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着眼于技工院校机械制图课程,从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提出教学过程中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有效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就业导向 机械制图 有效教学
技工院校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技能性的特征,这就决定了课程设置应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将课程与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能力有机地结合,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出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的专业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育体系。而目前,在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上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相对较弱;二是某些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缺乏联系。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做到教学与岗位之间既“对口”又“接口”的“零距离”,已成为制图有效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明确教学目标,有效整合教学内容
1.调整课程结构
传统的制图教学模式是“点—线—面—体”,违背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而我们在教学上先从“体”出发,初步建立起基本形体三视图的形成,使学生掌握基本形体的空间平面转换关系。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从基本形体上抽象出“点、线、面”的投影特性,为今后的复杂形体的表面交线打下基础,这样就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学生易于接受。
2.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中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原则,删减不实用、难度较大的画法几何内容。例如在讲解相贯线、截交线画法时,因为相贯线在加工过程中是自然形成的,没有必要准确画法,重点介绍简化画法;弱化轴测图的尺寸度量,采用AutoCAD或三维造型等多媒体技术教学,突出轴测图的图示表达;尺寸标注是教学难点,因学生没有加工的实践,应遵循识图为主教学目标,重点从标注尺寸转移到识读尺寸;组合体识图作为重点内容,需精讲多练,建立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再过渡到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对螺纹联接件的画法只要作一般要求,掌握程度以能够识图标准件、常用件即可。
二、多元授课,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1.巧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机械制图所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三维立体图,在传统教学上,教师一般采用木制教具进行演示,但也存在着教具的种类、数量变化不大和复杂零件、装配图无法演示等局限性,效果并不明显。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制图教学,可以制作教学素材,使教学内容色彩丰富,具体直观,随意旋转、剖切、拆装、放大三维立体图,有效的控制讲课节奏,并对重点、难点内容调动,反复演示、反复讲解,加深学生对各种立体、零件、装配体的空间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2.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面对知识基础、空间想象能力、兴趣参差不齐的学生,如果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和标准来要求学生,势必会导致学生两极分化,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在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支撑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在不打乱原班级情况下,采用教学内容分层,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逐层递进。例如,对低层次的学生,重视培养学习兴趣、看图能力,对中间层次的学生重视培养看图、画图能力,对空间想象能力较强、基础知识较为扎实的学生,重点培养分析、自学能力。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随时调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达到“后进生转化、中等生提高、优秀生进步”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考核,培养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机械制图考试都是笔试题。在新的教学体系中增加了AutoCAD绘图,为了体现考核的完整性,我们可以把理论和实践进行整合,考核方式为理论考试占40%、AutoCAD绘图占40%、绘图员实习作业占20%。理论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AutoCAD绘图主要考核计算机绘图的能力;绘图员实习作业主要考核适应岗位工作的能力,即在AutoCAD绘图基础上,结合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采用产教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辅助企业绘图员完成一项复杂工程图,培养学生专业素质能力,明确学习目的和技术应用方向。
参考文献:
[1]朱文博,瞿元赏,唐庸康.高等院校的机械制图教学[J] .科技创新导报,2009(28).
[2]童燕波.机械制图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2008(22).
[3]林守华.浅谈《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J].科技资讯,2008(27).
(作者单位:金华市高级技工学校)
关键词:就业导向 机械制图 有效教学
技工院校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技能性的特征,这就决定了课程设置应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将课程与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能力有机地结合,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出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的专业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育体系。而目前,在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上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相对较弱;二是某些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缺乏联系。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做到教学与岗位之间既“对口”又“接口”的“零距离”,已成为制图有效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明确教学目标,有效整合教学内容
1.调整课程结构
传统的制图教学模式是“点—线—面—体”,违背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而我们在教学上先从“体”出发,初步建立起基本形体三视图的形成,使学生掌握基本形体的空间平面转换关系。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从基本形体上抽象出“点、线、面”的投影特性,为今后的复杂形体的表面交线打下基础,这样就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学生易于接受。
2.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中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原则,删减不实用、难度较大的画法几何内容。例如在讲解相贯线、截交线画法时,因为相贯线在加工过程中是自然形成的,没有必要准确画法,重点介绍简化画法;弱化轴测图的尺寸度量,采用AutoCAD或三维造型等多媒体技术教学,突出轴测图的图示表达;尺寸标注是教学难点,因学生没有加工的实践,应遵循识图为主教学目标,重点从标注尺寸转移到识读尺寸;组合体识图作为重点内容,需精讲多练,建立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再过渡到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对螺纹联接件的画法只要作一般要求,掌握程度以能够识图标准件、常用件即可。
二、多元授课,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1.巧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机械制图所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三维立体图,在传统教学上,教师一般采用木制教具进行演示,但也存在着教具的种类、数量变化不大和复杂零件、装配图无法演示等局限性,效果并不明显。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制图教学,可以制作教学素材,使教学内容色彩丰富,具体直观,随意旋转、剖切、拆装、放大三维立体图,有效的控制讲课节奏,并对重点、难点内容调动,反复演示、反复讲解,加深学生对各种立体、零件、装配体的空间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2.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面对知识基础、空间想象能力、兴趣参差不齐的学生,如果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和标准来要求学生,势必会导致学生两极分化,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在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支撑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在不打乱原班级情况下,采用教学内容分层,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逐层递进。例如,对低层次的学生,重视培养学习兴趣、看图能力,对中间层次的学生重视培养看图、画图能力,对空间想象能力较强、基础知识较为扎实的学生,重点培养分析、自学能力。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随时调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达到“后进生转化、中等生提高、优秀生进步”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考核,培养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机械制图考试都是笔试题。在新的教学体系中增加了AutoCAD绘图,为了体现考核的完整性,我们可以把理论和实践进行整合,考核方式为理论考试占40%、AutoCAD绘图占40%、绘图员实习作业占20%。理论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AutoCAD绘图主要考核计算机绘图的能力;绘图员实习作业主要考核适应岗位工作的能力,即在AutoCAD绘图基础上,结合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采用产教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辅助企业绘图员完成一项复杂工程图,培养学生专业素质能力,明确学习目的和技术应用方向。
参考文献:
[1]朱文博,瞿元赏,唐庸康.高等院校的机械制图教学[J] .科技创新导报,2009(28).
[2]童燕波.机械制图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2008(22).
[3]林守华.浅谈《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J].科技资讯,2008(27).
(作者单位:金华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