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晨的阳光得跨过高高的山峰,才能将窗户敲开。
牛铃声传来,是爷爷赶牛进山食草。
山里到处是湿润的泥土和青嫩植物的气息。山里的青草得天独厚,出生环境优渥,见风长,野性足,满山坡跑,茎硕,叶肥,茂盛。但以牛的智慧,还没有聪明到能像人一样,饿时亲手做汤羹,自觉走进大山,再回归牛舍。牛的表现自始至终就像一位路盲,或横冲直撞,或磨磨叽叽,或误入田间菜园,没有一回能好好朝着山道的方向走。后来,我细心观察牛的眼睛,明白了怎么回事。其实,牛心里清白得很,它熟悉山道和群峰,它在装糊涂,有人陪同进山才有意思。我想,爷爷明白这个秘密,只是没有戳穿牛儿罢了。
年月久了,爷爷成了牛的老相识。爷爷的脚步走近牛舍时,牛便会一跃而起,“哞哞哞”地叫着。牛知道,到了进山享用草粮的时间了。出栏的牛儿,活脱脱就是一孩子,没有是非祸喜之分,见着绿色便是草粮,蔬菜、瓜果、禾苗,红薯藤、玉米叶,大吃特吃,一路下来,就会惹出许多祸来。
牛偷吃水稻或油菜,爷爷会大声训骂,舞动手中的牛鞭。这时的牛,仅凭眼角的余光就能观察到即将迎来一场疼痛,立马撒腿狂跑,躲过此劫。累积了多年的交情,牛对爷爷的脾性了然于心。过后,爷爷通过嘴上的训责来替代手下的惩罚。次数多了,牛的脸皮变得厚实,当爷爷的训责作耳边风,屡屡重犯。爷爷不会记仇,绝不会在牛一心一意进食的时候,狠狠地抽打屁股。爷爷看牛的眼神,无比怜爱。
山路上,牛在前,爷爷在后,牛铃“叮当、叮当”传遍山谷。沿路有燕子麻雀从林梢飞起。这条山道,爷爷再熟悉不过,路间有几道弯,几条沟,几座土地庙,爷爷了如指掌。路边的每座山峰爷爷同样熟悉,主峰的名称,归属哪一家,坡上有几座坟,埋葬着谁家的亲人,爷爷如數家珍。至于,沿着错综复杂的山道继续走,哪座山上的草鲜嫩肥美,生长着什么种类的树,正在林间旮旯里发生的故事,比如,一棵树上前日垒了鸟窝,画眉擅长唱歌,麻雀喜欢拌嘴;蛇神出鬼没,野鸡怕见人,野狐狸好几年没见着;夏天可以躲在林荫下美美睡上一觉,冬天可以点一堆柴火,烤红薯和糍粑都特别香;树上的野果子一年四季不缺……种种,爷爷也是烂熟于心。爷爷话语少,不会讲故事,面对我一路上如同麻雀般的好奇,爷爷会断断续续对我讲述这些秘密。
到了回家的点,爷爷站在山道上,用特有的调子呼唤牛群回归。爷爷的调子声绵长有力,像一根根草绳穿梭在山坡与山坡之间,林木与林木之间,细细密密,弯弯曲曲,近的,远的,牛都能被擒住。牛熟悉爷爷的脚步声,也熟悉爷爷的调子。有时,或是贪恋美食,或是胃部尚未填饱,牛会闻而不听,迈着闲散的步子,将头深深地埋在草丛。这种情况下,爷爷也不会着急。待残阳如血,炊烟袅袅之时,牛自会乖乖地回到爷爷身边。
爷爷喂养的牛为母牛,隔两三年便会添一头小牛。在母牛怀胎的日子,爷爷成了牛的全职保姆,照顾起来更加细心,食材上也有了变化,甜酒冲鸡蛋、稀饭、酒糟等等,爷爷变着花样为母牛补充营养。村里的人直夸爷爷会喂养牛。听了赞美,爷爷嘴里不说什么,心里早已乐呵呵的。
在我八岁那年,老母牛产下一头小牛。此前,老母牛已有一位大女儿。爷爷开始为牛女物色婆家,暗暗地对购牛的家底进行调查,俨然一名尽职的“娘家人”。几天后,爷爷终于在五里外的村落为牛女寻得一好夫家。出嫁那天,爷爷找来红绸缎挂在它的脖子上,下方打一个漂亮的结。爷爷安排我牵牛出栏,父亲在一旁点燃爆竹。我牵着牛女缓缓行走,众人在一旁轻声交谈,凝重而庄严。那一刻,伤感在我心口涌动。走了一里路,对方接过我手中的绳子,递给我一个红包。几分钟后,爆息人静,牛女走出了我们的视线,人群散去。
屋空了,爷爷的心也被掏空。
而我呢,刹那间的伤心被得到红包的喜悦浇灭,正忙着掏看红包内的秘密。
