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史料教学法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新课改下的《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在强调掌握历史学习的能力之外,更加关注人类生存活动的舞台---社会,从而让学生通过历史的学习,进一步掌握生存于社会的基本能力。本文拟从史料教学法的定义、如何运用史料教学法和史料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等几个方面阐释新课改下的史料教学法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运用基本信息和历史资料的基本能力和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史料史料的分析和应用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历史与社会》教材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无论在体例还是内容等方面,变化都很大。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史料的运用非常普遍。因此,如何正确使用好教学史料已成为能否顺利实现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近年来随着考试改革的深入,历史部分材料解析题在考题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越来越偏重于考查学生对史料处理、历史阐释和文字表达能力。然而,学生对材料解析题是“胆战心惊”、“望而生畏”,无法全面、准确把握材料、获取信息而束手无策。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如何在实际的历史课堂上引导学生精选史料、有效地运用史料教学法呢?
  
  一、史料教学法的特点和内涵
  
  在历史课程改革中,如何正确使用好教学史料已成为能否顺利实现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问题。史料教学在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历史观的形成与历史方法的掌握中起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培养学生一种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新课改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各学科知识不断融合,历史这门学科更加地包罗万象,史料教学在了解、掌握历史知识方面地位地位日益凸现,历史资料已逐渐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被加以利用。其实,历史教学知识一直分两种:一种是历史教材知识(课本),也称为显性知识;此外,历史教材知识以外的一切相关知识,包括非历史教材知识的众多学科知识,通常统称为“教学资料”,也可称为“教学资源”,它不仅包括一切书本知识,还包括计算机网络教学信息和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师生智力因素。当前,网络信息技术是教师获取教学资料的主要来源之一。非教材知识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历史教材未编入的大量历史知识以及最新史料和学术观点;其他一些教学资源,如教育网站上的历史教学新教案,相关各学科教材内的知识及社会现存的生产生活、科技新成果,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知识,等等。对于这些知识多在分析教材时使用,如在分析前因后果、评价、意义等时往往需要补充一些材料,并加以概括升华。如果在教学中仅讲清教材知识而没有用教学资料进行“史论结合”式分析论证,就发掘不出隐含在教材知识中的理性观点,这样的教学只能是片面的“单一”的知识教学。新课程观认为,教学是使本学科教材内容与教学资料有机融合,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理论思维的认知活动过程。因此,教学过程需要相应的教学资料参与才能实现,教材与资料在课堂上犹如“红花与绿叶”一样不可分。
  以往的教学中史料的运用,主要是印证和说明史实的,很少让学生通过史料建构历史事实,很少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把史料作为证据以重构历史的情境。
  史料教学的真正价值是,让学生尝试运用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对史料进行探究,以获得对历史问题的解决。当然,让学生学习去做历史学家所做的事,直接去运用各种一手和二手的史料,只是使学生借着某些运用史料的特定练习,学到历史学家的一些态度和方法,并不涉及将学生培养成历史学家的层次。就像发现法、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培养一流的专家,而是培养学生一种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文本的意义也许是他人已知、已会的,但学生还不知、不会,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史料达到让学生也知、也会,并在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获得思想启迪。
  
  二、史料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为了贯彻史料教学的理念,在英国,首先从低年级开始,历史教师就非常注重学生历史证据意识的培养。
  教师在实际教学时所采用的主要方式大致有: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所选史料或所提问题必须符合客观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无论是一段式还是多段式的史料,所设计的问题应该要有一定的启发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无论是一题多问还是几题几问,问题之间要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角度应有所不同,层次有深有浅,形成立体结构。⑵适当补充,加深理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史料是非常必要的,但也不是说就只能完全局限于课本的史料。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当补充相关史料和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⑶精心设问,培养能力。在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时,教师必须精心设问,进行学法指导;学生必须动脑动口动手,学会方法,从而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设问时,要有适当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问题要有启发性,或促进知识迁移,或促使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切忌问题太难,当然也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没有兴趣。
  要了解历史的过程,就必须认识到历史资料的作用。唯有理解了史料和历史之间的关系才能理解历史知识的本质;理解了历史知识的本质,才是真正认识了历史,从而能展现学习历史对人们的真正价值。中学历史教育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与历史观、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它充分体现了21世纪基础教育强调的“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教育理念。而史料教学在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历史观的形成与历史方法的掌握中起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史料教学的真正价值是,让学生尝试运用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对史料进行探究,以在历史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这和新课改要求实现学习方式变革、国家大力提倡培养创新人才型人才是相契合的。
  
  三、如何精选史料、有效地运用史料教学法呢?
  
