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运台秘闻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o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8年年底,国民党军队接连大溃败,形势急转直下,蒋介石暗中筹备黄金运台,以备火种,从长计议。在短短半年时间内,450万两黄金被分批秘密运往台湾。台湾纪录片制作人丁雯静历时一年多,追寻历史,披露了这段鲜为人知的秘闻。
  
  1948年至1949年,节节败退的蒋介石,密谋选一“单纯环境”,另起炉灶,而其中之关键,就是将金库黄金秘密运往台湾。
  但黄金是如何运走的?金库千里腾挪,其中又隐藏着怎样不可告人的秘密?蒋介石作为总指挥,他又是如何运筹帷幄、统领全局?随着《蒋介石日记》的公开,其中秘辛,逐渐揭开。
  自2009年11月起,台湾纪录片制作人丁雯静依据蒋介石解密日记,寻访了33位历史当事人,其中包括11位当年协运黄金者,这部解密黄金运台秘闻的纪录片《黄金密档》,终于在今年完成,自4月起,已陆续在多个华语电视台播出。
  这段曾经在海峡两岸民间社会以野史、秘闻传播的神秘故事,终于因为当事人的亲口讲述与史料解密,现场得到还原,而秘闻,亦得以公开。
  
  首次运金
  在丁雯静眼中,1949年是20世纪中国一个最为重要的转折点,她拍摄的多部纪录片,亦围绕1949年展开。
  在这一年,整个国家都处在选择的关口,物资、部队、文物、老百姓都在迅速地移动、迁徙,甚至金库里的黄金也开始动起来。它的移动,甚至比上述“移动物”还要更早一些,并且更为隐秘。
  1948年11月30日夜晚,一次与黄金相关的秘密行动,就在上海滩边的中国银行悄然进行。
  当晚,处于戒严令中的上海外滩,一片死寂,寒冬的黄浦江浪声起伏。一辆辆美式十轮卡车从中国银行驶出,满载着国库金条的车队直扑江边码头的一个黑影。
  这个黑影是海关总署的缉私船“海星号”,船并不是很大,排水量500吨。时年28岁的范元健,是船上的三副。包括他在内的所有船员,在这次行动中,都是一脸的困惑与好奇,他们不知道黄金为何要撤离上海,也不敢去问。
  同样,那些荷枪实弹正在执行戒严任务的士兵,也不清楚眼前所发生的一切,以及它的来龙去脉。
  在多年以后,丁雯静找到已入耄耋之年的范元健时,他回忆起那个夜晚的秘事,语调中仍能感觉到一股紧张的气氛:
  “船长跟我们讲,今天我们要开船,不能下地,就在船上等。但没有告诉我们几时开船,等到8点钟了,没有任何消息,到12点钟,船还没动,那时我们就急坏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平常我们出海,晚上10点钟是一定要开船了,结果到深夜,差不多快到凌晨1点了,船长才说,开船!”
