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14日,“绿色工业过程——中国工程院国际工程科技高端论坛”在安徽界首市举办。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坚持工业过程绿色化,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将给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带来重要意义。眼下,中国环境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如何走出一条中国工业的绿色化道路?怎样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生态环保压力越来越大
《决策》: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绿色发展对全局至关重要。请问目前我国环境状况总体呈现什么特征?
孟 伟:近五到十年,中国的环境保护是不断加强的过程,无论是环境污染控制,还是生态环境建设,总体向好。但随着经济发展,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生态安全问题突出。中国的生态类型复杂多样,脆弱敏感。局部变化强烈,例如长江三角洲、京津冀、珠江三角洲等地因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使土地地表发生改变,土地质量受到影响。同时我国生物多样性退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大气污染的环境风险管理急需加强。城市大气污染浓度高,在健康影
响中所占比重大。我国PM2.5污染水平年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尤其是近年来部分地区重污染天气频发。在2015年11月、12月期间,北京PM2.5浓度“爆表”。
全国水环境水质总体改善,但水生态系统退化严重。中国的COD、氨氮等排放多年居全球第一,水体污染呈现出“流域性、结构性、复合性、长期性”的特点,水生态退化也是全球最严重地区之一,三大河鱼类物种消失在1/3以上。
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工作依然艰巨。随着经濟高速增长,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工业污染排放日趋复杂,农业面源和生活污染上升,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增加,减排任务重!水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容量,《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将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作为发展的约束性指标。
国际地位提升使我国的国际环境责任与义务增加。我国已签署和批准近30项环境类国际公约和议定书,履约任务繁重。跨境环境纠纷日益增多,包括大气污染物跨境传输、边境水资源开发、野生动植物走私等。同时,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我国在国际空间拓展中要求强化塑造环境责任形象。
产业过程绿色化
《决策》:产业领域的绿色化发展,是各地政府一直最想破解的难题。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永恒的朝阳产业。2016年中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的总产值已经超过11万亿元,世界排名第一。请问怎样实现食品工业的绿色工业过程?
孙宝国:绿色工业过程具体到食品领域,就是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把资源全部利用,使废弃物减少或无害化。
中国食品工业增速快、产值大,这将与污染物排放量、对环境的负担成正比。如果技术不进步的话,污染会继续增加。若要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改善中国的生态状况,创新驱动发展是必由之路。同时我国食品工业眼下存在的挑战,增加了对技术创新的迫切性。
首先我国农业资源压力大,人多地少,为保证人民粮食供给问题,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源头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一直存在。
其次农产品的加工程度低。中国的粮食蔬菜、果品肉类等产品产量世界第一,但加工程度低,原料半成品多,造成资源极大浪费。
再次中小企业多,生产效能和经济效益低。中国消费者喜欢厨房制造、手工制作等,比如小作坊的压榨油,除了资源消耗大,还有食品安全隐患。中国食品装备制造企业大概有7000多家,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只占0.7%,95%以上都是中小企业。
最后是节能减排力度不够,能耗偏高。中国70%以上的食品企业生产技术落后,有的还处在手工阶段,很多没有实现自动化,这当中就带来了能耗的增高。
《决策》:面对这些挑战,您建议采取哪些措施来推动中国食品工业的绿色化发展?
孙宝国:中国食品工业绿色化发展,未来要做到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品牌化,总而言之就是现代化。
首先要提升食品绿色化的水平。这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可以实施。
第二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实现传统食品生产现代化。随着劳动力的成本越来越高,传统产业应从手工走向机械,再到自动化、智能化,这是中国食品工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第三要政府部门加强引导推动,促进食品企业扩大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在我国西北的一个地级城市,政府推动将辖区内所有的豆腐产业全都收编,工厂统一生产,个人负责零售,较好的推动了豆腐企业的现代化和规模化。
第四要提倡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绿色消费。最典型的是茶叶、月饼等包装盒的浪费现象。再比如我国倡议的马铃薯主食化,在食物有多种做法的情况下,可以尽量选择资源浪费少的方式,实现绿色发展。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反思的。
工业绿色化的策略
《决策》:在中央提出生态文明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特别提出了“两山论”和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明确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统一关系。这其中有哪些主要发展策略?
