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低碳园林内涵,探讨了科学的建造低碳园林实践原则与有效的建造方式策略,为降低园林工程建造使用能耗,创建绿色、环保、优质园林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低碳园林;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1、城市低碳园林概念
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中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区域内唯一的自然碳汇,可以降低城市碳排放比重。绿地中的植被、湿地和微生物可以大量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 CO2,因此,城市园林绿地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担负着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的重任。合理布置与利用城市园林绿地,可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建筑能耗、引导绿色交通、形成城市农业基地,减少城市的总体能耗,达到减排的效果。
低碳园林就是在满足城市园林绿地功能的前提下,在城市园林绿地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通过合理规划设计,使城市园林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在选择材料、施工建造和日常维护时,应尽量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 CO2排放量。简言之,低碳园林就是以高碳汇、高观赏性、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园林形式。低碳园林的内涵包括 2 个部分: ①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导下,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尽可能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率; 通过合理选择植物与科学搭配植物群落来最大限度地提高植物的碳汇功能,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②在建造和管理城市园林绿地时,应尽量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 CO2排放量,以符合生态设计原理。
2 、城市低碳园林设计原则
2.1 尊重场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该从宏观上对城市绿地场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规划,充分结合当地地域的历史环境、地理风貌、文化风俗等因素合理布局。低碳的规划设计必须顺应城市绿地场地原貌,根据场地的自然地貌、绿地定性进行规划设计。不同绿地场地适宜发挥的功能不同,而绿地所承载的使用功能是园林设计的依据。贯彻低碳原则,地形的整理应以保护利用自然地貌为主,或根据绿地功能要求进行地形的改造和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改造进一步强调原先特征,不能随意改动地形,否则不仅无法体现场地的独特性,还将增加工程量。
优秀的园林设计只有尊重场地,才能完美地诠释地域精神。场地特征与它所属的地域环境密切相关,而地域环境是缔造具有广泛认同感和归宿感的园林文化的基础。对场地上原有建筑、构筑物的保留,以及对当地的建材和乡土树种的运用,都为园林注入了地域文化和场地精神。
2.2 自然做功
自然做功就要求顺应大自然的规律,使工程建设事半功倍或更加坚固长久。在园林建设中,顺应自然的自我设计和自我修复过程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和全面结合。具体包括: 建造园林水闸时,应将闸孔正对水流,既能使水流顺畅地通过水闸,又能防止水流对水闸闸基不均匀的冲刷带来的一系列工程隐患,使水闸得到更加稳定与长久的使用。模仿自然的生态边缘带、生物群落的形式进行植物配置; 保护河流自身的形态,不盲目将河道取直,用生态驳岸替代河道渠化工程; 利用水的流动设置瀑布、溪流景观; 运用植物进行水土净化等。
从低碳的出发点来进行园林设计,不仅要靠高技术来实现低碳化,更要重视自然本身的重要价值,充分发挥大自然的周期规律作用。
2.3 景观异质
景观异质性是景观生态学的一个概念,是指景观要素和组分在景观中的时空变异程度和不均匀分布,是景观的基本属性,强调景观的变异程度和景观类型的差异。该研究所涉及的“景观异质”指园林设计中,园林与园林之间的差异性。如不同功能的园林、相同功能不同风格的园林、同风格不同构成景观要素的园林、同种景观要素不同设计方法等。只要园林之间存在差异,就表现出景观异质。景观异质正是园林建设与发展的动力,也符合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
