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隐于野,而大隐于市。眼前一栋始建于明末的老宅,是目前松江老城区内保存较完整的少数官宅之一,飞檐翘脊,曲径通幽,四进庭院,随处可见的木刻、石雕、砖雕古朴典雅,栩栩如生。承载着岁月沧桑,更承载着老宅主人对它的悉心呵护。
推开内院里的一扇屋门,四周陈列着各式古玩,摆放着明清风韵的老家具,屋内弥漫着浑厚的沉香味道,沁人肺腑。茶桌前坐着一位男士,儒雅谦和、面带微笑,想必他就是这座老宅的新主人,上海阡陌创意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春云。他为我们递上一杯刚刚沏好的茶,似乎已经准备好和我们分享他与这座老宅的故事。
巧合,结缘松江老宅
今日的上海,已是一座极具现代化而又不失中国传统特色的海派文化都市,摩登的现代建筑与古典的老宅完美融合,是这座城市的独特标志和魅力,令人着迷。可是谁曾想,如果没有民间资本力量的正当介入,这些不在国家保护文物之列的老房子或许早已被岁月蚕食或在城镇化建设中渐渐抹去了。
2004年,在机缘巧合下金春云先生买下了这座松江老宅,老宅曾经的主人名叫王春煦,号冶山,王冶山宅便由此得名。王春煦祖籍太原,世居太仓,后随祖父移居松江府。年幼时的王春煦被人视为奇童,素以文学负重名。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参加殿试,获“进士出身”,高中“传胪”,遂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任四库馆纂修、文渊阁校理、三通馆提调、咸安宫总裁等职,其时馆阁撰拟文字多出其手。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三月四日病逝于官舍,享年57岁,后追赠道衔,赐予祭葬,荫其一子,遗著《延青斋诗文集》。
在金春云先生看来,名首字同为“春”的王春煦与自己有着不解之缘:“相传王春煦在3月8日下葬,而我刚好在3月8日出生。现在,他曾经住过的房子又因为机缘巧合被我买下,所以这的的确确就是缘分。”
或者是出于对故人的尊重,也或者是出自骨子里铭刻着的文化情结,2009年他开始组织进行对王冶山宅的全面修葺工作,用他的话来说:“既然有缘分,就要做对得起有缘人的事。”修葺工作从2009年开始到2011年完成,在这两年时间里,金春云一直都在思考着老宅的未来,既然作为上海保存最好的文人官邸,那文化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王冶山宅的最佳定位。
众所周知,文化产业分为三类,一是传统文化,二是创意文化,三则是时尚文化。金春云先生在选择的过程中,有着他自己独到的见解,“传统文化就像是一棵大树的根,时尚文化如同承上启下的枝,而创意文化则是依附在树上的叶子,一棵树的成长离不开壮硕的根,离不开挺拔的枝,也同样离不开繁茂的叶。因此,老宅文化想要发展,松江文化想要绽放,就得把‘根’文化、‘枝’文化与‘叶’文化巧妙地结合起来。”
绽放,传播老宅文化
从金春云先生接管王冶山老宅以来,这座有着200余年历史的松江老宅,逐步形成弘扬、传播、开发松江本土文化为主的中高档文化会馆运行模式。至此,王冶山老宅因其自身浓厚的历史韵味,自然而然地继承了“根”文化,而金春云先生则以他自己的不懈努力,赋予了文化会馆对于“枝叶”文化的新颖诠释。
书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件瑰宝,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素有中国书法名城之称的松江,在2013年市民文化节上,举办了一场大型的书法文化宣传活动。金春云先生作为一名文化探索者与传播实践者,积极创新一种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当代文化模式,他将松江青年书法家创作基地引进老宅,通过展览、演示、拍卖为推动中国书法名城的创建营造氛围,也通过拍卖义捐地震灾区的形式让青年艺术家树立感恩意识用文化反哺社会。
活动当天,金春云先生不但吸引了中国青年书法家现场创作,还更进一步,组织了一场集茶道、香道、书道、琴道、花道为一体的“五道表演”,闻香、品茗、赏花、抚琴、习字均为道,一如天光、雨水、四季、日升、月落,相合相扣,至美不言,给在场的来宾带来了一场耳目一新的文化盛宴。而接下来的上海国际模特大赛的新闻发布会也被锁定在老宅之内,时尚感十足的国际名模行走于古色古香的老宅里,现代的灯光摄影闪烁在古典的亭台楼阁间,恍若隔世,即兴穿越于古今之间,美不胜收!这样鲜明的对比和融合得到了到场26家媒体的广泛好评。
对于这些成绩,金春云先生认为:“如果从意境构造的角度来凝练的话,老宅这两年的发展十分像上海从古到今的历史缩影,应该说是‘从根到干,从干到枝,从枝到叶’,涵盖着城市文化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企业,托起文化松江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松江人,金春云先生的思维绝不会止步于老宅自身的发展,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他早已将自己的目标定位在一个更高的高度——那就是弘扬松江文化。
