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综合征这些耳熟能详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一直都是科学家的研究热点。研究人员总是特别关注能够瞬间传递我们的思考和感受的神经元,而占了人类大脑90%的神经胶质细胞却一直备受忽视。就职于美国斯坦福大學医学院的本·巴雷斯教授是研究胶质细胞的先驱,他的研究改变了我们对大脑神经的一般看法。
以前人们认为胶质细胞只是作为大脑的“后勤维修员”,执行运送养料和清理代谢废物这样不光彩的工作,偶尔当大脑受伤或感染时加以防御。然而,巴雷斯过去20年的研究显示,它们实际上在神经元的发育过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而导致那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原因,很可能就与胶质细胞密切相关。
与神经胶质较劲的假小子
矮小的身材,秃顶的发型,留着稀疏的胡子,无边框的眼镜和大口袋的短裤,这是巴雷斯如今的形象。你可能不会想到,他出生的时候其实是个女孩,但大概是由于他母亲为了安胎而服用了雄性激素类药物,所以巴雷斯一直认为自己是男性。巴雷斯从孩童时期就坚持玩卡车而不是玩具娃娃。他或者她,讨厌穿裙子,渴望加入童子军。6岁时,又进一步违背了时代的性别规范,她决定长大后当个科学家,开始捣鼓一些化学装置和望远镜。
巴雷斯的父母只是把她看成一个假小子,但其他人把她视为一个行为古怪的人。年幼的她是一个孤独的孩子,但却从来没有对此感到不开心,因为她总是有各种实验要做,或者有各种机器要拆。八年级时,她就把目光投向了麻省理工学院。尽管老师劝阻她(1972年的麻省理工极少有女孩子能够考入),但她最终还是被录取了,成为家里第一个上大学的人。
在那里,神经心理学的先驱汉斯-卢卡斯·托伊伯教授的课程,激发了巴雷斯对大脑的痴迷,神经胶质细胞吸引了她的目光。神经胶质细胞最早于1856年由德国病理学家鲁道夫·菲尔绍命名,并推测它们的功能是将神经元固定在原地,便将其命名为神经胶质,或“神经胶水”。在巴雷斯遇到胶质细胞的时候,研究人员已经知道它们可以分为三类: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
虽然那时胶质细胞的一些辅助性作用已被人们了解,但它的更多功能仍然还是神秘的。人们不知道胶质细胞彼此之间或与神经元之间是如何交流的,不过几乎没有科学家认为它值得研究。然而,巴雷斯习惯了走自己的路。1983年,她由好奇心驱使,成为第一批研究胶质细胞的人。
机缘巧合改变性别
巴雷斯于1993年在斯坦福大学担任助教,拥有她自己的实验室。她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但性别上的认知错位越来越让她难以忍受。虽然她的外表打扮很中性,但从来没有对任何人吐露过她觉得自己像个男人。在互联网还不发达的年代,大家甚至还不知道变性这个词。
两年后,41岁的巴雷斯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她觉得这是一个契机。她要求医生在切除病变的右乳房时顺便把左边的也切除了。1997年的秋天,她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一篇令她震惊的文章:讲述了一个病人从女到男的变性故事。这是她第一次知道有人跟她一样,咨询了几个亲密的同事后,她决定也采取行动。43岁时,她变成了他。
这个改变还是有点吓人的,他也会担心学生是否还想加入他的实验室;担心他是否还会被邀请参加会议;担心他是否还能拥有他的事业。但变性后,巴雷斯迅速晋升为教授,然后是部门主管。他招募了雄心勃勃的博士后和研究生,更加专注于研究。
巴雷斯将指导学生作为优先考虑的事项。他给了学生很多建议,并且平等对待,要求他们要独立思考,自己管理项目。作为一个过来人,他尤其能够理解女性研究者所面临的挑战。2005年,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发表了暗示女性在科学上的“内在才能”不如男性的性别歧视言论,巴雷斯在《自然》上发表了反驳文章,不仅引用学术研究,还引用了自己作为女性的经历:曾经有教授指责她所解答出来的数学难题是从她男朋友那抄来的;曾经她还在奖学金评比上输给了一个远不及她多才多艺的男生。自从变性后,别人对他的评价变得更高了,但他还是他,无关性别。
胶质细胞的无赖行径
巴雷斯研究发现,在缺乏神经胶质细胞培育的情况下,神经元会形成较少的突触,而且那些突触的运作会出现问题。这是第一个确凿证据表明神经元需要胶质细胞的信号才得以正常工作。
而胶质细胞不仅引导神经元建立突触,还帮助神经元维持和管理已经建立的突触。在大脑发育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突触,所以需要进行修剪改良。小胶质细胞就在其中担任了“清洁工”的角色,那么它是如何分辨出哪些突触该清理,哪些该保留呢?