园林设计要遵循绿地系统规划性质与功能定位,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地貌和动植物资源,研究当地的生态系统特点,运用景观异质的原则,以创新的景观手法营造令人耳目一新的独特景观,延长园林的更新时间,最终达到低碳的诉求。
另一方面,园林的美感来自于景观的异质性,景观异质促使景观构件更丰富多样。景观类型的变异程度和差异性为生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长环境,有利于物种生存、延续,使生物群落得以形成,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正是由于异质性的存在,才形成了景观系统内部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保证其长远、稳定、不断进化地发展。
2.4 彰显自然
城市化进程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隔绝了人与自然的亲密联系。园林设计所承担的任务不仅是营造回归自然的景观效果,更重要的是引导并协助修护自然,维护地球生态圈的平衡。
园林师不仅设计景观的形式和功能,还给自然现象加上“着重号”,凸显其特征以引导人们的视野和运动,启发人们关怀环境。重新显露自然过程,让城市居民感到雨后溪流的暴涨、地表径流的汇聚,从枝叶的摇动感到自然风的存在; 从花开花落看到四季的变化; 从叶的荣枯看到自然的腐烂和降解过程。城市的绿地景观可用来显露自然和生态过程、土地上的历史与人文过程。
当人们重新认识自然之美与欣赏自然过程后,才能将雨洪的收集和再利用的过程通过城市雨水生态设计与绿地系统相结合; 才能在自家的庭院中选择自然植被群落景观而非修剪整齐的绿墙; 才能将芦苇、茅草、田野景观应用到城市公园绿地之中; 才能出现以污水处理形成湿地植物景观的主题公园。这些彰显自然的做法,能够降低城市绿地建设成本,是构建低碳园林的最佳方法。
3、城市低碳园林设计方法
3.1 雨水储蓄利用
保持和修复自然界的水循环将成为低碳园林设计的重要目的之一。一方面,大量的雨水随着市政管网白白流失; 另一方面,大量的景观用水来自于洁净的自来水。建立区域性的雨水利用设施,实现“就地滞洪蓄水”是解决城市雨水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也解决了园林景观与植物灌溉用水问题。在园林设计中,雨水利用包括雨水的集蓄和渗透 2 种途径。 雨水的渗透包括地面渗透池、渗透沟和可渗透铺装。在降雨丰富或有水源补充的地区,可以利用天然的低势绿地或人工洼地建立渗透池,形成具有野趣的小型湿地; 可使用渗透沟和铺满砾石形式的渗透沟来蓄积雨水。可渗透铺装类型有嵌草路面和草皮砖、各种疏松粒料、多孔沥青与多孔混凝土等铺装形式。雨水的集蓄设施主要包括集雨系统、蓄水池及净化设施等,园林中经常使用的集雨系统有绿地滞蓄汛雨回补系统、道路集雨人工湖系统、屋面集雨系统等。兴建滞洪、储蓄雨水的蓄洪池和地下隧道蓄水系统。
3.2 绿色园林构筑物
园林构筑物可以通过形式的巧妙构思达到增汇的目的。园林建筑采用半地下、地下或底层架空的设计,以及墙面、屋顶立体绿化,增加绿化面积或绿地面积,同时提供多种建筑设计风格,为人们提供不同的观景视角,形成独特的园林风格。地下与半地下园林建筑也使建筑在冬夏季的能源消耗减少,达到减排效果。
可利用太阳能采光板为框架面、顶篷等结构,将太阳能与构筑物巧妙地结合,达到减排、增加可再生能源目的,也可创造新的构筑物形式。风能设备的恰当布置与设计也可成为园林新景观。
3.3 污水净化循环
城市污水净化循环问题亦可以通过园林景观的设计,借助自然的力量予以解决。具有净化功能的人工湿地系统可以设计成污水处理地。将城市污水排入湿地系统,配合植物根系以减缓水流速度,利用多层异质土壤对悬浮物进行拦截沉降,促使杂质的沉淀和排除,并在湿地中种植具有净化功能的植物,如芦苇、千屈菜、小香蒲、花叶芦竹等,以有效地吸收过滤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污水中不易被植物吸收的有机组织体滞留在土壤中,通过微生物作用将其分解为易被植物吸收的无机盐和气体,然后被植物吸收或者释放到空气中,从而除去水体中的化学污染物,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污水净化后可以作为园林的景观或灌溉用水,实现污水的可循环利用。这一过程简便易行且能耗极低,可以节约大量电能。
3.4 选择建造材料
降低碳排放量的最直接方法就是通过选择碳成本低、耐久度高、后期维护少以及可以进行循环利用的材料进行园林建设。选择本地或就近材料,通过降低运输成本来减少碳排放。尽量采用木材、竹藤等“低碳”材料,少用钢材、玻璃、水泥等“高碳”材料,减少园林建设中的碳成本。寻求已成型、已使用的材料进行改装、重构等,使园林材料实现可持续利用; 还可以将可再生的废料回收,重新锻造成新的材料,节约开采、炼铸成本。通过越来越多的园林材料的循环再利用来减低园林建设的耗碳量。发挥中国传统园林中碎料、废料“低材高用”的传统,以碎砖、拆除的混凝土块做路基,将拆除的砖瓦、碎石设计成风格独特的墙体或路面。在园林中使用 LED 节能灯丰富景观,可节约大量电能。用草地来替换人工草坪,增加植物的多样性。立体绿化多用乔木,选择适宜粗放管理的植物品种,减少维护园林绿地所需的碳成本。
3.5 植物增汇措施
