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由成语“对牛弹琴”联想到教师应该向公明仪学习,通过构建和谐课堂、激发学生兴趣等方法,用自己手中的“琴”弹出学生的心声,弹奏动人的旋律。
关键词: 弹琴 和谐 兴趣
“对牛弹琴”出自汉·牟融的《理惑论》:“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载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公明仪给牛弹奏高雅的琴曲,牛并非没有听见,却依然如故埋頭吃草。后来,公明仪改变了弹法,模仿蚊子、牛虻的叫声,小牛犊寻找母牛的鸣叫,此时牛立即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迈开脚步走来走去地倾听起来了。
可见,“对牛弹琴”实非牛之错,而是弹琴人之错。由此我想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埋怨学生像头“笨牛”,实在是冤枉了学生。教师如何才能“化腐朽为神奇”,也许我们真的应该向公明仪好好学习。
一、人弹琴牛吃草,人牛和谐相处
“对牛弹琴”是一幅宁静的“人弹琴牛吃草图”,公明仪在宁静的空间里弹琴,牛在旁边低头啃吃青草,这是一副人牛共生、和谐相处的生态美景。
环境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有人说:“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好的教育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全部意义包含在师生关系中,教育过程甚至可以看做师生关系形成和建立的动态过程。和谐、民主、平等、活跃、自然的教学环境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处于自由开放的状态之中,学生体验的是平等与民主、尊重与信任、理解与宽容,形成的是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从而让课堂成为具有生态性的相互依存、平等共生的“学习共同体”。
二、弹奏“蚊虻之声、孤犊之鸣”,激发牛的兴趣
前文讲到,公明仪给牛弹奏高雅的琴曲,牛埋头吃草依然如故;当他模仿蚊子、牛虻的叫声,小牛犊寻找母牛的鸣叫时,牛立即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迈开脚步走来走去地倾听起来。可见,兴趣是对学习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1.因材施教,从学生实际出发。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虽然几易其版,但存在诸多问题:教材内容理论化、概念化比较严重,不适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另外,很多学生的生活只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对当今国际国内大事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一问三不知,知识面狭窄,造成学生对原本深奥抽象的内容更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贴近学生”。在剖析观点时,教师要明确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点、接受度,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出发,通过案例、寓言典故、成语俗语等多种形式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地教学。
例如:在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一原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用“脚与鞋的关系”打比方:“我们把生产力比做脚,把生产关系比做鞋。人的脚在发育停止之前会不断长大,原来的鞋穿不下了,怎么办呢?”学生答:“买双大的鞋啊!”“很好,可见我们的脚长大了要更换鞋的尺码,而不是削足适履,这说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谁决定谁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很好,我们再来设想一下,假如我们的脚在长大而鞋的尺码一直不变又会怎样呢?”“肯定会束缚脚的生长。”“那要是换上了合适的鞋呢?”“脚当然就能健康发育啦。”“那看来鞋对脚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这就是我们讲的生产关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就这样我把这一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让学生在简单的比喻中深刻理解了这一原理。
2.回归生活,从生活实践入手。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贴近生活”是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将政治课堂生活化,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感知和参与教学内容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针对高一经济生活《新时代的劳动者》的教学,我选取了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个事例:王大叔在我市一家化肥厂工作,每天上班8小时,月薪1000元。过了一年化肥厂被私人承包了,王大叔每天要劳动10小时以上,双休日也常常上班,还不能及时领到工资。最终化肥厂因经营不善倒闭了,王大叔下岗。但由于其掌握一技之长,会修理自行车,便去街道摆设了一个自行车修理铺,恰巧此时,我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当地城管与王大叔发生了争执……
请问:(1)这一则材料从过程上看可分解为哪几个阶段,在不同阶段中,你是如何看待王大叔、化肥厂领导、城管领导三者关系的?(2)你阅读了上述材料有何启示?
