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娄红玉,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为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研训专家、广东省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评审专家、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客座副教授、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名教师培养对象优秀学员、广州市新一轮“百千万”教育专家培养对象、广州市首批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荣获“南粤优秀教师”、全国第六届“语通杯”全国中语“教改新星”称号。
近几年主持省市区课题4项。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近30篇,出版著作2本,校本教材3本。
2015、2017年荣获广州市、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微·博”交互体验式作文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二十多年来,娄红玉老师在她的语文教学生涯中一直重复做着三件事,一是教书;二是读书;三是写文章。2006年她在广州市首届初中青年语文教师命题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广东省文学作品研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07在海珠区 “明珠杯”课例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09年荣获全国第六届“语通杯”全国中语“教改新星”。四年时间,她由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成长为省级骨干教师,被别人戏成为“获奖明星”。在荣誉和掌声面前,她并没有陶醉其中,而是沉下心来静静地思索:如何紧紧抓住语言这根弦,重视积累与运用,让课堂充实丰盈;如何回归文本,去伪存真,挖掘文章的灵魂;如何去粗留精,精雕细琢,在常态中体现优美与深刻,在朴素中体现人文与关爱。
一、倡导“沉浸·体验”式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由此可见,发现语言规律,正确运用语言规律,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
在长期的实践与研究中,娄老师认为:语文教学中,体验是学生主体对文字、文学、文化、学习情境等的亲历、体认与验证,是一种自主自觉的创造活动。它贯穿于语文学习过程始终并呈现为一种审美体验。因此,她倡导“沉浸·体验”式阅读教学,即以学生的个体阅读经验为基础,依据文本及体式,指导学生聚焦于语言表达的形式,多角度沉浸于词句细节、情感韵味之中。通过体验、感悟、思考及评价,理解品悟陌生的、外在的文本中蕴含的意义,体验语言魅力,发现表达规律,提升阅读鉴赏与审美能力。其主要内容为:体验语言之美,体验知识获得过程,体验思维方式的多样性,体验情感的多元性和深刻性。其基本方法是沉入词语、挖掘细节、投入情境、想象补白、还原比较、背景解读等,并由此拓展开来,进行基于课型的“沉浸·体验”式阅读课案例研究。
《俗世奇人·泥人张》教学中,她以“俗”和“奇”作为切入点,删繁就简,以此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文本中“草根文化”的无奈与抗争,扬善惩恶、大快人心的传统文化意识深深感染了学生。《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她让学生模拟英子去银行寄钱时与爸爸的对话,通过角色演读,让学生真切体验到少年英子不情愿及害怕的心理特点,理解了英子在爸爸的鼓励下不断成长的历程。《故乡》中,她运用还原比较法让学生思考:闰土与杨二嫂,谁和“我”的关系近?让学生在深度讨论与思考中理解:杨二嫂和“我”表面较近,但她只想到我家讨便宜,实际上离“我” 很远;闰土表面上对“我”很敬畏,叫我“老爷”,但他是我童年的伙伴,只是成年后有了尊卑观念,对“我”想亲近却不敢亲近,所以和“我”似远实近,
用同事们的话说,娄红玉老师的课是有“嚼头”的课,情感激发的真挚有趣,“咬文嚼字”的细致体味,补白模拟的联想想像,把课堂变成了一个激情、活跃、高效的学习场。她的课是有“文化味”的课,教师底蕴丰厚,“引而善发”“长善救失”;师生沉浸交流、体验激发、创造生成,在文本、作者、教师、学生、情境之间形成新的视界融点,是师生精神世界生命体验的唤醒与提升。
用专家的话说,娄红玉老师的课根据教学目标,深入解读文本,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设计层递性的学习活动,带领学生在文本寻常处、矛盾处、反复处、关键处等沉浸体验,揣摩品味,涵泳鉴赏,进而提升语言素养。
她的课给予学生多角度自由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参与,倡导学生体验,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沉浸——体验——感悟——提升的过程中,激发生命潜力,体验语言魅力,生成思考张力,提升阅读鉴赏与审美能力。使阅读教学呈现出多样的生命色彩和充盈的生命活力。