孟 伟:环境保护过去是强调污染治理,是先污染再治理的理念。新的环境保护思想应该是把保护放在突出位置上,新的环境保护法也特别强调保护优先。
第一是以环境质量不退化为底线倒逼工业绿色发展。地方政府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以环保法治和标准为牵引,加强工业生产活动优化管理。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保证区域环境质量不降级的前提下,通过生态化、低碳化、循环化建设,使工业园区经济发展质量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
第二是建立以生态资源资产为核心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新形势下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需要建立,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生态空间格局需要构建,为保护生态良好地区发展的生态补偿机制需要创新,然后才能以重大工程带动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量质双升。
第三是积极推进大气污染的环境风险管理。重视空气质量环境风险,强化大气污染与健康风险的监测、评估、预警,构建更加科学的大气基准和标准体系,有效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第四是努力构建新型水环境治理体系。实施“山水林田湖草” 流域综合管理理念,这一理念的实质是生态系统整体管理的思维模式。建立我国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制度,建立良好水体的“反退化”制度,维持和保护高品质水体,保护国家优质水资源,确保地方政府没有降低目前水质的行为。强化环境风险管理,健全有毒有害风险污染物的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
《决策》:落实到地方政府来看,工业园区的绿色发展是难题之一,请问如何统筹?
孟 伟:工业园区是工业污染控制的新常态,或者正在形成一种趋势,但是必须保证工业园区不要成为新的污染源,必须把工业园区作为绿色化、生态化、循环化园区来建设。
首先可以建立工业园区环保“领跑者”制度。制定工业园区环保“领跑者”指标,同类型园区选择绩效突出的前10%园区作为环保“领跑者”。
其次是加大工业园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环境风险防范水平。通过建立工业园区动态污染源清单和风险源清单制度,建立企业、园区和区域三级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分级制定防范和应急措施来实现。
最后是要持续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循环化、低碳化建设。界首市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工业园区绿色化、循环化的路径,正逐步形成品牌效应,值得借鉴。
生态环保压力越来越大
《决策》: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绿色发展对全局至关重要。请问目前我国环境状况总体呈现什么特征?
孟 伟:近五到十年,中国的环境保护是不断加强的过程,无论是环境污染控制,还是生态环境建设,总体向好。但随着经济发展,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生态安全问题突出。中国的生态类型复杂多样,脆弱敏感。局部变化强烈,例如长江三角洲、京津冀、珠江三角洲等地因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使土地地表发生改变,土地质量受到影响。同时我国生物多样性退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大气污染的环境风险管理急需加强。城市大气污染浓度高,在健康影
响中所占比重大。我国PM2.5污染水平年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尤其是近年来部分地区重污染天气频发。在2015年11月、12月期间,北京PM2.5浓度“爆表”。
全国水环境水质总体改善,但水生态系统退化严重。中国的COD、氨氮等排放多年居全球第一,水体污染呈现出“流域性、结构性、复合性、长期性”的特点,水生态退化也是全球最严重地区之一,三大河鱼类物种消失在1/3以上。
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工作依然艰巨。随着经濟高速增长,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工业污染排放日趋复杂,农业面源和生活污染上升,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增加,减排任务重!水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容量,《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将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作为发展的约束性指标。
国际地位提升使我国的国际环境责任与义务增加。我国已签署和批准近30项环境类国际公约和议定书,履约任务繁重。跨境环境纠纷日益增多,包括大气污染物跨境传输、边境水资源开发、野生动植物走私等。同时,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我国在国际空间拓展中要求强化塑造环境责任形象。
产业过程绿色化
《决策》:产业领域的绿色化发展,是各地政府一直最想破解的难题。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永恒的朝阳产业。2016年中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的总产值已经超过11万亿元,世界排名第一。请问怎样实现食品工业的绿色工业过程?
