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省荔波县甲良小学“德得教育”的背景就是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工作思路与举措下进行开展的:一是“德得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抓手 ;二是精准扶贫,凭着“扶贫先扶智”的理念,教育学生“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模式。综上所述,学校的任何工作,都应该包含道德教育的宗旨,发挥德育的作用,完成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 ;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因此,“课课德得”在“德得教育”中占了主要的地位。“课课德得”(立德树人、学有所得),让每一堂课帮助学生把德与智内化成习惯和幸福。以“课课德得,德得相连”县级课题研究为契机,抓好全科目、每堂课渗透德得教育——即“5-15-20德得教学模式的研究”(即每一节课都有 5分钟的时间,教师可以根据讲授内容、地域文化、生活习俗的不同等方面来灵活取材,通过实例实施德育;15分钟的教师引导、讲解;2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这样让孩子将“德”内化于心、“得”外化于形。“德得教育”的渗透,改变了以前德育只限于《品德与社会》的单一,做到了全科目、全课堂的渗透教育,使学生受到的德得教育面更广、时间更多、内容更全面,争取德得教育无死角。
然而,小学语文在“课课德得”中起到领头学科的重要作用。因为小学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础工具学科,它是一门艺术性学科,需要我们从读好书、写好字、善表达去学习,去品味,去发扬。如何落实课课德得,提高学生的素质,给语文课堂瘦身,以达到实效课堂呢?
一、深入了解,渗透德得
很多專家明确地指出:语文课堂教学回到扎实、平实、丰实,要从儿童的需要出发,要让课堂成为儿童精神生活的摇篮,让课堂成为提高儿童语文学习的策划中心,成为儿童语文兴趣的源泉。也就是说,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以学生为标尺来衡量。对于同一篇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努力挖掘课程资源,因时、因地、因课、因人制宜,应该根据本年级、本班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有个性的教法,这样才能真正上出具有实效性,让学生有所德(得)的语文课。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也没有完全相同的班级。老师在接手一个班的时候,应该对学生的思想动向、有个较全面的了解。总之,要针对学生实际对于整个学期或学年的教学有个长远规划,并把这指导思想有机溶入平常教学之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和语文基础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是教育学生和解读文本,寻找切入点的基础,是教师选择何种教法的基础。也是真正做到课课德得的基础。在每一堂课中,融入德育的思想理念,真正把德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合理取舍,融入德得
著名特级教师韩吉旺曾指出,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指的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可以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学生特点合理取舍教材内容,做到“能学不教”。
三、针对学生、结合教材,选好德育的点,正确落实德得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他们自私、没有爱心、不懂得感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感化他们。但是,如果我们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方式方法或时机不对,就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讨厌我们,不愿上我们的课。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落实课课德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课德(得),让每一堂课帮助学生把德与智内化成习惯和幸福。下面以《妈妈的账单》一课为例。
《妈妈的账单》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0课。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最后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
文本中小彼得向妈妈索取劳动报酬这样的做法是现实生活中大多孩子的真实写照。针对孩子们自私、不懂得感恩的现状,再结合课堂上该舍得就舍掉的理念,这篇课文我就只注重这几个环节:
第一,让学生从课文中划出那两份账单。
第二个环节,我接着讲:孩子们,其实我们也和小彼得一样拥有一个无私地、默默地爱着我们的母亲。因为天底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第三,我接着又说,孩子们,老师相信此时此刻,你们有很多话想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拿起你们的笔,把你们想要说的话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吧!
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写到:爸爸,您在天堂还好吗?过年时,我攒了不少压岁钱,又到父亲节了,我真想买套藏青色的西装给您,配上烟灰色的衬衣,红色的条纹领带,我想这样搭配特显年轻。爸爸,您放心,我会努力学习的,也会照顾好我妈。
在孩子们的呜咽声中我结束了这节课。
没想到两天后,在一次上街我邂逅到一位学生的妈妈,她激动地对我说“何老师,太感谢您了,是您让我的孩子学会感恩身边的人.”