  船终于开了,目的地—台湾基隆港。
  这个夜晚的神秘面纱,被一个英国记者无意中撞破。乔治·瓦因(GeorgeVine)是《字林西报》的记者,他住在紧挨着中国银行的和平饭店,透过窗户却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遂连夜赶稿,把自己的观察和判断公之于世:
  “我几乎不敢相信,我所看到的,是一个充满苦力的银行,我甚至可以判断出他们的帽子和制服,湛蓝色的上衣和宽松的短裤,扁担的两端装满着包装的金条。”
  此后,“运金行动”迅速轰动上海,也震惊了中国,上海人心惶惶,没过几天,就在中国银行门前发生了震撼世界的黄金挤兑事件。
  这是国民党从大陆运往台湾的第一批黄金。
  
  另起炉灶的火种
  就在11月30日这一天,林彪带领他的东北野战军离开了沈阳,63万大军,一路浩浩荡荡,入关南下。辽沈的战事已经完结,国民党昔日的远征军精锐部队大多凋零在黑土地上。而淮海战役进入了最后阶段,对国民政府而言,这是更为残酷、窘迫的阶段。
  战局的不利消息,使得蒋介石开始准备将国库中的黄金运输到台湾。
  而早在11月22日,当参与淮海战役的国军大将黄百韬十几万兵力几乎全被歼灭时,蒋介石就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另选单纯环境,缩小范围,根本改造,另起炉灶不为功,现局之败,不以为意矣。”
  《黄金秘档》一书作者,也是联勤总部军需署署长吴嵩庆之子吴兴镛说:“另选单纯环境其实指的就是台湾,而黄金正是蒋介石可以另起炉灶的火种。”
  蒋介石对黄金秘运行动非常谨慎,基本仰仗自己的親属,他让儿子蒋经国负责总执行,包括护航军舰的协调调度,也是由蒋经国负责;因此,蒋经国、俞鸿钧、宋子文是第一批黄金运台的幕后三人小组;几经协调后,首航舰艇由海关的缉私艇“海星号”负责。
  蒋介石日记的校阅者潘邦正,曾经访问过宋子文左右手丁世祺的夫人丁惟柔,从她的口述中得知,由外国人负责的海关总署来协助黄金运台是宋子文的主意,“因为外国人不会干预中国内政,海关总署的船舰比较容易掩人耳目,消息不易走漏。”
  首次运输的200万两黄金,历经两天一夜的航程,于1948年12月2日抵达基隆港。自此,台湾银行金库的黄金,结合先前日治时期留下的3万两,共有203万两。
  吴兴镛的父亲吴嵩庆,号称“蒋介石的总账房”。在黄金运台过程中,吴嵩庆是军方最关键的人物,他甚至被形容为“蒋介石将黄金合理搬到军方的白手套”。因为,黄金是在吴嵩庆的账户名义下进行调拨的。
  吴兴镛根据父亲遗留下来的日记手稿,著书《黄金秘档》。根据这本书的记载,运黄金行动,除了走海路之外,还有空军运输机的参与。
  1949年1月1日,从上海海运60万两黄金,其中10万两到厦门鼓浪屿,50万两到台湾。
  1949年1月20日,90万两黄金从上海海运到鼓浪屿。
  1949年,空军从上海江湾机场、南京明故宫机场空运55.4万两黄金到台湾松山机场。
  1949年5月24,国军从上海撤离,最后运出19.6万两。
  1949年10月1日,鼓浪屿的黄金被悉数运到台湾,共有22万两。
  在蒋介石的幕后指挥下,国民党政府先后将450万两黄金分批秘密运往台湾。而当上海解放后,负责押运人民币的大队长张振国第一次进入中国银行的金库时发现,眼前的这座金库至少有3个篮球场,里面很空,什么都没有。
  根据上海地方志的资料,国民党政府离去后,上海所有银行金库的黄金,仅剩6180两,是原来国库黄金的百分之一。
  
  诱惑面前的世道人心
  在战火纷飞的乱世之中,满箱金灿灿的黄金,又是何等的诱惑。到底会不会有人动心,铤而走险呢?这是丁雯静在采访中最大一个疑问。
  最后一艘撤离舰艇“汉民轮”上有惊无险的故事,给了她一个答复。
  当时在“海星号”上的范元健,是一名海关职员,他一再向丁雯静强调,“船长告诉我们,不管箱子里头装什么东西,我们只管安全负责运到目的地,旁的,都不要问。”