孙宝国:绿色工业过程具体到食品领域,就是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把资源全部利用,使废弃物减少或无害化。
中国食品工业增速快、产值大,这将与污染物排放量、对环境的负担成正比。如果技术不进步的话,污染会继续增加。若要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改善中国的生态状况,创新驱动发展是必由之路。同时我国食品工业眼下存在的挑战,增加了对技术创新的迫切性。
首先我国农业资源压力大,人多地少,为保证人民粮食供给问题,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源头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一直存在。
其次农产品的加工程度低。中国的粮食蔬菜、果品肉类等产品产量世界第一,但加工程度低,原料半成品多,造成资源极大浪费。
再次中小企业多,生产效能和经济效益低。中国消费者喜欢厨房制造、手工制作等,比如小作坊的压榨油,除了资源消耗大,还有食品安全隐患。中国食品装备制造企业大概有7000多家,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只占0.7%,95%以上都是中小企业。
最后是节能减排力度不够,能耗偏高。中国70%以上的食品企业生产技术落后,有的还处在手工阶段,很多没有实现自动化,这当中就带来了能耗的增高。
《决策》:面对这些挑战,您建议采取哪些措施来推动中国食品工业的绿色化发展?
孙宝国:中国食品工业绿色化发展,未来要做到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品牌化,总而言之就是现代化。
首先要提升食品绿色化的水平。这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可以实施。
第二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实现传统食品生产现代化。随着劳动力的成本越来越高,传统产业应从手工走向机械,再到自动化、智能化,这是中国食品工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第三要政府部门加强引导推动,促进食品企业扩大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在我国西北的一个地级城市,政府推动将辖区内所有的豆腐产业全都收编,工厂统一生产,个人负责零售,较好的推动了豆腐企业的现代化和规模化。
第四要提倡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绿色消费。最典型的是茶叶、月饼等包装盒的浪费现象。再比如我国倡议的马铃薯主食化,在食物有多种做法的情况下,可以尽量选择资源浪费少的方式,实现绿色发展。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反思的。
工业绿色化的策略
《决策》:在中央提出生态文明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特别提出了“两山论”和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明确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统一关系。这其中有哪些主要发展策略?
孟 伟:环境保护过去是强调污染治理,是先污染再治理的理念。新的环境保护思想应该是把保护放在突出位置上,新的环境保护法也特别强调保护优先。
第一是以环境质量不退化为底线倒逼工业绿色发展。地方政府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以环保法治和标准为牵引,加强工业生产活动优化管理。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保证区域环境质量不降级的前提下,通过生态化、低碳化、循环化建设,使工业园区经济发展质量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
第二是建立以生态资源资产为核心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新形势下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需要建立,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生态空间格局需要构建,为保护生态良好地区发展的生态补偿机制需要创新,然后才能以重大工程带动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量质双升。
第三是积极推进大气污染的环境风险管理。重视空气质量环境风险,强化大气污染与健康风险的监测、评估、预警,构建更加科学的大气基准和标准体系,有效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第四是努力构建新型水环境治理体系。实施“山水林田湖草” 流域综合管理理念,这一理念的实质是生态系统整体管理的思维模式。建立我国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制度,建立良好水体的“反退化”制度,维持和保护高品质水体,保护国家优质水资源,确保地方政府没有降低目前水质的行为。强化环境风险管理,健全有毒有害风险污染物的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
《决策》:落实到地方政府来看,工业园区的绿色发展是难题之一,请问如何统筹?
孟 伟:工业园区是工业污染控制的新常态,或者正在形成一种趋势,但是必须保证工业园区不要成为新的污染源,必须把工业园区作为绿色化、生态化、循环化园区来建设。
首先可以建立工业园区环保“领跑者”制度。制定工业园区环保“领跑者”指标,同类型园区选择绩效突出的前10%园区作为环保“领跑者”。
其次是加大工业园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环境风险防范水平。通过建立工业园区动态污染源清单和风险源清单制度,建立企业、园区和区域三级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分级制定防范和应急措施来实现。
最后是要持续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循环化、低碳化建设。界首市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工业园区绿色化、循环化的路径,正逐步形成品牌效应,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