这个事例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大家积极讨论,各抒己见。有人说“第二阶段化肥厂的领导侵犯了劳动者的休息休假、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有人说“王大叔应该根据《劳动法》起诉化肥厂的领导,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有人说“王大叔摆摊自食其力,减轻了国家负担,国家应该保护和支持,城管不应该这样”;还有人说“我市在争创全国卫生城市,王大叔摆摊影响了市容市貌实在不应该,要从大局出发”……我将学生做出的各种解答方案汇集起来让全班学生一起评议、争辩,最后指导学生阅读和小结,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降低了。相反,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做的工作更多,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优秀的教师应像公明仪那样,能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改变教学方法,用手中这把“琴”弹出学生的心声,让学生为你的“琴音”动容倾心。
关键词: 弹琴 和谐 兴趣
“对牛弹琴”出自汉·牟融的《理惑论》:“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载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公明仪给牛弹奏高雅的琴曲,牛并非没有听见,却依然如故埋頭吃草。后来,公明仪改变了弹法,模仿蚊子、牛虻的叫声,小牛犊寻找母牛的鸣叫,此时牛立即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迈开脚步走来走去地倾听起来了。
可见,“对牛弹琴”实非牛之错,而是弹琴人之错。由此我想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埋怨学生像头“笨牛”,实在是冤枉了学生。教师如何才能“化腐朽为神奇”,也许我们真的应该向公明仪好好学习。
一、人弹琴牛吃草,人牛和谐相处
“对牛弹琴”是一幅宁静的“人弹琴牛吃草图”,公明仪在宁静的空间里弹琴,牛在旁边低头啃吃青草,这是一副人牛共生、和谐相处的生态美景。
环境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有人说:“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好的教育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全部意义包含在师生关系中,教育过程甚至可以看做师生关系形成和建立的动态过程。和谐、民主、平等、活跃、自然的教学环境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处于自由开放的状态之中,学生体验的是平等与民主、尊重与信任、理解与宽容,形成的是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从而让课堂成为具有生态性的相互依存、平等共生的“学习共同体”。
二、弹奏“蚊虻之声、孤犊之鸣”,激发牛的兴趣
前文讲到,公明仪给牛弹奏高雅的琴曲,牛埋头吃草依然如故;当他模仿蚊子、牛虻的叫声,小牛犊寻找母牛的鸣叫时,牛立即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迈开脚步走来走去地倾听起来。可见,兴趣是对学习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1.因材施教,从学生实际出发。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虽然几易其版,但存在诸多问题:教材内容理论化、概念化比较严重,不适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另外,很多学生的生活只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对当今国际国内大事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一问三不知,知识面狭窄,造成学生对原本深奥抽象的内容更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贴近学生”。在剖析观点时,教师要明确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点、接受度,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出发,通过案例、寓言典故、成语俗语等多种形式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地教学。
例如:在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一原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用“脚与鞋的关系”打比方:“我们把生产力比做脚,把生产关系比做鞋。人的脚在发育停止之前会不断长大,原来的鞋穿不下了,怎么办呢?”学生答:“买双大的鞋啊!”“很好,可见我们的脚长大了要更换鞋的尺码,而不是削足适履,这说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谁决定谁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很好,我们再来设想一下,假如我们的脚在长大而鞋的尺码一直不变又会怎样呢?”“肯定会束缚脚的生长。”“那要是换上了合适的鞋呢?”“脚当然就能健康发育啦。”“那看来鞋对脚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这就是我们讲的生产关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就这样我把这一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让学生在简单的比喻中深刻理解了这一原理。
2.回归生活,从生活实践入手。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贴近生活”是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将政治课堂生活化,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感知和参与教学内容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针对高一经济生活《新时代的劳动者》的教学,我选取了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个事例:王大叔在我市一家化肥厂工作,每天上班8小时,月薪1000元。过了一年化肥厂被私人承包了,王大叔每天要劳动10小时以上,双休日也常常上班,还不能及时领到工资。最终化肥厂因经营不善倒闭了,王大叔下岗。但由于其掌握一技之长,会修理自行车,便去街道摆设了一个自行车修理铺,恰巧此时,我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当地城管与王大叔发生了争执……
请问:(1)这一则材料从过程上看可分解为哪几个阶段,在不同阶段中,你是如何看待王大叔、化肥厂领导、城管领导三者关系的?(2)你阅读了上述材料有何启示?
这个事例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大家积极讨论,各抒己见。有人说“第二阶段化肥厂的领导侵犯了劳动者的休息休假、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有人说“王大叔应该根据《劳动法》起诉化肥厂的领导,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有人说“王大叔摆摊自食其力,减轻了国家负担,国家应该保护和支持,城管不应该这样”;还有人说“我市在争创全国卫生城市,王大叔摆摊影响了市容市貌实在不应该,要从大局出发”……我将学生做出的各种解答方案汇集起来让全班学生一起评议、争辩,最后指导学生阅读和小结,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降低了。相反,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做的工作更多,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优秀的教师应像公明仪那样,能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改变教学方法,用手中这把“琴”弹出学生的心声,让学生为你的“琴音”动容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