  米绳祖的丈夫江源,在当年是军统局干员兼招商局职员,押送黄金赴台,临行前与米仓促结婚,一道登上“汉民轮”。米绳祖回忆,船老大起了霸占黄金船、销声匿迹去做金银岛主的念头,他悄然改变了航向,但最终慑于军统人员的控制,乖乖就范,一路无事驶到台湾。
  一段惊心动魄,可以填入阴谋、杀戮的故事,倏忽云淡风轻了。米绳祖在片中的话语不少,但是丁雯静说,劝动她开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米家是大户人家,在上海很有势力,不想让人家知道她先生是帮蒋介石运黄金的。这公布出去,将对亲人的仕途升迁会造成不利影响。”
  丁雯静连续三次被拒绝采访,米绳祖最终被说动了,她眼神激动地告诉丁雯静,“汉民轮这艘黄金船的故事,主要告诉台湾老百姓,国民党不是光着屁股到台湾。丁小姐,你一定要让台湾老百姓知道。”
  空军运输大队第一分队队长张麟德的追叙,则充满军人的荣誉感,他坚守每一次飞行任务都是重要的,都要保证安全起降的理念。不管搭载的是什么,一视同仁,所载的货物并没有因为是黄金而显出特殊性。
  当年负责空军调度的101分队第一分队长张麟德,如今已陷入中风的摧折中。92岁的他说话吃力,语速缓慢,结结巴巴,在夫人与女儿的协助下采接受了采访。
  丁雯静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张麟德回忆当时的情景,他是最清楚空军运输黄金具体情况的在世者。1949年2月6日,张麟德从上海江湾机场起飞,“领9架飞机,从上海到松山。每架6000磅黄金,中央一位押运员,央行派人拿走黄金。”
  但也有人因为黄金而付出生命。黄炎培的次子黄竞武,时任中央银行稽核专员,他激烈反对黄金运台,秘密发动央行员工采取抵制行动,并向新闻界披露内情;同时以自己的民主党派身份,掩护中共地下党员的活动。作为一名亲共派,他当时发表公开言论表示:“假使国库的财宝被盗一空,将来我们接管的上海成为一个空壳子有什么用?”1949年5月,黄竞武惨遭捕杀。
  当时在厦门海关署工作的孟昭年,还见证了一桩血淋淋的事件,而起因则是因为心生贪念。
  1949年8月,孟昭年搭上招商局的“锡麟轮”,撤退去台湾。船长期停泊在码头上,随时准备走,船上有上千人。突然有一天,舰长要求大家在甲板上紧急集合,孟昭年看到一个士兵被手铐扣住、被枪指着。舰长厉声问道,金库里缺一块金砖,是不是你做的手脚?该士兵承认了,并按照舰长的要求,当众重复如何从金库偷取的动作流程。之后,枪声响起,士兵被公开枪毙,杀一儆百。
  血染甲板,孟昭年才知道自己所在的船上载有大批从厦门转移的黄金。这批黄金,共22万两。
  尽管采访历尽艰辛,但也经常会有惊喜伴随着丁雯静,解放军运输大队队长张振国的出现,让丁雯静感到兴奋不已,因为这使得纪录片获得了难得的大陆的视角。在拍摄上海造币厂的时候,张振国的儿子作为东道主接待了摄制组,当明白摄制意图后,他告诉丁雯静,自己的父亲是第一个进入中国银行金库的解放军。
  张振国古道热肠,帮助制片组模拟复制出了中国银行地下金庫的模型。
  1949年5月27日,张振国的运输队负责押送人民币,随大军进入上海。8辆卡车带着人民币直扑中国银行。当张振国指挥士兵们扛着一箱箱人民币,进入地下金库时,他被这座“远东最漂亮的金库”震住了。丁雯静在《黄金密档》的拍摄中,金库是采访重点,为了掌握中国银行金库的真实状况,他们从上海市档案馆找到1936年中国银行落成时的实况报导,看到了这个当时亚洲最大、最坚固的金库,光是金库大门就重达6万余磅重,长9呎11吋,阔8呎9吋,高5呎8吋。
  但中国银行那个金库设计图至今下落不明,根据宋子文的档案记载,整个中国银行的设计图,在奠基大典当天,由宋子文的妻子张乐怡用时空胶囊封存在地底下,如此不但增添了我们重建金库的难度,更增添了地下金库神秘的色彩。
  作为兵戈相见的一方,张振国在接受丁雯静的采访时,深信因为蒋介石带走黄金,导致老百姓承受了很多苦难。但他已经消释了义愤,全然没有胜利者的正义在握姿态,觉得黄金造福了台湾民众,楚弓楚得,值得。
  这番议论,使得来自台湾的丁雯静深受感动。当丁雯静问这位战胜接收者,怎样看待运黄金行为本身,老人波澜不惊地说:“蒋介石他要穿衣要吃饭啊!他又不是傻瓜!”
