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并带来了高校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本文将从实际出发,探讨高校微课课程的建设和应用现状,并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例,探讨微课的建设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对高校教学改革的影响。
关键词:微课 教学改革 影响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对于高等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探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随后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表示要在2018年启动教育信息化,推进高等学校课堂革命。而微课建设和应用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在高校教育改革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
一、高校微课建设与应用现状
(一)微课课程特点
微课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授课模式,越来越受到高校学生和教师的欢迎。因为其很好地适应了学生学习的需求。微课在高校授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因为其几个特点。第一,课程短小。以知识点为单元,一般10~15分钟为一个单元,适合学生独立学习,反复学习。第二,知识共享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不再受所在高校的限制,可以享受到全国各个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第三,知识更新迅速。微课的提供者包括全国各高校教师和专门的微课制作机构,因此知识更新迅速,为学习者提供了最前沿的知识。
(二)高校微课应用现状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和教师加入微课开发的行列,教师将自己最为熟练且专业的课程制作成微课供学生下载学习,高校微课课程开发渐入佳境。但是从总体来看,高校教师开发微课还有一定的障碍,原因如下:第一,缺乏开发动力。通过笔者调研分析,大多数教师并未开发过一堂完整的微课,开发过微课的教师多数也都出于参加微课比赛的需要。第二,硬件设备的匮乏。微课的制作一般需要录制工具和剪辑软件,但是如果不是团队,单独从教师出发,很难独自完成一个微课的制作流程。随着国家对于教学信息化提出的要求,上述困难得到一定缓解,多数学校开始建立团队开发微课课程。
微课课程在国内高校应用较少。首先,微课课程开发主体和应用主体分离,因此,将其加入教师教学情景中需要授课教师花费大量时间搜索,也就造成了应用的困难。其次,国内高校关于微课的应用不成系统,也缺乏设计流程,大多数都是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微课课程应用与教学融合和系统的设计都有待提高。
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特点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复合型专业,与现实文化产业发展密切结合,专业贴近现实的性质也对其人才培养提出了前沿的要求。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发展过程中,总结其专业特点如下:第一,专业发展不够完善,专业教师队伍匮乏。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自建立至今十几年,可以称之为新兴专业,大多数教师都转自相关专业,专业出身教师较少。微课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专业教师匮乏问题。第二,专业融合性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与传统的单一专业和学科相比,其融合性更为明显,专业复合性强,要求学生学习多方面知识,包括文学、艺术、管理等,微课的出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第三,专业与实践密切结合。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特性决定其与实践结合的密切性,要求学生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学习行业新知识。微课其知识更新速度快,为学生和教师学习提供了可能性。
三、微课建设与应用对高校教学改革的影响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微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对高校教学改革形成一定影响。微课在师生互动上发生了转变。以往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知识,而现在,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微课进行知识预习,带着问题学习和思考。课上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研讨、辩论,再由教师进行答疑,组成新的课堂形式。学生课堂学习地位的转变在于,传统授课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只是知识的接收者,而微课的出现允许学生随时学习,课上参与讨论、实践和实际项目操作,从而加深了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习兴趣,并且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微课的课程内容非常丰富,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打破了班级必须学习统一内容的惯例。对于文化产业管理这样的复合型专业,不同的学生感兴趣的方向不同,在教师给予统一指导之后,学生可以通过微课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四、结语
微课的出现弥补了短课时必须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缺陷,让教师可以在有限的课时之内传授学生如何运用知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总的来说,微课在高校教学改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关行业仍需要改进微课建设条件,提供微课建設环境,来促进高校微课应用。
参考文献:
[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吉林职教基地全省教研规划项目“分布式学习共同体指导下高校微课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W201812013)。
(作者简介:刘文华,女,硕士研究生,长春建筑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关键词:微课 教学改革 影响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对于高等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探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随后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表示要在2018年启动教育信息化,推进高等学校课堂革命。而微课建设和应用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在高校教育改革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
一、高校微课建设与应用现状
(一)微课课程特点
微课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授课模式,越来越受到高校学生和教师的欢迎。因为其很好地适应了学生学习的需求。微课在高校授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因为其几个特点。第一,课程短小。以知识点为单元,一般10~15分钟为一个单元,适合学生独立学习,反复学习。第二,知识共享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不再受所在高校的限制,可以享受到全国各个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第三,知识更新迅速。微课的提供者包括全国各高校教师和专门的微课制作机构,因此知识更新迅速,为学习者提供了最前沿的知识。
(二)高校微课应用现状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和教师加入微课开发的行列,教师将自己最为熟练且专业的课程制作成微课供学生下载学习,高校微课课程开发渐入佳境。但是从总体来看,高校教师开发微课还有一定的障碍,原因如下:第一,缺乏开发动力。通过笔者调研分析,大多数教师并未开发过一堂完整的微课,开发过微课的教师多数也都出于参加微课比赛的需要。第二,硬件设备的匮乏。微课的制作一般需要录制工具和剪辑软件,但是如果不是团队,单独从教师出发,很难独自完成一个微课的制作流程。随着国家对于教学信息化提出的要求,上述困难得到一定缓解,多数学校开始建立团队开发微课课程。
微课课程在国内高校应用较少。首先,微课课程开发主体和应用主体分离,因此,将其加入教师教学情景中需要授课教师花费大量时间搜索,也就造成了应用的困难。其次,国内高校关于微课的应用不成系统,也缺乏设计流程,大多数都是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微课课程应用与教学融合和系统的设计都有待提高。
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特点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复合型专业,与现实文化产业发展密切结合,专业贴近现实的性质也对其人才培养提出了前沿的要求。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发展过程中,总结其专业特点如下:第一,专业发展不够完善,专业教师队伍匮乏。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自建立至今十几年,可以称之为新兴专业,大多数教师都转自相关专业,专业出身教师较少。微课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专业教师匮乏问题。第二,专业融合性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与传统的单一专业和学科相比,其融合性更为明显,专业复合性强,要求学生学习多方面知识,包括文学、艺术、管理等,微课的出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第三,专业与实践密切结合。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特性决定其与实践结合的密切性,要求学生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学习行业新知识。微课其知识更新速度快,为学生和教师学习提供了可能性。
三、微课建设与应用对高校教学改革的影响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微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对高校教学改革形成一定影响。微课在师生互动上发生了转变。以往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知识,而现在,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微课进行知识预习,带着问题学习和思考。课上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研讨、辩论,再由教师进行答疑,组成新的课堂形式。学生课堂学习地位的转变在于,传统授课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只是知识的接收者,而微课的出现允许学生随时学习,课上参与讨论、实践和实际项目操作,从而加深了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习兴趣,并且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微课的课程内容非常丰富,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打破了班级必须学习统一内容的惯例。对于文化产业管理这样的复合型专业,不同的学生感兴趣的方向不同,在教师给予统一指导之后,学生可以通过微课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四、结语
微课的出现弥补了短课时必须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缺陷,让教师可以在有限的课时之内传授学生如何运用知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总的来说,微课在高校教学改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关行业仍需要改进微课建设条件,提供微课建設环境,来促进高校微课应用。
参考文献:
[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吉林职教基地全省教研规划项目“分布式学习共同体指导下高校微课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W201812013)。
(作者简介:刘文华,女,硕士研究生,长春建筑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