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处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的应试教学模式上。上课交待知识点;复习背诵要点;考试答要点。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学习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如何用,甚至觉得他们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怪有许多思想品德课教师喊出了“思想品德课没法上了”的哀叹。那么,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呢?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与积极性的高低,常常依赖于对教师的情感。由此可见,高尚纯洁的爱是师生心灵的通道,是启发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引导学生前进的路标。教师除了要有人格魅力外,在教学中,要以一颗火热的心爱护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课堂上注重多表扬少批评,经常走到他们中间,找他们谈心,参加他们的活动,为他们服务,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多给他们关爱,多找出其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知,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
二、指导学生预习课本
学生课前预习教师的严格要求、具体指导分不开。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在学生做课前准备时可以提供必要的预习提纲,学生则通过预习、并查找与本课相关联的内容,对教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能找出本课的重点、难点 、疑点。这样学习目的明确了,兴趣也随之产生,学习的热情也高涨了
三、巧妙导入新课
好的开头是激起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源泉,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想听下去,急于听下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亢奋状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是采用复习旧课,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再导入新课的方法,但如果经常采用此种方法会显得单调平常不能吸引学生,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引言部分要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可以用歌曲开头,也可以用一段格言或一则寓言开头,也可以用一个故事开头等等。
四、利用提问的艺术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思、疑是密切相关,辨证统一的。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了设疑,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联系生活,设置一些精巧别致的小问题,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教师除了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思想得到升华和发展外,师生间可以互相诘难答题、互相启发补充,形成师生间双向的智慧交流,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氛围。
五、运用多媒体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 在过去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介日益进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电影,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传统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象、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之感,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巧妙结课,让学生回味无穷
所谓小结就是对一堂课所讲的知识的总结概括,如何进行总结是一堂课的关键。古人在谈到行文时说:“起句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可见,小结的语言要巧妙,要有激情,师生之间应产生共鸣;小结语言精炼能使学生容易掌握重点,抓住中心,可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小结要带有悬念,让学生乐于去探索、探究,起到耐人寻味,课断而思不断,言虽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总之,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与积极性的高低,常常依赖于对教师的情感。由此可见,高尚纯洁的爱是师生心灵的通道,是启发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引导学生前进的路标。教师除了要有人格魅力外,在教学中,要以一颗火热的心爱护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课堂上注重多表扬少批评,经常走到他们中间,找他们谈心,参加他们的活动,为他们服务,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多给他们关爱,多找出其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知,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
二、指导学生预习课本
学生课前预习教师的严格要求、具体指导分不开。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在学生做课前准备时可以提供必要的预习提纲,学生则通过预习、并查找与本课相关联的内容,对教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能找出本课的重点、难点 、疑点。这样学习目的明确了,兴趣也随之产生,学习的热情也高涨了
三、巧妙导入新课
好的开头是激起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源泉,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想听下去,急于听下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亢奋状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是采用复习旧课,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再导入新课的方法,但如果经常采用此种方法会显得单调平常不能吸引学生,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引言部分要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可以用歌曲开头,也可以用一段格言或一则寓言开头,也可以用一个故事开头等等。
四、利用提问的艺术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思、疑是密切相关,辨证统一的。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了设疑,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联系生活,设置一些精巧别致的小问题,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教师除了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思想得到升华和发展外,师生间可以互相诘难答题、互相启发补充,形成师生间双向的智慧交流,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氛围。
五、运用多媒体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 在过去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介日益进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电影,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传统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象、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之感,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巧妙结课,让学生回味无穷
所谓小结就是对一堂课所讲的知识的总结概括,如何进行总结是一堂课的关键。古人在谈到行文时说:“起句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可见,小结的语言要巧妙,要有激情,师生之间应产生共鸣;小结语言精炼能使学生容易掌握重点,抓住中心,可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小结要带有悬念,让学生乐于去探索、探究,起到耐人寻味,课断而思不断,言虽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总之,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