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创作的核心和根基在于作家产生在思想深处的对生活和艺术的态度,正如韦忠民在他的《生活,不是诗》中所言:“艺术源于生活”“但生活并不是诗,若要生活变成诗,关键在于有没有自己的发现,有没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有没有独特的思想并把它浓缩为凝练而富有意境的字句”。
柏拉图说:“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的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忠民的《兰溪子杂吟》与《彼岸花》就是他捧给读者的水仙花。拜读忠民的《兰溪子杂吟》和《彼岸花》,最大的感悟就是:平平淡淡的生活,在忠民敏锐的眼光里,独特的视角中,用富有磁性的语言,对生活进行提炼浓缩,生活也便处处充满了诗意。
三十年前,我和忠民是高中同学。那时候,老师总是习惯于把写得好的作文,在集会上面对同学们读一遍。每当那时,全场鸦雀无声,所有同学都认真倾听。当老师读完范文后,大家都窃窃私语:这会是谁的作文呢,怎么写得这么好呢!那种羡慕啊,现在回忆起来,还让人激动不已、回味悠长。当老师把范文宣读完后,故意屏声静气好久,惹得同学们翘首以盼,不出所料,大家听到的几个名字当中,照例少不了“韦忠民”的名字。我就是那时对韦忠民这个名字熟悉起来,并且渐渐心生仰慕、奉为榜样的。
都说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习惯爱好,有些执着也可能在艰难中回头。但在忠民身上却是个例外,大学求学期间,到后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忠民依旧初衷未改,勤于笔耕,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些文章、诗词见诸杂志报端。在探索中前行,在砥砺中升华,也就有了忠民的《兰溪子杂吟》《彼岸花》等作品并在读者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韦忠民的名字在洛阳、在河南影响越来越广,在老家洛宁更是家喻户晓。这一切都让我为忠民高兴,为我的老同学高兴!
忠民对待生活,选择了热烈、充满激情。他热烈生活、观察敏锐,平淡的生活通过他激情的笔变得那么有滋有味,令人回味不绝。他用情生活,用心思考,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充满了兴趣,凝聚着热爱,迸发着激情。他能够从童年的“摔面包”“弹玻璃球”“滚铁环”等传统游戏中汲取生活营养,纯真童稚才能在他行云流水般的文字里显得如此曼妙。他从“摘柿子”“捉麻雀”“放鞭炮”等生活琐事中启迪生活智慧,用厚重而朴实无华的语言,让人产生对生活的感怀与理念。从“策马草原”“临汾之行”“自驾福建土楼”等生活游记中升华生活哲理,用洒脱、真诚的文字让人受启迪颇深。从端午节的故事里,我们读懂了他对老师的亲情、对同学的友情、对学生的盛情。从把妈妈做的蒸菜倒掉的内疚到后来对妈妈的“哄”,深切地感受到了对妈妈的爱,对温暖家庭的爱,对共享天伦之乐的幸福和满足。从对洛宁蒸肉、凉粉饺子、糊卜、酸牛肉等的描写,看似写的地方小吃,娓娓道来,字里行间充盈着浓浓的眷恋故乡、热爱家乡之情。他看到老乡卖西瓜时满脸沧桑与疲惫,诗牵瓜农更含情,自己每天买一个瓜,还帮助瓜农卖瓜。从对当年自行车的记忆、装电话的记忆,映衬出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品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烈追求,生活中的琐事,奇特的民俗风情,丰富的传说史实,使我们身临其境,兴趣盎然,见识增长。热烈活着给了忠民太多的馈赠,而忠民选择了把诗意生活回馈给他热爱的每一个人。
