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当前人类社会已从工业革命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在发生变化。 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有效性离不开练习,而有效的练习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也并不只是停留在操作技能层面,而是多方面的。
1.采用情景化练习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此,学习者带着“任务”进入学习情境,能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
例如,在讲解“图形的选定与移动”时,我提供了一幅非常有意思的图画:一条小鱼远离了池塘,一只小鸟远离了小树,要帮它们找到家。学生看到后,热情高涨地操作起来,一旦完成会兴奋不已,还会主动和小组成员一起探讨,一起欣赏。如有的同学没有选择工具的“透明样式”,移动的图形会出现背景色,这时他自己会努力想办法解决或者向完成的同学请教,这些是光靠老师讲授所达不到的。
2.运用游戏练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今,有许多小软件不仅可以提高电脑使用者鼠标操作的熟练程度,还可以作为益智游戏来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对于这样的小游戏,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多练,多玩。
例如“画图”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必修的软件之一,由于它功能多、简单易学,形成的文件与其他软件结合的范围较广,因此受到学生的喜爱。许多教师也希望通过“画图”软件的教学,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自主创新的意识。
3.设计对比类练习,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对功能相近的操作或技巧,可设计对比类练习,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区别,合理运用这类操作。如橡皮工具和撤消操作的功能就有相近的地方,学生在出现误操作时,往往第一反应就是用橡皮,而有些时候运用橡皮并不合适,这就要求学生能理解橡皮工具和撤消操作的不同之处,合理选用。可设计如下练习:
练习一:结合教材画彩色格子的练习,设计只需要擦除一段线条的误操作,让学生说出解决的办法,当然同学们都会选橡皮。
练习二:设计多步骤的误操作,问学生该怎么样解决。这时就不适合用橡皮了,因为图形复杂,不容易擦除干净,所以就迫使学生想到撤消操作。
4.层层递进,激发创作的热情
小学生在作品创作过程中,是一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积累、过渡的过程。他们需要不断地启发和引导。一线的教师一般有这样的经验,如果一开始就要求小学生完成一幅图画的创作,效果往往不好,但如果能够分散难点,精心设计引导步骤,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有一个练习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画一栋楼房,然后引导学生想象楼房在夜里看上去应怎样。有学生说要有灯,那我就让学生把背景变黑,楼房的窗户用白色,然后又指导学生可以在天上加点云、月亮,于是学生都兴高采烈地画起来,并且能把自己的想象和创新体现出来。这样,在引导创作的过程中,练习内容、形式、步骤设计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因此,小学生在明确了練习的目的和要求后,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会更加自觉地完成练习,练习效果自然就会提高。另外,练习的操作步骤应慢慢增加,否则学生便会因练习目标模糊而无所适从,由此感到厌倦。
5.用关键词引导,使学生轻松学习
在使用浏览器浏览查询资料时,学生面对庞杂的信息,往往缺乏目标,对所需的信息不能准确的甄别。此时,老师应给出一定的方向,以避免学生在信息的海洋里“迷航”,教师可设计这样的练习,“同学们,我们校园的绿化需要调整,关键词是‘校园绿化’,你能帮学校提供一些资料吗?”又或者,“同学们,今天我们去探索动物获取能量的秘密,关键词是‘动物、能量’,看看谁找的资料详细、准确,好不好?”这样,不但给了学生明确的方向,而且练习在限定的前提下适当开放,让学生自主搜索,既能使学生目标明确,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教学难点形象化,让学生快乐学习
在讲授“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一节时,文件和文件夹之间的关系以及文件夹之间的关系都是难点,特别像“路径”之类的名词更是难以理解。针对这样的问题,如果能设计恰当形象的练习,那就迎刃而解了。我们可以先建立一个文件夹,取名为“静静爷爷”,再在该文件夹下建立一个子文件夹,取名“静静爸爸”,接着在其下再建立一个子文件夹,取名“静静”,这样,文件夹和子文件夹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
7.运用竞赛练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讲不做是行不通的,而精讲多练就是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通过实际的操作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目的。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例如: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以一定时间里完成打字任务最多的一组为优胜,以此排序。用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毫无动力的枯燥打字中解放出来,变压力为动力,变压力为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画图时,当使用“用颜色填充工具”时,一定要对封闭的区域操作,要不颜料会“漏”出来。对此,教师可设计专门的填充颜色练习,突破难点。如设计给彩虹填颜色,可先给学生准备好一幅没有上颜色的彩虹,而准备上颜色的区域可选择一部分是封闭的,另一部分不封闭,让学生在上颜色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1.采用情景化练习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此,学习者带着“任务”进入学习情境,能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