  1、着眼于课程标准要求的达成,提高学习效率
  课程标准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更是课堂教学的圭臬,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史料的运用也必须以课程标准为准则。现行的各版本教材都是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但是,各版本的教材在不同专题的具体内容编写上对课程标准要求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这就导致了不同版本教材在呈现课程标准的程度上也有差别,如人民版教材对于课程标准中“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这一条时,则仅仅阐述了“‘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等有关内容,而对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则无只言片语的论述,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补充一些能够体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的史料,使教学内容更完整,以便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归纳和掌握这一重要的知识点,从而更有效地达成课标要求。
  2、着眼于对学生有用的历史信息,注重对学生优秀品格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学史以明智,学习历史就是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收集有用的信息,做到古为今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也明确提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向学生提供对学生日常生活、个人品格成长和人文素养提高有用的史料,如在讲述人物模块时,可重点选择一些反映伟人待人接物、优秀品质和先进思想的史料,用伟大人物的伟大人格来感染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优秀的品格;在平时教学中,尽量多采用一些能够反映历史史实的文学名篇、文化常识、艺术作品、成语、谚语、名言警句等,让学生在长期熏陶中逐渐提高其人文素养。而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对于一个学生的全面、长远发展无疑是最有用
  3、着眼于能够体现时代特征的史料,增强历史学科的现实感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或多或少的总会对现实产生一些影响,而现实也总是不可避免的要折射出历史的某些侧面。运用能够体现时代特征的史料,用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事实来印证、分析和阐述历史,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能够增强历史学科的现实感,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学科的价值,增强学习历史的信心;也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历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时,可以运用下面的史料:材料:“2004--2005年,两会召开,人民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齐聚北京共同商讨国家发展大计,温总理在网上现场办公,回答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两岸往来频繁,民族振兴有了新的契机;国家经济、科技、文化、体育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新疆西藏繁荣发展、神六飞天、十运开赛…… ;在中国的努力下,朝核六方会谈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独立的外交政策和大国风范在世界和平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着眼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历史学科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习方式的转变目前则主要体现在由原来单纯的接受式向探究式、情景式、体验式等多种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标准还强调了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探究式、情景式、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和大多数的学习方法都离不开丰富的史料的支持。反过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选取恰当的、适合不同的学习方式的史料,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和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而学生在对材料深入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历史知识,显然好过接受式学习方式下的死记硬背,这就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广泛、频繁地运用丰富、鲜活、真实的史料,也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真实历史,增强他们的历史感,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
  除此之外,我们在运用史料时也可着眼于学科间的联系,着眼于学生知识的丰富和思维空间的拓展等等。
  新课程理念为不同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为广大师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提供了更多的发挥余地。相信我们在运用史料教学法学习历史知识时,遵循以上的几个着眼点来选取史料,必定能够更好的发挥史料教学法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725000陕西省安康市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课程改革和教科研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时代的呼唤。它们的改革、研究是一个永远探索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对每位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自我发展的机遇。作为一名学科教研组长如何在机遇中求发展,在挑战中实现人生价值?我们认为在课改和科研中准确的角色定位是重要的前提,负重奋进、求真务实的工作是有力的保障。    一、课改、科研理论学习的先行者    学校中的学科教研组长,在
期刊
特别的孩子需要特别的爱。在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地区,许多学生的家长为了家庭的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像这样就把自己的孩子或留给父母,或托付给亲戚朋友,或让孩子独自留守在家中,对于这种情况,有关人士称为“留守学生”现象。  班级“留守学生”多数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监督,很容易出现行为偏差,甚至养成不良的习惯,给学校和班级管理带来了困难。“留守学生”较多的班级,班主任感到头痛,科任教师也
期刊
高考《考试大纲》在“古诗文阅读”部分的要求是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它要求考生能对所给的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论,对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赏析,考查的能力层级为最高级。在此,我不想涉及本考点的其它题型,单就诗歌鉴赏中综合表述题型的解答谈一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综合表述题型就是命题者在问题设置上比较笼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分析、评价诗歌。这是一种开放性的鉴赏题
期刊
在学校的领导层中,校长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维护领导集体团结,增强其凝聚力、战斗力,搞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长要树立6种意识:    一、信任意识  校长与班子成员合作共事,首要的问题是信任。校长只有真心实意地依靠领导班子的每位成员,依靠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才能搞好学校的各项工作,而依靠的基础就是信任。因此,在工作中校长对班子成员要
期刊
一年级学生吴晓东(化名),为人聪明、智慧过人。可是他每天早上背起书包来学校,总是在半路上逗留——玩石头、摔四角、溜滑黄泥。别人做早操他还在路上,人家早读他还没到校,一个学期没有几天按时到校。课间时候他还喊拢一些学生到溪边玩水。  家长认为,孩子老大早上了学,上学这么积极,学习一定努力。期末了,老师来了电话,汇报孩子上学情况,家长这才知道孩子贪玩,没几天按正常时间到学校的。这一下,家长急了,怒火冲天
期刊
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归结起来分为三大块:一是教学常规,二是后勤财务常规,三是日常事务常规。学校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按社会道德标准、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未成年人行为,使之成为社会的合格人才。这样,学校日常事务管理中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显得更为重要,它是学校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笔者是一所农村中学的副校长,从事学生管理和安全管理已有15余年,从切身的工作实
期刊
若干年前,偏远地区初中毕业生在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成绩优秀者首选中专、技校、中师,而这些学生一旦被录取,这就意味着即已跳出农门,因为他们所属的这些学校是在国家计划内招生,有指标,包分配,“皇帝儿女不愁嫁”,他们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就可吃皇粮,端铁饭碗,这一现实直接刺激和影响着部分学生和家长,使其成为部分初中生学习的动力。  然而,科技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几年过去,今日偏远地区初中毕业生的现状如何呢
期刊
【内容摘要】快乐体育思想是时代的产物,在实践教学中,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建立和学生的双边和谐关系,要体现出教的有乐趣、学的有兴趣的一个互动的过程。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要在思想上培养快乐体育创新的态度,在教法上要建立快乐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要培养学生体育创新的技能,培养学生体育创新的思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  【关键词】快乐体育 创新 应用    快乐体育思想是时代的产物,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孜其如,非谓教师滔滔讲学,学生默默聆听。”课堂教师中,教师语言生动、准确、简练,设置问题巧妙、新颖,富有悬念,再加上丰富的情态,语言,就能把学生带进良好的学习状态中去,使他们的学习情绪高涨起来,思维活跃起来,面对各种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豁然开朗。那么,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该如何引导呢?    策略一:引导学生聚合思维    情境
期刊
过去的德育活动主要是教育工作者采取说教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道德教育的基础是人对人的理解 ,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多少使他去遵守多少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