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的大熔炉下,各式各样的课堂教学比赛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这种“比”的意识较强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们从容不迫地走进课堂,按照教案滴水不漏地开始授课,即使有学生打乱了原先的教学环节,也要想方设法将其拉回到自己的预设点,从而使教学环节衔接得天衣无缝。在铃声响起和再次响起的回合中,师生完成了课前预设的教学情景。或许我们会给这样的课堂冠以“精彩”、“优秀”的美名,可仔细想想,在这样“完美”的课堂上,学生独特个性的思维火花在哪里闪现?课堂教学中独具魅力的人文关怀之美又在哪里体现?难道顺畅的教学流程、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热闹的教学气氛,就是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下面,我想通过几个在教学比赛中提炼出的课例谈谈点滴拙见。
突破预设束缚,变课堂中的生成为预设之计
课堂预设是公开课的必备环节,也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但并非所有的预设都能如期地在课堂中产生,一旦出现突发事件,教师要突破预设束缚、勇于接受挑战,让课堂预设之花结出珍奇之果。
教学片段一
背景介绍:小学优质课评比。课题:《我是一位小画家》
教师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成绩单设计”的情景导入,学生非常高兴,因为他们本来就认为期末考试后发到自己手上的成绩单太没个性,不好看,这一导入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在教师一句“大家想不想试一试”的激发下,课堂气氛更是高涨。于是很自然地过渡到表格的设计,教师出示自己设计的成绩单,问:“这个成绩单设计得好不好?好在哪里?”生:“向日葵设计得有大有小,方向上有左有右,很生动。就是只有向日葵一种植物显得单调,如果能画出不同的植物就更好了。再就是用向日葵不够形象,用书本来设计会更好。”(火花闪现)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先来看老师是如何画向日葵的,好不好?”(回避火花)
课堂反馈:对绘图中工具的使用这类简单的知识点,学生掌握根本不存在问题,他们欠缺的正是在设计方面。从学生完成的设计作品看,学生设计的样式与教师先前给出的设计基本相差不多,只是颜色稍做更改,把自己的想法融入设计的学生寥寥无几。
评议:“用书本来设计会更好”——多么精彩的回答、多么独特的创意,体现着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此时,教师应当捕捉这一火花,顺势用一句话回应——“看来同学有自己的设计对象了,大家能不能把自己的设计对象在绘图中展现出来呢?”这句话虽不华丽,但无疑是给了学生一颗定心丸:我的想法是对的。学生会更有信心、更好地去发挥其创造力。就教师自己而言,也可以有足够的过渡时间去掌握借班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让自己有时间去思考下一步的课堂预设该怎样变动。就教学时间分配而言,也能给学生自己思考作品设计的空间和舞台。可谓抓住了这一火花,就点燃了这节课的思维焰火。试问,在这种火花的引导下,学生的作品能不百花齐放吗?
教师反思:当时我也想到这一撞击的火花,但害怕一旦改变了先前的设计,把这堂课上砸了,心里有负担。
因此,要想成功地演绎课堂,需要三种勇气:
1、不畏失败,敢于尝试
虽然任何成功都有运气的成分,但仍要有勇气去尝试。这样,当运气来临,你才能够抓住机遇,否则,你永远都不会拥有任何机会。
2、远离恐惧,挑战困难
当你在教学中因碰到潜在的风险而忐忑不安的时候,不妨多问问自己:你怕失去什么?最坏的下场是什么?你不能接受吗?只不过是一次评比而已,失败了又何妨,这次的失败会让我下次的成功更精彩。
3、勇于放弃预设获得的课堂结果
预设的课堂结果完美却缺少惊喜,或许适当的放弃,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
善待学生,变课堂中的生成为人文教育之机
教师要善待学生,承认学生能力、个性的差异,善于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善于用学生认识的偏差来正面地引导和教育,让人文教育之花结出课堂丰实之果。
教学片段二
背景介绍:浙江省示范课。课题:《整理素材资料库》
教师出示任务:将一个文件夹中的文件各归其位,并请一名学生上来演示。点名一号学生,一号学生:“老师我不会。”我马上转变点名方式,“那你推荐一个同学帮你完成”。(捕捉火花)一号学生推荐二号学生。二号学生:“老师,他在折磨我,我也不会。”学生哄堂大笑。我愕然,但很快反应过来,说:“那你也推荐其他同学,看看你能不能折磨到他!”(再次捕捉火花)二号学生推荐了后排的三号学生(班级中操作最好的)。三号学生欣然接受,脸上一副高兴的神情,操作完成得既快又好,掌声自发响起。
