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高职课程体系改革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c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必然促使区域经济结构调整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地理上相互临近、原本孤立发展的地区间经济交流逐渐频繁,经济分工合作日趋深入,经济联合发展与区划分割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矛盾,进一步实现区域经济联合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地区内行政单位协同行动,逐渐消除市场流通壁垒,降低区域经济发展成本,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效率,进而协调各成员的社会经济政策。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正越来越明显地出现在经济生活之中,并呈现出以城市圈为先导,部分行业或领域先行的特点。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必然经历的过程,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空间作用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将从独立的地方中心发展到功能相互依存的城市体系。
  二、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服务区域经济
  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主要途径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一线人才。高职院校办学必须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以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平台,努力做好技能型人才培养、实用技术研发与推广工作,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高职教育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行业性、市场导向性、技术技能性等特征。因此,高职院校只有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切实履行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才能彰显自身存在的价值。
  三、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课程体系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关联。就目前而言,我国的高职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势还不够健全,职业教育的意义没有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诠释。学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导致市场需求和高校的教学改革难以吻合。高职教育教学不同于本科,所以不能贴近本科教育方式,这样才能提高实际培养效果。普通本科的理论水平往往都很扎实,而职业教育的优势在于实用性更强,技术能力更高。当前就业市场缺乏实用性、技术性强的人才,但是高校的教育效果和学生走入社会的实际应用毕竟存在差距,如何缩短这个差距,如何体现出现代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优势,适应目前高职教育全面发展的需要,拥有社会主义新时代工业、现代化建设的必备素质已成为当代高职教育的重要课题。而课程体系至关重要,课程体系的改革迫在眉睫。
  四、课程改革的目标
  课程改革的目标即: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也就是所谓的“专才教育”。
  在改革目标上要始终坚持“厚基础、薄专业、强技能”,通过这一目标,逐步实现学生“一技多能”。
  课程内容既要讲究跟上时代性、先进性,又要求新、求实。鼓励校企合作开发校本课程。开设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
  五、课程体系改革的原则
   一是要遵循“素质为本、能力为主、需要为准、够用为度”的原则,打破学科体系,整合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避免能力和理论的单独本位主义。建立新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办法,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并存,既独立又有统一。
  二是要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职业教育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因材施教,才能保证每个人都获得发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唯有如此,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三是要遵循以就业为导向原则。课程体系改革只有以就业为导向,才能实现课程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标准,确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如知识要求、技能水平。当然课程体系包含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文化知识、审美、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有机融合。就业导向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直接体现大大缩短了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为提高就业率提供了重要保证。
  六、课程体系改革当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系统化
  课程体系改革必须从整体出发,确立统一的培养目标,通过专家委员会决定每一门课程在整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它在整个课程结构中的主次、性质以及内容。是能力支撑,还是技能训练,抑或是基础知识都必须明确。根据权重衡量课程及内容的增减。切忌课程内容的重叠,通过有限而精准的课程,达到“适度够用”,凸现职业教育特色。
  (二)课程内容综合化
  要实现课程目标,必须依托课程内容来实现。由于工业现代化进程较快、科技创新不断被应用,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必须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打破学科体系,将知识、技能、能力理论揉和在一起,突出核心要素,组成新的框架和课程。
  (三)课程结构模块化
  所谓课程模块化就是根据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综合能力、专业技能等要素进行分析,分解成对应的支撑课程模块,通过课程模块构建高职课程体系。模块课程具有灵活性,可根据专业方向不同、市场需求不同进行科学组合实现职业的定向性。
  (四)师资队伍双师化
  为保证实训课程质量和实训基地建设,指导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和由劳动保障部门认可的技术职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从社会、企业聘请行业专家,不断提高校内教师业务水平,充实双师队伍。
  (五)专业论证合作化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应时刻以市场变化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岗位群变化,实施校企合作,共同论证,共同开发课程,对课程的内容、技能实习、实训、比例、课时做系统调整和安排。将企业文化融入培养方案,强化企业认同感。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
  (六)实践课程实训化
  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模拟和操作实训一般在校内实训中心进行,综合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课是课堂教学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一环。高职院校要尤为重视,必须克服人员、资金、场地等困难,严格按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结构步入调整阶段,必然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高素质一线员工面临知识结构更新。具有长远眼光的高职院校应该发现并抓住这次机遇,以就业为导向,遵循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深化教学改革,重新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革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改革是难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就这一领域的各个方面不断探索,为我国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一份力量。
  (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项目批号:HB09BSH022)
  (张玉强,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石峰,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就业指导)
其他文献
一、品牌延伸的作用  所谓品牌延伸,是指指企业将某一知名品牌或某一成功品牌扩展到与成名产品或原产品不尽相同的产品上,以凭借现有成功品牌推出新产品的一种营销策略和推新手段。  (一)品牌延伸的内容  品牌延伸包括品牌与原产品、品牌与新产品两个方面。一般将品牌根据原产品与新产品具有不同的关联性延伸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线内延伸,指的是同一产品类别内进行的延伸。第二,跨类延伸。指的是在不同产品类别间进的延
【摘要】我国建筑业的质量监督过程主要是通过对工程建设本身进行全方位的控制监督来实现的,因为质量监督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可以让工程进度有效的被管理层监管和控制,这样有利于工程的资源调度,并且有利于提高高质量建筑工程的完成。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对策  引言  我国现阶段的建筑工程业其数量已经基本可以满足国民需求,因此目前建筑业的发展是往高质量的方向进行,只有坚固、安全、耐用的
来自的一篇文章--中国人为何难获诺贝尔奖?六成人归责于人才培养,这引起了我的沉思: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中国不是早已实施素质教育了吗?不是一直在进行人才培养吗?不是不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部署,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华融”)自2002
期刊
大台街道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中部山区,辖区总面积8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2000人,流动人口约6000人,其中老年人口约1900人,约占总人口的16%.大台街道下辖9个社区,全部属老旧小
民族素质的提高,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而民族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的是教师的辛勤耕耘和精心培育,学生是否能获得全面的、个性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素质与修养对教育,对学生都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当今社会的发展和现代课程结构的改革对我们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素质是教育成败的决定因素。  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内涵,笔者认为我们小学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两方面:    一、要有爱岗敬业
一、目前我省高职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学科体系课程仍然占据主体地位  在江西不少高职院校中,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中传统学科课程形式仍然占据主体,未能真正地从职业岗位要求、工作过程要求对课程设置进行深入的分析。另一方面,虽然已开发或选用了高职专用教材,但教材内容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故导致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课时安排、教学资源筹划、
【摘要】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也是一项艰巨而又漫长的历史任务。在建筑施工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做好每一环节,并加强质量监控,提高施工质量,保证安全与使用寿命。鉴于此,本文对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问题;控制措施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单位质量意识不到位
英国是最早尝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国家.二战之后,英国以贝弗里奇报告为基础,按照统一、综合、充足、分类等原则,迅速构建起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系.但到七十年代末
【摘要】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城市文化是城市软实力提升建设的灵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文化的根基。在“十二五”收官的2015年,拥有2200多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正以新一轮文化设施建设迈入世界先进城市之列。如何发展文化建设项目,是我们需要考虑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文化建设;代建制管理; 现状;问题;展望  “如果说经济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文化乃举足轻重之因素。”  ——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