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以“人人网”为代表的SNS网站异军突起,受到了在校大学生的追捧,同时也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立足SNS网络在大学生中的应用状况,从中分析SNS环境下的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进而探索SNS网络在校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以期对现实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SNS网络;大学生;网络行为
作者简介:张瑞雅(1973-),女,河南南阳人,共青团华北电力大学委员会,高级工程师;王集令(1980-),男,山东即墨市人,共青团华北电力大学委员会,讲师;武昌杰(1983-),男,山西太原人,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讲师。(北京 10220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一般性课题项目”(BJSZ2010YB1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3-0168-0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成为人们扩大自己交际圈和信息交流的平台。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中,从BBS的社会信息网络化,到Blog的个人信息网络化,再到SNS的人际关系网络化,在校大学生始终是主要的参与者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各类SNS网站异军突起,受到了在校大学生的追捧,同时也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因此,研究SNS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特征,对于了解和把握网络空间这一全新的社会变量的出现和接入,对在校大学生的社会行为及其日常生活所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而探索SNS网络在校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一、SNS网络在大学生中的应用状况
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SNS的另一种常用解释:全称Social Network Site,即“社交网站”或“社交网”。[1]严格讲,国内SNS并非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会性网络服务),而是Social Network Sites(社交网站)。以“人人网”、开心网、搜狐白社会SNS平台为代表,SNS网络正逐渐成为当前青年学生的时尚新宠。
据统计,“人人网”的注册用户截止到目前已经突破1.6亿人,其中在校大学生占大多数。在本课题组的专项调研中,在调查“你是否知道并了解人人网?”时,51.0%的同学表示知道,很了解,45.0%的同学表示知道,比较了解,只有4.0%的同学表示知道,但不怎么了解,却没有一个人选不知道。另一方面,在调查大学生经常使用各类SNS的分布情况时,调查数据显示,在众多的SNS网站中,同学们使用相对最多的SNS是人人网,占到了总人数的80.5%,开心网和占座网这两个较为常见的SNS网站的经常使用的人数则明显低于“人人网”,分别占到了11.5%和6.0%;而“若邻网”则因为其主要面向职场人士,所以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经常使用者仅占2.0%。可见,“人人网”这种在大学校园内常见的SNS网站非常受大学生受众的欢迎。
另一方面,在大学生平均每天上SNS的时间状况分布调查时发现,同学们使用SNS的频率比较高,每天使用时间在15分钟以下的比例仅占7.4%,很大一部分同学每天平均使用1~4小时,可见当前大学生将不少精力投入到SNS网站中,这与当前高校BBS相对不高的使用频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时,对于SNS网站吸引力因素的调查数据表明:有44%的人觉得使用SNS能与好友保持联系,看到他们的心情状态,SNS是个很好的与朋友联系的工具,这里大家可以相互交流、增进友情,即使不经过联系也可以根据好友的心情状态了解大家的近况、彼此关心。有27%的人觉得SNS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能发表心情状态,装扮空间等,体现个性,使用SNS可以随时说出心里所想,是个畅所欲言、表达内心感受甚至是宣泄情绪的好方法,也可以让朋友更了解自己,装扮空间等功能的使用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注重个性、追求个性的特点。有21%的人觉得使用SNS可以了解最新信息、丰富知识,SNS是信息交流的平台,这里大家可以快捷方便的了解最新信息,获得知识,这也体现出有一部分大学生使用SNS不仅为了交友、消遣等,他们用SNS丰富了自己学习知识、了解信息的渠道,善于运用网络来提高自己。另外,有8%的人认为SNS可以玩许多小游戏,娱乐消遣,这小部分人觉得SNS提供了小游戏等很多功能,可以让大家在忙碌之余放松心情、纾解压力。
二、SNS环境下的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可知,以人人网为代表的校园SNS网络正在以一种全新的社会行为方式,成为大学生寻求个性表达的较为集中的平台。这种全新的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模式转变,呈现出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新特征,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
1.SNS环境下的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网络形态特征
首先是真实性,相对于大多高校BBS论坛实行“实名制”等新的管理方法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冷清局面,SNS网站在大学生中的蓬勃发展和大力普及,则让我们欣喜的看到大学生正在积极主动的实现网络身份的真实回归。因为多年来匿名的网络状态导致了网络世界的信任缺失,用户对真实网络社交透明性的渴求已经汇聚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SNS网站网络实名制的广泛使用确实使绝大部分大学生的网络交友态度发生了积极的改变,他们更愿意在实名制的前提下去交友和交流。其次是互动性,SNS网站的功能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呈现在同一个平台上,同时混合了不同的交流功能和社会情境,广大学生群体可以通过好友的“新鲜事”提醒或者访问“个人主页”来得知对方的具体信息。所以,通过SNS网络,大学生个体用户既可以有选择性地展示现实生活中的自己,也可以通过好友的状态、日志以及彼此的留言中充分掌握他人的信息。