二、研究“微·博”交互体验式作文教学
针对当下写作教学策略缺乏科学性,学生写作远离生活,缺乏真情实感,作文评价机械化等问题,娄红玉老师借鉴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开始运用的“过程写作教学法”,将写作视为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通过写作前、写作中和写作后的一系列协商、监督、互评等交互活动,提高交互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借鉴我国文学理论名著《文心雕龙》“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等观点,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境界说”等,积极开展破解初中生写作难点的“微·博”交互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研究。
“微”指篇幅短小,形式靈活的生活“微细节”“微感受”;而“博”则指写作视野广博,写作素材广泛,写作风格多样,写作思维丰富,写作内涵深厚。交互体验指从自由写作入手,注重生活细节感受的积累,以指令性写作为平台,通过生生互评,师生交流,点评课本经典、同龄人习作,多元评价修改等多种方式的交互,实现学生在作文中与生活交互,与自我交互,与文本交互,师生、生生间交互发展。
“微·博”交互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指基于学生已有的写作水平,以聚焦生活微小细节、细微感受为切入点,以写作思维训练为激发点,以开发生活体验资源库、资源包为平台,让学生通过与生活、自我、文本、师生之间的多次交互式写作体验与训练,由微到博,见微知著。达到写作视野广博,写作素材广泛,写作风格多样,写作思维丰富,写作内涵深厚,写作能力螺旋式提升的目标。 2010—2018年,娄老师联合三所不同层次学校的语文教师进行“微·博”交互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经历八年的实践,七所学校100多位教师,3000多名学生参与研究,研发课例50多节。形成了“微·博”交互体验式作文教学内容体系;建构了初中写作课程基本框架;开发了作文教学资源库、资源包;建构了“思维——表达”作文课堂教学模式,丰富了初中作文教学的研究范例。
八年间,娄红玉老师主持省市区课题4项,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全国核心期刊2篇。“微·博”交互体验式作文教学成果检验期间,实验学校学生写作兴趣得到激发,写作素材进一步丰富,写作水平得到了整体提升。学生编写班刊4000多万字,在“明日之星”广州市初中生作文大赛、“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及其它国家、省、市区作文竞赛中获奖300多人次。近三年实验班中考语文平均分为126.1、121.5、124分,超出广州市平均分20多分。娄红玉老师赴香港、东莞、茂名、云浮、河源、花都、番禺、顺德等地执教公开课、做讲座近50次,主持省市区课题4项,出版著作2本,校本教材3本。2015、2017年荣获广州市、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微·博”交互体验式作文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彰显体验式语文教学的生命活力
语文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的形式,文学是美和善的源头。语文课堂应是个体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体验和交往的过程,是唤醒人的生命意识的过程,是展示生命价值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舞台,是师生生命意义的构成部分。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灵性,个性飞扬,具有生命激情和活力的展台;教学过程也应当是一种生命情调或精神境界的自然而然地流露。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感悟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境界,让学生的生命自由发展,使生命化课堂灵动多彩,焕发无限生机和活力。娄红玉老师沉醉在基于语文学习活动及学习效益的课例开发,基于教学实践与提升学习力的科研研究中,也形成了激情·灵动·睿智的教学风格。
阿尔卑斯山矗立着的石碑上写着“慢慢走,欣赏啊!”它在提醒行路者,不要忽略了道路旁风景的美。
一路走来,娄红玉老师越来越清晰地明确:自己当立足教学,研究课堂,脚踏实地,潜心研修。以期能够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凝炼出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风格。
“行行重行行,花香满蹊径。”娄红玉老师沉浸于语文教学本真的探寻之路上,追求语文学习的趣味、情境任务的设置、学习资源的支持、语言建构的经验、表达运用的能力。带领学生亲历语文学习实践而获得领悟和感受,体验语文学习活动而彰顯生命的活力与价值。