鲁迅先生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我,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要说:“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学生能课课德得足矣。“课课德得”,德得相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时不贪多求全,只取一点,重点落实。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让每一个孩子在一堂课中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放大学生学习的获得感。这样不仅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还能够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终通过一篇篇课文的教学连点成线,让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螺旋上升,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因此,“课课德得”在“德得教育”中占了主要的地位。“课课德得”(立德树人、学有所得),让每一堂课帮助学生把德与智内化成习惯和幸福。以“课课德得,德得相连”县级课题研究为契机,抓好全科目、每堂课渗透德得教育——即“5-15-20德得教学模式的研究”(即每一节课都有 5分钟的时间,教师可以根据讲授内容、地域文化、生活习俗的不同等方面来灵活取材,通过实例实施德育;15分钟的教师引导、讲解;2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这样让孩子将“德”内化于心、“得”外化于形。“德得教育”的渗透,改变了以前德育只限于《品德与社会》的单一,做到了全科目、全课堂的渗透教育,使学生受到的德得教育面更广、时间更多、内容更全面,争取德得教育无死角。
然而,小学语文在“课课德得”中起到领头学科的重要作用。因为小学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础工具学科,它是一门艺术性学科,需要我们从读好书、写好字、善表达去学习,去品味,去发扬。如何落实课课德得,提高学生的素质,给语文课堂瘦身,以达到实效课堂呢?
一、深入了解,渗透德得
很多專家明确地指出:语文课堂教学回到扎实、平实、丰实,要从儿童的需要出发,要让课堂成为儿童精神生活的摇篮,让课堂成为提高儿童语文学习的策划中心,成为儿童语文兴趣的源泉。也就是说,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以学生为标尺来衡量。对于同一篇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努力挖掘课程资源,因时、因地、因课、因人制宜,应该根据本年级、本班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有个性的教法,这样才能真正上出具有实效性,让学生有所德(得)的语文课。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也没有完全相同的班级。老师在接手一个班的时候,应该对学生的思想动向、有个较全面的了解。总之,要针对学生实际对于整个学期或学年的教学有个长远规划,并把这指导思想有机溶入平常教学之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和语文基础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是教育学生和解读文本,寻找切入点的基础,是教师选择何种教法的基础。也是真正做到课课德得的基础。在每一堂课中,融入德育的思想理念,真正把德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合理取舍,融入德得
著名特级教师韩吉旺曾指出,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指的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可以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学生特点合理取舍教材内容,做到“能学不教”。
三、针对学生、结合教材,选好德育的点,正确落实德得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他们自私、没有爱心、不懂得感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感化他们。但是,如果我们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方式方法或时机不对,就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讨厌我们,不愿上我们的课。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落实课课德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课德(得),让每一堂课帮助学生把德与智内化成习惯和幸福。下面以《妈妈的账单》一课为例。
《妈妈的账单》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0课。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最后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
文本中小彼得向妈妈索取劳动报酬这样的做法是现实生活中大多孩子的真实写照。针对孩子们自私、不懂得感恩的现状,再结合课堂上该舍得就舍掉的理念,这篇课文我就只注重这几个环节:
第一,让学生从课文中划出那两份账单。
第二个环节,我接着讲:孩子们,其实我们也和小彼得一样拥有一个无私地、默默地爱着我们的母亲。因为天底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第三,我接着又说,孩子们,老师相信此时此刻,你们有很多话想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拿起你们的笔,把你们想要说的话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吧!
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写到:爸爸,您在天堂还好吗?过年时,我攒了不少压岁钱,又到父亲节了,我真想买套藏青色的西装给您,配上烟灰色的衬衣,红色的条纹领带,我想这样搭配特显年轻。爸爸,您放心,我会努力学习的,也会照顾好我妈。
在孩子们的呜咽声中我结束了这节课。
没想到两天后,在一次上街我邂逅到一位学生的妈妈,她激动地对我说“何老师,太感谢您了,是您让我的孩子学会感恩身边的人.”
鲁迅先生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我,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要说:“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学生能课课德得足矣。“课课德得”,德得相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时不贪多求全,只取一点,重点落实。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让每一个孩子在一堂课中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放大学生学习的获得感。这样不仅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还能够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终通过一篇篇课文的教学连点成线,让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螺旋上升,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