拥有众多特色文化资源是松江的突出优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广富林古文化遗址、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泰晤士小镇、大学园区、影视乐园等。然而这些特色文化资源往往没有得到充分的、高效益、整合式的产业化开发。松江在旅游资源开发上,存在着“物化旅游资源独大,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滞后”的失衡局面。物化旅游资源,以佘山旅游度假片区代表,涵盖东西佘山、月湖公园、欢乐谷等热点旅游吸引物,占据了来松江游客的大部分兴趣点。
针对这一特点,金春云先生在他发表的《对松江现有文化资源如何转变为产业优势》中论述道:文化旅游资源,以“根文化”为代表,涵盖广富林遗址、三大老城风貌区、影视乐园老上海风情,并延伸到新老文化的结合体——泰晤士小镇,目前它们多数处于开发初期,更重要的是缺乏整合联动效应和品牌吸引效应,难以大量吸引外来游客,难以发挥其潜在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因此,松江旅游业发展务必坚持两条腿走路,尽快补上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滞后的短腿。当务之急,是优先梳理和开发文化旅游资源中的特色板块,通过特色化聚焦,形成带动效应和整合效应;并通过政府与企业互动,构建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运作平台,引领、带动、活化和盘整松江文化旅游资源。
这一课题型提案获得了松江区政协经济委员会的青睐,当选为当年的十佳课题,并组织众多专家学者展开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进行了一系列针对松江特色文化资源的旅游产业化开发的对策研究,取得了不俗成绩。
如今,金春云先生已走出了松江,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传播松江文化。不久前,他将闻名松江的“顾绣”推向了世界,并在法国卢浮宫做展示。他说:“要让全世界人知道中国不只有‘苏绣’,还有我们松江漂亮的‘顾绣’。”在未来,金春云希望自己的老宅能成为一个企业家与文化对接的桥梁,企业家传播文化的平台,因为他认为:“企业家应该留下的是文化精神,因为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推开内院里的一扇屋门,四周陈列着各式古玩,摆放着明清风韵的老家具,屋内弥漫着浑厚的沉香味道,沁人肺腑。茶桌前坐着一位男士,儒雅谦和、面带微笑,想必他就是这座老宅的新主人,上海阡陌创意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春云。他为我们递上一杯刚刚沏好的茶,似乎已经准备好和我们分享他与这座老宅的故事。
巧合,结缘松江老宅
今日的上海,已是一座极具现代化而又不失中国传统特色的海派文化都市,摩登的现代建筑与古典的老宅完美融合,是这座城市的独特标志和魅力,令人着迷。可是谁曾想,如果没有民间资本力量的正当介入,这些不在国家保护文物之列的老房子或许早已被岁月蚕食或在城镇化建设中渐渐抹去了。
2004年,在机缘巧合下金春云先生买下了这座松江老宅,老宅曾经的主人名叫王春煦,号冶山,王冶山宅便由此得名。王春煦祖籍太原,世居太仓,后随祖父移居松江府。年幼时的王春煦被人视为奇童,素以文学负重名。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参加殿试,获“进士出身”,高中“传胪”,遂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任四库馆纂修、文渊阁校理、三通馆提调、咸安宫总裁等职,其时馆阁撰拟文字多出其手。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三月四日病逝于官舍,享年57岁,后追赠道衔,赐予祭葬,荫其一子,遗著《延青斋诗文集》。
在金春云先生看来,名首字同为“春”的王春煦与自己有着不解之缘:“相传王春煦在3月8日下葬,而我刚好在3月8日出生。现在,他曾经住过的房子又因为机缘巧合被我买下,所以这的的确确就是缘分。”
或者是出于对故人的尊重,也或者是出自骨子里铭刻着的文化情结,2009年他开始组织进行对王冶山宅的全面修葺工作,用他的话来说:“既然有缘分,就要做对得起有缘人的事。”修葺工作从2009年开始到2011年完成,在这两年时间里,金春云一直都在思考着老宅的未来,既然作为上海保存最好的文人官邸,那文化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王冶山宅的最佳定位。