始于实践,终于研究;始于研究,终于成果;始于成果,终于收获。祝愿娄红玉老师继续携激情、思考与实践同步,在语文教学的研究之路上,发现更曼妙的风景。
(作者简介:裘志坚,广州市第五中学校长,正高级教师,教育部高等教育师范类专业论证专家、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广州市基础教育首批十名教育专家之一、广州市名校长)
近几年主持省市区课题4项。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近30篇,出版著作2本,校本教材3本。
2015、2017年荣获广州市、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微·博”交互体验式作文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二十多年来,娄红玉老师在她的语文教学生涯中一直重复做着三件事,一是教书;二是读书;三是写文章。2006年她在广州市首届初中青年语文教师命题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广东省文学作品研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07在海珠区 “明珠杯”课例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09年荣获全国第六届“语通杯”全国中语“教改新星”。四年时间,她由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成长为省级骨干教师,被别人戏成为“获奖明星”。在荣誉和掌声面前,她并没有陶醉其中,而是沉下心来静静地思索:如何紧紧抓住语言这根弦,重视积累与运用,让课堂充实丰盈;如何回归文本,去伪存真,挖掘文章的灵魂;如何去粗留精,精雕细琢,在常态中体现优美与深刻,在朴素中体现人文与关爱。
一、倡导“沉浸·体验”式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由此可见,发现语言规律,正确运用语言规律,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
在长期的实践与研究中,娄老师认为:语文教学中,体验是学生主体对文字、文学、文化、学习情境等的亲历、体认与验证,是一种自主自觉的创造活动。它贯穿于语文学习过程始终并呈现为一种审美体验。因此,她倡导“沉浸·体验”式阅读教学,即以学生的个体阅读经验为基础,依据文本及体式,指导学生聚焦于语言表达的形式,多角度沉浸于词句细节、情感韵味之中。通过体验、感悟、思考及评价,理解品悟陌生的、外在的文本中蕴含的意义,体验语言魅力,发现表达规律,提升阅读鉴赏与审美能力。其主要内容为:体验语言之美,体验知识获得过程,体验思维方式的多样性,体验情感的多元性和深刻性。其基本方法是沉入词语、挖掘细节、投入情境、想象补白、还原比较、背景解读等,并由此拓展开来,进行基于课型的“沉浸·体验”式阅读课案例研究。
《俗世奇人·泥人张》教学中,她以“俗”和“奇”作为切入点,删繁就简,以此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文本中“草根文化”的无奈与抗争,扬善惩恶、大快人心的传统文化意识深深感染了学生。《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她让学生模拟英子去银行寄钱时与爸爸的对话,通过角色演读,让学生真切体验到少年英子不情愿及害怕的心理特点,理解了英子在爸爸的鼓励下不断成长的历程。《故乡》中,她运用还原比较法让学生思考:闰土与杨二嫂,谁和“我”的关系近?让学生在深度讨论与思考中理解:杨二嫂和“我”表面较近,但她只想到我家讨便宜,实际上离“我” 很远;闰土表面上对“我”很敬畏,叫我“老爷”,但他是我童年的伙伴,只是成年后有了尊卑观念,对“我”想亲近却不敢亲近,所以和“我”似远实近,
用同事们的话说,娄红玉老师的课是有“嚼头”的课,情感激发的真挚有趣,“咬文嚼字”的细致体味,补白模拟的联想想像,把课堂变成了一个激情、活跃、高效的学习场。她的课是有“文化味”的课,教师底蕴丰厚,“引而善发”“长善救失”;师生沉浸交流、体验激发、创造生成,在文本、作者、教师、学生、情境之间形成新的视界融点,是师生精神世界生命体验的唤醒与提升。
用专家的话说,娄红玉老师的课根据教学目标,深入解读文本,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设计层递性的学习活动,带领学生在文本寻常处、矛盾处、反复处、关键处等沉浸体验,揣摩品味,涵泳鉴赏,进而提升语言素养。
她的课给予学生多角度自由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参与,倡导学生体验,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沉浸——体验——感悟——提升的过程中,激发生命潜力,体验语言魅力,生成思考张力,提升阅读鉴赏与审美能力。使阅读教学呈现出多样的生命色彩和充盈的生命活力。
二、研究“微·博”交互体验式作文教学
