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千古之谜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回书说道摄影不仅有美学,还需要美学指导其发展。这回书韩老师将与你一道“试解”美的玄奥。
  那什么是美呢?诗人写道:美是琴弦上倾泻的激情,是彩笔下欢跳的生命,是吹拂新生小草的春风,是运动场上的阵阵欢腾……
  
  千人千美说不明
  
  美,说不清;摄影之美就更说不清。
  面对一些照片,实在令人喜爱,令人感动。我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美!
  这幅《天地间》(见图1)令我们想到唐代诗人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即将西沉的太阳,如此温和;正在归巢的飞禽姗姗而行。天地间一片宁静,一派祥和,天苍苍,水茫茫,日月轮回,生命飞舞,这是自然之美。
  
  图2
  
  社会之美往往集中在节庆中。雄伟壮丽的天安门每逢节日会显得更加辉煌。《国庆之夜》(见图3)用多次曝光的夜间拍摄技巧定格了理想之美。
  这些照片赏心悦目,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摄影美吗?有人不以为然,认为这些照片只不过是养眼照片,漂亮而已,只是摄影美的一部分,远没有表现出历史、时代、人文的博大精深。于是,在摄影评判中,关于美的争论,此起彼伏。
  
  图4
  
  称赞者则说:“美好生活是相对的,可以是汽车别墅的享受,但更本质意义是讲耕耘与收获的统一和谐以及因此带来的心理愉悦。照片无一丝造作,真实而朴素。表情生动,环境真实,还有一种幽默情趣蕴含其中,作者眼疾手快,一端相机,就出大作。”
  
  启迪智慧 开拓思路 升华境界
  
  对于美的探寻,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只有一个又一个新的密码需要我们去破译。什么是摄影美,就是一个新的有趣的挑战。
  对于一个永远没有答案的千古之谜,有必要探索吗?要进行摄影美的研究从何下手?请让我们试作回答。
  首先要说,这种探索相当必要。因为摄影是科技产物,因此对于技术与技巧的研究探索是基础的,首要的。但技术技巧,可以几天,几年中学会,一旦拥有便可特立独行。而对摄影美的感悟和把握却是一辈子天长地久的事情,技术技巧问题可以判断对与错,评判标准可以讨论制定,然而摄影之美却是问题中的问题,标准之中的标准,前面提到的许多对一幅作品的评价有天壤之别,正说明我们的评判者以至摄影创作整体需要不断提高水平,加强美学修养,一句话,美学不解决具体问题,其意义在于:启迪智慧,开拓思路,升华境界。
  如何下手呢?要读书、要体验、要升华。
  读书有如与智者谈心。到书店买几本美学书,读一读,有如登阶上进,豁然开朗,对美学不再陌生。第二,要看重体验,积累丰富的摄影体验,深入其中,品其美味。第三,摄影人不能只用相机,不用笔,只用手脚,不用头脑,边拍边写边思考,点点滴滴,日积月累,美学轮廓在头脑中形成,摄影美的细节在心灵中结晶,也许有一天,感受升华之后,摄影美学的专著就在你手中诞生。
  
  古今中外论美丑
  
  是美是丑?结论是如此截然不同。
  其实,关于什么是美的争论,真是千古之辩。中国从春秋战国开始,西方从古希腊开始,二千多年,从未停息。
  先看中国。
  孔子认为:“仁爱为美”、“尽善尽美”。“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社会才是美的社会,这种美学观影响深远。二千多年后的四川摄影爱好者拍摄的《人桥》(见图5)就是“仁爱为美”的验证。
  
  图6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认为“美是数与数的和谐”。我们如今在摄影构图中所使用的黄金分割法。两分法,三分法,正是这种美学观的验证(见图7《金字塔》)。
  
