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56例糖尿病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一系列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4.8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消极情绪,促进护患关系融洽,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理护理;糖尿病;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0-0113-02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消极心理情绪,而这种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了其生活质量[1]。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科学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显得相当重要。为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笔者给予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吉林省榆树市人民医院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56例,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观察组中男37例,女41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56.7±4.1)岁,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5例,2型糖尿病患者73例;对照组中男38例,女40例,年龄17~79岁,平均年龄(57.8±3.7)岁,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4例,2型糖尿病患者7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对照组患者在饮食结构上要严格控制,遵循医嘱,合理安排,从而保证机体摄入的食物营养平衡。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改善其日常的饮食习惯,饮食多以小米、小麦面等低糖的粗粮食物为主,另外还要多食白菜、苦瓜、冬瓜、瘦肉等清热生津食物。嘱咐患者尽量少食辛辣、高糖、高热量的油腻食物,告诫其不要吸烟酗酒。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按时服用降糖药,并叮嘱患者注意长时间服药所带来的一些副反应症状,如有不适,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糖尿病患者除了严格控制饮食外,还需要每日进行适量的饭后运动,如散步、打太极等。另外,护理人员需要每天为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每周为其测量体重并做好记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普及糖尿病相关知识:护理人员应结合相关书籍和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知识普及,使其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手段以及注意事项等,使患者正确认识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消除患者由于不明病因所产生的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个性化心理护理:对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和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要做到区别护理,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面对疾病可能会产生消极萎靡的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需要以朋友的姿态关心他们,消除其因患病而出现的不平衡心理落差;中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主要是担心因自己患病而给子女造成的一系列负担,从而使其郁郁寡欢,不能积极配合治疗,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及时了解其情绪变化,并联合家属共同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③认知干预: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每位患者的优点加以肯定和表扬,使其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④行为干预: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这种情况加以疏导,鼓励患者多参加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积极倡导运动疗养法,使患者在活动中转移自己的悲观绝望心理,增加其满足感、自我价值感、成就感,重新找回对生活的热爱。
1.3观察指标[2]①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②根据护理满意度评价表评定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包括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服务态度、业务熟练、预后指导四项内容,每项25分,得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7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SDS、SAS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比较
(x±s)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度为94.8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表
[例(%)]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观察组 78 44 30 4 94.87#
对照组 78 34 26 18 76.92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糖尿病患者消极的心理情绪往往会在治疗过程中依从性差,不能积极配合医护工作的顺利展开,从而影响了疾病的治疗。作为护理人员,良好的护理手段、娴熟的护理技巧、全面的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的心里护理干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对干预前和干预后的患者进行心理测评,结果显示,干预后较干预前的SDS和SAS评分明显下降。因此,科学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参考文献
[1]李静.心理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5):192-193.
[2]齐丽艳.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求医杂志,2013,11(1):195.
(收稿日期:2015.07.03)
【关键词】心理护理;糖尿病;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0-0113-02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消极心理情绪,而这种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了其生活质量[1]。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科学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显得相当重要。为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笔者给予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吉林省榆树市人民医院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56例,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观察组中男37例,女41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56.7±4.1)岁,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5例,2型糖尿病患者73例;对照组中男38例,女40例,年龄17~79岁,平均年龄(57.8±3.7)岁,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4例,2型糖尿病患者7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对照组患者在饮食结构上要严格控制,遵循医嘱,合理安排,从而保证机体摄入的食物营养平衡。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改善其日常的饮食习惯,饮食多以小米、小麦面等低糖的粗粮食物为主,另外还要多食白菜、苦瓜、冬瓜、瘦肉等清热生津食物。嘱咐患者尽量少食辛辣、高糖、高热量的油腻食物,告诫其不要吸烟酗酒。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按时服用降糖药,并叮嘱患者注意长时间服药所带来的一些副反应症状,如有不适,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糖尿病患者除了严格控制饮食外,还需要每日进行适量的饭后运动,如散步、打太极等。另外,护理人员需要每天为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每周为其测量体重并做好记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普及糖尿病相关知识:护理人员应结合相关书籍和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知识普及,使其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手段以及注意事项等,使患者正确认识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消除患者由于不明病因所产生的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个性化心理护理:对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和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要做到区别护理,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面对疾病可能会产生消极萎靡的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需要以朋友的姿态关心他们,消除其因患病而出现的不平衡心理落差;中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主要是担心因自己患病而给子女造成的一系列负担,从而使其郁郁寡欢,不能积极配合治疗,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及时了解其情绪变化,并联合家属共同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③认知干预: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每位患者的优点加以肯定和表扬,使其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④行为干预: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这种情况加以疏导,鼓励患者多参加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积极倡导运动疗养法,使患者在活动中转移自己的悲观绝望心理,增加其满足感、自我价值感、成就感,重新找回对生活的热爱。
1.3观察指标[2]①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②根据护理满意度评价表评定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包括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服务态度、业务熟练、预后指导四项内容,每项25分,得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7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SDS、SAS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比较
(x±s)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度为94.8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表
[例(%)]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观察组 78 44 30 4 94.87#
对照组 78 34 26 18 76.92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糖尿病患者消极的心理情绪往往会在治疗过程中依从性差,不能积极配合医护工作的顺利展开,从而影响了疾病的治疗。作为护理人员,良好的护理手段、娴熟的护理技巧、全面的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的心里护理干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对干预前和干预后的患者进行心理测评,结果显示,干预后较干预前的SDS和SAS评分明显下降。因此,科学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参考文献
[1]李静.心理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5):192-193.
[2]齐丽艳.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求医杂志,2013,11(1):195.
(收稿日期:201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