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500多家用户提供卫星资料和产品 中国气象卫星叱咤“风云”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dd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5日,“风云二号”家族最后一星——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代表着我国第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发射任务圆满收官。该星对确保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业务的连续稳定和向第二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平稳过渡具有重要意义。
  时光回溯到1977年11月,风云一号卫星开展研制工作,拉开了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发展的帷幕。从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到风云三号,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到风云四号,风云卫星已走过40多年曲折探索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截至目前,已成功发射17颗风云气象卫星,8颗卫星在轨运行,实现了我国气象卫星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
  起步:
  卫星研制一波三折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卫星气象事业才刚刚启动。可究竟是“自己造卫星”还是“花钱买卫星”,国内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一种观点是坚持走自力更生、自主研制的道路,另一种观点则是坚持“造星不如租星,租星不如买星”。时任中国气象局局长的邹竞蒙力排众议,极力倡导自主研制。正是基于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又称第八研究院)争取到了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研制项目,但这条研制之路却历尽艰难曲折。
  1977年11月,在气象卫星工程第一次大总体方案论证会上,确定了气象卫星工程代号为“七一一”,并将我国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命名为风云一号,正式开启风云纪元。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八院只有两个在研的卫星型号,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一间不到8平方米的红砖厂房,刚够放这两颗卫星。”八院812所风云二号H星指挥汤红涛介绍道,和现在的“机场式安检”、智能化厂房不同,那时卫星厂房内铺的是被磨平的水泥地,没有通风系统,没有防静电措施,人员出入靠手写登记……由于缺乏造卫星的经验,设备工装跟不上卫星研制的需要,费时费力,效果也无法保证。
  万事开头难,风云卫星遇到的挫折还不止简陋的造星环境。1988年9月7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我国第一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A星在长征四号甲火箭的托举下一飞冲天。然而,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云图接收与处理工作室里,大家失望地看到:卫星姿态发生了故障,云图正慢慢变得偏斜,最后只留下地球的一道弧线。风云一号A星升空仅39天,便结束了短暂的“生命”。
  紧随其后的风云一号B星同样留下了遗憾。由于经验不足,卫星的计算机电路芯片受空间高能粒子轰击,产生单粒子翻转问题,引起计算机工作失常。我国航天人为此开展了一场长达75天的卫星地面营救行动,这在世界航天史上都属罕见。
  虽然这颗卫星最终只正常运行了285天,没能达到设计寿命要求。但由此而积累的卫星抢救技术,获得原航空航天工业部一等奖、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之后,相关技术汇编成册,为我国后续卫星可靠性设计和排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转折:八星在天扬眉吐气
  “科学创新过程中的曲折是必然的,但是遇到曲折后,该怎样对待曲折是最重要的。要下决心克服曲折,总结经验,不断前进。”风云二号工程总设计师、年近九旬的中科院院士孙家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气象卫星事业得以飞速发展,靠的就是在起步时坚持自主创新,努力实现核心技术和器件的自主可控。
  1999年5月10日,风云一号C星成功发射,在轨稳定运行达7年之久,超期服役5年。该星实现了我国气象卫星研制历史上由屡遭挫折到圆满成功的完美转身,揭开了我国寿命长、可靠性高的卫星运行历史,突破了三轴稳定姿态控制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翻开了我国气象卫星事业的新篇章。
  风云团队再接再厉,继续钻研其他系列卫星的研发和应用。2004年,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传来喜讯——风云二号C星成功定点,成为当时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业务卫星,世界气象组织将其列为全球气象卫星观测网络的重要业务卫星之一。
  成果来之不易。“风云二号的研发可以说一直都是伴随着解决问题进行的。”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杨军举例说,比如在研制第一颗卫星时就碰上的消旋失锁问题,天线在卫星旋转时容易受到干扰,造成短时间遮挡信号中断、信号强度衰减。研发团队只有排除掉一个个干扰因素,才能为卫星运行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
  如今,风云卫星共有8星在天,点亮了广袤无垠的太空。5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在轨运行使用,形成了“多星在轨、互为备份、统筹运行、适时加密”的业务格局;3颗极轨气象卫星在轨运行使用,形成上、下午星组网观测,可对全球和区域范围内的极端天气、气候和环境事件开展及时高效观测。
  “风云气象卫星已广泛应用于生态文明建设、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重要领域。它既能为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输送观测数据,又能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还能在第一时间监测各种自然灾害。”杨军表示,气象卫星资料和产品在台风、暴雨、大雾、沙尘暴等监测预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预报员监测重要天气必不可少的手段,为各级政府防灾减灾提供更加准确的决策信息。
  合作:数据共享服务全球
  2017年9月25~28日期间,用户在微信启动时可以欣赏到风云四号卫星的成像图。这颗于2016年12月发射的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整星研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从“并跑”向“领跑”的跨越,并开创了首颗试验卫星直接投入业务运行的先河。今年5月1日,风云四号A星正式投入业务运行,中国以及亚太地区用户可接收包括大气、云、沙尘、降水、辐射、闪电等23种数据产品。
  “气象卫星发展过程中拥有的极好条件就是,它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非常广泛,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在积极向他国学习、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也要把我们好的东西对外开放,为他国提供服务。”孙家栋说。
