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活着,诗意生活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jian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创作的核心和根基在于作家产生在思想深处的对生活和艺术的态度,正如韦忠民在他的《生活,不是诗》中所言:“艺术源于生活”“但生活并不是诗,若要生活变成诗,关键在于有没有自己的发现,有没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有没有独特的思想并把它浓缩为凝练而富有意境的字句”。
  柏拉图说:“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的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忠民的《兰溪子杂吟》与《彼岸花》就是他捧给读者的水仙花。拜读忠民的《兰溪子杂吟》和《彼岸花》,最大的感悟就是:平平淡淡的生活,在忠民敏锐的眼光里,独特的视角中,用富有磁性的语言,对生活进行提炼浓缩,生活也便处处充满了诗意。
  三十年前,我和忠民是高中同学。那时候,老师总是习惯于把写得好的作文,在集会上面对同学们读一遍。每当那时,全场鸦雀无声,所有同学都认真倾听。当老师读完范文后,大家都窃窃私语:这会是谁的作文呢,怎么写得这么好呢!那种羡慕啊,现在回忆起来,还让人激动不已、回味悠长。当老师把范文宣读完后,故意屏声静气好久,惹得同学们翘首以盼,不出所料,大家听到的几个名字当中,照例少不了“韦忠民”的名字。我就是那时对韦忠民这个名字熟悉起来,并且渐渐心生仰慕、奉为榜样的。
  都说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习惯爱好,有些执着也可能在艰难中回头。但在忠民身上却是个例外,大学求学期间,到后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忠民依旧初衷未改,勤于笔耕,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些文章、诗词见诸杂志报端。在探索中前行,在砥砺中升华,也就有了忠民的《兰溪子杂吟》《彼岸花》等作品并在读者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韦忠民的名字在洛阳、在河南影响越来越广,在老家洛宁更是家喻户晓。这一切都让我为忠民高兴,为我的老同学高兴!
  忠民对待生活,选择了热烈、充满激情。他热烈生活、观察敏锐,平淡的生活通过他激情的笔变得那么有滋有味,令人回味不绝。他用情生活,用心思考,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充满了兴趣,凝聚着热爱,迸发着激情。他能够从童年的“摔面包”“弹玻璃球”“滚铁环”等传统游戏中汲取生活营养,纯真童稚才能在他行云流水般的文字里显得如此曼妙。他从“摘柿子”“捉麻雀”“放鞭炮”等生活琐事中启迪生活智慧,用厚重而朴实无华的语言,让人产生对生活的感怀与理念。从“策马草原”“临汾之行”“自驾福建土楼”等生活游记中升华生活哲理,用洒脱、真诚的文字让人受启迪颇深。从端午节的故事里,我们读懂了他对老师的亲情、对同学的友情、对学生的盛情。从把妈妈做的蒸菜倒掉的内疚到后来对妈妈的“哄”,深切地感受到了对妈妈的爱,对温暖家庭的爱,对共享天伦之乐的幸福和满足。从对洛宁蒸肉、凉粉饺子、糊卜、酸牛肉等的描写,看似写的地方小吃,娓娓道来,字里行间充盈着浓浓的眷恋故乡、热爱家乡之情。他看到老乡卖西瓜时满脸沧桑与疲惫,诗牵瓜农更含情,自己每天买一个瓜,还帮助瓜农卖瓜。从对当年自行车的记忆、装电话的记忆,映衬出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品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烈追求,生活中的琐事,奇特的民俗风情,丰富的传说史实,使我们身临其境,兴趣盎然,见识增长。热烈活着给了忠民太多的馈赠,而忠民选择了把诗意生活回馈给他热爱的每一个人。
  拜读了忠民的中篇小说《彼岸花》,尤其沉醉其中,不忍释卷。此书所描绘的钟思扬的故事是否也可看作新时代的中年危机呢?我想应该可以。至于小说中人物喜怒哀乐复杂情感,行家多有点评,我无须赘评。《彼岸花》的深邃之处在于给我们揭开了当今中年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的情感历程和复杂生活的一瞥,这已经不容易了。毕竟,用自己的一部作品,用自己塑造的一个人物,让人们来关注当下并不被高度关注的文学,同时关注文学作品反映出来的当下中年群体的生活,那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忠民在热爱生活的同时,选择了诗意,升华了人生。他拥有一颗诗心、活出一份诗意,这让他激活文气,让文气凝聚人气。他选择的诗意,不仅包含文学审美,更包括主观能动的人生态度审美。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的确,忠民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芦苇是智慧的,他懂得随风,却不逐流;他懂得匍匐,却不倒下;他懂得垂头,却不会停止思考。读《兰溪子杂吟》,读忠民其人,不仅想到了芦苇的品格,还想到了诗意的境界。文集内容丰富,展现出相当广阔的生活画面。既有围绕教师职业忘我工作的自信与激情、志向与追求、激情与无奈,也有对社会变革的热情与向往、思考与忧虑、挣扎与苦闷,更有借物言志、充满哲理、意境深远的佳作。忠民走到哪里,就把诗写到哪里,见到什么就吟唱什么。同样游历,他多了一分观察与采撷,同样是生活,他多了一分思考与感悟。他体味生活 ,反映生活,理解生活,从而升华生活。他的作品充满时代气息,感情强烈,诗意浓厚,境界辽阔,风格清新。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写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忠民的诗意生活也正如此,因而他的诗作“物色尽而情有采”,既活力四射、流光溢彩,又能在文学领地站稳脚跟。
  散见于《彼岸花》散文随笔中的诗词,不仅尽显他深厚古典文化修养,而且昭示出他对生活,对历史,以及对人生的感悟与升华。人选择一种嗜好,生活就有许多情趣,就会在嗜好中得到一种快乐、一种满足。诗可以写得复杂,也可以写得简单。复杂的诗歌,曲高和寡。简单更接近真实的诗歌,也就更接近生活,更为众多的人所喜爱。忠民的作品受到了大多数人的青睐,源于简单、质朴、真实、有情感、有温度的语言风格。
