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几种赛前不良心理状态对青少年武术运动员完成动作的影响,并对青少年武术运动员在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控以及心理训练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对青少年武术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指导帮助。
关键词:武术套路;青少年运动员;心理训练
一、赛前不良心理状态对完成武术动作的影响
青少年运动员的比赛动机相比成年运动员较为单纯,赛前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较易总结,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过度兴奋状态对完成武术动作的影响
处于过度兴奋状态的运动员通常因为高度兴奋使肌肉唤醒水平较平时有大幅提高,容易出现完成技术动作的力度控制不当,例如跳跃后肢体的相对空间位置发生改变,造成难度动作完成后出现晃动或跳动等。
(二)过度紧张状态对完成武术动作的影响
处于过度紧张状态的运动员,通常会出现肢体僵硬,肌纤维动员能力较平时降低等特点,常出现动作路线错误,幅度变小,跳跃动作起跳高度明显下降,旋转速度变慢,遗忘重要的技术要领等现象。
(三)盲目自信状态对完成武术动作的影响
处于盲目自信状态的运动员,往往容易出现对比赛中不确定因素的估计不足,不能客观的对自身状态进行评估,在完成动作时易忽略掉一些简单的技术细节,在平时不易犯错的动作上出现失误,如出现器械脱把、步型晃动等低级失误。
二、针对青少年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理状态的调控策略
对于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心理调控,教练员必须对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心理特质以及比赛习惯等有一定地了解,并根据适时的竞赛状态采用适当地心理調节手段。
比赛开始前,教练员应尽量避免运动员与比赛对手、观众以及其他人员的过度接触,为运动员赛前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赛前准备活动中,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赛前状态灵活调整准备活动量。如对易兴奋的运动员可适当缩短准备活动时间,保存体能,避免过度消耗。其次,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赛前指导要具有针对性。对于赛前易紧张的运动员,可减少对技术细节的指导,用积极正面的语言暗示运动员,调动运动员的情绪;而对处于盲目自信的运动员,则可多强调技术细节,提醒其平时最容易忽略的技术动作,使其保持冷静,树立正确的比赛认识。
三、青少年武术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一般而言,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这是培养青少年运动员适应竞赛需要,进行心理训练的客观现实条件。在进行心理训练时,要以青少年个体心理特点为依据,可以采用表象训练、暗示训练、模拟训练等方法。
(一)表象训练
表象训练常用于对技术动作的巩固和改善。表象训练要遵循由慢到快,从易到难的原则。运动员用“第一人称”视角进行表象练习,可以先从单个技术动作开始,然后逐渐增加难度。在表象技术动作时,教练应强调运动员一定要表象自己最成功的技术动作。可先采用前期录制视频,反复观看等方式,使其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动作表象;然后通过运动员回忆自己完成该动作时最佳的本体感受,运用详细的描述对表象不断修正,形成最正确的动作表象。最后,要求运动员能针对整个比赛过程进行完整的表象训练。通过上述的表象训练过程,运动员能慢慢地感觉到自身的竞技状态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二)暗示训练
暗示训练对缺乏自信、易紧张的青少年运动员有一定地积极作用。一些青少年运动员在比赛中容易出现临场发挥水平失常的现象,这需要教练员合理引导运动员对自我进行心理暗示。对技术较为全面,但临场发挥容易失常的运动员来说,暗示的词语可以是某种积极的心态;对于某一技术动作存在缺陷或不够成熟的运动员,就要针对这一动作的成功技术要点进行积极地强化暗示。教练员要根据每个运动员的自身技术特点进行准确的分析,引导运动员采用最合适自己的暗示方法。
(三)模拟训练
在比赛前有针对性的模拟比赛条件,使青少年运动员对比赛有一个预先的认识,通过增加模拟比赛的次数和真实性逐步达到“习惯化”反应,提高运动员的适应水平和抗干扰能力。在模拟训练中也可以刻意制造高干扰条件的模拟环境,要求运动员在各种情况中也能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投入比赛,锻炼其比赛的专注度和对技术动作的可控感。
四、结语
在如今竞技体育的发展中,运动员之间的较量已经不单纯是技战术,更多的是一场心理的博弈,谁的心理状态好谁就更有可能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所以在赛前的长期训练中,教练员要高度重视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并时刻注意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变化,根据其出现的不同心理状态,采用对应的策略来施加影响,促使其良好心理状态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新胜,顾玉飞.竞技心理训练与调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2]陈蓓.运动心理学在竞技武术运动员学习难度动作中的运用[J].体育科研,2004 (1).
[3]刘永田.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探讨[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 (7).
[4]张婷,丁文.高校排球教学及训练中心理训练的应用[J].田径,2019 (11):41+44.
[5]黄都平,王磊,陶月.心理训练对减少高校足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意义探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 (09):113-114.