植物的光和作用吸收 CO2、释放 O2,并产生有机物,为植物生长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来源。栽种植物是唯一不消耗能量的碳汇方法,增加碳汇措施是低碳园林的重要功能,也是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措施。增加碳汇措施包括 2 个方面: ①增加绿地容积率( 绿量/单位面积) 。绿量是指所有生长植物中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是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的总量。具体措施是提高绿地面积、建设屋顶花园、发展立体绿化,如种植绿墙、藤架种植、悬挂种植等。②注重不同植物的固碳能力,通过合理配植提高绿地容量,创造多样性的景观,提高植物群落的整体固碳能力,营建低碳园林。据试验,不同类型单位土地面积上固碳释氧能力表现为: 常绿灌木﹥落叶乔木﹥常绿乔木﹥落叶灌木; 速生树种高于慢生树种; 低龄树高于老龄树。因此,需注重落叶乔木与常绿灌木搭配、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搭配、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搭配,以及不同年龄段的树种搭配。不同植物的固碳能力不同,应在满足景观功能要求的同时,选择固碳能力强的植物。如落叶乔木中固碳能力强的有垂柳、糙叶树、喜树、盘槐、泡桐、柿等。
结 语
通过探讨低碳园林的内涵,以园林营建的步骤为线索,以低碳为目标,从减排增汇出发,构建低碳园林的原则与方法,希望该研究能够为我国的低碳风景园林建设提供参考,促进城市的低碳化进程,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1]低碳[EB/OL].[2010-04-29]. http: / /baike. baidu. com/view/1551966.htm.
[2]国际能源网.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EB/OL].[2009-12-15]. http: / / www. txsec. com/ view / content_page. asp? id =385734.
[3]赵彩君,刘晓明. 城市绿地系统对于低碳城市的作用[J]. 中国园林,2010( 6) : 23 -26.
[4]金松岩,张敏,刁锐. 景观生态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J]. 内蒙古环境科学,2009(5) :22 -25.
[5]俞孔坚.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理论与实践[J]. 风景园林,2007(1) :55 -64.
【关键词】城市;低碳园林;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1、城市低碳园林概念
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中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区域内唯一的自然碳汇,可以降低城市碳排放比重。绿地中的植被、湿地和微生物可以大量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 CO2,因此,城市园林绿地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担负着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的重任。合理布置与利用城市园林绿地,可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建筑能耗、引导绿色交通、形成城市农业基地,减少城市的总体能耗,达到减排的效果。
低碳园林就是在满足城市园林绿地功能的前提下,在城市园林绿地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通过合理规划设计,使城市园林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在选择材料、施工建造和日常维护时,应尽量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 CO2排放量。简言之,低碳园林就是以高碳汇、高观赏性、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园林形式。低碳园林的内涵包括 2 个部分: ①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导下,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尽可能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率; 通过合理选择植物与科学搭配植物群落来最大限度地提高植物的碳汇功能,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②在建造和管理城市园林绿地时,应尽量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 CO2排放量,以符合生态设计原理。
