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音乐教育课程标准。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学目标;音乐课堂;培养学生;审美;创新能力
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尤其是音乐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难以跟上21世纪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步伐。因此,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而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进步的条件,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富有活力和生机,是否持续发展的标准,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成功地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音乐教学目的包括认知、情感和技能两方面。传统的音乐教育对认知和技能情有独钟,而对“情感”没有给予重视。有的教师在一节课45分钟教学里竟花了很长时间去讲乐理知识、节奏、试唱练习,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致使学生在大量的、枯燥的学习过程中对音乐失去了兴趣。有些老师,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看这节课学会了多少乐理知识,唱会了多少歌谱,而这节课能否给学生音乐美的享受并不在意。这违背艺术教育规律和青少年审美发展规律,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2.抓好音乐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艺术素质
2.1师生共同创造良好的教学开端。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会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放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
2.2师生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
2.3培养学生对元素性音乐的敏锐感知。音乐元素,指构成音乐艺术的最基本的成分,分解为音高、音色、节奏、力度、和声等。掌握音乐元素,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元素敏锐的感知,激发他们对诸音乐元素的不同结构的构成、运动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帮助他们了解这些运动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感情的独特功能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音乐生活中能迅速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这不同于传统的用单纯技术训练代替音乐教育的作法,是音 乐教育观念的一个进步和突破。
3.加强音乐教育的审美教育
审美素质包括对美的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良好的审美素质有助于人追求真、善、美,是学生按照美的自然规律塑造完美人格的条件。审美要有修养,既要有文化修养,更要具有音乐知识,音乐知识越丰富,修养就越高,认识美的视野就更广阔,识别美的能力就越强,就不会被那些庸俗、低劣的东西所迷惑。学生接受审美教育,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学校教育是主要的。学校的音乐教育,面对日益发展的流行音乐的猛烈冲击,我们必须保持清新的头脑,明确学校担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战略重任。因此学校的音乐教育必须坚持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主的原则,要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在"吸引力“上下功夫,把课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达到育人的目的。
4.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创新教学
教师能否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组织教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思维发展。而目前,对于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只有在教学中大胆地改革创新,才能合乎“素质教育”的节拍,顺应“创新教育”的时代要求。在音乐教学中,采取以“听”为主,以“唱、奏”为辅,以“游”为系,以“育”为本的四步教学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音乐教学之中,掌握教学方法,加强学生音乐素质的教育和欣赏、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上只是我自己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几点体验,不足之处望提议谅解。最后,我想说:“只要教师自己具有创新意识,就不愁找不到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收稿日期:2011-05-07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学目标;音乐课堂;培养学生;审美;创新能力
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尤其是音乐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难以跟上21世纪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步伐。因此,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而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进步的条件,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富有活力和生机,是否持续发展的标准,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成功地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音乐教学目的包括认知、情感和技能两方面。传统的音乐教育对认知和技能情有独钟,而对“情感”没有给予重视。有的教师在一节课45分钟教学里竟花了很长时间去讲乐理知识、节奏、试唱练习,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致使学生在大量的、枯燥的学习过程中对音乐失去了兴趣。有些老师,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看这节课学会了多少乐理知识,唱会了多少歌谱,而这节课能否给学生音乐美的享受并不在意。这违背艺术教育规律和青少年审美发展规律,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2.抓好音乐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艺术素质
2.1师生共同创造良好的教学开端。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会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放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
2.2师生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
2.3培养学生对元素性音乐的敏锐感知。音乐元素,指构成音乐艺术的最基本的成分,分解为音高、音色、节奏、力度、和声等。掌握音乐元素,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元素敏锐的感知,激发他们对诸音乐元素的不同结构的构成、运动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帮助他们了解这些运动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感情的独特功能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音乐生活中能迅速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这不同于传统的用单纯技术训练代替音乐教育的作法,是音 乐教育观念的一个进步和突破。
3.加强音乐教育的审美教育
审美素质包括对美的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良好的审美素质有助于人追求真、善、美,是学生按照美的自然规律塑造完美人格的条件。审美要有修养,既要有文化修养,更要具有音乐知识,音乐知识越丰富,修养就越高,认识美的视野就更广阔,识别美的能力就越强,就不会被那些庸俗、低劣的东西所迷惑。学生接受审美教育,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学校教育是主要的。学校的音乐教育,面对日益发展的流行音乐的猛烈冲击,我们必须保持清新的头脑,明确学校担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战略重任。因此学校的音乐教育必须坚持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主的原则,要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在"吸引力“上下功夫,把课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达到育人的目的。
4.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创新教学
教师能否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组织教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思维发展。而目前,对于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只有在教学中大胆地改革创新,才能合乎“素质教育”的节拍,顺应“创新教育”的时代要求。在音乐教学中,采取以“听”为主,以“唱、奏”为辅,以“游”为系,以“育”为本的四步教学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音乐教学之中,掌握教学方法,加强学生音乐素质的教育和欣赏、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上只是我自己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几点体验,不足之处望提议谅解。最后,我想说:“只要教师自己具有创新意识,就不愁找不到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收稿日期:201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