那一刻,只能说,我不懂爷爷,爷爷也不懂我。
牛铃声传来,是爷爷赶牛进山食草。
山里到处是湿润的泥土和青嫩植物的气息。山里的青草得天独厚,出生环境优渥,见风长,野性足,满山坡跑,茎硕,叶肥,茂盛。但以牛的智慧,还没有聪明到能像人一样,饿时亲手做汤羹,自觉走进大山,再回归牛舍。牛的表现自始至终就像一位路盲,或横冲直撞,或磨磨叽叽,或误入田间菜园,没有一回能好好朝着山道的方向走。后来,我细心观察牛的眼睛,明白了怎么回事。其实,牛心里清白得很,它熟悉山道和群峰,它在装糊涂,有人陪同进山才有意思。我想,爷爷明白这个秘密,只是没有戳穿牛儿罢了。
年月久了,爷爷成了牛的老相识。爷爷的脚步走近牛舍时,牛便会一跃而起,“哞哞哞”地叫着。牛知道,到了进山享用草粮的时间了。出栏的牛儿,活脱脱就是一孩子,没有是非祸喜之分,见着绿色便是草粮,蔬菜、瓜果、禾苗,红薯藤、玉米叶,大吃特吃,一路下来,就会惹出许多祸来。
牛偷吃水稻或油菜,爷爷会大声训骂,舞动手中的牛鞭。这时的牛,仅凭眼角的余光就能观察到即将迎来一场疼痛,立马撒腿狂跑,躲过此劫。累积了多年的交情,牛对爷爷的脾性了然于心。过后,爷爷通过嘴上的训责来替代手下的惩罚。次数多了,牛的脸皮变得厚实,当爷爷的训责作耳边风,屡屡重犯。爷爷不会记仇,绝不会在牛一心一意进食的时候,狠狠地抽打屁股。爷爷看牛的眼神,无比怜爱。
山路上,牛在前,爷爷在后,牛铃“叮当、叮当”传遍山谷。沿路有燕子麻雀从林梢飞起。这条山道,爷爷再熟悉不过,路间有几道弯,几条沟,几座土地庙,爷爷了如指掌。路边的每座山峰爷爷同样熟悉,主峰的名称,归属哪一家,坡上有几座坟,埋葬着谁家的亲人,爷爷如數家珍。至于,沿着错综复杂的山道继续走,哪座山上的草鲜嫩肥美,生长着什么种类的树,正在林间旮旯里发生的故事,比如,一棵树上前日垒了鸟窝,画眉擅长唱歌,麻雀喜欢拌嘴;蛇神出鬼没,野鸡怕见人,野狐狸好几年没见着;夏天可以躲在林荫下美美睡上一觉,冬天可以点一堆柴火,烤红薯和糍粑都特别香;树上的野果子一年四季不缺……种种,爷爷也是烂熟于心。爷爷话语少,不会讲故事,面对我一路上如同麻雀般的好奇,爷爷会断断续续对我讲述这些秘密。
到了回家的点,爷爷站在山道上,用特有的调子呼唤牛群回归。爷爷的调子声绵长有力,像一根根草绳穿梭在山坡与山坡之间,林木与林木之间,细细密密,弯弯曲曲,近的,远的,牛都能被擒住。牛熟悉爷爷的脚步声,也熟悉爷爷的调子。有时,或是贪恋美食,或是胃部尚未填饱,牛会闻而不听,迈着闲散的步子,将头深深地埋在草丛。这种情况下,爷爷也不会着急。待残阳如血,炊烟袅袅之时,牛自会乖乖地回到爷爷身边。
爷爷喂养的牛为母牛,隔两三年便会添一头小牛。在母牛怀胎的日子,爷爷成了牛的全职保姆,照顾起来更加细心,食材上也有了变化,甜酒冲鸡蛋、稀饭、酒糟等等,爷爷变着花样为母牛补充营养。村里的人直夸爷爷会喂养牛。听了赞美,爷爷嘴里不说什么,心里早已乐呵呵的。
在我八岁那年,老母牛产下一头小牛。此前,老母牛已有一位大女儿。爷爷开始为牛女物色婆家,暗暗地对购牛的家底进行调查,俨然一名尽职的“娘家人”。几天后,爷爷终于在五里外的村落为牛女寻得一好夫家。出嫁那天,爷爷找来红绸缎挂在它的脖子上,下方打一个漂亮的结。爷爷安排我牵牛出栏,父亲在一旁点燃爆竹。我牵着牛女缓缓行走,众人在一旁轻声交谈,凝重而庄严。那一刻,伤感在我心口涌动。走了一里路,对方接过我手中的绳子,递给我一个红包。几分钟后,爆息人静,牛女走出了我们的视线,人群散去。
屋空了,爷爷的心也被掏空。
而我呢,刹那间的伤心被得到红包的喜悦浇灭,正忙着掏看红包内的秘密。
那一刻,只能说,我不懂爷爷,爷爷也不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