  忠民乐此不彼地耕耘文学天地,就是在教师这个职业里找到对生活的热爱,一份爱好,一份才情。在喧嚣的都市中,在耕耘于三尺讲台的同时,却能够在文学的田园里放飞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心沉淀,收获一份世外桃源般的宁静,这难道不是诗意人生吗?这不仅是教师教书育人职业的需要,也是人生丰富灿烂之不可或缺的元素。忠民的作品尽显热爱生活,升华了他的诗意人生。忠民诗集值得读,忠民其人值得交。
  只要诗心未泯,诗意就会永远洋溢青春的活力,我愿同学忠民有更多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面世,為生活的诗意人生笔耕不辍。
其他文献
55年前,1964年5月14日,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在兰考的一年多时间里,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对革命忠心耿耿,为人民鞠躬盡瘁,最后积劳成疾,在郑州病故,时年42岁。  本期,我们选发“纪念焦裕禄逝世5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几位专家的发言,以深切缅怀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
期刊
70年,对于个体生命,已看遍繁华和起落;70年,对于历史长河,或许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70年,对于新中国,却是沧桑巨变、蓬勃发展的伟大征程。  1949年-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整整70年的风雨和辉煌。这70年,是新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国家,一跃成为国内生产总值和综合国力均居世界前列的社会主义强国的70年;是中国人民从一穷二白到逐步过上富裕、幸福、美好生活的70年;是五千年文明
期刊
夏明翰、方志敏的就义诗  95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  ——2016年7月1日,在庆
期刊
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英国伦敦第一次以德文单行本发表,共23页。《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标志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诞生。自此之后,这一伟大著作一直放射着真理的光芒,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共产主义战士,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当他看到安放于陈列柜中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时,讲了一个故事。
期刊
毛岸英、唐铎在苏联卫国战争  中国人民和俄罗斯人民在反法西斯和军国主义的战斗中相互支持,相互援助,并肩战斗,用鲜血和生命凝成了战斗友谊。在卫国战争最艰苦的时刻,中华民族许多热血儿女毅然投身到抗击法西斯德军的英勇行列中。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岸英作为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坦克连指导员,转战千里,直至攻克柏林。中国飞行员唐铎作为苏军空中射击团副团长,鹰击长空,在同法西斯军队的空战中屡建战功。在莫斯科伊万诺沃国
期刊
英雄母亲送夫送子上前线  北京密云县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庄户人家写下这样一副对联: “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 横批是: “抗战到底。”这是中华儿女同日本侵路者血戰到底的怒吼,是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宣言。  ——2014年7月7日,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  “杨家将”世代忠勇护国,前仆后继,其中最
期刊
半条被子的温暖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 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
期刊
朱德临终前仍在学习  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潮汕失败,朱德同志所部孤立无援,他挺身而出,稳住军心,斩钉截铁地说,黑暗是暂时的,要革命的跟我走,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1975年初,他在89岁高龄时亲笔写下“革命到底”的条幅。1976年2月,他又写下“全党团结紧,险峰敢登攀”的诗句。在临终前不到两个月,他看到《共产党宣言》新译本后,不顾年高体弱,驱车到中央党校,看望参与翻译的同志,一起交流对这部马克思主义经
期刊
一  车行登禹公路,过白沙,经花石,穿文殊,看到了低矮的山峦连绵不断,也看到了山脚下随地势而建的房舍时,我想,这应该是期盼早应见到的神垕了。来时路上的颠簸不平,应该是测试我们这些外来者的虔诚。  神垕是钧瓷的故乡,《集韵》说,厚古作垕。應该是说这个地方既有神韵,又有厚度。  到了神垕已是午后,参加河南省报告文学年会的人也陆陆续续地到了,主人安排我们这些来自全省各地的客人参观周家钧窑和神垕老街,说是
期刊
据说,目前全世界人均拥有图书、出版社及读书量列居第一的是以色列。  这个仅850万人口的国家,就有100多万人办有借书证,有1000多家图书馆。  也许,犹太人的爱书与他们的言传身教有关,当孩子刚刚懂事时,母亲会告诉他,书里藏有智慧,智慧比钱重要,比钻石金贵。而且,你拥有的智慧是任何人抢不走的,而不是教孩子如何赚钱。  通过严谨的国际阅读率比较研究显示,全世界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以色列人,平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