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吉祥语是民俗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长命百岁”、“多子多福”、“升官发财”、“和谐美满”等,都是人们常用的吉祥语。这些吉祥语经过长时间的历史积淀,折射出了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是心态文化的一种反映。
[关键词]吉祥语;心态文化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08-0045-1.5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汉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活化石。吉祥语在语汇中独树一帜,是研究人类文化的重要材料。其中,心态文化是构成人类文化的重要成分,由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吉祥语作为一种社会语言,是心态文化的重要反映。从吉祥语中,可以分析出中国传统的心理特征如追求长寿的人生理想、宗法观念及和谐思维等。
一、吉祥语的概述
所谓吉祥语就是指其中含有吉祥意义,能够向他人或自己表达祝福的词语。“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吉祥”即美好的预兆,《易·系辞下》:“吉事有祥”,指美好的事物必定有征兆,民间把“吉祥”解释为福、禄、寿、喜、财,所谓“人臻五福,画满三春”。
人们的生活里离不开吉祥语。在传统的节日和喜庆的日子里,人们都会引用吉祥语,求得好的彩头。在给老人过寿时,会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星”这样的吉祥语:过年的时候,人们相见总不忘说声“升官发财”、“步步高升”;还有在一些重要的喜庆场合,吉祥语也起着重要的交际作用。比如婚礼现场时,给新人送上“和谐美满”、“花好月圆”,不仅礼貌得体,而且接受者也无比开心。
吉祥语的产生和人类的心态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们为了追求内心所向往的美好,便借助语言文字的力量来表达。因此,吉祥语浓缩了人类的各种思想,是心态文化的一种特殊反映。
二、追求长寿的人生理想
长寿观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寿”字最早见于周代青铜器铭文中,同时见于周代青铜器铭文中而与“寿”字意义相近的字还有“耆”、“孝”、“考”等字。更早的甲骨文中还没有发现“寿”字,但有“老”、“考”等与“寿”字同样表示年长的字。文字是历史的活化石,这些文字的出现表明,早在殷商时期乃至在此之前,中国人就产生了长寿的观念。
在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处处可以感觉到人们对于长寿的强烈渴望,例如,大臣们在祝福君王时唱道:“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姑娘祝福情人时也情意绵绵地唱道:“君子万年,宜其遐福。”在《诗经》的祭祀颂歌中,祈祷之词更是比比皆是。例如在《鲁颂·宓宫》中,就有“三寿作朋”、“万有千岁”等之类颂词。长此以往,相沿成俗,浸染成风。时至今日,祈祷祝寿之风遍及中华大地,反映长寿观的吉祥语比比皆是。
几千年来,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有关长寿的吉祥语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大致说来,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直接祝福别人长寿。例如商、周铜器铭文和《诗经》里常见的“君子万年”、“眉寿无疆”、“万寿无疆”之类,还有稍晚一些问世但沿用至今的“长命百岁”等。
另一类是称颂别人身体健康,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得多,暗喻对方必定长寿。例如称颂身体好就做“鹤发童颜”;明明知道或看出对方的实际年龄,但说话时却故意少说十岁八岁甚至更多,这种恭维似乎最能征服被恭维者。因为直接祝人家长寿、万岁之类,虽然也令人愉快,但未免空洞而且事实上未必能兑现;而称颂人家健康年轻,不但能迎合每个人祈求健康长寿的愿望,而且最能使人产生“我真的还年轻”的错觉,这种错觉恐怕是每个人都乐于产生的。
第三类是拿一些常见的永叵自然物或长寿的动植物比喻对方。其中常见的有以下这样几种说法:把人比作曰月星辰山川之类,例如“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岗陵并祝,日月同辉”。当然更为普遍的,还是把人比作“寿星”。把人比作长寿植物。例如说人家“如松柏之寿”,是“常青树”、“不老松”;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椿树祝愿男性长寿,以多年生宿根不死的萱草祝福女性长寿:以梅、竹的耐寒比喻人的老而弥健。把人比作长寿动物,最常见的是把人比作据说可以活上千年的龟与鹤。如称颂老人是“龟龄鹤寿”。
三、和谐思维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中和之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对于中国文化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和谐涉及面之广,小到人与人彼此间的和谐,大到家庭的和谐,国家的和谐,宇宙万物的和谐,例如“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和睦美满”以及现在倡导的“和谐社会”,这些都是中和思想的直接体现。
例如“健康”就体现了这种和谐的思维模式。健、康二字,分别见于殷商时代。“健”字偏重于指精神和意志的坚强,《易经》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康”字初见于《尚书·洪范》里那段谈五福六极的话:“五福:一日寿,二日富,三曰康宁,四日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康、寿与疾、弱对举,可见“康”字的意思偏重于指身体的健康无疾。
在古人看来,不仅天地万物是一个大宇宙,人自身也是一个完整的小宇宙。人不仅要保持与天地宇宙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一致,而且还要保持自身内部小宇宙各部的和谐统一,这样才能保持自身状态的良好。“健康”就是体现了身体和精神的高度和谐统一。古人把人视为精、气、神、形的结合体,因此,人自身身体状态的统一和谐也就是这四者的统一和谐。
四、宗法观念
在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制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是维系中国封建制度长久存在的纽带,宗法观念根植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儿孙满堂的家庭结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多子多孙”的家庭才是幸福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生育问题,希望香火可以永久地延续。俗话说得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很多吉祥语就反应了多子的思想观念。“多子多福”有了后代,就代表了一种幸福。“早生贵子”表达了生儿育女的强烈愿望。
五、总结
吉祥语是汉语中较为活泼和丰富多彩的语汇,渗透着汉民族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研究吉祥语是更全面以及更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内涵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掌握吉祥语是当代人的义务,当然,我们要抱着辩证的态度去研究和使用吉祥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吉祥语积极的一面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
