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0年代初,诗人周墙为了生计开始做生意,生意不断做大却没有脱离诗人本性。2000年,周墙远离了喧闹的生意场,花了四年时间和三千万元钱在安徽省黟县建造了一个梦境般的园林——归园。归园。被评为中国近两百年来最好的园林。在建国以来新建的场所中,唯有归园被评为文物保护单位。
闹市中,梦未被深埋
80年代,“扔个啤酒瓶就可以砸到两个诗人”,周墙也属潜在被砸者之列。周强出生于安徽宿州,自小爱读书,长大后爱上写诗,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诗人。青年周墙在诗人朋友们的面前畅想:“如果我能赚五万块,我就进山过自然的生活,和动物植物一样的生活。”诗歌无法带来财富,热爱写诗的人又不安于重复朝九晚五的生活。为了生计,周墙选择了做生意。然而,周墙违背了傲生意的初衷,并未按照年轻时所畅想的那样,挣到五万便收手归山。欲望无止境,“挣了五万想五十万,挣了五十万想五百万,挣了五百万想五千万……”就这样,周墙从小买卖到房地产,生意越做越大。幸好,周墙并没有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商人,他依然爱诗,依然和爱诗的人交朋友。也正因如此,他身上总揣着两种名片,一种发给商人,一种发给文人。就这样,他在商与文的世界穿梭过往。白天穿上生意人的外套,晚上关掉手机,变身为艺术家,或画画听音乐,或读书写作,或约几个朋友喝喝大酒,让意念飞翔到天地之外。
归园,梦中的园林跳入现实
1999年,一个雨后的下午,周墙乘车途经黟县。景色在经过一段曲折的山路之后变得豁然开朗,树木、村庄、炊烟,周墙仿佛进入了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周墙刹那间被这里迷住,仿佛梦里曾经来过。他认定,这儿便是他的归宿,同时决定在这儿停留几日。这里空气好,人朴实,桃花源般的田园生活令周墙非常陶醉。在这几天里,周墙从少年时代起便一直怀揣着的一个模糊的梦逐渐在这个梦一般的现实环境中成形:“有一个梦老在自己心里面,好像《红楼梦》里面的园林,好像《西厢记》、《聊斋》里面的故事。我需要有一个寄情于山水的地方,可以去赏雪、读书、听雨的场所。”也正是这个梦,指引周墙到达此地。周墙也在这个时候顿悟,人为何要无休止地追逐利益,却忽略了人本该拥有的生活呢?
在现实中造梦
顶着各方的巨大压力,周墙在房地产业最火热的时候——2000年做出决定:“放弃自己的生意,在黟县修建~个园林。”徽州古建筑专家程极悦先生对周墙修建园林的想法深有同感,答应为周墙设计园林,但分文不取。于是历经四年,归园基本成形。虽是人工,宛若天成。周墙花了三千多万建设了归园,却要去申请成为保护文物——由于中国所有的文物都归国家所有,“申保”意味着周墙将整个归园捐献给了国家,然而,他就这样做了。2005年,归园成为省文物保护单位。在建国以来新建的场所中,唯有归园被评为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归园成为国家4A级景区。另外,归园还被评为中国近两百年来最好的园林。
过植物一般的生活
在归园生活的这些年,周墙的生活状态很简单——“宜睡、宜游、宜发呆”。“睡”,有机会倒头便睡,睡到自然醒,做梦也会发笑。“游”,不是旅游,而是游历。在游历中看风景,关注一颗小草的随风摆动,一片树叶的复杂脉络,一只蚂蚁的爬行轨迹。“发呆”,对着微风发呆,对着水波发呆。周墙通过多年悟出:人在打坐或发呆的时候,便会进入一种植物状态。所谓“物我两忘,神游于物外”。植物有生命,会呼吸,也会经历花开花落的喜忧。但它就在那里,风吹则动,无风则静,在冬天消亡,在春天重生。这种情绪是人很难达到的。说到这里,周墙又讲了一个名叫《野人献曝》的寓言故事:一个农民说要把太阳光献给皇帝,因为他晒了一下午太阳,感觉很舒服。小时候,周墙就听过这个故事,当时他认为这个农民很无知。现在,周墙认为这个农民非常智慧。很多人,忙忙碌碌,机关算尽,直到病入膏肓或锒铛入狱也不懂得“晒太阳”的美好。“文武之道,有张有弛”,周墙认为,“张就不必了,直接驰就可以了”。这并不是说,周墙的生活不思进取,他依然在努力做着自己喜爱的工作。虽然归园已经捐给国家并取得高度认可,周墙仍然一直对归园进行着修改。古人说,改园更比改诗难,可见周墙对归园付出了无尽的心思。除了修改归园,从2004年起,周墙开始钻研软陶艺,跟传统的陶器不同,他希望通过软陶艺术表达自己身处这个时代的思想和理念。