课堂反馈:原先被推荐时,二号学生很是气呼呼,一副在公众场合被人戏弄、委屈不服的模样。当看到三号学生高兴又自豪的样子,意识到别人推荐他不是折磨他,而是认为他的操作能力比自己强,是自己认识的偏差,于是多了开心的笑容,同时三号学生的精湛技术让他佩服,成为他追赶的目标,整节课学得认真,主动回头请教三号学生。
评议:“推荐一个同学帮你完成”,化解了一号学生心中的委屈——老师尊重了我能力的差异,虽然我自己不能完成这项任务,也会找个能完成的学生来帮助我。同时,也给教师一个下这个尴尬场面的台阶,还为优秀人选的推荐做了铺垫。
“那你也推荐其他同学,看看你能不能折磨到他!”这句话融化了二号学生心中的怒气——老师理解我的反常之举,我认为是折磨的时候,教师没有用严厉的语言去纠正,而是“倾听”了我当时的心声。最让二号学生意想不到的是:教师让他用所谓的“折磨”去折磨其他学生。在这种善待之下,无论当时多么不服气的学生,也不会再有叛逆情绪出现。当他认为的“折磨”成为他人施展才华的时机时,他自己更是顿悟:原来不是别人在戏弄我,而是自己知识储备不够。试问,在这种自我觉醒的人文教育下,学生还会用不自愿改进学习态度回敬教师吗?
教师心得:当一号学生回答不会时,我心里真是又气又急。转念一想,或许他真的不会操作,于是放宽标准,让他当“伯乐”,为自己寻一匹“千里马”,可寻到的并非“千里马”,而是一匹“倔马”。这两个小插曲搞得我当时阵脚全乱,真有点儿慌,觉得自己那天的运气真是背到家了,索性抛开顾虑,借学生的话放手一搏,或许还能起死回生。事实证明我是正确的,我赢得了学生的信赖,更增添了我抛开教案放手一搏的信心。
因此,要想成功地驾驭课堂,教师需要以下四种品质:
1、平视学生,宽容学生的不足
不要用自己的水平和认知去衡量学生,要把学生放在零起点去考虑问题,要承认学生能力的差异、领悟的盲点,宽容地对待学生的不足。
2、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
要善于根据学生课堂上的反应投石问路,分析 原因,不用那种命令式的口吻对待学生,重视学生的感受。
3、指点学生,点拨学生的误区
在教学中,师生要进行情感的交流,不要用强硬方式告诉学生对错,要充满耐心地进行点拨,让他自己明白认识的偏差在哪里,进行更为有效的自我教育。
4、善待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不如人意的事情,不要一碰壁就丧失信心,自己把自己“打入死牢”,要善待自己,接受瞬间的挫折,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各种困境。
活用教具,变课堂中的生成为学生展示之台
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具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益,进行高密度、大容量教学的必备手段。但并不是每一个45分钟都必须有多媒体的参与,要活用教具,让学生展示溢满新意。
教学片段三
背景介绍:教坛新秀评比课堂教学。课题:《飞天之梦》
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导入新课,学生纷纷叫嚷:“老师,没声音。”(导火线)在学生的催促下,教师调试了几下音响设备,还是没有声音,确认是音响坏了。于是面带微笑,不慌不忙地抛出了问题:“既然没声音,那下面就由我来播报这段视频,看看你们听后能记住多少。”(撞击火花)学生一下子很兴奋,注意力马上集中到教师身上。等教师播报完内容时,教师问学生记住了多少内容。学生只零星地讲出几点。“看来这一课我们一定要学了。在演示文稿中,如果在视频播放的同时,有一个简要内容提示的表格,是不是更有助于我们了解视频的内容?那么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堂——《飞天之梦》,老师希望在课堂结束前5分钟诞生一位在我之上的视频播报员,可以吗?”(点燃火花)
课堂反馈:学生很认真地设计自己的内容提示表格,处处要求完美。在完成当前任务后的多余时间里频频进行视频与台词的互练,时时检验台词跟视频是否一致。
评议: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这个视频已经很熟悉,而且都是有声音播放的。但今天有声的视频变成“哑巴”,大大撞击了学生的定势思维。学生的直觉马上意识到——音响坏了,哈哈,这节课,老师要出丑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个意外调动了学生想看“热闹”的心态。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课前分散的注意力立即集中在这个兴奋点上。教师没有给学生预想的结果,而是逆势而上——没声音,难不倒我,我来配音。于是,教师用自己的声音配合视频再次播放,在学生面前“秀”了一把,以自己的专业魅力赢得了人气。当教师向学生下战书时,学生个个斗志昂扬,课堂气氛空前高涨。