一种称为C1q的蛋白质在这当中起到了关键作用。C1q由星形胶质细胞刺激而产生,会标记那些多余的突触,使得神经元在早期发育中逐渐建立成熟的神经回路。那这就引出一个有趣的问题: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不是由于这种修剪过度或不足而导致的?
2016年,巴雷斯的研究小组在《科学》上发表论文,证明了C1q至少是造成阿尔茨海默病中神经突触异常的部分原因。实验发现,脑内沉积淀粉样蛋白的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好似变成流氓一样,产生大量的C1q标记在无辜突触上,这触发小胶质细胞吃掉了功能性的突触。而令人高兴的是,当老鼠被给予一种能够阻断C1q的抗体时,多数突触仍然完好无损。
微笑面对命运的再次不公
虽然学术上一直不断有新的发现,然而,命运对巴雷斯又一次开了玩笑。2016年某天,他在凌晨3点时醒来,胸口作痛。他开车赶到急诊室,医生救了他的命。随后的检查揭示了病因:他的胰腺长了一个巨大的肿瘤,已经扩散到了肝脏。
在他确诊的第二天,他第一个想到的是试图帮助实验室所有人确定过渡计划,以确保在他死后,他们仍有一个好的去处。病后的他还坚持继续探索胶质细胞的秘密,有时,特别是在化疗后,他太累了以至于不能起床,他就在床榻上工作。几乎每一个早晨,他都会走进实验室,而且他经常待得比谁都晚。他以这样的方式激励着所有的学生,他似乎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巴雷斯永远都是个乐观主义者,即使身患癌症,他仍然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人。巴雷斯说,他永远不会忘记他作为实习生时所治疗的一个病人,那个60多岁的男人刚刚被诊断出癌症,抓住他的手给他忠告:不要日日夜夜努力工作而忽视健康。“我完全忽略了他,”巴雷斯笑着说,“但我没有遗憾。我真的不太在意死亡,只是令人沮丧的是,还有很多事情我无法继续探索,还有很多事情我要寻求。”
以前人们认为胶质细胞只是作为大脑的“后勤维修员”,执行运送养料和清理代谢废物这样不光彩的工作,偶尔当大脑受伤或感染时加以防御。然而,巴雷斯过去20年的研究显示,它们实际上在神经元的发育过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而导致那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原因,很可能就与胶质细胞密切相关。
与神经胶质较劲的假小子
矮小的身材,秃顶的发型,留着稀疏的胡子,无边框的眼镜和大口袋的短裤,这是巴雷斯如今的形象。你可能不会想到,他出生的时候其实是个女孩,但大概是由于他母亲为了安胎而服用了雄性激素类药物,所以巴雷斯一直认为自己是男性。巴雷斯从孩童时期就坚持玩卡车而不是玩具娃娃。他或者她,讨厌穿裙子,渴望加入童子军。6岁时,又进一步违背了时代的性别规范,她决定长大后当个科学家,开始捣鼓一些化学装置和望远镜。
巴雷斯的父母只是把她看成一个假小子,但其他人把她视为一个行为古怪的人。年幼的她是一个孤独的孩子,但却从来没有对此感到不开心,因为她总是有各种实验要做,或者有各种机器要拆。八年级时,她就把目光投向了麻省理工学院。尽管老师劝阻她(1972年的麻省理工极少有女孩子能够考入),但她最终还是被录取了,成为家里第一个上大学的人。
在那里,神经心理学的先驱汉斯-卢卡斯·托伊伯教授的课程,激发了巴雷斯对大脑的痴迷,神经胶质细胞吸引了她的目光。神经胶质细胞最早于1856年由德国病理学家鲁道夫·菲尔绍命名,并推测它们的功能是将神经元固定在原地,便将其命名为神经胶质,或“神经胶水”。在巴雷斯遇到胶质细胞的时候,研究人员已经知道它们可以分为三类: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
虽然那时胶质细胞的一些辅助性作用已被人们了解,但它的更多功能仍然还是神秘的。人们不知道胶质细胞彼此之间或与神经元之间是如何交流的,不过几乎没有科学家认为它值得研究。然而,巴雷斯习惯了走自己的路。1983年,她由好奇心驱使,成为第一批研究胶质细胞的人。
机缘巧合改变性别
巴雷斯于1993年在斯坦福大学担任助教,拥有她自己的实验室。她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但性别上的认知错位越来越让她难以忍受。虽然她的外表打扮很中性,但从来没有对任何人吐露过她觉得自己像个男人。在互联网还不发达的年代,大家甚至还不知道变性这个词。
