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主要围绕文化创意产业集聚过程中是否需要政府介入、政府在各个阶段应该采取哪些政策鼓励支持等问题展开系统研究。首先基于制度经济理论、钻石理论对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过程中的政府介入行为提供了理论的支持和解释,其次结合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阶段,就不同阶段政府应该采取的相应的政策举措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提出了鼓励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政策思路和现有的问题。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集聚理论 政府行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等高科技及其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为标志的科技革命宣告知识经济、文化经济的到来。文化创意产业是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提出的发展理念,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产物,被视为21 世纪的“朝阳产业”。 基于文化对经济的巨大提升作用,我国各地区“十一五”规划大多将“文化创意产业”放在支柱产业的位置上来对待,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扶持和推动其发展。然而在借助于政府推力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过程中,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诸如过于重视园区经济功能的建设,忽视园区社会文化功能的建设; 重视硬件实体条件的建设, 忽视其文化氛围的建设; 重视主导产业的发展, 忽视产业链的构建等等。因此地方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过程中究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应该采取哪些行为?处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不同发展阶段, 地方政府的行为应该如何进行调整? 因此本文试图运用相关理论对以上问题做出回答。
一、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中政府介入的理论分析
(1)基于制度经济理论的分析
制度经济学认为,为了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有必要采取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安排,而产业集群治理即是一种新的理念和制度安排。根据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的报告,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或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利益体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过程。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存在多方利益相关者, 各自存在不同的利益目标, 为了提升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效率, 促进集群效应的发挥,有必要建健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治理机制。具体可以通过在特定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内, 依托各方力量构建治理平台, 进而借助于沟通和协调机制来处理产业集群所面临的公共问题, 从而达到提升集群效率的目的, 而政府则是构建治理平台和完善协调机制的关键力量。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治理, 政府有必要介入并发挥关键作用。
(2)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的分析
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Diamond Model)。“钻石模型”的构架主要是由四个基本因素(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撑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和两个附加要素(机遇和政府)组成。波特认为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政府无可避免地要扮演多重角色。第一,要保持宏观经济和政治稳定;第二,要通过改善一般资源的效率和品质,改善经济体中微观经济的运作效率;第三,是建立并监督企业间交易、竞争的一般准则,包括建立各种保护产权、促进竞争的产业政策等。
因此,根据竞争战略理论,政府对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 政府出台的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会影响到集群的要素供给;(2) 政府作为文化创意产品标准的制定者以及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
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演进轨迹与政府行为方式的选择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十分丰富的产业业态,综观世界各地的实践和发展,不难发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遵循着从创意产业到创意经济,再向创意社会发展的演进轨迹,所谓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一种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即一些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创意企业通常倾向于集中在一定的区域内,以便低成本地获得外部性。集聚既是创意产业起步阶段的普遍发展模式,也是一个多维度动态演进的过程,基于对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创新发展模式的理论认识,根据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实践和趋势特征,可概括总结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维度的演进轨迹是创意园区—创意街区—创意城区; 产业维度的演进轨迹是重点产业—融合型产业—衍生型产业; 政策维度的演进轨迹是产业扶持政策——经济系统政策—社会环境政策。
(1)创意园区
创意园区的典型特征是文化创意企业在一定地理空间内扎堆式集聚,区内以个体和中小型企业为主,彼此间的经济联系松散,具有产业综合体的初级形态,主要功能是集聚创意要素,培育创意生产力,服务创意者的生产需求,孵化新型创意企业,目的是通过集聚效应促进创意产出,形成规模化的创意产能。相对封闭性的物理空间,主题特色不清晰的产业内容,单一的产业扶持政策,政府的规划引导不足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2)创意街区
文化创意要素聚集只是低成本、高效率获得创意产出的一个过程,集聚本身不是目的,用创意创造新财富才是发展创意产业的根本目的,当文化创意要素通过集聚形成一定规模的创意成果,创意的市场应用和投入就成为集聚区的重要功能。文化创意街区的主要功能是为创意产能的转化、创意产品的市场拓展和创意价值的实现提供服务和平台,为促进创意要素有效融合渗透到相关产业之中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3)创意城区
创意城区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高级形态,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超越经济发展,“以人为本”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价值的创造依赖于创意阶层的崛起,其价值的实现有赖于消费者的认同,两者都与具有社会属性的群体密切相关。当创意要素集聚到一定阶段,将产生辐射联动效应,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开始突破经济目标局限,融入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已经不是简单的有围墙的“园区”或“旧仓库”,而成为融工作、生活、商业于一体的开放式社区。
三、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新思路
文化创意产业的无边界、融合性等特征使得其与传统产业的发展路径有较大差别,无法沿用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产业政策,目前地方的主导产业政策依然是具有工业经济时代特征的传统体系结构,在城市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尽管文化创意产业等新产业业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但相应的新型产业政策体系尚未形成。
在现实中,一些地方政府对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角色定位还存在问题, 主要是急功近利、政企不分等问题比较突出。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不顾客观条件和市场环境, 大搞文化创意园, 许多博览会政府主导的色彩太浓, 有的还直接干预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这些问题影响了文化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也影响了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 应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坚持政府引导, 市场主导。企业能做的行业组织不去做, 行业组织能做的政府不去做。如同科技创新一样, 文化创新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一定要发挥好创意企业、创意集群、创意人才这些创新主体的作用, 让他们的创意之花在市场中充分绽放。
参考文献
[1]范周,吕学武.文化创意产业前沿:碰撞与交融[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7.
[2]杨吉华.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缺失及完善途径[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 (3):55-59.
[3] 陈家泽.政府作用与文化产业政策设计[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6 (5) .