2.SNS环境下的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人际传播特征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提出过著名的“六度分割”理论,即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2]SNS网络实现了“六度分割”理论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因此,SNS网络环境下的人际交往也成为了大学生满足社会性需求的重要途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交往成本低。无论是精力成本、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和风险成本,SNS网站有效降低了大学生之间的沟通成本以及网络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结构性风险,逐渐揭去了虚拟化的神秘面纱,逐步还原了人际交往的现实社会情境和现实角色扮演,为广大学生的人际传播提供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稳定的交流平台。二是人际交往影响范围大。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SNS网站较低的成本,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既可以便捷的维系老朋友的关系,又可以结识“可靠”的陌生人,从而实现了人际交往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SNS网站的共享性、开放性也是使得广大学生在交流内容上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为广大学生高效地传递各种情感和学习信息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3.SNS环境下的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网络文化特征
SNS网络文化应是SNS用户在网络活动中所展现出的网络文化现象,大学生群体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和氛围的活跃性,在SNS环境下的网络行为也呈现出独特的风格。首先,大学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有效群体之一,凭借其青年所具有的流行性,在SNS网站中设置着各种形形色色的“谈话议题”和“公共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SNS网络文化生活潮流的发展方向。其次,在SNS环境下的大学生网络行为中,娱乐性也成为其网络文化生活的重要特征之一。广大学生充分挖掘SNS网站的娱乐放松和身心减压功能,无论是好友买卖、种菜、饲养动物,还是三国杀、争车位和各类投票,都成为了大学生在SNS网站环境下的网络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三,参与式文化也是大学生在SNS网站中网络行为的显著特征。大学生群体对于这种文化的网络性行为强调合作、共享、平等、开放。因此,在SNS环境下,每个大学生用户都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每个大学生用户既是信息的创造者、收集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从而削弱了每个人中心位置,突出每个人的参与功能。
三、SNS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SNS网络信息环境在大学生中间的形成和不断壮大表明,当前的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进入到了一个特定的阶段。而SNS环境下的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一系列特征,进一步证实了当前SNS网络对于大学生思想状况主体是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但同时也不容忽视其存在消极的一面。为此,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SNS网络信息环境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环境,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新的网络环境的关键要素及其作用关系,有效使用新的工作载体,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发展与创新。
1.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入SNS网络,切实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应充分鼓励学生工作干部主动加入到SNS网络当中,通过浏览帖子,了解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一方面利用论坛的留言功能、站内短信功能等作深入交流,了解学生真实想法,另一方面通过实名注册系统查找发帖人,开展网下教育工作,实施网上网下联动,既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思想政治工作,又使舆论引导现实化,促进了网络行为的和谐,搭建了一个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合作的SNS网络平台。其次,灵活运用SNS网络处理手段,变封堵为疏导,做到主导和疏导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及时沟通和处理通过SNS网络反映出来的焦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对可能出现或者已经露出苗头的问题应及时正面引导,在网上展开讨论,使学生及时了解事情的真相,有效避免引起学生的强烈反感甚至导致对立情绪。第三,强化正面的主导声音,采用权威对话法和事实发布法,及时发布正确信息,避免虚假信息、偏激意见在论坛上传播。
