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教育技术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由此,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将学习与问题挂钩,以学生为主题,以教师为导向为启发式教育的探究性教学模式——“研学后教”成为研究的热点。在“研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中,“研学”的核心问题就是研学问题设计和实施。它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起着引领作用,它的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然而,一些教师在设计研学问题时,忽略了研学问题的本质,为任务而任务,导致有些任务过于生硬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存在问题,本人通过对小学信息技术“研学问题”的内涵和主要特征进行讨论,进而探索小学信息技术“研学问题”的设计策略。
一、研学问题的主要特征
学习往往起始于学习者的兴趣,一个巧妙的问题,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问题”则是需要具有学科知识表征,需要学生去研究解决的矛盾和疑难的问题。基于“研学后教”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研学问题”,需要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学科性: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具备学科知识特点,内容来源于课程内容,服务于课程目标。
科学性:所提出的问题应当是有价值的,适合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
探究性:所提出的问题应具备结构不良、开放、真实等特征,需要深入思考和广泛交流才能解决。
因此,“研学问题”是根据学科核心知识设计成适合学习的教学问题,或是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共同疑惑所生产可供探究的教学问题,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建构出意义和价值的答案的教学问题。
二、研学问题的设计原则
“研学问题”是“研学后教”教学过程的中心及学习路线的导向。在设计“研学问题”的时候应遵循以下原则。
1.内涵性
即问题内容设计应体现学科知识的内涵。其内容需要包含学科核心知识和重难点,必须围绕学科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进行设计。
2.弹跳性
即问题难度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不要太难也不要太容易,使问题处于“学生够得着,但要跳一跳”的位置。
3.可行性
即问题设计要考虑教学的可操作度,如探究内容是否适合学生能力水平;所需学习支架是否能帮助学习;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帮助解决问题等。只有良好的可行性,保证教学过程顺利执行,取得良好的效果。
4.探究性
即设计非良构问题,让学生将良构领域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5.真实性
即设计生活化、社会化,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情景下,将知识真正内化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在相似问题情境中也能迁移。
遵循以上五大设计原则,笔者建构的“研学问题”设计模型如下图1所示。
根据上述设计模型,笔者以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小学第二册《当家学理财——表格的修改》一课的教学来尝试“研学问题”设计实践。具体设计过程如下。
1.教学目标分析
本课核心内容是“数据自动填充”和“表格的修改”,是学生对Excel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电子表格的格式进一步调整和美化,让枯燥的电子表格变得丰富多彩。
2.学生特征分析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表格数据的输入、单元格数字格式的设置等。
3.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配套的教学光盘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供学生进行尝试和探究。在学习平台中也有专门研学检测区让学生自检。
4.问题设计
第一步,设计“当家学理财”的问题情境。如呈现家庭支出表,凸显大量数据录入在操作上的难度和枯燥数据对视觉影响,让学生感受新旧知识上的冲突,进而激发学习兴趣;第二步,根据问题设计的内涵型、弹跳性、探究性和可行性原则,设计相互关联的子问题。在本课中,笔者将研学问题设计为:如何设计一个既方便统计家庭支出情况又能兼顾美观的电子表格?你有什么好方法来录入大量的数据?你有什么好方法来区分不同类型的数据?
三、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研学问题实施策略
应用Moodle网络学习平台,笔者尝试通过一些例子来讨论学生利用“研学问题”进行研学的实施策略和教师通过该平台高效管理学生研学过程的实施策略。
(一)教師实施策略
第一,创设真实问题情景,教师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密切关联的问题情景和问题,并利用学习平台将问题情景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关注研学问题内涵要素。
第二,设计“学习支架”,协助学生分组。教师根据预设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如课本相关学习资源、微课、研学案等。此外,还可以根据一定策略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第三,提供学习反馈工具,能及时反馈学生在研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能及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活动。
第四,提供展示和评价工具,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和评价他人,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建议或总结性评价。
(二)学生研学策略
第一,融入情景,感知问题。学生通过学习平台中的学习支架,获取问题的相关知识、工具、途径等。
第二,分析问题,小组协作。学生通过讨论,将问题细化并进行合理的任务分工,明确要学习的内容。
第三,信息的处理、鉴别与加工,学生在明确学习内容之后,通过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架”进行探究,将获取的知识进行处理、鉴别与加工,整理出对解决问题有帮助的信息。
第四,小组展示、交流,完成问题解决方案。学生通过Moodle网络学习平台,分享资源和简介。交流研学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和疑难,共同致力于问题的解决,最终完成问题解决方案。
第五,评价反思、提交成果。学生在完成问题解决方案或制作出作品后,通过Moodle网络学习平台的上传功能,将作品上传到系统中。继而开展自评和互评,对自己在小组中的表现进行反思。