教师心得:这节课的设计必须要用到多媒体,而当时音响又真坏了,如果等音响修好,只会浪费时间。于是索性临时更改教案——自己配音播放。没想到没有音响的教学模式能收到这么好的效果。音响的关闭让学生体会了从有声到无声的刺激,集中了注意力。自己的普通话配音秀,又赢得了人气。挑战任务——课堂结束前5分钟配音秀,激发了学生挑战教师的斗志,成了贯穿课堂始终的预设线。
因此,要想成功地编排课堂,需要以下三种活用:
1、全面考虑教案,课间灵活变动
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但课堂是时时生成的动态过程,是随外界各个因素变化而变化的,不变的教案总会与多变的课堂相冲突。教师要根据教学环境、教学主体等诸多因素考虑并设计教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灵活变动教案,顺应时时生成的课堂需求。
2、利用自身资源,发挥教学特长
每位教师都有自身良好的教学资源,如有的教师以情感人,能渲染浓厚的教学氛围;有的教师能唱能跳,善于用语言之外的动作感染学生;有的教师看似平凡,但能在平淡中引发幽默,让学生在会心一笑中感悟。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自身资源,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去演绎课堂。
3、巧用媒体,发挥媒体优势
多媒体的介入,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抽象的概念和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时省时、高效。但媒体刺激过度、过长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习效率,使多媒体在课堂上的应用失去它应有的价值。因此多媒体应选择在最有利于学生掌握吸收教学要点之时,当用则用,不用则弃,不要为了“装饰”课堂而用多媒体,使用不当,反而造成课堂的公式化。
“不去认真预设,那是不负责任;不善实时生成,那是不够优秀。”这是叶澜教授的至理名言,无疑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课堂教学评比中的优秀,不是看预设的结果,而是看生成的成果。因此,我想用一句话与教育同行共勉:请抛开你的顾虑、增强你的信心、善待你的学生、变通你的教案、挖掘你的潜能、活用你的教具,让课堂随时、随处进发的精彩火花“秀”出优异的你!
突破预设束缚,变课堂中的生成为预设之计
课堂预设是公开课的必备环节,也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但并非所有的预设都能如期地在课堂中产生,一旦出现突发事件,教师要突破预设束缚、勇于接受挑战,让课堂预设之花结出珍奇之果。
教学片段一
背景介绍:小学优质课评比。课题:《我是一位小画家》
教师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成绩单设计”的情景导入,学生非常高兴,因为他们本来就认为期末考试后发到自己手上的成绩单太没个性,不好看,这一导入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在教师一句“大家想不想试一试”的激发下,课堂气氛更是高涨。于是很自然地过渡到表格的设计,教师出示自己设计的成绩单,问:“这个成绩单设计得好不好?好在哪里?”生:“向日葵设计得有大有小,方向上有左有右,很生动。就是只有向日葵一种植物显得单调,如果能画出不同的植物就更好了。再就是用向日葵不够形象,用书本来设计会更好。”(火花闪现)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先来看老师是如何画向日葵的,好不好?”(回避火花)
课堂反馈:对绘图中工具的使用这类简单的知识点,学生掌握根本不存在问题,他们欠缺的正是在设计方面。从学生完成的设计作品看,学生设计的样式与教师先前给出的设计基本相差不多,只是颜色稍做更改,把自己的想法融入设计的学生寥寥无几。
评议:“用书本来设计会更好”——多么精彩的回答、多么独特的创意,体现着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此时,教师应当捕捉这一火花,顺势用一句话回应——“看来同学有自己的设计对象了,大家能不能把自己的设计对象在绘图中展现出来呢?”这句话虽不华丽,但无疑是给了学生一颗定心丸:我的想法是对的。学生会更有信心、更好地去发挥其创造力。就教师自己而言,也可以有足够的过渡时间去掌握借班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让自己有时间去思考下一步的课堂预设该怎样变动。就教学时间分配而言,也能给学生自己思考作品设计的空间和舞台。可谓抓住了这一火花,就点燃了这节课的思维焰火。试问,在这种火花的引导下,学生的作品能不百花齐放吗?