2 、城市低碳园林设计原则
2.1 尊重场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该从宏观上对城市绿地场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规划,充分结合当地地域的历史环境、地理风貌、文化风俗等因素合理布局。低碳的规划设计必须顺应城市绿地场地原貌,根据场地的自然地貌、绿地定性进行规划设计。不同绿地场地适宜发挥的功能不同,而绿地所承载的使用功能是园林设计的依据。贯彻低碳原则,地形的整理应以保护利用自然地貌为主,或根据绿地功能要求进行地形的改造和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改造进一步强调原先特征,不能随意改动地形,否则不仅无法体现场地的独特性,还将增加工程量。
优秀的园林设计只有尊重场地,才能完美地诠释地域精神。场地特征与它所属的地域环境密切相关,而地域环境是缔造具有广泛认同感和归宿感的园林文化的基础。对场地上原有建筑、构筑物的保留,以及对当地的建材和乡土树种的运用,都为园林注入了地域文化和场地精神。
2.2 自然做功
自然做功就要求顺应大自然的规律,使工程建设事半功倍或更加坚固长久。在园林建设中,顺应自然的自我设计和自我修复过程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和全面结合。具体包括: 建造园林水闸时,应将闸孔正对水流,既能使水流顺畅地通过水闸,又能防止水流对水闸闸基不均匀的冲刷带来的一系列工程隐患,使水闸得到更加稳定与长久的使用。模仿自然的生态边缘带、生物群落的形式进行植物配置; 保护河流自身的形态,不盲目将河道取直,用生态驳岸替代河道渠化工程; 利用水的流动设置瀑布、溪流景观; 运用植物进行水土净化等。
从低碳的出发点来进行园林设计,不仅要靠高技术来实现低碳化,更要重视自然本身的重要价值,充分发挥大自然的周期规律作用。
2.3 景观异质
景观异质性是景观生态学的一个概念,是指景观要素和组分在景观中的时空变异程度和不均匀分布,是景观的基本属性,强调景观的变异程度和景观类型的差异。该研究所涉及的“景观异质”指园林设计中,园林与园林之间的差异性。如不同功能的园林、相同功能不同风格的园林、同风格不同构成景观要素的园林、同种景观要素不同设计方法等。只要园林之间存在差异,就表现出景观异质。景观异质正是园林建设与发展的动力,也符合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
园林设计要遵循绿地系统规划性质与功能定位,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地貌和动植物资源,研究当地的生态系统特点,运用景观异质的原则,以创新的景观手法营造令人耳目一新的独特景观,延长园林的更新时间,最终达到低碳的诉求。
另一方面,园林的美感来自于景观的异质性,景观异质促使景观构件更丰富多样。景观类型的变异程度和差异性为生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长环境,有利于物种生存、延续,使生物群落得以形成,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正是由于异质性的存在,才形成了景观系统内部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保证其长远、稳定、不断进化地发展。
2.4 彰显自然
城市化进程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隔绝了人与自然的亲密联系。园林设计所承担的任务不仅是营造回归自然的景观效果,更重要的是引导并协助修护自然,维护地球生态圈的平衡。
园林师不仅设计景观的形式和功能,还给自然现象加上“着重号”,凸显其特征以引导人们的视野和运动,启发人们关怀环境。重新显露自然过程,让城市居民感到雨后溪流的暴涨、地表径流的汇聚,从枝叶的摇动感到自然风的存在; 从花开花落看到四季的变化; 从叶的荣枯看到自然的腐烂和降解过程。城市的绿地景观可用来显露自然和生态过程、土地上的历史与人文过程。
当人们重新认识自然之美与欣赏自然过程后,才能将雨洪的收集和再利用的过程通过城市雨水生态设计与绿地系统相结合; 才能在自家的庭院中选择自然植被群落景观而非修剪整齐的绿墙; 才能将芦苇、茅草、田野景观应用到城市公园绿地之中; 才能出现以污水处理形成湿地植物景观的主题公园。这些彰显自然的做法,能够降低城市绿地建设成本,是构建低碳园林的最佳方法。
3、城市低碳园林设计方法
3.1 雨水储蓄利用
保持和修复自然界的水循环将成为低碳园林设计的重要目的之一。一方面,大量的雨水随着市政管网白白流失; 另一方面,大量的景观用水来自于洁净的自来水。建立区域性的雨水利用设施,实现“就地滞洪蓄水”是解决城市雨水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也解决了园林景观与植物灌溉用水问题。在园林设计中,雨水利用包括雨水的集蓄和渗透 2 种途径。 雨水的渗透包括地面渗透池、渗透沟和可渗透铺装。在降雨丰富或有水源补充的地区,可以利用天然的低势绿地或人工洼地建立渗透池,形成具有野趣的小型湿地; 可使用渗透沟和铺满砾石形式的渗透沟来蓄积雨水。可渗透铺装类型有嵌草路面和草皮砖、各种疏松粒料、多孔沥青与多孔混凝土等铺装形式。雨水的集蓄设施主要包括集雨系统、蓄水池及净化设施等,园林中经常使用的集雨系统有绿地滞蓄汛雨回补系统、道路集雨人工湖系统、屋面集雨系统等。兴建滞洪、储蓄雨水的蓄洪池和地下隧道蓄水系统。