四、小结
通过本文前两个小节的阐述,笔者明确了“研学问题”并不等于教学问题,它的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在结合Moodle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研学问题”的设计和实施,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创设教与学的新范式。
一、研学问题的主要特征
学习往往起始于学习者的兴趣,一个巧妙的问题,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问题”则是需要具有学科知识表征,需要学生去研究解决的矛盾和疑难的问题。基于“研学后教”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研学问题”,需要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学科性: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具备学科知识特点,内容来源于课程内容,服务于课程目标。
科学性:所提出的问题应当是有价值的,适合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
探究性:所提出的问题应具备结构不良、开放、真实等特征,需要深入思考和广泛交流才能解决。
因此,“研学问题”是根据学科核心知识设计成适合学习的教学问题,或是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共同疑惑所生产可供探究的教学问题,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建构出意义和价值的答案的教学问题。
二、研学问题的设计原则
“研学问题”是“研学后教”教学过程的中心及学习路线的导向。在设计“研学问题”的时候应遵循以下原则。
1.内涵性
即问题内容设计应体现学科知识的内涵。其内容需要包含学科核心知识和重难点,必须围绕学科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进行设计。
2.弹跳性
即问题难度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不要太难也不要太容易,使问题处于“学生够得着,但要跳一跳”的位置。
3.可行性
即问题设计要考虑教学的可操作度,如探究内容是否适合学生能力水平;所需学习支架是否能帮助学习;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帮助解决问题等。只有良好的可行性,保证教学过程顺利执行,取得良好的效果。
4.探究性
即设计非良构问题,让学生将良构领域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5.真实性
即设计生活化、社会化,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情景下,将知识真正内化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在相似问题情境中也能迁移。
遵循以上五大设计原则,笔者建构的“研学问题”设计模型如下图1所示。
根据上述设计模型,笔者以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小学第二册《当家学理财——表格的修改》一课的教学来尝试“研学问题”设计实践。具体设计过程如下。
1.教学目标分析
本课核心内容是“数据自动填充”和“表格的修改”,是学生对Excel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电子表格的格式进一步调整和美化,让枯燥的电子表格变得丰富多彩。
2.学生特征分析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表格数据的输入、单元格数字格式的设置等。
3.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配套的教学光盘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供学生进行尝试和探究。在学习平台中也有专门研学检测区让学生自检。
4.问题设计
第一步,设计“当家学理财”的问题情境。如呈现家庭支出表,凸显大量数据录入在操作上的难度和枯燥数据对视觉影响,让学生感受新旧知识上的冲突,进而激发学习兴趣;第二步,根据问题设计的内涵型、弹跳性、探究性和可行性原则,设计相互关联的子问题。在本课中,笔者将研学问题设计为:如何设计一个既方便统计家庭支出情况又能兼顾美观的电子表格?你有什么好方法来录入大量的数据?你有什么好方法来区分不同类型的数据?
三、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研学问题实施策略
应用Moodle网络学习平台,笔者尝试通过一些例子来讨论学生利用“研学问题”进行研学的实施策略和教师通过该平台高效管理学生研学过程的实施策略。
(一)教師实施策略
第一,创设真实问题情景,教师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密切关联的问题情景和问题,并利用学习平台将问题情景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关注研学问题内涵要素。
第二,设计“学习支架”,协助学生分组。教师根据预设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如课本相关学习资源、微课、研学案等。此外,还可以根据一定策略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第三,提供学习反馈工具,能及时反馈学生在研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能及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活动。
第四,提供展示和评价工具,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和评价他人,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建议或总结性评价。
(二)学生研学策略
第一,融入情景,感知问题。学生通过学习平台中的学习支架,获取问题的相关知识、工具、途径等。
第二,分析问题,小组协作。学生通过讨论,将问题细化并进行合理的任务分工,明确要学习的内容。
第三,信息的处理、鉴别与加工,学生在明确学习内容之后,通过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架”进行探究,将获取的知识进行处理、鉴别与加工,整理出对解决问题有帮助的信息。
第四,小组展示、交流,完成问题解决方案。学生通过Moodle网络学习平台,分享资源和简介。交流研学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和疑难,共同致力于问题的解决,最终完成问题解决方案。
第五,评价反思、提交成果。学生在完成问题解决方案或制作出作品后,通过Moodle网络学习平台的上传功能,将作品上传到系统中。继而开展自评和互评,对自己在小组中的表现进行反思。
四、小结
通过本文前两个小节的阐述,笔者明确了“研学问题”并不等于教学问题,它的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在结合Moodle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研学问题”的设计和实施,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创设教与学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