  感念那个时代的牺牲
  “一切回到源头,那些黄金不是政府自己挣来的,是整个民族在抗战期间用血挣来的。”感念彼时代的牺牲,丁雯静的最大感触,也是她拍摄记录的主要目的。
  经历八年抗战之后,作为在参战时期借用中国机场、指挥所,以及为此调用的大量人力物力,美国一次性交付中国4亿美元的补偿。“行政院”院长宋子文将其中的2.5亿美元兑换成黄金645万两,分批运回国内。同时,国民政府接受了南京汪精卫伪政府在历年中所没收的黄金,这数字达49.5万两。
  黄金作为金圆券的储备金,一旦撤离,金圆券沦为废纸,多少家庭一夜之间破产如洗,他们欲哭无泪,有在绝望中自杀的,也有声吞气忍者。还有人靠一条大黄鱼和一条小黄鱼(金条的别称)换得一张去台湾的船票,迎来了各自妻离子散的“大江大海1949”。
  在台湾,它们以贵重之身奠定了新台币初发行时的币信,稳定住了处于兵荒马乱的台湾金融市场。
  吴兴镛在《黄金秘档》一书中说,“当年这笔黄金现今约相当于台湾800万军民每人平均分到一英两黄金或50美元……如果没有这笔黄金及等值的纯银及外汇,那么台湾1949年至1950年用什么来支付军饷民薪、购买军实米粮、进口汽油零件及填补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一百的年预算赤字?”
  甫到台湾站稳脚跟的时候,国民政府除了黄金之外,还有超过黄金价格的外汇储备。在风雨飘摇中,在西南内陆的兵戈与东南沿海岛屿的战火中,在岛上及外岛60万残军枕戈待旦准备反攻的复兴准备中,军费依然庞大,平均每个月就接近18万两黄金。按照正常计算,到1950年9月,国民政府的家底就会见光。
  台湾最艰难的时刻结束在一个偶然事件中,在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国民政府获得了美国的权力援助,从军事到财政,蒋介石可以舒一口气了。当月,蒋介石下令将所有黄金追缴入账,一并运到台湾银行的地下金库。此时统计,有108万两,比预先的估计多了一倍。
  这批历经沧桑的黄金,如今存放于台北新店乌来山区的文园营区内,处于严密看守之中。它们在此地安静沉睡,风雨飘摇的时代里发生过的种种故事,早已远去。央行库房的黄金被放置在架设整齐的玻璃柜上,所有的数量和黄金含量,都清楚标示。当年从大陆来的黄金,已被分类、分散存放在密不透风的保全系统。曾进入金库考察的“立委”卢秀燕说:“进到金库,犹如进到金山的感觉!”
其他文献
最近劳碌生计,无隙耕读,距离文盲已经只有五十步了。偶然觅得一个读书的清静去处,却是在医院的长廊座椅上,身畔是各色患病或不患病的人,白衣护士如幽灵般飘来飘去,空气中弥散着消毒水的气息—这情境正适合琢磨生死。最近时常去医院,却不是自己看病,所以,我居然又开始读书了。  在许多年间,医院一直是我最厌恶的地方,即使我成年后学会了上网,并且观摩了大量护士制服图片之后,这种恐惧感依然未能磨平。虽然我自幼年起累
财经大侠成“武林盟主”  冼国林,这个“像蛇一样难缠”的生意人,时常在香港借贷界搅得满城风雨,投资电影《叶问》大获全胜,再次卷起一股港产功夫片高潮,后,他成为咏春联会“CEO”    仿佛一夜之间,冼国林就从财经名人变成了“武--林盟主”。《亚洲周刊》形容,冼国林“重现了一度淹没的江湖”。  因为冼国林,电影《叶问》去年得以问世,再次卷起了一股港产功夫片高潮,世界咏春联会也乘势成立。今年,数部关于
牛鼻子李一最近很红。红得尿血,红得让人反思社会公平。套用某女主播质问兽兽的话:你一脱成名,对那些苦苦奋斗的小艺人公平吗?不公平。脱衣服我也会,装神弄鬼我也会,回头我光屁股站在漆黑的墓地里,唤几个民工在背后打霓虹灯,制造霞光万丈,齐声吆喝“玉帝下凡”,定然比李一和兽兽更红。  我对佛道,向来敬畏,盖因年少时看武侠,愣头青主角首次行走江湖前,师傅总要叮咛:见了僧尼道丐,不可招惹,惹必吃亏。这个心理阴影