两年后,41岁的巴雷斯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她觉得这是一个契机。她要求医生在切除病变的右乳房时顺便把左边的也切除了。1997年的秋天,她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一篇令她震惊的文章:讲述了一个病人从女到男的变性故事。这是她第一次知道有人跟她一样,咨询了几个亲密的同事后,她决定也采取行动。43岁时,她变成了他。
这个改变还是有点吓人的,他也会担心学生是否还想加入他的实验室;担心他是否还会被邀请参加会议;担心他是否还能拥有他的事业。但变性后,巴雷斯迅速晋升为教授,然后是部门主管。他招募了雄心勃勃的博士后和研究生,更加专注于研究。
巴雷斯将指导学生作为优先考虑的事项。他给了学生很多建议,并且平等对待,要求他们要独立思考,自己管理项目。作为一个过来人,他尤其能够理解女性研究者所面临的挑战。2005年,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发表了暗示女性在科学上的“内在才能”不如男性的性别歧视言论,巴雷斯在《自然》上发表了反驳文章,不仅引用学术研究,还引用了自己作为女性的经历:曾经有教授指责她所解答出来的数学难题是从她男朋友那抄来的;曾经她还在奖学金评比上输给了一个远不及她多才多艺的男生。自从变性后,别人对他的评价变得更高了,但他还是他,无关性别。
胶质细胞的无赖行径
巴雷斯研究发现,在缺乏神经胶质细胞培育的情况下,神经元会形成较少的突触,而且那些突触的运作会出现问题。这是第一个确凿证据表明神经元需要胶质细胞的信号才得以正常工作。
而胶质细胞不仅引导神经元建立突触,还帮助神经元维持和管理已经建立的突触。在大脑发育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突触,所以需要进行修剪改良。小胶质细胞就在其中担任了“清洁工”的角色,那么它是如何分辨出哪些突触该清理,哪些该保留呢?
一种称为C1q的蛋白质在这当中起到了关键作用。C1q由星形胶质细胞刺激而产生,会标记那些多余的突触,使得神经元在早期发育中逐渐建立成熟的神经回路。那这就引出一个有趣的问题: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不是由于这种修剪过度或不足而导致的?
2016年,巴雷斯的研究小组在《科学》上发表论文,证明了C1q至少是造成阿尔茨海默病中神经突触异常的部分原因。实验发现,脑内沉积淀粉样蛋白的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好似变成流氓一样,产生大量的C1q标记在无辜突触上,这触发小胶质细胞吃掉了功能性的突触。而令人高兴的是,当老鼠被给予一种能够阻断C1q的抗体时,多数突触仍然完好无损。
微笑面对命运的再次不公
虽然学术上一直不断有新的发现,然而,命运对巴雷斯又一次开了玩笑。2016年某天,他在凌晨3点时醒来,胸口作痛。他开车赶到急诊室,医生救了他的命。随后的检查揭示了病因:他的胰腺长了一个巨大的肿瘤,已经扩散到了肝脏。
在他确诊的第二天,他第一个想到的是试图帮助实验室所有人确定过渡计划,以确保在他死后,他们仍有一个好的去处。病后的他还坚持继续探索胶质细胞的秘密,有时,特别是在化疗后,他太累了以至于不能起床,他就在床榻上工作。几乎每一个早晨,他都会走进实验室,而且他经常待得比谁都晚。他以这样的方式激励着所有的学生,他似乎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巴雷斯永远都是个乐观主义者,即使身患癌症,他仍然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人。巴雷斯说,他永远不会忘记他作为实习生时所治疗的一个病人,那个60多岁的男人刚刚被诊断出癌症,抓住他的手给他忠告:不要日日夜夜努力工作而忽视健康。“我完全忽略了他,”巴雷斯笑着说,“但我没有遗憾。我真的不太在意死亡,只是令人沮丧的是,还有很多事情我无法继续探索,还有很多事情我要寻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