[关键词]吉祥语;心态文化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08-0045-1.5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汉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活化石。吉祥语在语汇中独树一帜,是研究人类文化的重要材料。其中,心态文化是构成人类文化的重要成分,由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吉祥语作为一种社会语言,是心态文化的重要反映。从吉祥语中,可以分析出中国传统的心理特征如追求长寿的人生理想、宗法观念及和谐思维等。
一、吉祥语的概述
所谓吉祥语就是指其中含有吉祥意义,能够向他人或自己表达祝福的词语。“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吉祥”即美好的预兆,《易·系辞下》:“吉事有祥”,指美好的事物必定有征兆,民间把“吉祥”解释为福、禄、寿、喜、财,所谓“人臻五福,画满三春”。
人们的生活里离不开吉祥语。在传统的节日和喜庆的日子里,人们都会引用吉祥语,求得好的彩头。在给老人过寿时,会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星”这样的吉祥语:过年的时候,人们相见总不忘说声“升官发财”、“步步高升”;还有在一些重要的喜庆场合,吉祥语也起着重要的交际作用。比如婚礼现场时,给新人送上“和谐美满”、“花好月圆”,不仅礼貌得体,而且接受者也无比开心。
吉祥语的产生和人类的心态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们为了追求内心所向往的美好,便借助语言文字的力量来表达。因此,吉祥语浓缩了人类的各种思想,是心态文化的一种特殊反映。
二、追求长寿的人生理想
长寿观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寿”字最早见于周代青铜器铭文中,同时见于周代青铜器铭文中而与“寿”字意义相近的字还有“耆”、“孝”、“考”等字。更早的甲骨文中还没有发现“寿”字,但有“老”、“考”等与“寿”字同样表示年长的字。文字是历史的活化石,这些文字的出现表明,早在殷商时期乃至在此之前,中国人就产生了长寿的观念。
在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处处可以感觉到人们对于长寿的强烈渴望,例如,大臣们在祝福君王时唱道:“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姑娘祝福情人时也情意绵绵地唱道:“君子万年,宜其遐福。”在《诗经》的祭祀颂歌中,祈祷之词更是比比皆是。例如在《鲁颂·宓宫》中,就有“三寿作朋”、“万有千岁”等之类颂词。长此以往,相沿成俗,浸染成风。时至今日,祈祷祝寿之风遍及中华大地,反映长寿观的吉祥语比比皆是。
几千年来,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有关长寿的吉祥语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大致说来,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直接祝福别人长寿。例如商、周铜器铭文和《诗经》里常见的“君子万年”、“眉寿无疆”、“万寿无疆”之类,还有稍晚一些问世但沿用至今的“长命百岁”等。
另一类是称颂别人身体健康,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得多,暗喻对方必定长寿。例如称颂身体好就做“鹤发童颜”;明明知道或看出对方的实际年龄,但说话时却故意少说十岁八岁甚至更多,这种恭维似乎最能征服被恭维者。因为直接祝人家长寿、万岁之类,虽然也令人愉快,但未免空洞而且事实上未必能兑现;而称颂人家健康年轻,不但能迎合每个人祈求健康长寿的愿望,而且最能使人产生“我真的还年轻”的错觉,这种错觉恐怕是每个人都乐于产生的。
第三类是拿一些常见的永叵自然物或长寿的动植物比喻对方。其中常见的有以下这样几种说法:把人比作曰月星辰山川之类,例如“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岗陵并祝,日月同辉”。当然更为普遍的,还是把人比作“寿星”。把人比作长寿植物。例如说人家“如松柏之寿”,是“常青树”、“不老松”;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椿树祝愿男性长寿,以多年生宿根不死的萱草祝福女性长寿:以梅、竹的耐寒比喻人的老而弥健。把人比作长寿动物,最常见的是把人比作据说可以活上千年的龟与鹤。如称颂老人是“龟龄鹤寿”。
三、和谐思维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中和之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对于中国文化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和谐涉及面之广,小到人与人彼此间的和谐,大到家庭的和谐,国家的和谐,宇宙万物的和谐,例如“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和睦美满”以及现在倡导的“和谐社会”,这些都是中和思想的直接体现。
例如“健康”就体现了这种和谐的思维模式。健、康二字,分别见于殷商时代。“健”字偏重于指精神和意志的坚强,《易经》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康”字初见于《尚书·洪范》里那段谈五福六极的话:“五福:一日寿,二日富,三曰康宁,四日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康、寿与疾、弱对举,可见“康”字的意思偏重于指身体的健康无疾。
在古人看来,不仅天地万物是一个大宇宙,人自身也是一个完整的小宇宙。人不仅要保持与天地宇宙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一致,而且还要保持自身内部小宇宙各部的和谐统一,这样才能保持自身状态的良好。“健康”就是体现了身体和精神的高度和谐统一。古人把人视为精、气、神、形的结合体,因此,人自身身体状态的统一和谐也就是这四者的统一和谐。
四、宗法观念
在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制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是维系中国封建制度长久存在的纽带,宗法观念根植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儿孙满堂的家庭结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多子多孙”的家庭才是幸福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生育问题,希望香火可以永久地延续。俗话说得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很多吉祥语就反应了多子的思想观念。“多子多福”有了后代,就代表了一种幸福。“早生贵子”表达了生儿育女的强烈愿望。
五、总结
吉祥语是汉语中较为活泼和丰富多彩的语汇,渗透着汉民族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研究吉祥语是更全面以及更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内涵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掌握吉祥语是当代人的义务,当然,我们要抱着辩证的态度去研究和使用吉祥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吉祥语积极的一面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