3.2 绿色园林构筑物
园林构筑物可以通过形式的巧妙构思达到增汇的目的。园林建筑采用半地下、地下或底层架空的设计,以及墙面、屋顶立体绿化,增加绿化面积或绿地面积,同时提供多种建筑设计风格,为人们提供不同的观景视角,形成独特的园林风格。地下与半地下园林建筑也使建筑在冬夏季的能源消耗减少,达到减排效果。
可利用太阳能采光板为框架面、顶篷等结构,将太阳能与构筑物巧妙地结合,达到减排、增加可再生能源目的,也可创造新的构筑物形式。风能设备的恰当布置与设计也可成为园林新景观。
3.3 污水净化循环
城市污水净化循环问题亦可以通过园林景观的设计,借助自然的力量予以解决。具有净化功能的人工湿地系统可以设计成污水处理地。将城市污水排入湿地系统,配合植物根系以减缓水流速度,利用多层异质土壤对悬浮物进行拦截沉降,促使杂质的沉淀和排除,并在湿地中种植具有净化功能的植物,如芦苇、千屈菜、小香蒲、花叶芦竹等,以有效地吸收过滤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污水中不易被植物吸收的有机组织体滞留在土壤中,通过微生物作用将其分解为易被植物吸收的无机盐和气体,然后被植物吸收或者释放到空气中,从而除去水体中的化学污染物,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污水净化后可以作为园林的景观或灌溉用水,实现污水的可循环利用。这一过程简便易行且能耗极低,可以节约大量电能。
3.4 选择建造材料
降低碳排放量的最直接方法就是通过选择碳成本低、耐久度高、后期维护少以及可以进行循环利用的材料进行园林建设。选择本地或就近材料,通过降低运输成本来减少碳排放。尽量采用木材、竹藤等“低碳”材料,少用钢材、玻璃、水泥等“高碳”材料,减少园林建设中的碳成本。寻求已成型、已使用的材料进行改装、重构等,使园林材料实现可持续利用; 还可以将可再生的废料回收,重新锻造成新的材料,节约开采、炼铸成本。通过越来越多的园林材料的循环再利用来减低园林建设的耗碳量。发挥中国传统园林中碎料、废料“低材高用”的传统,以碎砖、拆除的混凝土块做路基,将拆除的砖瓦、碎石设计成风格独特的墙体或路面。在园林中使用 LED 节能灯丰富景观,可节约大量电能。用草地来替换人工草坪,增加植物的多样性。立体绿化多用乔木,选择适宜粗放管理的植物品种,减少维护园林绿地所需的碳成本。
3.5 植物增汇措施
植物的光和作用吸收 CO2、释放 O2,并产生有机物,为植物生长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来源。栽种植物是唯一不消耗能量的碳汇方法,增加碳汇措施是低碳园林的重要功能,也是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措施。增加碳汇措施包括 2 个方面: ①增加绿地容积率( 绿量/单位面积) 。绿量是指所有生长植物中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是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的总量。具体措施是提高绿地面积、建设屋顶花园、发展立体绿化,如种植绿墙、藤架种植、悬挂种植等。②注重不同植物的固碳能力,通过合理配植提高绿地容量,创造多样性的景观,提高植物群落的整体固碳能力,营建低碳园林。据试验,不同类型单位土地面积上固碳释氧能力表现为: 常绿灌木﹥落叶乔木﹥常绿乔木﹥落叶灌木; 速生树种高于慢生树种; 低龄树高于老龄树。因此,需注重落叶乔木与常绿灌木搭配、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搭配、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搭配,以及不同年龄段的树种搭配。不同植物的固碳能力不同,应在满足景观功能要求的同时,选择固碳能力强的植物。如落叶乔木中固碳能力强的有垂柳、糙叶树、喜树、盘槐、泡桐、柿等。
结 语
通过探讨低碳园林的内涵,以园林营建的步骤为线索,以低碳为目标,从减排增汇出发,构建低碳园林的原则与方法,希望该研究能够为我国的低碳风景园林建设提供参考,促进城市的低碳化进程,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1]低碳[EB/OL].[2010-04-29]. http: / /baike. baidu. com/view/1551966.htm.
[2]国际能源网.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EB/OL].[2009-12-15]. http: / / www. txsec. com/ view / content_page. asp? id =385734.
[3]赵彩君,刘晓明. 城市绿地系统对于低碳城市的作用[J]. 中国园林,2010( 6) : 23 -26.
[4]金松岩,张敏,刁锐. 景观生态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J]. 内蒙古环境科学,2009(5) :22 -25.
[5]俞孔坚.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理论与实践[J]. 风景园林,2007(1) :55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