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SNS网络加强合作学习,搭建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网络平台
一方面,正确引导学生关于学习的主题讨论,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循环过程来形成学生的学习奋斗目标,同时充分发挥同类群体的积极影响,通过同类群体成员间的合作、分享来达到每一个学习目标,实现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教育同学有针对的加入到学习性的公共群体,甚至鼓励和支持创建与学校、专业息息相关的学习型公共群体,切实加强公共群体中的资源利用,使更多的成员彼此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增强各种形式学习资源的共享,并逐步实现学习共同体的综合效应的发挥。此外,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充分运用SNS网络学习平台,鼓励其沿着旁观者、参与者到成功实践的示范者的轨迹前进,并经常的进行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从而调整适应自身发展需求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3.倡导学生参与SNS网络平台的自我建设,有机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管理
高校可以成立SNS网络平台工作室,吸引一批动手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又乐于参与学生活动的学生加入到SNS网络平台的建设和管理中来,这样既可以活跃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高校还可以培养一批参与意识强、思想素质好的学生版主队伍。可以通过给学生版主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和学生干部职位、每学期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版主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等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版主的积极性,同时对版主进行相应思想政治素质培训,加强版主与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联系,发挥版主在SNS网络平台中的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同时,还可以建设以学生骨干、学生党员为主体、以学生社团成员为补充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工作队伍和网络“红客”队伍,并使之成为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由他们参与热点问题讨论,主动导帖,积极跟帖,适时结帖,疏导学生情绪,通过“网来网去”和“网上网下”的交流,及时了解、发现、反映并解决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SNS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8258.htm.
[2]王文宏.网络文化多棱镜[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刘丽娜)
关键词:SNS网络;大学生;网络行为
作者简介:张瑞雅(1973-),女,河南南阳人,共青团华北电力大学委员会,高级工程师;王集令(1980-),男,山东即墨市人,共青团华北电力大学委员会,讲师;武昌杰(1983-),男,山西太原人,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讲师。(北京 10220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一般性课题项目”(BJSZ2010YB1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3-0168-0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成为人们扩大自己交际圈和信息交流的平台。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中,从BBS的社会信息网络化,到Blog的个人信息网络化,再到SNS的人际关系网络化,在校大学生始终是主要的参与者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各类SNS网站异军突起,受到了在校大学生的追捧,同时也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因此,研究SNS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特征,对于了解和把握网络空间这一全新的社会变量的出现和接入,对在校大学生的社会行为及其日常生活所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而探索SNS网络在校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一、SNS网络在大学生中的应用状况
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SNS的另一种常用解释:全称Social Network Site,即“社交网站”或“社交网”。[1]严格讲,国内SNS并非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会性网络服务),而是Social Network Sites(社交网站)。以“人人网”、开心网、搜狐白社会SNS平台为代表,SNS网络正逐渐成为当前青年学生的时尚新宠。
据统计,“人人网”的注册用户截止到目前已经突破1.6亿人,其中在校大学生占大多数。在本课题组的专项调研中,在调查“你是否知道并了解人人网?”时,51.0%的同学表示知道,很了解,45.0%的同学表示知道,比较了解,只有4.0%的同学表示知道,但不怎么了解,却没有一个人选不知道。另一方面,在调查大学生经常使用各类SNS的分布情况时,调查数据显示,在众多的SNS网站中,同学们使用相对最多的SNS是人人网,占到了总人数的80.5%,开心网和占座网这两个较为常见的SNS网站的经常使用的人数则明显低于“人人网”,分别占到了11.5%和6.0%;而“若邻网”则因为其主要面向职场人士,所以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经常使用者仅占2.0%。可见,“人人网”这种在大学校园内常见的SNS网站非常受大学生受众的欢迎。
