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镜肠黏膜活检的病理分析

来源 :智慧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b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结肠镜肠黏膜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病理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获得结肠镜肠粘膜活检组织者164例.对164例受检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164例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与活检情况显示,非特异性炎症53例,结肠和直肠癌共检出49例.结论 结肠镜黏膜活检具有安全性高、简便易操作等优点,对非特异性炎症、直肠癌以及结肠癌等常见病理类型具有良好的诊断作用,可为临床诊断病情提供准确依据,值得广泛推广和临床应用.
其他文献
随着肝移植病例数的增多,我国器官移植供体日益紧张,因此如何把握肝移植的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显得极为重要.国内外一直不断探索合适的评分系统,以期获得最优化的供体分配方案和掌握最恰当的治疗时机.所用评分系统包括Child-Pugh分级、联合器官共享网络(UNOS)分级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其中,Child-Pugh分级和UNOS分级系统已被淘汰。
随着肝移植相关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患者预后的逐渐改善,等待肝移植的人数在迅速增加,而供体短缺问题则日益突出,全球范围内器官呈现严重短缺的状态.供需之间的巨大矛盾促使医学工作者不断寻求各种解决途径来扩大供体来源,包括劈离式肝移植、活体肝移植、异种肝移植、多米诺肝移植等,部分曾在早期肝移植中被认为是"不合格的肝脏"在临床中也得到应用,即边缘供体或扩大标准供体[1]。
器官移植患者移植后几乎要终身服药,主要包括免疫抑制剂,还有预防性的抗菌素、抗高血压药物、抗糖尿病药物等.移植受者通过定期的随访来监测是否存在移植物免疫损伤、原发疾病的复发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实施器官移植后为防止急、慢性排斥反应所造成的移植物丢失,移植受者必须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然而长期的免疫抑制治疗除增加感染及肿瘤发生的风险外,其本身也有不良反应,如各种疼痛、呕吐、腹泻及外观的改变等(表1)。
丙型肝炎一旦出现失代偿期肝硬化就有肝移植的指征,然而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且复发率较高。
近年来肝移植技术日趋完善,但胆道并发症仍很常见.常见胆道并发症包括胆道狭窄、胆漏、胆管炎、胆道结石等,发生率为10%~15%[1],在有些移植中心甚至更高,严重影响肝移植的整体疗效.虽然胆道并发症一般并不影响患者生命,但约1%~3%的胆道并发症最终导致移植物功能的丧失[2].有效的预防,及时正确的诊断及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最大限度减少对移植物功能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茶叶加工中的危害分析”的背景情况,提到欧洲中小企业的HACCP管理.重点分析了污染物和浓药报道了茶叶的培育、茶叶品种包括草药茶类以及世界的茶生产情况,对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