众所周知,文化产业分为三类,一是传统文化,二是创意文化,三则是时尚文化。金春云先生在选择的过程中,有着他自己独到的见解,“传统文化就像是一棵大树的根,时尚文化如同承上启下的枝,而创意文化则是依附在树上的叶子,一棵树的成长离不开壮硕的根,离不开挺拔的枝,也同样离不开繁茂的叶。因此,老宅文化想要发展,松江文化想要绽放,就得把‘根’文化、‘枝’文化与‘叶’文化巧妙地结合起来。”
绽放,传播老宅文化
从金春云先生接管王冶山老宅以来,这座有着200余年历史的松江老宅,逐步形成弘扬、传播、开发松江本土文化为主的中高档文化会馆运行模式。至此,王冶山老宅因其自身浓厚的历史韵味,自然而然地继承了“根”文化,而金春云先生则以他自己的不懈努力,赋予了文化会馆对于“枝叶”文化的新颖诠释。
书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件瑰宝,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素有中国书法名城之称的松江,在2013年市民文化节上,举办了一场大型的书法文化宣传活动。金春云先生作为一名文化探索者与传播实践者,积极创新一种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当代文化模式,他将松江青年书法家创作基地引进老宅,通过展览、演示、拍卖为推动中国书法名城的创建营造氛围,也通过拍卖义捐地震灾区的形式让青年艺术家树立感恩意识用文化反哺社会。
活动当天,金春云先生不但吸引了中国青年书法家现场创作,还更进一步,组织了一场集茶道、香道、书道、琴道、花道为一体的“五道表演”,闻香、品茗、赏花、抚琴、习字均为道,一如天光、雨水、四季、日升、月落,相合相扣,至美不言,给在场的来宾带来了一场耳目一新的文化盛宴。而接下来的上海国际模特大赛的新闻发布会也被锁定在老宅之内,时尚感十足的国际名模行走于古色古香的老宅里,现代的灯光摄影闪烁在古典的亭台楼阁间,恍若隔世,即兴穿越于古今之间,美不胜收!这样鲜明的对比和融合得到了到场26家媒体的广泛好评。
对于这些成绩,金春云先生认为:“如果从意境构造的角度来凝练的话,老宅这两年的发展十分像上海从古到今的历史缩影,应该说是‘从根到干,从干到枝,从枝到叶’,涵盖着城市文化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企业,托起文化松江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松江人,金春云先生的思维绝不会止步于老宅自身的发展,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他早已将自己的目标定位在一个更高的高度——那就是弘扬松江文化。
拥有众多特色文化资源是松江的突出优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广富林古文化遗址、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泰晤士小镇、大学园区、影视乐园等。然而这些特色文化资源往往没有得到充分的、高效益、整合式的产业化开发。松江在旅游资源开发上,存在着“物化旅游资源独大,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滞后”的失衡局面。物化旅游资源,以佘山旅游度假片区代表,涵盖东西佘山、月湖公园、欢乐谷等热点旅游吸引物,占据了来松江游客的大部分兴趣点。
针对这一特点,金春云先生在他发表的《对松江现有文化资源如何转变为产业优势》中论述道:文化旅游资源,以“根文化”为代表,涵盖广富林遗址、三大老城风貌区、影视乐园老上海风情,并延伸到新老文化的结合体——泰晤士小镇,目前它们多数处于开发初期,更重要的是缺乏整合联动效应和品牌吸引效应,难以大量吸引外来游客,难以发挥其潜在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因此,松江旅游业发展务必坚持两条腿走路,尽快补上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滞后的短腿。当务之急,是优先梳理和开发文化旅游资源中的特色板块,通过特色化聚焦,形成带动效应和整合效应;并通过政府与企业互动,构建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运作平台,引领、带动、活化和盘整松江文化旅游资源。
这一课题型提案获得了松江区政协经济委员会的青睐,当选为当年的十佳课题,并组织众多专家学者展开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进行了一系列针对松江特色文化资源的旅游产业化开发的对策研究,取得了不俗成绩。
如今,金春云先生已走出了松江,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传播松江文化。不久前,他将闻名松江的“顾绣”推向了世界,并在法国卢浮宫做展示。他说:“要让全世界人知道中国不只有‘苏绣’,还有我们松江漂亮的‘顾绣’。”在未来,金春云希望自己的老宅能成为一个企业家与文化对接的桥梁,企业家传播文化的平台,因为他认为:“企业家应该留下的是文化精神,因为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