另一方面,在大学生平均每天上SNS的时间状况分布调查时发现,同学们使用SNS的频率比较高,每天使用时间在15分钟以下的比例仅占7.4%,很大一部分同学每天平均使用1~4小时,可见当前大学生将不少精力投入到SNS网站中,这与当前高校BBS相对不高的使用频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时,对于SNS网站吸引力因素的调查数据表明:有44%的人觉得使用SNS能与好友保持联系,看到他们的心情状态,SNS是个很好的与朋友联系的工具,这里大家可以相互交流、增进友情,即使不经过联系也可以根据好友的心情状态了解大家的近况、彼此关心。有27%的人觉得SNS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能发表心情状态,装扮空间等,体现个性,使用SNS可以随时说出心里所想,是个畅所欲言、表达内心感受甚至是宣泄情绪的好方法,也可以让朋友更了解自己,装扮空间等功能的使用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注重个性、追求个性的特点。有21%的人觉得使用SNS可以了解最新信息、丰富知识,SNS是信息交流的平台,这里大家可以快捷方便的了解最新信息,获得知识,这也体现出有一部分大学生使用SNS不仅为了交友、消遣等,他们用SNS丰富了自己学习知识、了解信息的渠道,善于运用网络来提高自己。另外,有8%的人认为SNS可以玩许多小游戏,娱乐消遣,这小部分人觉得SNS提供了小游戏等很多功能,可以让大家在忙碌之余放松心情、纾解压力。
二、SNS环境下的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可知,以人人网为代表的校园SNS网络正在以一种全新的社会行为方式,成为大学生寻求个性表达的较为集中的平台。这种全新的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模式转变,呈现出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新特征,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
1.SNS环境下的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网络形态特征
首先是真实性,相对于大多高校BBS论坛实行“实名制”等新的管理方法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冷清局面,SNS网站在大学生中的蓬勃发展和大力普及,则让我们欣喜的看到大学生正在积极主动的实现网络身份的真实回归。因为多年来匿名的网络状态导致了网络世界的信任缺失,用户对真实网络社交透明性的渴求已经汇聚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SNS网站网络实名制的广泛使用确实使绝大部分大学生的网络交友态度发生了积极的改变,他们更愿意在实名制的前提下去交友和交流。其次是互动性,SNS网站的功能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呈现在同一个平台上,同时混合了不同的交流功能和社会情境,广大学生群体可以通过好友的“新鲜事”提醒或者访问“个人主页”来得知对方的具体信息。所以,通过SNS网络,大学生个体用户既可以有选择性地展示现实生活中的自己,也可以通过好友的状态、日志以及彼此的留言中充分掌握他人的信息。
2.SNS环境下的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人际传播特征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提出过著名的“六度分割”理论,即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2]SNS网络实现了“六度分割”理论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因此,SNS网络环境下的人际交往也成为了大学生满足社会性需求的重要途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交往成本低。无论是精力成本、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和风险成本,SNS网站有效降低了大学生之间的沟通成本以及网络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结构性风险,逐渐揭去了虚拟化的神秘面纱,逐步还原了人际交往的现实社会情境和现实角色扮演,为广大学生的人际传播提供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稳定的交流平台。二是人际交往影响范围大。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SNS网站较低的成本,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既可以便捷的维系老朋友的关系,又可以结识“可靠”的陌生人,从而实现了人际交往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SNS网站的共享性、开放性也是使得广大学生在交流内容上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为广大学生高效地传递各种情感和学习信息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3.SNS环境下的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网络文化特征
SNS网络文化应是SNS用户在网络活动中所展现出的网络文化现象,大学生群体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和氛围的活跃性,在SNS环境下的网络行为也呈现出独特的风格。首先,大学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有效群体之一,凭借其青年所具有的流行性,在SNS网站中设置着各种形形色色的“谈话议题”和“公共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SNS网络文化生活潮流的发展方向。其次,在SNS环境下的大学生网络行为中,娱乐性也成为其网络文化生活的重要特征之一。广大学生充分挖掘SNS网站的娱乐放松和身心减压功能,无论是好友买卖、种菜、饲养动物,还是三国杀、争车位和各类投票,都成为了大学生在SNS网站环境下的网络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三,参与式文化也是大学生在SNS网站中网络行为的显著特征。大学生群体对于这种文化的网络性行为强调合作、共享、平等、开放。因此,在SNS环境下,每个大学生用户都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每个大学生用户既是信息的创造者、收集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从而削弱了每个人中心位置,突出每个人的参与功能。