例如,在讲解“图形的选定与移动”时,我提供了一幅非常有意思的图画:一条小鱼远离了池塘,一只小鸟远离了小树,要帮它们找到家。学生看到后,热情高涨地操作起来,一旦完成会兴奋不已,还会主动和小组成员一起探讨,一起欣赏。如有的同学没有选择工具的“透明样式”,移动的图形会出现背景色,这时他自己会努力想办法解决或者向完成的同学请教,这些是光靠老师讲授所达不到的。
2.运用游戏练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今,有许多小软件不仅可以提高电脑使用者鼠标操作的熟练程度,还可以作为益智游戏来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对于这样的小游戏,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多练,多玩。
例如“画图”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必修的软件之一,由于它功能多、简单易学,形成的文件与其他软件结合的范围较广,因此受到学生的喜爱。许多教师也希望通过“画图”软件的教学,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自主创新的意识。
3.设计对比类练习,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对功能相近的操作或技巧,可设计对比类练习,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区别,合理运用这类操作。如橡皮工具和撤消操作的功能就有相近的地方,学生在出现误操作时,往往第一反应就是用橡皮,而有些时候运用橡皮并不合适,这就要求学生能理解橡皮工具和撤消操作的不同之处,合理选用。可设计如下练习:
练习一:结合教材画彩色格子的练习,设计只需要擦除一段线条的误操作,让学生说出解决的办法,当然同学们都会选橡皮。
练习二:设计多步骤的误操作,问学生该怎么样解决。这时就不适合用橡皮了,因为图形复杂,不容易擦除干净,所以就迫使学生想到撤消操作。
4.层层递进,激发创作的热情
小学生在作品创作过程中,是一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积累、过渡的过程。他们需要不断地启发和引导。一线的教师一般有这样的经验,如果一开始就要求小学生完成一幅图画的创作,效果往往不好,但如果能够分散难点,精心设计引导步骤,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有一个练习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画一栋楼房,然后引导学生想象楼房在夜里看上去应怎样。有学生说要有灯,那我就让学生把背景变黑,楼房的窗户用白色,然后又指导学生可以在天上加点云、月亮,于是学生都兴高采烈地画起来,并且能把自己的想象和创新体现出来。这样,在引导创作的过程中,练习内容、形式、步骤设计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因此,小学生在明确了練习的目的和要求后,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会更加自觉地完成练习,练习效果自然就会提高。另外,练习的操作步骤应慢慢增加,否则学生便会因练习目标模糊而无所适从,由此感到厌倦。
5.用关键词引导,使学生轻松学习
在使用浏览器浏览查询资料时,学生面对庞杂的信息,往往缺乏目标,对所需的信息不能准确的甄别。此时,老师应给出一定的方向,以避免学生在信息的海洋里“迷航”,教师可设计这样的练习,“同学们,我们校园的绿化需要调整,关键词是‘校园绿化’,你能帮学校提供一些资料吗?”又或者,“同学们,今天我们去探索动物获取能量的秘密,关键词是‘动物、能量’,看看谁找的资料详细、准确,好不好?”这样,不但给了学生明确的方向,而且练习在限定的前提下适当开放,让学生自主搜索,既能使学生目标明确,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教学难点形象化,让学生快乐学习
在讲授“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一节时,文件和文件夹之间的关系以及文件夹之间的关系都是难点,特别像“路径”之类的名词更是难以理解。针对这样的问题,如果能设计恰当形象的练习,那就迎刃而解了。我们可以先建立一个文件夹,取名为“静静爷爷”,再在该文件夹下建立一个子文件夹,取名“静静爸爸”,接着在其下再建立一个子文件夹,取名“静静”,这样,文件夹和子文件夹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
7.运用竞赛练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讲不做是行不通的,而精讲多练就是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通过实际的操作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目的。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例如: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以一定时间里完成打字任务最多的一组为优胜,以此排序。用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毫无动力的枯燥打字中解放出来,变压力为动力,变压力为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画图时,当使用“用颜色填充工具”时,一定要对封闭的区域操作,要不颜料会“漏”出来。对此,教师可设计专门的填充颜色练习,突破难点。如设计给彩虹填颜色,可先给学生准备好一幅没有上颜色的彩虹,而准备上颜色的区域可选择一部分是封闭的,另一部分不封闭,让学生在上颜色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