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信息含量的海量性、信息传播的互动性以及信息交流的虚拟性等特点,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获取资讯和信息的方式,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根据新媒体的特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提升教育工作者掌控新媒体能力,打造具有公信力和吸引力的新媒体平台,建立多方联动立体教育模式,挖掘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潜力。
[关键词]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10-0050-02
信息技术的不断地发展带来了其传播方式的极大变化,我们进入了一个新媒体时代。对于“新媒体”的定义,有学者认为,新媒体是在20世纪后期科技发展的推动下,在信息传播领域内通过广泛运用数字技术,实现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交互地传播信息的新兴媒体。如何科学利用新媒体来创新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挖掘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潜力,将是思想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时代使命。
一 新媒体的特点
(一) 信息传播的即时性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日益进步,新媒体成为信息发布的第一渠道。传统媒体新闻发布需要经过采、写、编等一系列流程,待到信息发布,往往已经是几个小时之后的事了。但在新媒体环境下,各地最新发生的事情都可以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更新与传播的速度都很快。
(二) 信息含量的海量性
新媒体通过超链接的形式极大地丰富了信息内涵与外延,特别是能以数字形式长期保存信息资料,新媒体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全球各地的各种消息都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取。
(三) 信息传播的互动性
新媒体使得传播不再是简单的“一对多”,而是“多对多”甚至“多对一”,实现了多种传播方式的融合。在新媒体环境下,个体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或是发布者。个体在接收信息的同时,凭借新媒体平台的讨论与交流功能,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改变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单向性,信息传播的互动性增强。
(四)信息交流的虚拟性
由于每一个个体都有可能成为新媒体的信息源,从而导致新媒体信息复杂多变,极具虚拟性。除内容的虚拟性之外,新媒体在传播关系上改变了传统媒体特定的传播关系,新媒体的传播环境中,传者和受众的角色大多是虚拟的,信息交流的双方绝大多数的是未知的。这种虚拟角色带来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虚拟化,对传统的人际交往关系产生一定的冲击。
二 新媒体对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一)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强大的互联网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对于“90后”大学生而言,依靠强大的互联网技术,仅需一个手机或者电脑终端,足不出户就可以能够满足他们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求。
(二)改变了大学生的交流方式
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大学生可以通过QQ、微博、微信等公共社交平台,通过更新空间、发表日志、关注亲友动态等方式来发表意见、获取信息、沟通交流。而新媒体技术下的各类社交平台多数是虚拟空间,有效地保护了大学生的隐私权,满足了学生表达情感、彰显个性及凸显自我存在感的要求。
(三)改变了大学生获取资讯和信息的方式
新媒体具有信息丰富、更新及时、资料完备、查找快捷的特点。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更好更快地获取想要的信息,帮助他们方便快捷地获取资讯,及时了解世界各地时事动态,拓宽知识面,丰富自我。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 新媒体扩大了思想教育的内容
新媒体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厚的养分,提供了形式多样的载体。借助数字化的网络通信技术,巨量知识与信息被发掘、汇聚和散播,这些知识和信息囊括古今中外、包罗千奇万象,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当前,得益于多媒體技术的整合与发展,新媒体不仅涵盖文字信息,还充斥着大量图像影音等生动直观的表现形式。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我们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积极地整合和利用这些资源,增进教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 新媒体丰富了传统思想教育的手段
得益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局限于老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说教,其开展大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内容和手段也相对单一。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学生和老师可以通过QQ或微信平台进行一对一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也可以通过创建论坛或者建立讨论群组等方式,结合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新闻时事、国家方针政策等观看视频,开展网络班会,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
(二)挑战
1 信息内容鱼龙混杂
新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新媒体中的海量不仅包括各类主流媒体宣扬社会正能量的新闻报道,也有旅游宣传、明星八卦、饮食娱乐等生活资讯,还有虚假广告、非法网站、传销诈骗等不良信息。大学生正处于健康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追求自由、个性与时尚,自我意识与现代意识强,但其分辨能力有限,自制力不强,难免受到不良信息影响。与此同时,大学生因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难以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易受网上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和西方意识形态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严重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 信息选择盲目随性
学生过于依赖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钳制了学生自我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新媒体提供了大量文学作品、音像视频、学术研究等内容,同时伴随信息检索工具的开发与利用,使得信息检索和查阅变得轻松便捷,在极大地方便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同时,也使一部分学生放松了对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掌握,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通过阅读资料、收集和整理信息来找寻答案,而是依靠网络进行信息检索,不假思索地搬用别人的成果,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惰性增强,自我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渐削弱。 四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式