  当前,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已经达到了国外同类卫星的先进水平,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在气象卫星等高技术领域的差距,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气象业务卫星序列,成为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重要成员,同时也是国际灾害宪章机制的值班卫星,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500多家用户提供卫星资料和产品,确定了我国地球观测领域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在相关国际活动中的话语权。
  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表示,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后,我国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免费分发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和产品,将我国赠予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卫星云图接收站进行免费升级并提供风云卫星气象应用技术培训,满足该地区对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数据获取及应用的急需。
  “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美日气象卫星与欧洲气象卫星已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目前東半球的气象预报主要靠我国的气象卫星提供相关资料。随着我国卫星气象应用的深入开展,势必成为军民融合的典范。”赵坚说。
其他文献
科学导报讯 6月12日,记者了解到,随着耐火产业云数据集成交易中心项目一、二号仓库,以及全国首家工业(耐火)体验云超市的相继完工投用,阳泉市已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服务体系和電子服务平台,初步实现了耐火产业数字化交易。  据了解,该项目是以“区域互联、产业互联”为核心的“互联网+工业”项目,通过电子贸易、信息、金融、制造协同、仓储物流、工业大数据采集及分析六大电子应用系统,为传统工业行业提能增效
期刊
引金融活水,让小巨人企业百木成林、小微企业漫山遍野。山西省政府近日正式印发《关于促进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13条具体措施,破解制约小微企业融资和发展的担保、抵押、信用等难题。  山西省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金融13条”一方面着力解决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的“近渴”——提出3年内建成覆盖省、市、县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各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不得附加不合理要求、不得以保证金形式违规占用
期刊
年仅5岁的儿童平衡车“小选手”范芃泽,3年内获得18个冠军的消息近日引起了媒体关注。这种全身穿戴护具、需要较强体力的比赛项目,是否适合低龄儿童?类似的儿童“极限运动”,对孩子成长到底有哪些利弊?  需科学指导循序渐进  平衡车起源于德国,其外表虽然与自行车相似,但没有踏脚板、刹车、辅助轮等,需要小朋友跨上座位后,通过双脚接触地面交替滑行前进,其比赛项目有竞速及海豚跳、金鸡独立等花式特技动作,主要针
期刊
独角兽企业,一般指创办时间相对较短、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企业。如今,全球每5家独角兽企业里,就有2家出生在中国;全球十大独角兽企业中,一半来自中国。当“独角兽”成为各种榜单、论坛、文章的热词,许多人赞叹中国新动能的蓬勃,但也有人认为独角兽热只是资本炒作的噱头。  为何我国涌现出这么多的“独角兽”?独角兽热,是真火吗?这是不是转型期的新动能蓄势?独角兽企业究竟是被“炒”起来的虚胖,还是高质量需求
期刊
根据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材料科学研究,麻省理工学院团队研发出一种新技术,能在几分之一秒内打印出磁性形变材料,其打印的软材料在施加磁场后,可快速发生精细可逆的形变,执行各种非常有用且此前完全实现不了的动作,包括滚动、跳跃和抓住物体。  此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赵选贺及其同事提出了一种技术,能在几分之一秒内打印柔软的磁活化材料。该技术是将铁磁微粒嵌入硅橡胶基体内,通过磁化打印機喷嘴来控制
期刊
中法两国研究人员发现,用小气泡“塞住”肿瘤周围的血管,既可切断其营养供给,又有助于控制药物释放范围,对治疗癌症肿瘤可谓一举两得。  论文中说,化疗药物会随着血液循环而抵达身体各处,在肿瘤周围的血管被阻断后,化疗药物可在肿瘤病灶处停留更长时间,从而有望在更低的药物剂量下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  研究人员说,肿瘤治疗有兩个目标,即杀死肿瘤,同时减少化疗药物副作用,“气体栓塞疗法”有一举两得的功效。据新华
期刊
科学导报讯 6月13日,2018年(第四届)中国海归创业大赛全国推广说明会(山西站)暨海归人才创新创业座谈会在山西省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举行。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成员、山西省高新技术创业中心负责人、山西部分海归代表及企业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针对山西当前吸引人才的情况,中国技術创业协会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秘书长郎靖指出,山西此前是“一煤独大”,造成很多人才流失,但现在山西转变观念,非常重视
期刊
当前,我国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  面对我国科技领域存在的基础科学研究短板突出,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全社会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机制和环境有待优化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力争实现整体科技水平从跟跑向并行、领跑的战略性转变  “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在近
期刊
新华社电 记者余靖静 教育部近日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根据该计划,到2030年,中国高校要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  未来12年,高校该如何承担起领跑“新一代人工智能”科研与人才培养的责任?记者近日跟随教育部采访团到相关高校进行了采访。  着眼未来,  加强基础研究  大鼠“017”是浙江大学的一只“明星鼠”,它的大脑皮层被
期刊
近日,科技部印发《关于技术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快形成以专业化服务为支撑、资金为纽带、政策为保障的现代技术市场。  那么,目前我国技术市场发展面临怎样的形势?企业对技术市场的发展有什么期待?怎样进一步引导规范技术市场中的交易行为?笔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专业+细分是关键  构建互联互通的全国技术交易网络  “如今,创新活动日益活跃,新技术加快应用、广泛渗透,新兴产业蓬勃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