[6]王肖天.正念视阈下运动员竞赛焦虑心理训练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9 (28):31-32.
关键词:武术套路;青少年运动员;心理训练
一、赛前不良心理状态对完成武术动作的影响
青少年运动员的比赛动机相比成年运动员较为单纯,赛前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较易总结,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过度兴奋状态对完成武术动作的影响
处于过度兴奋状态的运动员通常因为高度兴奋使肌肉唤醒水平较平时有大幅提高,容易出现完成技术动作的力度控制不当,例如跳跃后肢体的相对空间位置发生改变,造成难度动作完成后出现晃动或跳动等。
(二)过度紧张状态对完成武术动作的影响
处于过度紧张状态的运动员,通常会出现肢体僵硬,肌纤维动员能力较平时降低等特点,常出现动作路线错误,幅度变小,跳跃动作起跳高度明显下降,旋转速度变慢,遗忘重要的技术要领等现象。
(三)盲目自信状态对完成武术动作的影响
处于盲目自信状态的运动员,往往容易出现对比赛中不确定因素的估计不足,不能客观的对自身状态进行评估,在完成动作时易忽略掉一些简单的技术细节,在平时不易犯错的动作上出现失误,如出现器械脱把、步型晃动等低级失误。
二、针对青少年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理状态的调控策略
对于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心理调控,教练员必须对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心理特质以及比赛习惯等有一定地了解,并根据适时的竞赛状态采用适当地心理調节手段。
比赛开始前,教练员应尽量避免运动员与比赛对手、观众以及其他人员的过度接触,为运动员赛前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赛前准备活动中,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赛前状态灵活调整准备活动量。如对易兴奋的运动员可适当缩短准备活动时间,保存体能,避免过度消耗。其次,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赛前指导要具有针对性。对于赛前易紧张的运动员,可减少对技术细节的指导,用积极正面的语言暗示运动员,调动运动员的情绪;而对处于盲目自信的运动员,则可多强调技术细节,提醒其平时最容易忽略的技术动作,使其保持冷静,树立正确的比赛认识。
三、青少年武术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一般而言,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这是培养青少年运动员适应竞赛需要,进行心理训练的客观现实条件。在进行心理训练时,要以青少年个体心理特点为依据,可以采用表象训练、暗示训练、模拟训练等方法。
(一)表象训练
表象训练常用于对技术动作的巩固和改善。表象训练要遵循由慢到快,从易到难的原则。运动员用“第一人称”视角进行表象练习,可以先从单个技术动作开始,然后逐渐增加难度。在表象技术动作时,教练应强调运动员一定要表象自己最成功的技术动作。可先采用前期录制视频,反复观看等方式,使其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动作表象;然后通过运动员回忆自己完成该动作时最佳的本体感受,运用详细的描述对表象不断修正,形成最正确的动作表象。最后,要求运动员能针对整个比赛过程进行完整的表象训练。通过上述的表象训练过程,运动员能慢慢地感觉到自身的竞技状态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二)暗示训练
暗示训练对缺乏自信、易紧张的青少年运动员有一定地积极作用。一些青少年运动员在比赛中容易出现临场发挥水平失常的现象,这需要教练员合理引导运动员对自我进行心理暗示。对技术较为全面,但临场发挥容易失常的运动员来说,暗示的词语可以是某种积极的心态;对于某一技术动作存在缺陷或不够成熟的运动员,就要针对这一动作的成功技术要点进行积极地强化暗示。教练员要根据每个运动员的自身技术特点进行准确的分析,引导运动员采用最合适自己的暗示方法。
(三)模拟训练
在比赛前有针对性的模拟比赛条件,使青少年运动员对比赛有一个预先的认识,通过增加模拟比赛的次数和真实性逐步达到“习惯化”反应,提高运动员的适应水平和抗干扰能力。在模拟训练中也可以刻意制造高干扰条件的模拟环境,要求运动员在各种情况中也能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投入比赛,锻炼其比赛的专注度和对技术动作的可控感。
四、结语
在如今竞技体育的发展中,运动员之间的较量已经不单纯是技战术,更多的是一场心理的博弈,谁的心理状态好谁就更有可能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所以在赛前的长期训练中,教练员要高度重视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并时刻注意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变化,根据其出现的不同心理状态,采用对应的策略来施加影响,促使其良好心理状态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新胜,顾玉飞.竞技心理训练与调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2]陈蓓.运动心理学在竞技武术运动员学习难度动作中的运用[J].体育科研,2004 (1).
[3]刘永田.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探讨[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 (7).
[4]张婷,丁文.高校排球教学及训练中心理训练的应用[J].田径,2019 (11):41+44.
[5]黄都平,王磊,陶月.心理训练对减少高校足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意义探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 (09):113-114.
[6]王肖天.正念视阈下运动员竞赛焦虑心理训练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9 (28):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