三、SNS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SNS网络信息环境在大学生中间的形成和不断壮大表明,当前的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进入到了一个特定的阶段。而SNS环境下的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一系列特征,进一步证实了当前SNS网络对于大学生思想状况主体是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但同时也不容忽视其存在消极的一面。为此,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SNS网络信息环境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环境,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新的网络环境的关键要素及其作用关系,有效使用新的工作载体,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发展与创新。
1.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入SNS网络,切实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应充分鼓励学生工作干部主动加入到SNS网络当中,通过浏览帖子,了解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一方面利用论坛的留言功能、站内短信功能等作深入交流,了解学生真实想法,另一方面通过实名注册系统查找发帖人,开展网下教育工作,实施网上网下联动,既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思想政治工作,又使舆论引导现实化,促进了网络行为的和谐,搭建了一个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合作的SNS网络平台。其次,灵活运用SNS网络处理手段,变封堵为疏导,做到主导和疏导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及时沟通和处理通过SNS网络反映出来的焦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对可能出现或者已经露出苗头的问题应及时正面引导,在网上展开讨论,使学生及时了解事情的真相,有效避免引起学生的强烈反感甚至导致对立情绪。第三,强化正面的主导声音,采用权威对话法和事实发布法,及时发布正确信息,避免虚假信息、偏激意见在论坛上传播。
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SNS网络加强合作学习,搭建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网络平台
一方面,正确引导学生关于学习的主题讨论,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循环过程来形成学生的学习奋斗目标,同时充分发挥同类群体的积极影响,通过同类群体成员间的合作、分享来达到每一个学习目标,实现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教育同学有针对的加入到学习性的公共群体,甚至鼓励和支持创建与学校、专业息息相关的学习型公共群体,切实加强公共群体中的资源利用,使更多的成员彼此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增强各种形式学习资源的共享,并逐步实现学习共同体的综合效应的发挥。此外,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充分运用SNS网络学习平台,鼓励其沿着旁观者、参与者到成功实践的示范者的轨迹前进,并经常的进行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从而调整适应自身发展需求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3.倡导学生参与SNS网络平台的自我建设,有机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管理
高校可以成立SNS网络平台工作室,吸引一批动手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又乐于参与学生活动的学生加入到SNS网络平台的建设和管理中来,这样既可以活跃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高校还可以培养一批参与意识强、思想素质好的学生版主队伍。可以通过给学生版主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和学生干部职位、每学期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版主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等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版主的积极性,同时对版主进行相应思想政治素质培训,加强版主与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联系,发挥版主在SNS网络平台中的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同时,还可以建设以学生骨干、学生党员为主体、以学生社团成员为补充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工作队伍和网络“红客”队伍,并使之成为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由他们参与热点问题讨论,主动导帖,积极跟帖,适时结帖,疏导学生情绪,通过“网来网去”和“网上网下”的交流,及时了解、发现、反映并解决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SNS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8258.htm.
[2]王文宏.网络文化多棱镜[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