(一)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转变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教学理念,以新媒体为重要教学手段,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性与时效性。当然,教育教学理念的改进不能单靠思政工作的一线教师,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管理工作者也要结合新媒体的特点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学的改革。在思想政治教学理念转变过程进中,应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症下药,建立长效机制。
(二)提升教育工作者掌控新媒体的能力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接受新鲜事物的动能,能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掌握并熟练应用新媒体技术。反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相比,在新媒体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过程中往往处于劣势。因此,新媒体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掌握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技巧,懂得新媒体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征、新规律,适时捕捉新媒体平台上大学生思想发展动态,发现苗头予以有效回应与引导。(2)利用新媒体平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引导,成为学生网络言论权威。主管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如邀请计算机专家定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提高德育工作者使用新媒体技能,增强监管能力,提升媒体综合素养。重点培养一批网管人员,构筑新媒体言论与舆情防火墙。
(三)打造具有公信力和吸引力的新媒体平台
“网络舆情就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学校要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加强对新媒体社会舆情、校园舆情的监测和分析,对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积极加以引导与回应,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特别是在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时,主管部门应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最大限度地打压负面信息的传播空间。努力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同时,学校要积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及时发布与更新学生普遍关注的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吸引学生关注与讨论,并引导学生理性分析与正确表达,弘扬主旋律。
(四)建立多方联动立体教育模式
网络既是现实生活的延伸,也是人类社会的缩影。网络环境实际上是“网上”与“网下”互动的复杂系统。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局囿于新媒体,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问题的性质,联合社会、学校、家长等多方力量,发挥各方优势,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构建多方聯动的问题处理机制,打造立体化教育模式,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新媒体给当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认清新媒体的特点,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与时俱进,更新教育工作理念,提高自身的素养,创新工作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朱博.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
[2]徐振祥.新媒体的价值影响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S1).
[关键词]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10-0050-02
信息技术的不断地发展带来了其传播方式的极大变化,我们进入了一个新媒体时代。对于“新媒体”的定义,有学者认为,新媒体是在20世纪后期科技发展的推动下,在信息传播领域内通过广泛运用数字技术,实现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交互地传播信息的新兴媒体。如何科学利用新媒体来创新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挖掘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潜力,将是思想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时代使命。
一 新媒体的特点
(一) 信息传播的即时性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日益进步,新媒体成为信息发布的第一渠道。传统媒体新闻发布需要经过采、写、编等一系列流程,待到信息发布,往往已经是几个小时之后的事了。但在新媒体环境下,各地最新发生的事情都可以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更新与传播的速度都很快。
(二) 信息含量的海量性
新媒体通过超链接的形式极大地丰富了信息内涵与外延,特别是能以数字形式长期保存信息资料,新媒体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全球各地的各种消息都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取。
(三) 信息传播的互动性
新媒体使得传播不再是简单的“一对多”,而是“多对多”甚至“多对一”,实现了多种传播方式的融合。在新媒体环境下,个体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或是发布者。个体在接收信息的同时,凭借新媒体平台的讨论与交流功能,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改变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单向性,信息传播的互动性增强。
(四)信息交流的虚拟性
由于每一个个体都有可能成为新媒体的信息源,从而导致新媒体信息复杂多变,极具虚拟性。除内容的虚拟性之外,新媒体在传播关系上改变了传统媒体特定的传播关系,新媒体的传播环境中,传者和受众的角色大多是虚拟的,信息交流的双方绝大多数的是未知的。这种虚拟角色带来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虚拟化,对传统的人际交往关系产生一定的冲击。
二 新媒体对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一)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强大的互联网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对于“90后”大学生而言,依靠强大的互联网技术,仅需一个手机或者电脑终端,足不出户就可以能够满足他们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求。
(二)改变了大学生的交流方式
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大学生可以通过QQ、微博、微信等公共社交平台,通过更新空间、发表日志、关注亲友动态等方式来发表意见、获取信息、沟通交流。而新媒体技术下的各类社交平台多数是虚拟空间,有效地保护了大学生的隐私权,满足了学生表达情感、彰显个性及凸显自我存在感的要求。
(三)改变了大学生获取资讯和信息的方式
新媒体具有信息丰富、更新及时、资料完备、查找快捷的特点。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更好更快地获取想要的信息,帮助他们方便快捷地获取资讯,及时了解世界各地时事动态,拓宽知识面,丰富自我。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 新媒体扩大了思想教育的内容