教师反思:当时我也想到这一撞击的火花,但害怕一旦改变了先前的设计,把这堂课上砸了,心里有负担。
因此,要想成功地演绎课堂,需要三种勇气:
1、不畏失败,敢于尝试
虽然任何成功都有运气的成分,但仍要有勇气去尝试。这样,当运气来临,你才能够抓住机遇,否则,你永远都不会拥有任何机会。
2、远离恐惧,挑战困难
当你在教学中因碰到潜在的风险而忐忑不安的时候,不妨多问问自己:你怕失去什么?最坏的下场是什么?你不能接受吗?只不过是一次评比而已,失败了又何妨,这次的失败会让我下次的成功更精彩。
3、勇于放弃预设获得的课堂结果
预设的课堂结果完美却缺少惊喜,或许适当的放弃,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
善待学生,变课堂中的生成为人文教育之机
教师要善待学生,承认学生能力、个性的差异,善于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善于用学生认识的偏差来正面地引导和教育,让人文教育之花结出课堂丰实之果。
教学片段二
背景介绍:浙江省示范课。课题:《整理素材资料库》
教师出示任务:将一个文件夹中的文件各归其位,并请一名学生上来演示。点名一号学生,一号学生:“老师我不会。”我马上转变点名方式,“那你推荐一个同学帮你完成”。(捕捉火花)一号学生推荐二号学生。二号学生:“老师,他在折磨我,我也不会。”学生哄堂大笑。我愕然,但很快反应过来,说:“那你也推荐其他同学,看看你能不能折磨到他!”(再次捕捉火花)二号学生推荐了后排的三号学生(班级中操作最好的)。三号学生欣然接受,脸上一副高兴的神情,操作完成得既快又好,掌声自发响起。
课堂反馈:原先被推荐时,二号学生很是气呼呼,一副在公众场合被人戏弄、委屈不服的模样。当看到三号学生高兴又自豪的样子,意识到别人推荐他不是折磨他,而是认为他的操作能力比自己强,是自己认识的偏差,于是多了开心的笑容,同时三号学生的精湛技术让他佩服,成为他追赶的目标,整节课学得认真,主动回头请教三号学生。
评议:“推荐一个同学帮你完成”,化解了一号学生心中的委屈——老师尊重了我能力的差异,虽然我自己不能完成这项任务,也会找个能完成的学生来帮助我。同时,也给教师一个下这个尴尬场面的台阶,还为优秀人选的推荐做了铺垫。
“那你也推荐其他同学,看看你能不能折磨到他!”这句话融化了二号学生心中的怒气——老师理解我的反常之举,我认为是折磨的时候,教师没有用严厉的语言去纠正,而是“倾听”了我当时的心声。最让二号学生意想不到的是:教师让他用所谓的“折磨”去折磨其他学生。在这种善待之下,无论当时多么不服气的学生,也不会再有叛逆情绪出现。当他认为的“折磨”成为他人施展才华的时机时,他自己更是顿悟:原来不是别人在戏弄我,而是自己知识储备不够。试问,在这种自我觉醒的人文教育下,学生还会用不自愿改进学习态度回敬教师吗?