周墙的生活很简单,很健康。他从14岁开始,除了洗手,从不用肥皂等洗浴用品,只用清水:他多吃素,多喝水、少吃荤、不沾腥;他夏天从不开空调,热了就洗个澡……周墙在归园有一片半亩多的菜园,最近种着辣椒,玉米、花生。每年秋天,当夏季的收成结束之后,这里便会种满菊花。菜园正好在竹篱笆旁边,菊花盛开之时,便可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哉。菊花败落后,则继续开始种菜。
到处是归园
周墙依然怀念80年代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个时候,大学里每个人都在讨论文学和艺术复兴,每个人都要做文学青年。而现在是一个钱的社会,很多人有钱,但他们中大多数不过是商业动物,他们不愿捐款,就想着买大房子、买好车子,然后声色犬马,根本没有意识回复到安宁的生活中去。周墙想回到过去,一直心存梦想,并不断朝梦想努力,现在他做得很彻底。最近周墙和北京、上海。南京的诗人朋友相约在漓江生活了一个星期。漓江悠闲的生活状态正合他们的胃口:天天睡到自然酲,然后打牌,喝大酒。有些时候,周墙生活在北京,也依旧保持相同的生活。对于周墙来说,归园只不过是一个象征归隐生活的符号,“哪里都可以成为归园,只要有一颗归隐的心。”这道理每一个人都受用。
闹市中,梦未被深埋
80年代,“扔个啤酒瓶就可以砸到两个诗人”,周墙也属潜在被砸者之列。周强出生于安徽宿州,自小爱读书,长大后爱上写诗,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诗人。青年周墙在诗人朋友们的面前畅想:“如果我能赚五万块,我就进山过自然的生活,和动物植物一样的生活。”诗歌无法带来财富,热爱写诗的人又不安于重复朝九晚五的生活。为了生计,周墙选择了做生意。然而,周墙违背了傲生意的初衷,并未按照年轻时所畅想的那样,挣到五万便收手归山。欲望无止境,“挣了五万想五十万,挣了五十万想五百万,挣了五百万想五千万……”就这样,周墙从小买卖到房地产,生意越做越大。幸好,周墙并没有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商人,他依然爱诗,依然和爱诗的人交朋友。也正因如此,他身上总揣着两种名片,一种发给商人,一种发给文人。就这样,他在商与文的世界穿梭过往。白天穿上生意人的外套,晚上关掉手机,变身为艺术家,或画画听音乐,或读书写作,或约几个朋友喝喝大酒,让意念飞翔到天地之外。
归园,梦中的园林跳入现实
1999年,一个雨后的下午,周墙乘车途经黟县。景色在经过一段曲折的山路之后变得豁然开朗,树木、村庄、炊烟,周墙仿佛进入了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周墙刹那间被这里迷住,仿佛梦里曾经来过。他认定,这儿便是他的归宿,同时决定在这儿停留几日。这里空气好,人朴实,桃花源般的田园生活令周墙非常陶醉。在这几天里,周墙从少年时代起便一直怀揣着的一个模糊的梦逐渐在这个梦一般的现实环境中成形:“有一个梦老在自己心里面,好像《红楼梦》里面的园林,好像《西厢记》、《聊斋》里面的故事。我需要有一个寄情于山水的地方,可以去赏雪、读书、听雨的场所。”也正是这个梦,指引周墙到达此地。周墙也在这个时候顿悟,人为何要无休止地追逐利益,却忽略了人本该拥有的生活呢?