在当今知识人眼里,传统儒家具有截然不同的面目。秋风先生认为儒家是宪政主义,袁伟时、易中天先生则认为儒家是专制主义,各自都代表了不同观点的知识群体。从方法论上说,都是取其一点,前者强调儒家的限君主张,后者注重儒家的社会专制。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社会改革,而非政治改革。当时的国家观念不是很强,新青年视儒家为专制主义的精神渊薮,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家族社会扼杀了个人自由。陈独秀《宪法与孔教》指出,儒家维护
尽管仍不明白,日本人为什么可以在震后第三天,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坐下来谈生意,但刘迎建觉得,经过这次地震,自己又对日本加深了几分认识。     在得知日本地震的消息时,58岁的刘迎建第一反应是,原定的东京之行,肯定去不成了。人在国内的老伴也发来短信坚决反对:你不要命了?按照原定的行程,作为汉王科技的董事长,人在美国的他应该在震后第二天乘机抵达东京,参加预定周一在那里举行的与日本创河社的版权签约合作
注定失败的官司  今年6月,杨支柱终审败诉,对官司不再抱有幻想。  从2009年12月21日二女儿若楠降生那天起,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杨支柱就开始成为公众人物。因为超生,学院做出决定,以违反计划生育的原因给予他留校察看处分,并责成缴纳240642元的社会抚养费。杨拒绝上交, 2010年4月9日,他接到了学校的解聘通知。  这起“教授超生被辞退”事件在网上迅速传播,引发媒体关注,上升为一起公共事件
啊,沦为奴婢的意大利,你是痛苦的藏身之地,是狂风暴雨中无人掌舵的舟楫,你不是各省的主妇,而是卖身之娼妓!  ——但丁《神曲·炼狱篇》第六首    也许,诗人但丁《神曲》中的这句诗,是当下意大利最真实的写照。  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持续发酵,国际金融市场已经对意大利失去信心。同时失去信心的,还有众多的意大利民众,他们眼睁睁看着性丑闻不断的领导人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将意大利这个有着辉煌历史的欧洲文明古
《钢的琴》是东北籍导演张猛第二次将镜头对准沈阳老厂房里的工人们,和他的导演处女作《耳朵大有福》一样,《钢的琴》的主角依然是那群不得不淡出历史舞台的一代人。工厂车间、食堂和工人俱乐部,那些如今早已残破的角角落落,成为了张猛活生生的经验与记忆,不断进入他的电影中。  从时间上看,这个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钢厂工人造钢琴的故事,更像是《耳朵大有福》的前传,两部電影里同样都有一个叫“王抗美”的人,张猛说,
朱时华办的”中国网络电视台”手续齐全,此前已经运行了4年,但就在央视”中国网络电视台”开通前夜,他的网站却吊诡地人间蒸发了。    平心而论,朱时华的办公地点,确实远不如另一家紧邻中央电视塔下的同名网站气派。  从北京南三环继续往南,混杂在众多家具城和装饰城间,在一条只能通过一辆车的小巷子里走一会儿,再拐一个弯,就到了朱时华的中视华影公司。用弧形铁艺简单装饰的大门口上,焊了7个白漆刷的圆牌子,牌子
在经历了一场饿殍遍野的大饥荒和一次惨绝人寰的大逃荒之后,张国立扮演的“老东家”决定不再往前走了,所有的亲人、朋友,死的死逃的逃,活着本身都变成了一件因孤独而意义待考的事,那就回家吧,死,也死在家里。于是,老东家逆着逃荒的人流走去,并收留了一个在路边痛哭的小女孩。许多年后,这位小女孩的后代中出现了这个故事的讲述者。  从结局来看,《一九四二》无疑是一出冰冷彻骨的悲剧,三千万逃荒的灾民,一路流亡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