教师心得:当一号学生回答不会时,我心里真是又气又急。转念一想,或许他真的不会操作,于是放宽标准,让他当“伯乐”,为自己寻一匹“千里马”,可寻到的并非“千里马”,而是一匹“倔马”。这两个小插曲搞得我当时阵脚全乱,真有点儿慌,觉得自己那天的运气真是背到家了,索性抛开顾虑,借学生的话放手一搏,或许还能起死回生。事实证明我是正确的,我赢得了学生的信赖,更增添了我抛开教案放手一搏的信心。
因此,要想成功地驾驭课堂,教师需要以下四种品质:
1、平视学生,宽容学生的不足
不要用自己的水平和认知去衡量学生,要把学生放在零起点去考虑问题,要承认学生能力的差异、领悟的盲点,宽容地对待学生的不足。
2、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
要善于根据学生课堂上的反应投石问路,分析 原因,不用那种命令式的口吻对待学生,重视学生的感受。
3、指点学生,点拨学生的误区
在教学中,师生要进行情感的交流,不要用强硬方式告诉学生对错,要充满耐心地进行点拨,让他自己明白认识的偏差在哪里,进行更为有效的自我教育。
4、善待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不如人意的事情,不要一碰壁就丧失信心,自己把自己“打入死牢”,要善待自己,接受瞬间的挫折,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各种困境。
活用教具,变课堂中的生成为学生展示之台
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具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益,进行高密度、大容量教学的必备手段。但并不是每一个45分钟都必须有多媒体的参与,要活用教具,让学生展示溢满新意。
教学片段三
背景介绍:教坛新秀评比课堂教学。课题:《飞天之梦》
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导入新课,学生纷纷叫嚷:“老师,没声音。”(导火线)在学生的催促下,教师调试了几下音响设备,还是没有声音,确认是音响坏了。于是面带微笑,不慌不忙地抛出了问题:“既然没声音,那下面就由我来播报这段视频,看看你们听后能记住多少。”(撞击火花)学生一下子很兴奋,注意力马上集中到教师身上。等教师播报完内容时,教师问学生记住了多少内容。学生只零星地讲出几点。“看来这一课我们一定要学了。在演示文稿中,如果在视频播放的同时,有一个简要内容提示的表格,是不是更有助于我们了解视频的内容?那么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堂——《飞天之梦》,老师希望在课堂结束前5分钟诞生一位在我之上的视频播报员,可以吗?”(点燃火花)
课堂反馈:学生很认真地设计自己的内容提示表格,处处要求完美。在完成当前任务后的多余时间里频频进行视频与台词的互练,时时检验台词跟视频是否一致。
评议: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这个视频已经很熟悉,而且都是有声音播放的。但今天有声的视频变成“哑巴”,大大撞击了学生的定势思维。学生的直觉马上意识到——音响坏了,哈哈,这节课,老师要出丑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个意外调动了学生想看“热闹”的心态。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课前分散的注意力立即集中在这个兴奋点上。教师没有给学生预想的结果,而是逆势而上——没声音,难不倒我,我来配音。于是,教师用自己的声音配合视频再次播放,在学生面前“秀”了一把,以自己的专业魅力赢得了人气。当教师向学生下战书时,学生个个斗志昂扬,课堂气氛空前高涨。
教师心得:这节课的设计必须要用到多媒体,而当时音响又真坏了,如果等音响修好,只会浪费时间。于是索性临时更改教案——自己配音播放。没想到没有音响的教学模式能收到这么好的效果。音响的关闭让学生体会了从有声到无声的刺激,集中了注意力。自己的普通话配音秀,又赢得了人气。挑战任务——课堂结束前5分钟配音秀,激发了学生挑战教师的斗志,成了贯穿课堂始终的预设线。
因此,要想成功地编排课堂,需要以下三种活用:
1、全面考虑教案,课间灵活变动
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但课堂是时时生成的动态过程,是随外界各个因素变化而变化的,不变的教案总会与多变的课堂相冲突。教师要根据教学环境、教学主体等诸多因素考虑并设计教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灵活变动教案,顺应时时生成的课堂需求。
2、利用自身资源,发挥教学特长
每位教师都有自身良好的教学资源,如有的教师以情感人,能渲染浓厚的教学氛围;有的教师能唱能跳,善于用语言之外的动作感染学生;有的教师看似平凡,但能在平淡中引发幽默,让学生在会心一笑中感悟。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自身资源,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去演绎课堂。
3、巧用媒体,发挥媒体优势
多媒体的介入,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抽象的概念和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时省时、高效。但媒体刺激过度、过长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习效率,使多媒体在课堂上的应用失去它应有的价值。因此多媒体应选择在最有利于学生掌握吸收教学要点之时,当用则用,不用则弃,不要为了“装饰”课堂而用多媒体,使用不当,反而造成课堂的公式化。
“不去认真预设,那是不负责任;不善实时生成,那是不够优秀。”这是叶澜教授的至理名言,无疑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课堂教学评比中的优秀,不是看预设的结果,而是看生成的成果。因此,我想用一句话与教育同行共勉:请抛开你的顾虑、增强你的信心、善待你的学生、变通你的教案、挖掘你的潜能、活用你的教具,让课堂随时、随处进发的精彩火花“秀”出优异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