针对当下写作教学策略缺乏科学性,学生写作远离生活,缺乏真情实感,作文评价机械化等问题,娄红玉老师借鉴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开始运用的“过程写作教学法”,将写作视为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通过写作前、写作中和写作后的一系列协商、监督、互评等交互活动,提高交互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借鉴我国文学理论名著《文心雕龙》“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等观点,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境界说”等,积极开展破解初中生写作难点的“微·博”交互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研究。
“微”指篇幅短小,形式靈活的生活“微细节”“微感受”;而“博”则指写作视野广博,写作素材广泛,写作风格多样,写作思维丰富,写作内涵深厚。交互体验指从自由写作入手,注重生活细节感受的积累,以指令性写作为平台,通过生生互评,师生交流,点评课本经典、同龄人习作,多元评价修改等多种方式的交互,实现学生在作文中与生活交互,与自我交互,与文本交互,师生、生生间交互发展。
“微·博”交互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指基于学生已有的写作水平,以聚焦生活微小细节、细微感受为切入点,以写作思维训练为激发点,以开发生活体验资源库、资源包为平台,让学生通过与生活、自我、文本、师生之间的多次交互式写作体验与训练,由微到博,见微知著。达到写作视野广博,写作素材广泛,写作风格多样,写作思维丰富,写作内涵深厚,写作能力螺旋式提升的目标。 2010—2018年,娄老师联合三所不同层次学校的语文教师进行“微·博”交互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经历八年的实践,七所学校100多位教师,3000多名学生参与研究,研发课例50多节。形成了“微·博”交互体验式作文教学内容体系;建构了初中写作课程基本框架;开发了作文教学资源库、资源包;建构了“思维——表达”作文课堂教学模式,丰富了初中作文教学的研究范例。
八年间,娄红玉老师主持省市区课题4项,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全国核心期刊2篇。“微·博”交互体验式作文教学成果检验期间,实验学校学生写作兴趣得到激发,写作素材进一步丰富,写作水平得到了整体提升。学生编写班刊4000多万字,在“明日之星”广州市初中生作文大赛、“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及其它国家、省、市区作文竞赛中获奖300多人次。近三年实验班中考语文平均分为126.1、121.5、124分,超出广州市平均分20多分。娄红玉老师赴香港、东莞、茂名、云浮、河源、花都、番禺、顺德等地执教公开课、做讲座近50次,主持省市区课题4项,出版著作2本,校本教材3本。2015、2017年荣获广州市、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微·博”交互体验式作文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彰显体验式语文教学的生命活力
语文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的形式,文学是美和善的源头。语文课堂应是个体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体验和交往的过程,是唤醒人的生命意识的过程,是展示生命价值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舞台,是师生生命意义的构成部分。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灵性,个性飞扬,具有生命激情和活力的展台;教学过程也应当是一种生命情调或精神境界的自然而然地流露。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感悟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境界,让学生的生命自由发展,使生命化课堂灵动多彩,焕发无限生机和活力。娄红玉老师沉醉在基于语文学习活动及学习效益的课例开发,基于教学实践与提升学习力的科研研究中,也形成了激情·灵动·睿智的教学风格。
阿尔卑斯山矗立着的石碑上写着“慢慢走,欣赏啊!”它在提醒行路者,不要忽略了道路旁风景的美。
一路走来,娄红玉老师越来越清晰地明确:自己当立足教学,研究课堂,脚踏实地,潜心研修。以期能够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凝炼出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风格。
“行行重行行,花香满蹊径。”娄红玉老师沉浸于语文教学本真的探寻之路上,追求语文学习的趣味、情境任务的设置、学习资源的支持、语言建构的经验、表达运用的能力。带领学生亲历语文学习实践而获得领悟和感受,体验语文学习活动而彰顯生命的活力与价值。
始于实践,终于研究;始于研究,终于成果;始于成果,终于收获。祝愿娄红玉老师继续携激情、思考与实践同步,在语文教学的研究之路上,发现更曼妙的风景。
(作者简介:裘志坚,广州市第五中学校长,正高级教师,教育部高等教育师范类专业论证专家、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广州市基础教育首批十名教育专家之一、广州市名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