新媒体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厚的养分,提供了形式多样的载体。借助数字化的网络通信技术,巨量知识与信息被发掘、汇聚和散播,这些知识和信息囊括古今中外、包罗千奇万象,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当前,得益于多媒體技术的整合与发展,新媒体不仅涵盖文字信息,还充斥着大量图像影音等生动直观的表现形式。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我们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积极地整合和利用这些资源,增进教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 新媒体丰富了传统思想教育的手段
得益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局限于老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说教,其开展大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内容和手段也相对单一。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学生和老师可以通过QQ或微信平台进行一对一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也可以通过创建论坛或者建立讨论群组等方式,结合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新闻时事、国家方针政策等观看视频,开展网络班会,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
(二)挑战
1 信息内容鱼龙混杂
新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新媒体中的海量不仅包括各类主流媒体宣扬社会正能量的新闻报道,也有旅游宣传、明星八卦、饮食娱乐等生活资讯,还有虚假广告、非法网站、传销诈骗等不良信息。大学生正处于健康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追求自由、个性与时尚,自我意识与现代意识强,但其分辨能力有限,自制力不强,难免受到不良信息影响。与此同时,大学生因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难以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易受网上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和西方意识形态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严重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 信息选择盲目随性
学生过于依赖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钳制了学生自我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新媒体提供了大量文学作品、音像视频、学术研究等内容,同时伴随信息检索工具的开发与利用,使得信息检索和查阅变得轻松便捷,在极大地方便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同时,也使一部分学生放松了对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掌握,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通过阅读资料、收集和整理信息来找寻答案,而是依靠网络进行信息检索,不假思索地搬用别人的成果,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惰性增强,自我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渐削弱。 四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式
(一)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转变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教学理念,以新媒体为重要教学手段,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性与时效性。当然,教育教学理念的改进不能单靠思政工作的一线教师,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管理工作者也要结合新媒体的特点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学的改革。在思想政治教学理念转变过程进中,应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症下药,建立长效机制。
(二)提升教育工作者掌控新媒体的能力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接受新鲜事物的动能,能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掌握并熟练应用新媒体技术。反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相比,在新媒体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过程中往往处于劣势。因此,新媒体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掌握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技巧,懂得新媒体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征、新规律,适时捕捉新媒体平台上大学生思想发展动态,发现苗头予以有效回应与引导。(2)利用新媒体平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引导,成为学生网络言论权威。主管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如邀请计算机专家定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提高德育工作者使用新媒体技能,增强监管能力,提升媒体综合素养。重点培养一批网管人员,构筑新媒体言论与舆情防火墙。
(三)打造具有公信力和吸引力的新媒体平台
“网络舆情就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学校要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加强对新媒体社会舆情、校园舆情的监测和分析,对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积极加以引导与回应,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特别是在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时,主管部门应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最大限度地打压负面信息的传播空间。努力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同时,学校要积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及时发布与更新学生普遍关注的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吸引学生关注与讨论,并引导学生理性分析与正确表达,弘扬主旋律。
(四)建立多方联动立体教育模式
网络既是现实生活的延伸,也是人类社会的缩影。网络环境实际上是“网上”与“网下”互动的复杂系统。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局囿于新媒体,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问题的性质,联合社会、学校、家长等多方力量,发挥各方优势,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构建多方聯动的问题处理机制,打造立体化教育模式,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新媒体给当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认清新媒体的特点,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与时俱进,更新教育工作理念,提高自身的素养,创新工作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朱博.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
[2]徐振祥.新媒体的价值影响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