拜读了忠民的中篇小说《彼岸花》,尤其沉醉其中,不忍释卷。此书所描绘的钟思扬的故事是否也可看作新时代的中年危机呢?我想应该可以。至于小说中人物喜怒哀乐复杂情感,行家多有点评,我无须赘评。《彼岸花》的深邃之处在于给我们揭开了当今中年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的情感历程和复杂生活的一瞥,这已经不容易了。毕竟,用自己的一部作品,用自己塑造的一个人物,让人们来关注当下并不被高度关注的文学,同时关注文学作品反映出来的当下中年群体的生活,那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忠民在热爱生活的同时,选择了诗意,升华了人生。他拥有一颗诗心、活出一份诗意,这让他激活文气,让文气凝聚人气。他选择的诗意,不仅包含文学审美,更包括主观能动的人生态度审美。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的确,忠民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芦苇是智慧的,他懂得随风,却不逐流;他懂得匍匐,却不倒下;他懂得垂头,却不会停止思考。读《兰溪子杂吟》,读忠民其人,不仅想到了芦苇的品格,还想到了诗意的境界。文集内容丰富,展现出相当广阔的生活画面。既有围绕教师职业忘我工作的自信与激情、志向与追求、激情与无奈,也有对社会变革的热情与向往、思考与忧虑、挣扎与苦闷,更有借物言志、充满哲理、意境深远的佳作。忠民走到哪里,就把诗写到哪里,见到什么就吟唱什么。同样游历,他多了一分观察与采撷,同样是生活,他多了一分思考与感悟。他体味生活 ,反映生活,理解生活,从而升华生活。他的作品充满时代气息,感情强烈,诗意浓厚,境界辽阔,风格清新。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写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忠民的诗意生活也正如此,因而他的诗作“物色尽而情有采”,既活力四射、流光溢彩,又能在文学领地站稳脚跟。
散见于《彼岸花》散文随笔中的诗词,不仅尽显他深厚古典文化修养,而且昭示出他对生活,对历史,以及对人生的感悟与升华。人选择一种嗜好,生活就有许多情趣,就会在嗜好中得到一种快乐、一种满足。诗可以写得复杂,也可以写得简单。复杂的诗歌,曲高和寡。简单更接近真实的诗歌,也就更接近生活,更为众多的人所喜爱。忠民的作品受到了大多数人的青睐,源于简单、质朴、真实、有情感、有温度的语言风格。
忠民乐此不彼地耕耘文学天地,就是在教师这个职业里找到对生活的热爱,一份爱好,一份才情。在喧嚣的都市中,在耕耘于三尺讲台的同时,却能够在文学的田园里放飞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心沉淀,收获一份世外桃源般的宁静,这难道不是诗意人生吗?这不仅是教师教书育人职业的需要,也是人生丰富灿烂之不可或缺的元素。忠民的作品尽显热爱生活,升华了他的诗意人生。忠民诗集值得读,忠民其人值得交。
只要诗心未泯,诗意就会永远洋溢青春的活力,我愿同学忠民有更多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面世,為生活的诗意人生笔耕不辍。
柏拉图说:“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的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忠民的《兰溪子杂吟》与《彼岸花》就是他捧给读者的水仙花。拜读忠民的《兰溪子杂吟》和《彼岸花》,最大的感悟就是:平平淡淡的生活,在忠民敏锐的眼光里,独特的视角中,用富有磁性的语言,对生活进行提炼浓缩,生活也便处处充满了诗意。
三十年前,我和忠民是高中同学。那时候,老师总是习惯于把写得好的作文,在集会上面对同学们读一遍。每当那时,全场鸦雀无声,所有同学都认真倾听。当老师读完范文后,大家都窃窃私语:这会是谁的作文呢,怎么写得这么好呢!那种羡慕啊,现在回忆起来,还让人激动不已、回味悠长。当老师把范文宣读完后,故意屏声静气好久,惹得同学们翘首以盼,不出所料,大家听到的几个名字当中,照例少不了“韦忠民”的名字。我就是那时对韦忠民这个名字熟悉起来,并且渐渐心生仰慕、奉为榜样的。
都说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习惯爱好,有些执着也可能在艰难中回头。但在忠民身上却是个例外,大学求学期间,到后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忠民依旧初衷未改,勤于笔耕,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些文章、诗词见诸杂志报端。在探索中前行,在砥砺中升华,也就有了忠民的《兰溪子杂吟》《彼岸花》等作品并在读者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韦忠民的名字在洛阳、在河南影响越来越广,在老家洛宁更是家喻户晓。这一切都让我为忠民高兴,为我的老同学高兴!
