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本土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登陆美股,按照招股计划估算,这宗IPO最高融资规模可达243亿美元,创造美股最高融资额纪录。
阿里巴巴路演期间即获追捧。今年上半年,通过阿里巴巴平台完成的交易额占到中国零售总额的8%,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样一家巨无霸式的企业目前仍处于快速增长中,其交易量与收入均以年均50%左右速度上升,利润上升则还要更快。
阿里巴巴堪称改写了中国内地零售业态(其实还包括相关产业,譬如物流、IT、通信、支付、商业地产,等等,甚至还影响到居民生活、社交方式),也是深度契合中国经济转型趋向的“国宝级”企业。其登陆美股固然可看作中国经济不断融入且逐渐反哺全球经济体系又一例证,但另一方面,只要稍稍回头看看中国A股优质上市资源如此之少,中国内地投资者长期投资回报率如此之低,我们就不能不对阿里巴巴舍近求远深以为憾。
阿里巴巴的“外资企业”身份(境外注册)以及二元制股权结构,是其与A股市场现行规则间最直接的抵牾处,而由此所牵扯出的,实则还是中国内地迄今仍在纠结的金融与经济何者为先,以及稳定与发展如何实现辩证统一等更具普遍性与长远性的大课题、大挑战。
相比于经济,金融是第二性的,也就是说,一个运转良好的金融体系,终究是要以服务、服从于实体经济为目的的,但是反观中国的情况却是,基于种种政策考量,中国的金融体系与经济单位被人为安排为国有/非国有二元分立,这其中,对于国有金融机构(垄断把持正规金融体系)与国有企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已经退至50%以下)而言,金融供给的规模与价格都是“超经济”的,而对于非国有金融机构与非国有企业而言,其在现有制度框架内总是处处处于被抑制的状态。
如今的阿里巴巴当然已无需受制于融资瓶颈,然而,大量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初创型企业却因A股现行规则的不能灵活变通而挣扎在扭曲的金融生态中。譬如有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已经占到企业总数的99%,产值、利税、吸纳就业人数分别占到全部企业的60%、40%以及70%以上,但是目前80%的中小企业主要依靠自有资金来开办和扩张,90%以上的初始资本来源于其主要的所有者、合伙发起人和家庭。中小企业在创业前5年中得到的贷款,只占银行贷款总额的1%,而银行贷款,又是中国所有资金供给渠道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根深蒂固的所有制偏好,另有对市场“欲说还羞”的不信任以及对进展过快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的过度忧惧。但问题是,静态的稳定终究是一种低水平的稳定,缺乏生机勃勃的实体经济坚实支撑的金融体系终究又有多少稳定与安全可言?
我们也许可以“失去”一个阿里巴巴,但我们无论如何,无法承受失去一批成长中的“阿里巴巴”之痛。
阿里巴巴路演期间即获追捧。今年上半年,通过阿里巴巴平台完成的交易额占到中国零售总额的8%,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样一家巨无霸式的企业目前仍处于快速增长中,其交易量与收入均以年均50%左右速度上升,利润上升则还要更快。
阿里巴巴堪称改写了中国内地零售业态(其实还包括相关产业,譬如物流、IT、通信、支付、商业地产,等等,甚至还影响到居民生活、社交方式),也是深度契合中国经济转型趋向的“国宝级”企业。其登陆美股固然可看作中国经济不断融入且逐渐反哺全球经济体系又一例证,但另一方面,只要稍稍回头看看中国A股优质上市资源如此之少,中国内地投资者长期投资回报率如此之低,我们就不能不对阿里巴巴舍近求远深以为憾。
阿里巴巴的“外资企业”身份(境外注册)以及二元制股权结构,是其与A股市场现行规则间最直接的抵牾处,而由此所牵扯出的,实则还是中国内地迄今仍在纠结的金融与经济何者为先,以及稳定与发展如何实现辩证统一等更具普遍性与长远性的大课题、大挑战。
相比于经济,金融是第二性的,也就是说,一个运转良好的金融体系,终究是要以服务、服从于实体经济为目的的,但是反观中国的情况却是,基于种种政策考量,中国的金融体系与经济单位被人为安排为国有/非国有二元分立,这其中,对于国有金融机构(垄断把持正规金融体系)与国有企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已经退至50%以下)而言,金融供给的规模与价格都是“超经济”的,而对于非国有金融机构与非国有企业而言,其在现有制度框架内总是处处处于被抑制的状态。
如今的阿里巴巴当然已无需受制于融资瓶颈,然而,大量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初创型企业却因A股现行规则的不能灵活变通而挣扎在扭曲的金融生态中。譬如有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已经占到企业总数的99%,产值、利税、吸纳就业人数分别占到全部企业的60%、40%以及70%以上,但是目前80%的中小企业主要依靠自有资金来开办和扩张,90%以上的初始资本来源于其主要的所有者、合伙发起人和家庭。中小企业在创业前5年中得到的贷款,只占银行贷款总额的1%,而银行贷款,又是中国所有资金供给渠道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根深蒂固的所有制偏好,另有对市场“欲说还羞”的不信任以及对进展过快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的过度忧惧。但问题是,静态的稳定终究是一种低水平的稳定,缺乏生机勃勃的实体经济坚实支撑的金融体系终究又有多少稳定与安全可言?
我们也许可以“失去”一个阿里巴巴,但我们无论如何,无法承受失去一批成长中的“阿里巴巴”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