在现实中造梦
顶着各方的巨大压力,周墙在房地产业最火热的时候——2000年做出决定:“放弃自己的生意,在黟县修建~个园林。”徽州古建筑专家程极悦先生对周墙修建园林的想法深有同感,答应为周墙设计园林,但分文不取。于是历经四年,归园基本成形。虽是人工,宛若天成。周墙花了三千多万建设了归园,却要去申请成为保护文物——由于中国所有的文物都归国家所有,“申保”意味着周墙将整个归园捐献给了国家,然而,他就这样做了。2005年,归园成为省文物保护单位。在建国以来新建的场所中,唯有归园被评为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归园成为国家4A级景区。另外,归园还被评为中国近两百年来最好的园林。
过植物一般的生活
在归园生活的这些年,周墙的生活状态很简单——“宜睡、宜游、宜发呆”。“睡”,有机会倒头便睡,睡到自然醒,做梦也会发笑。“游”,不是旅游,而是游历。在游历中看风景,关注一颗小草的随风摆动,一片树叶的复杂脉络,一只蚂蚁的爬行轨迹。“发呆”,对着微风发呆,对着水波发呆。周墙通过多年悟出:人在打坐或发呆的时候,便会进入一种植物状态。所谓“物我两忘,神游于物外”。植物有生命,会呼吸,也会经历花开花落的喜忧。但它就在那里,风吹则动,无风则静,在冬天消亡,在春天重生。这种情绪是人很难达到的。说到这里,周墙又讲了一个名叫《野人献曝》的寓言故事:一个农民说要把太阳光献给皇帝,因为他晒了一下午太阳,感觉很舒服。小时候,周墙就听过这个故事,当时他认为这个农民很无知。现在,周墙认为这个农民非常智慧。很多人,忙忙碌碌,机关算尽,直到病入膏肓或锒铛入狱也不懂得“晒太阳”的美好。“文武之道,有张有弛”,周墙认为,“张就不必了,直接驰就可以了”。这并不是说,周墙的生活不思进取,他依然在努力做着自己喜爱的工作。虽然归园已经捐给国家并取得高度认可,周墙仍然一直对归园进行着修改。古人说,改园更比改诗难,可见周墙对归园付出了无尽的心思。除了修改归园,从2004年起,周墙开始钻研软陶艺,跟传统的陶器不同,他希望通过软陶艺术表达自己身处这个时代的思想和理念。
周墙的生活很简单,很健康。他从14岁开始,除了洗手,从不用肥皂等洗浴用品,只用清水:他多吃素,多喝水、少吃荤、不沾腥;他夏天从不开空调,热了就洗个澡……周墙在归园有一片半亩多的菜园,最近种着辣椒,玉米、花生。每年秋天,当夏季的收成结束之后,这里便会种满菊花。菜园正好在竹篱笆旁边,菊花盛开之时,便可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哉。菊花败落后,则继续开始种菜。
到处是归园
周墙依然怀念80年代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个时候,大学里每个人都在讨论文学和艺术复兴,每个人都要做文学青年。而现在是一个钱的社会,很多人有钱,但他们中大多数不过是商业动物,他们不愿捐款,就想着买大房子、买好车子,然后声色犬马,根本没有意识回复到安宁的生活中去。周墙想回到过去,一直心存梦想,并不断朝梦想努力,现在他做得很彻底。最近周墙和北京、上海。南京的诗人朋友相约在漓江生活了一个星期。漓江悠闲的生活状态正合他们的胃口:天天睡到自然酲,然后打牌,喝大酒。有些时候,周墙生活在北京,也依旧保持相同的生活。对于周墙来说,归园只不过是一个象征归隐生活的符号,“哪里都可以成为归园,只要有一颗归隐的心。”这道理每一个人都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