忠民对待生活,选择了热烈、充满激情。他热烈生活、观察敏锐,平淡的生活通过他激情的笔变得那么有滋有味,令人回味不绝。他用情生活,用心思考,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充满了兴趣,凝聚着热爱,迸发着激情。他能够从童年的“摔面包”“弹玻璃球”“滚铁环”等传统游戏中汲取生活营养,纯真童稚才能在他行云流水般的文字里显得如此曼妙。他从“摘柿子”“捉麻雀”“放鞭炮”等生活琐事中启迪生活智慧,用厚重而朴实无华的语言,让人产生对生活的感怀与理念。从“策马草原”“临汾之行”“自驾福建土楼”等生活游记中升华生活哲理,用洒脱、真诚的文字让人受启迪颇深。从端午节的故事里,我们读懂了他对老师的亲情、对同学的友情、对学生的盛情。从把妈妈做的蒸菜倒掉的内疚到后来对妈妈的“哄”,深切地感受到了对妈妈的爱,对温暖家庭的爱,对共享天伦之乐的幸福和满足。从对洛宁蒸肉、凉粉饺子、糊卜、酸牛肉等的描写,看似写的地方小吃,娓娓道来,字里行间充盈着浓浓的眷恋故乡、热爱家乡之情。他看到老乡卖西瓜时满脸沧桑与疲惫,诗牵瓜农更含情,自己每天买一个瓜,还帮助瓜农卖瓜。从对当年自行车的记忆、装电话的记忆,映衬出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品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烈追求,生活中的琐事,奇特的民俗风情,丰富的传说史实,使我们身临其境,兴趣盎然,见识增长。热烈活着给了忠民太多的馈赠,而忠民选择了把诗意生活回馈给他热爱的每一个人。
拜读了忠民的中篇小说《彼岸花》,尤其沉醉其中,不忍释卷。此书所描绘的钟思扬的故事是否也可看作新时代的中年危机呢?我想应该可以。至于小说中人物喜怒哀乐复杂情感,行家多有点评,我无须赘评。《彼岸花》的深邃之处在于给我们揭开了当今中年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的情感历程和复杂生活的一瞥,这已经不容易了。毕竟,用自己的一部作品,用自己塑造的一个人物,让人们来关注当下并不被高度关注的文学,同时关注文学作品反映出来的当下中年群体的生活,那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忠民在热爱生活的同时,选择了诗意,升华了人生。他拥有一颗诗心、活出一份诗意,这让他激活文气,让文气凝聚人气。他选择的诗意,不仅包含文学审美,更包括主观能动的人生态度审美。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的确,忠民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芦苇是智慧的,他懂得随风,却不逐流;他懂得匍匐,却不倒下;他懂得垂头,却不会停止思考。读《兰溪子杂吟》,读忠民其人,不仅想到了芦苇的品格,还想到了诗意的境界。文集内容丰富,展现出相当广阔的生活画面。既有围绕教师职业忘我工作的自信与激情、志向与追求、激情与无奈,也有对社会变革的热情与向往、思考与忧虑、挣扎与苦闷,更有借物言志、充满哲理、意境深远的佳作。忠民走到哪里,就把诗写到哪里,见到什么就吟唱什么。同样游历,他多了一分观察与采撷,同样是生活,他多了一分思考与感悟。他体味生活 ,反映生活,理解生活,从而升华生活。他的作品充满时代气息,感情强烈,诗意浓厚,境界辽阔,风格清新。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写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忠民的诗意生活也正如此,因而他的诗作“物色尽而情有采”,既活力四射、流光溢彩,又能在文学领地站稳脚跟。
散见于《彼岸花》散文随笔中的诗词,不仅尽显他深厚古典文化修养,而且昭示出他对生活,对历史,以及对人生的感悟与升华。人选择一种嗜好,生活就有许多情趣,就会在嗜好中得到一种快乐、一种满足。诗可以写得复杂,也可以写得简单。复杂的诗歌,曲高和寡。简单更接近真实的诗歌,也就更接近生活,更为众多的人所喜爱。忠民的作品受到了大多数人的青睐,源于简单、质朴、真实、有情感、有温度的语言风格。
忠民乐此不彼地耕耘文学天地,就是在教师这个职业里找到对生活的热爱,一份爱好,一份才情。在喧嚣的都市中,在耕耘于三尺讲台的同时,却能够在文学的田园里放飞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心沉淀,收获一份世外桃源般的宁静,这难道不是诗意人生吗?这不仅是教师教书育人职业的需要,也是人生丰富灿烂之不可或缺的元素。忠民的作品尽显热爱生活,升华了他的诗意人生。忠民诗集值得读,忠民其人值得交。
只要诗心未泯,诗意就会永远洋溢青春的活力,我愿同学忠民有更多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面世,為生活的诗意人生笔耕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