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行政单位作为全社会的一个微观主体,其管理活动对国家形象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特点的分析,指出广西物价系统内部控制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关键词]物价系统;内部控制;行政单位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8.140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185-01
内部控制既是行政单位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又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行政单位治理的基石。随着我国行政单位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这种放羊式的管理方法无法与时俱进,严重制约了行政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建立健全行政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和加强完善我国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极具必要性。
1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特点分析
1.1 行政单位目标的侧重点与企业不同
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利润,所以,企业常常会出于自利性,更多地强调效率,而忽视了公平。而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其性质是非盈利的、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并非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其内控制度的目标是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重点与企业存在明显差异。
1.2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范围较小
行政单位主要受国家机关的领导,其组织结构、部门设置等也受到国家法律制度的限制;同时,其经费大多来源于国家补助,没有独立的经济核算,造成其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空间较小。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对象主要是预算控制、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控制、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合同控制等一些常规的经济业务,而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则更强调全面内部控制。
2 广西物价系统内部控制的现状
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单位经营过程中,只有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自觉地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才能实现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多数单位所建立的风险评估机制并不完善,不能及时预警单位可能出现的风险。
2.1 风险意识薄弱
单位中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普遍对风险认知不足,有些人员甚至无法意识到风险的存在。例如在清点存货时,可能会发生人员贪污偷盗行为,如果库存管理人员无法预知此风险,就会给单位造成损失。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风险意识,无法准确地识别风险,对风险进行分析,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2.2 风险目标设定不合理
风险目标是整个风险评估机制的基础,对不同的控制对象采取不同的控制目标,合理、有重点地设定目标才能及时有效的发现风险,对单位产生实际效力。目前,许多单位对风险的目标设定并不明确,例如:支出业务的控制目标重点是支出业务符合开支范围标准并经过适当的授权审批,但单位关注的重点却是资金的流向和金额大小,未能从源头上实现支出业务的有效控制,目标设定偏离主线。
2.3 风险应对措施失效
风险应对是风险评估机制实施的最后一环,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它将决定单位是否能成功地降低或者规避风险。但由于物价系统的内部控制本身存在缺陷,负责人的不重视或者下属人员的执行不力,造成了许多风险识别了、分析了,但最后却没有得到妥善的应对,整个评估流程功亏一篑。
3 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行政单位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各类风险逐渐凸显,已经成为制约行政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及时预知风险并做出合理应对,成为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根据风险评估的4个程序及单位风险评估机制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增强风险意识
加大对领导、员工的风险意识教育力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事故后果的“害怕”意识。要强调居安思危的观念,使单位人员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多思考、多观察,发现风险所在。
3.2 风险目标设定
依据总则中规定的内部控制的5个目标及物价系统自身特点来设定目标。单位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实行风险评估。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信息收集量和力度,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单位内部控制的5个方面是单位得以长治久安、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风险评估首先要设定目标。
3.3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在目标设定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内外部主要风险因素。对于单位内外部各类风险,应当有重点地关注各类具体工作中的主要风险,避免“样样抓,样样抓不牢”的局面。这些风险是在单位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通过日常或定期的评估程序与方法加以识别的。在单位经营过程中,应将各类风险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单位的风险清单。
3.4 风险分析
单位进行风险分析,应聘请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开展工作,选择合适的分析程序方法(定性分析或者定量分析),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各有其优缺点,单位要根据不同的风险因素来决定使用何种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秉禹.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浅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23).
[关键词]物价系统;内部控制;行政单位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8.140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185-01
内部控制既是行政单位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又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行政单位治理的基石。随着我国行政单位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这种放羊式的管理方法无法与时俱进,严重制约了行政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建立健全行政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和加强完善我国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极具必要性。
1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特点分析
1.1 行政单位目标的侧重点与企业不同
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利润,所以,企业常常会出于自利性,更多地强调效率,而忽视了公平。而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其性质是非盈利的、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并非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其内控制度的目标是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重点与企业存在明显差异。
1.2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范围较小
行政单位主要受国家机关的领导,其组织结构、部门设置等也受到国家法律制度的限制;同时,其经费大多来源于国家补助,没有独立的经济核算,造成其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空间较小。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对象主要是预算控制、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控制、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合同控制等一些常规的经济业务,而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则更强调全面内部控制。
2 广西物价系统内部控制的现状
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单位经营过程中,只有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自觉地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才能实现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多数单位所建立的风险评估机制并不完善,不能及时预警单位可能出现的风险。
2.1 风险意识薄弱
单位中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普遍对风险认知不足,有些人员甚至无法意识到风险的存在。例如在清点存货时,可能会发生人员贪污偷盗行为,如果库存管理人员无法预知此风险,就会给单位造成损失。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风险意识,无法准确地识别风险,对风险进行分析,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2.2 风险目标设定不合理
风险目标是整个风险评估机制的基础,对不同的控制对象采取不同的控制目标,合理、有重点地设定目标才能及时有效的发现风险,对单位产生实际效力。目前,许多单位对风险的目标设定并不明确,例如:支出业务的控制目标重点是支出业务符合开支范围标准并经过适当的授权审批,但单位关注的重点却是资金的流向和金额大小,未能从源头上实现支出业务的有效控制,目标设定偏离主线。
2.3 风险应对措施失效
风险应对是风险评估机制实施的最后一环,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它将决定单位是否能成功地降低或者规避风险。但由于物价系统的内部控制本身存在缺陷,负责人的不重视或者下属人员的执行不力,造成了许多风险识别了、分析了,但最后却没有得到妥善的应对,整个评估流程功亏一篑。
3 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行政单位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各类风险逐渐凸显,已经成为制约行政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及时预知风险并做出合理应对,成为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根据风险评估的4个程序及单位风险评估机制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增强风险意识
加大对领导、员工的风险意识教育力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事故后果的“害怕”意识。要强调居安思危的观念,使单位人员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多思考、多观察,发现风险所在。
3.2 风险目标设定
依据总则中规定的内部控制的5个目标及物价系统自身特点来设定目标。单位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实行风险评估。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信息收集量和力度,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单位内部控制的5个方面是单位得以长治久安、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风险评估首先要设定目标。
3.3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在目标设定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内外部主要风险因素。对于单位内外部各类风险,应当有重点地关注各类具体工作中的主要风险,避免“样样抓,样样抓不牢”的局面。这些风险是在单位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通过日常或定期的评估程序与方法加以识别的。在单位经营过程中,应将各类风险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单位的风险清单。
3.4 风险分析
单位进行风险分析,应聘请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开展工作,选择合适的分析程序方法(定性分析或者定量分析),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各有其优缺点,单位要根据不同的风险因素来决定使用何种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秉禹.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浅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