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的对比研究

来源 :现代英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00638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隐喻观认为,隐喻仅涉及词汇意义层面,并把它作为一个普通的修辞格.而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创始人Halliday从意义表达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语法隐喻的概念,为隐喻概念的重新界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大大丰富了隐喻的涵义.文章在介绍两者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它们之间在句法、语义与认知上的差异,旨在使语言学习者进一步了解英语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的深层关系,更好地在具体语境中应用这两种隐喻.
其他文献
文章以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的生态翻译理论为主要指导理论,通过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原则,构造“语言维”“文化维”“交流维”的生态三维视角,选取江西高安博物馆青花瓷介绍词译文进行分析,并探讨在生态翻译理论的框架上,“三维转换”对博物馆藏品的翻译实践起到的指导作用.这需要译者在分析译文时,在“语言维”尊重语言特征和语言形式,在“文化维”注重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积极传播青花瓷的负载信息和文化价值,在“交际维”注意交际意图是否已经在博物馆藏品的译文中得以呈现.以此为博物馆藏品介绍词翻译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提升博物馆对
文章利用归纳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参考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型,探究化工安全指南性文本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总结出信息型化工文本的翻译策略.词汇上,文本多使用缩略词和具有修饰成分的短语.缩略词可根据不同的词汇性质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带修饰成分短语的翻译策略与该成分的信息量息息相关.
《太极拳经》的英译对于太极拳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国外影响较大的芭芭拉·戴维斯译本为研究对象.基于深度翻译视角探析了该译本内外的深化策略.分析发现,深度翻译的方法通过对文本信息的补偿,降低了目标语读者理解《太极拳经》的难度,有助于太极拳典籍的跨文化传播,这对其他武术典籍外译亦有启示意义.
文章以语域对等作为指导原则,结合目前外贸单证翻译常出现的失误及原因,尝试研究分析各类外贸单证的翻译策略及注意事项,使外贸单证的翻译可以尽量达到语场对等、语旨对等和语式对等.
文章探析如何深入挖掘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元素,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合,打造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的新面貌.建立、维护和利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库是本研究做出的初步尝试.
课程思政是当前教育文化背景下的重要教育手段和方式,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化自信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课程思政的教育影响下需要加强教育改革,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特别是与国外文化相关的翻译教学中更应该有效落实课程思政,将翻译教学与文化自信结合.通过灵活调整教育方案、完善教学大纲等多元化方式,对教学进行创新.文章主要对课程思政背景下翻译教学与文化自信的关系以及融合路径进行分析.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开展是培养翻译人才的主要方式,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能够为提高学生翻译水平、增强学生表达能力及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等方面提供有效推力.但现阶段翻译教学效果不佳,还存在一些教学问题,需要教师能够予以关注和深入分析,并在信息化背景下,借助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对教学内容、模式等做出优化创新.文章就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做出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认知语言学中,语言符号的象似性与任意性对立,认为能指和所指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且有理可循.象似性原则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语言现象,也普遍存在于文学文本中,正是由于象似性原则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诗歌才会呈现典型的篇章结构和别具一格的生动的写作手法.从翻译的视角观察,译者也会同样遵循象似性原则,在译文中重现原文的语言特征和语境意义.文章以《诗经》为例,利用几个典型的象似性原则分析诗歌译本中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效果,并突出展现象似性在创造诗歌和翻译诗歌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译者的培养脱离不开一个重要的问题——时代背景.当前是一个高度信息化与技术化的新时代,一名合格译者必须要转换传统思维,提高适应当前时代的能力,提高信息技术素养.文章以信息素养为源头,结合目前新时代背景与译者职业化要求,探究新时代下译者应具备的信息技术素养,及如何提升这方面的能力,并说明自我培养在译者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多模态外语教学为受到新技术等持续影响的高等教育提供了新思路.把多模态教学理论运用到高校外语教学中,如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呢?文章试图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具体教学实例来展现多模态教学理论在《基础英语》课程中的应用.在多模态外语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各个环节的教学目标、协同发挥好不同模态的功能,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全面提升学生英语多元读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