  图8
  
  美国的苏珊·朗格则认为美“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奥地利的弗洛伊德认为美是“无意识的升华。”
  德国的海德格尔则认为美是人的“诗意地栖居。”
  对于美的探寻,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只有一个又一个新的密码需要我们去破译。什么是摄影美,就是一个新的有趣的挑战。
  行胜于言,路在脚下,美学研究同样如此。
  美是理性判断,又都表现为感性形象,我们的美感是怎样产生的?下回书为您讲述:“从快感到美感”。
其他文献
在严寒的冬季,银装素裹的景色对摄影爱好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他们纷纷走出户外,去拍摄那些晶莹剔透的冰雪世界。这个时候,大家需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防滑。  冬季外出摄影,因滑倒造成身体伤害和设备损失的事情很多,也是近年来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根据资料统计,现在户外运动的意外事故中,大约有80%的伤害事故是因为滑坠、跌倒所造成的。2005年,到小五台山摄影创作的一个爱好者不慎跌落悬崖,身负重伤;2006年,
复古设计,追随X100的身影  如果说富士X100是向旁轴相机的致敬之作,那么X10可以看成是对X100的致敬之作。X10的外形与X100如出一辙,机身上并没有太多曲线,长方的机身、圆形的镜头,搭配协调,透着一股古典之美。机身握在手中略显得有些小,好在机背还有一块防滑胶垫,可以辅助握持。  机身正面的光学取景器非常惹眼,不过这个取景器不再是X100上那个充满创意的光电混合式取景器,而是一个纯光学取
她是《法制日报》第一名女摄影记者,从影16年,曾深入险象重生的金三角探寻罂粟种植真相、第一时间进入汶川地震现场记录历史、与重刑犯进行心灵沟通了解特殊人群的内心世界、连续8年跟踪记录吸毒女弃儿丢丢,创作了一系列震撼人心、极富人文关怀与新闻价值的作品,在这些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她经历了许多惊险的情节,包括住进毒犯、赌徒、嫖客、妓女云集的小旅馆,被金三角区域的军事人员的枪口对准,与金三角荷枪实弹的军队首领
据报道,今年十一黄金周各大旅游景点的游客数量又大大打破了纪录,甚至许多地方都被迫采取了人员限流措施。显示了中国旅游人群的迅速增长,相信这里面影友也会占据相当的比例。而旅行摄影器材中,三脚架的用途也在越来越被重视,虽然有很多人嫌麻烦怕增加负担不喜欢带三脚架,但真要上心拍点片子,很多时候没有三脚架还真不方便,特别是弱光、慢门拍摄的时候。一些比较袖珍的脚架虽然带着容易,但稳定性不够顶不上大用,反而白浪费
1选择逆光光位  我们常说逆光剪影,是的,剪影的形成,逆光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一般来说,如果是在室外拍摄剪影,最好选择晴朗天气中的日出或者日落前的一小段时间,此时太阳的位置比较低,大多数景物都处于逆光光位;同时,日出或日落时分天空的云彩和太阳可以对剪影主体产生很好的陪衬作用。因此,这个时间段是拍摄剪影的大好时机。  2对亮部天空进行点测光  要想形成剪影,需要让主体产生严重的曝光不足,因此拍摄时,我
2008年“爱普生彩色影像大赛(CIC)”评选中,在很多看起来随意、新锐甚至恍惚、躁动的影像中,一本用中规中矩的手法拍摄的《阑珊》,让一些评委眼前一亮——当影像越来越偏重自我感受的传达时,这样一部作品,使人感受到一份对摄影传统与经典的保持,一份隐藏在喧杂背后的宁静。        生活在上海的我,已经见惯了别人用“迷离”、“时尚”、“五光十色”等字眼来描述这座城市。但我始终觉得和这座城市有一种疏离
在2010年上半年的业内展会上,图丽就已经展出了一款16-28mm的超广角变焦镜头,当时影友们还只能隔着玻璃罩子眼馋,在今年7月份,图丽正式推出了这款全新的镜头:AT-X 16-28mm F2.8 PRO FX,这款镜头上标注着:SD 16-28 F2.8 (IF) FX,从这些缩写字母所透露出的技术信息可以看出,这是一只定位高端的超广角镜头。目前已包括了尼康和佳能两种卡口,拥有两家全画幅机身的影
带着“印象形成”的研究课题,带着“影像多义性” 阐释的探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设计艺术系毕业的周岚只身飞赴英国伦敦学习深造,就在她为如何诠释自己的研究成果寻找最佳的艺术表现方式时,一个偶然的摄影尝试,却让她意外地创造了摄影的佳绩,最终用相机代替电脑和画笔,完成了艺术的创新,用摄影锁定对英国伦敦的感觉。    读懂周岚的感觉并不轻易,《隔窗看伦敦》是一本摄影集,同时也是一本理论探索的摄影文章,书籍
如今旅行和摄影几乎是分不开的,“到此一游”照拍多了,你也许会尝试把照片拍得更讲究。李斯本乃作者笔名,她在留学期间,游历欧洲名城。每到一地,都用照片捕捉到了城市的独特气息,而所有这些照片,又都有她的细腻视角。也许她的照片会对您有所启发。    Q_你学习的或从事的职业与影像有关吗?   A_我学的专业比较混搭,人类学,视觉艺术,电脑游戏虽说都和影像沾点边,但我拍照却完全是业余的,只是个人兴趣。 
自从高清视频功能加入到单反、微单和单电相机以来,已凭借优异的画质和电影般的影像质感获得了普遍的认可,但正如拍照片需要三脚架闪光灯等一系列附件,拍视频也同样如此,不久前索尼推出了一系列的高清视频附件,让α55的视频拍摄更给力。    『什么是单反的“M”挡』    相机的全手动曝光模式又简称为M模式(Manual Mode),这是相机最原始的一种曝光模式。实际上,早期的机械相机都是手动曝光的。现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