[4]刘玉珠.政府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作用[J]求是杂志,2008,8:45-46.
[5]孙志英.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J].河北学刊,2006,11:229-231.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集聚理论 政府行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等高科技及其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为标志的科技革命宣告知识经济、文化经济的到来。文化创意产业是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提出的发展理念,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产物,被视为21 世纪的“朝阳产业”。 基于文化对经济的巨大提升作用,我国各地区“十一五”规划大多将“文化创意产业”放在支柱产业的位置上来对待,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扶持和推动其发展。然而在借助于政府推力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过程中,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诸如过于重视园区经济功能的建设,忽视园区社会文化功能的建设; 重视硬件实体条件的建设, 忽视其文化氛围的建设; 重视主导产业的发展, 忽视产业链的构建等等。因此地方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过程中究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应该采取哪些行为?处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不同发展阶段, 地方政府的行为应该如何进行调整? 因此本文试图运用相关理论对以上问题做出回答。
一、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中政府介入的理论分析
(1)基于制度经济理论的分析
制度经济学认为,为了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有必要采取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安排,而产业集群治理即是一种新的理念和制度安排。根据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的报告,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或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利益体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过程。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存在多方利益相关者, 各自存在不同的利益目标, 为了提升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效率, 促进集群效应的发挥,有必要建健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治理机制。具体可以通过在特定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内, 依托各方力量构建治理平台, 进而借助于沟通和协调机制来处理产业集群所面临的公共问题, 从而达到提升集群效率的目的, 而政府则是构建治理平台和完善协调机制的关键力量。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治理, 政府有必要介入并发挥关键作用。
(2)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的分析
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Diamond Model)。“钻石模型”的构架主要是由四个基本因素(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撑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和两个附加要素(机遇和政府)组成。波特认为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政府无可避免地要扮演多重角色。第一,要保持宏观经济和政治稳定;第二,要通过改善一般资源的效率和品质,改善经济体中微观经济的运作效率;第三,是建立并监督企业间交易、竞争的一般准则,包括建立各种保护产权、促进竞争的产业政策等。
因此,根据竞争战略理论,政府对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 政府出台的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会影响到集群的要素供给;(2) 政府作为文化创意产品标准的制定者以及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
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演进轨迹与政府行为方式的选择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十分丰富的产业业态,综观世界各地的实践和发展,不难发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遵循着从创意产业到创意经济,再向创意社会发展的演进轨迹,所谓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一种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即一些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创意企业通常倾向于集中在一定的区域内,以便低成本地获得外部性。集聚既是创意产业起步阶段的普遍发展模式,也是一个多维度动态演进的过程,基于对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创新发展模式的理论认识,根据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实践和趋势特征,可概括总结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维度的演进轨迹是创意园区—创意街区—创意城区; 产业维度的演进轨迹是重点产业—融合型产业—衍生型产业; 政策维度的演进轨迹是产业扶持政策——经济系统政策—社会环境政策。
(1)创意园区
创意园区的典型特征是文化创意企业在一定地理空间内扎堆式集聚,区内以个体和中小型企业为主,彼此间的经济联系松散,具有产业综合体的初级形态,主要功能是集聚创意要素,培育创意生产力,服务创意者的生产需求,孵化新型创意企业,目的是通过集聚效应促进创意产出,形成规模化的创意产能。相对封闭性的物理空间,主题特色不清晰的产业内容,单一的产业扶持政策,政府的规划引导不足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2)创意街区
文化创意要素聚集只是低成本、高效率获得创意产出的一个过程,集聚本身不是目的,用创意创造新财富才是发展创意产业的根本目的,当文化创意要素通过集聚形成一定规模的创意成果,创意的市场应用和投入就成为集聚区的重要功能。文化创意街区的主要功能是为创意产能的转化、创意产品的市场拓展和创意价值的实现提供服务和平台,为促进创意要素有效融合渗透到相关产业之中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3)创意城区
创意城区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高级形态,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超越经济发展,“以人为本”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价值的创造依赖于创意阶层的崛起,其价值的实现有赖于消费者的认同,两者都与具有社会属性的群体密切相关。当创意要素集聚到一定阶段,将产生辐射联动效应,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开始突破经济目标局限,融入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已经不是简单的有围墙的“园区”或“旧仓库”,而成为融工作、生活、商业于一体的开放式社区。
三、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新思路
文化创意产业的无边界、融合性等特征使得其与传统产业的发展路径有较大差别,无法沿用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产业政策,目前地方的主导产业政策依然是具有工业经济时代特征的传统体系结构,在城市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尽管文化创意产业等新产业业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但相应的新型产业政策体系尚未形成。
在现实中,一些地方政府对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角色定位还存在问题, 主要是急功近利、政企不分等问题比较突出。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不顾客观条件和市场环境, 大搞文化创意园, 许多博览会政府主导的色彩太浓, 有的还直接干预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这些问题影响了文化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也影响了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 应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坚持政府引导, 市场主导。企业能做的行业组织不去做, 行业组织能做的政府不去做。如同科技创新一样, 文化创新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一定要发挥好创意企业、创意集群、创意人才这些创新主体的作用, 让他们的创意之花在市场中充分绽放。
参考文献
[1]范周,吕学武.文化创意产业前沿:碰撞与交融[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7.
[2]杨吉华.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缺失及完善途径[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 (3):55-59.
[3] 陈家泽.政府作用与文化产业政策设计[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6 (5) .
[4]刘玉珠.政府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作用[J]求是杂志,2008,8:45-46.
[5]孙志英.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J].河北学刊,2006,11:22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