在其中担任了“清洁工”的角色,那么它是如何分辨出哪些突触该清理,哪些该保留呢?
  一种称为C1q的蛋白质在这当中起到了关键作用。C1q由星形胶质细胞刺激而产生,会标记那些多余的突触,使得神经元在早期发育中逐渐建立成熟的神经回路。那这就引出一个有趣的问题: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不是由于这种修剪过度或不足而导致的?
  2016年,巴雷斯的研究小组在《科学》上发表论文,证明了C1q至少是造成阿尔茨海默病中神经突触异常的部分原因。实验发现,脑内沉积淀粉样蛋白的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好似变成流氓一样,产生大量的C1q标记在无辜突触上,这触发小胶质细胞吃掉了功能性的突触。而令人高兴的是,当老鼠被给予一种能够阻断C1q的抗体时,多数突触仍然完好无损。
  微笑面对命运的再次不公
  虽然学术上一直不断有新的发现,然而,命运对巴雷斯又一次开了玩笑。2016年某天,他在凌晨3点时醒来,胸口作痛。他开车赶到急诊室,医生救了他的命。随后的检查揭示了病因:他的胰腺长了一个巨大的肿瘤,已经扩散到了肝脏。
  在他确诊的第二天,他第一个想到的是试图帮助实验室所有人确定过渡计划,以确保在他死后,他们仍有一个好的去处。病后的他还坚持继续探索胶质细胞的秘密,有时,特别是在化疗后,他太累了以至于不能起床,他就在床榻上工作。几乎每一个早晨,他都会走进实验室,而且他经常待得比谁都晚。他以这样的方式激励着所有的学生,他似乎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巴雷斯永远都是个乐观主义者,即使身患癌症,他仍然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人。巴雷斯说,他永远不会忘记他作为实习生时所治疗的一个病人,那个60多岁的男人刚刚被诊断出癌症,抓住他的手给他忠告:不要日日夜夜努力工作而忽视健康。“我完全忽略了他,”巴雷斯笑着说,“但我没有遗憾。我真的不太在意死亡,只是令人沮丧的是,还有很多事情我无法继续探索,还有很多事情我要寻求。”
其他文献
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和学习(工作),其余的自由时间你会怎么打发?现在有一种趋势,绝大多数人感觉自由时间过得越来越快,甚至有时不知道一天都干了什么,一眨眼就过去了。时间都去哪儿了?  今年,纽约大学心理学家通过一项调查,找到了答案,并以圖表的形式展示给世人(如图)。  通过美国劳工统计局的统计资料和一款手机软件所收集的信息,心理学家汇集了大量数据,并从中截取了三个年份,以条形图分类显示。其中手机软件所
期刊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验:遇到服装店打3—5折,这么便宜,当然要多买几件,本来想省钱,买完一算,总的花销比不打折时还多。类似的现象不仅出现在普通人的生活中,也存在于整个社会中。  能效越高,消耗越高  2010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了新的汽车标准,要求制造商在2016年将新车的平均燃油利用率提高30%。当时,专家预计这一改变将使全美年度石油消费量减少18亿桶,每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9.5亿吨,对于美国普
期刊
水族馆热潮的兴起  在容器中观赏鱼类是一种古老的习俗。几个世纪以来,从一开始的瓷器到后来的玻璃,这个习俗一直延续下来。不过那时的人们还不了解植物和动物之间的互补作用,所以这样的简单圈养使水中的鱼类活不长久。  1832年,法国一位开拓性的海洋生物学家珍妮·维尔比勒-鲍尔成为第一个建造水族馆的人,用以研究水生生物。后来,大英博物馆馆长理查德·欧文将水族馆的发明归功于她,称其为“水族馆之母”。她著名的
期刊
工作自然离不开办公场所,它已成为绝大多数人习以为常的每天必去之地。办公场所的历史,不仅印证着人类工作的发展变化,还表明了科技、社会文化对这一方空间的影响。  从前人们都是在家办公  几百年前,现代意义上的办公场所还不存在,那时人们工作的地方基本都在家里,家就是办公室。比如中国古代的丞相府、大将军府,不仅是丞相、大将军及其一家老小居住的地方,还是他们处理国家政务、军务的场所。  而大臣与皇帝议事的朝
期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可以看到这样的人:无论盛饭的碗有多小,在饭局结束后,他们多多少少都会剩下一口。这是什么破习惯?  我们知道,在吃饭的时候,人们对食物的厌恶感会随着吃的量增多而增加,第一口最好吃,第二口还凑合,第三口就那样吧……而到最后一口的时候,人们甚至连多看食物一眼都不肯了。这种新鲜感随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加而减少的现象叫做边际效应。它可以用来解释“剩一口”现象吗?不能,因为这是人人都有的一种感
期刊
飞机会被闪电击中  不久前,冰岛一客机起飞途中遭雷电击中。这架飞机当时处于低空飞行,正尝试升空,以避过恶劣天气影响,却被巨大闪电击中。地面上的一位车主拍摄到了这一惊险的画面,视频中还传来拍摄者的尖叫声。机上乘客显然经历了非常惊恐的时刻。闪电击中飞机后,又继续延伸到地面上。  如果你在乘坐飞机时听到一声巨响,并且看到一个很大的闪电,那就表明飞机遭雷击了。飞机会经常遭雷击中,不过,你不会有危险,因为飞
期刊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诗情画意的句子描绘着令人心醉的雪景,然而,我们能亲眼看到如此美景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据科学家最新研究,除两极及高纬度地区外,未来全球降雪将减少。  偶然诞生的造雪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降雪逐渐减少,这使得一些滑雪场难以为继。2007年,法国小城阿邦当斯政府决定关闭当地的滑雪场,2016年阿爾卑斯山地区周
期刊
假如我们正在设计一个人类动物园,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园内人类的健康和幸福,哪些因素是管理员需要首要考虑的?是适时地提供食物或水,還是舒适的栖身之所?提出这个假设的美国社会神经科学家约翰·卡乔波认为,最关键的是不要筑起孤立隔离的高墙。  人类是群居动物,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我们还需要建立与他人相互关照的社交关系,从而获得名声地位,实现个人价值,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然而,如今我们当中有些
期刊
表情包已经成为世界级现象,2016年,全球超过90%的网民每天共使用60亿个以上的表情包。如今,互联网上的交流似乎比现实生活中还多,一个21世纪的网民,手机里没收藏几个表情包都不好意思和别人交流了。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喜欢使用表情包呢?  情绪填充剂  表情包是情绪填充剂。平时面对面语音对话不像书面语言,既没有空格,也没有标点符号,我们也能够很好地理解对方,这是因为除了语言本身,日常对话更多的是靠语气
期刊
我们正处于一个令人难以置信、激动人心的修复时代。各种带有“黑科技”的新型假肢,让那些原本因为肢体残缺而心灰意冷之人重新点燃了圆梦的希望。美国一名10岁小女孩,天生左手严重萎缩,而3D打印技术为她量身打造的轻巧假肢让她实现了演奏小提琴的梦想。以色列ReWalk公司的外骨骼机械设备,以先进的脑机接口技术,帮助瘫痪患者通过自己的头脑即可控制假肢的移动。还有,英国的纽卡斯尔大学开发出一种可以“看到”周围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