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外利润带来新曙光
李彦俊今年49岁,苏家庄乡下东峪村人。下东峪村人均耕地不足3分,以前乡亲们就在这3分地里刨食吃,日子过得都很穷。苏家庄乡离灵寿比较近,当时灵寿县北极城有家罐头厂,生产的“琥珀核桃”罐头很有名气。李彦俊灵机一动:核桃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而且县里核桃树多的是,为什么不试试做核桃仁生意呢?
说干就干。当时县外贸局正收购核桃仁,从1989年开始,她和丈夫便到上半县、山西等地收购核桃仁,再转卖给县外贸。当时收核桃仁四五元一斤,卖6块钱,挣个差价。最初他们一家一户地去收,收一趟很费力气。几趟下来,李彦俊决定自己加工,1990年她成了村里第一家核桃加工户,每到秋季,她和丈夫从外地收回核桃,在家中加工成核桃仁,再卖给县外贸。
1993年冬天,李彦俊夫妻用拖拉机拉着3000多斤核桃仁,满怀希望地来到县外贸局,却被告知县外贸已经不收了。看着积压在手里的3000多斤核桃仁,两万多元家底都赔进去了,性格倔强的李彦俊决定自己出去找销路。这年冬天,她只身来到石家庄。到石家庄后她借住在老乡的单身宿舍里,每天凌晨四五点赶早市,早市收摊后便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零售,一冬天下来,李彦俊终于把积压的核桃卖了出去。当时,一斤核桃仁能卖到10元左右,比以前给县外贸送货时利润大了许多,正是这意外的利润空间让李彦俊看到了第二次创业的曙光。
激烈竞争掘出大财富
李彦俊的尝试成功了,乡亲们看到了她的利润空间,一窝蜂地纷纷效仿,一时间石家庄市场上到处都是李彦俊的同乡,竞争日趋激烈。头脑灵活的李彦俊发现南三条干货市场有巨大的货源需求,她决定转变思路,从最初的零售改走批发与零售相结合的路子。李彦俊让丈夫大量寻找货源,将收购的核桃仁以低于零售价的价格批发给这些摊位,后来又将客户群延伸到饭店和小超市。产品的品种也从最初的单一经营核桃仁扩展到红小豆、萝卜干等多种类干货。
随着效益的提升和销售渠道的扩展,李彦俊已经不满足石家庄市场的规模,1996年她将扩展业务的目标瞄向了北京。初到北京,她再次从摆地摊开始,在大钟寺农贸市场以每月千元的价格租了两个摊位。她负责推广和销售,丈夫在外进货。初到北京李彦俊和丈夫互相鼓励,最终靠着诚信和耐心,建起了北京的销售网络。很多时候往往是一车货刚运到,不一会儿功夫就被摊贩一抢而空。此时的李彦俊没有因为好的销量而沾沾自喜,她有了新的方向,那就是进一步扩展市场,争取和大企业建立长期供货关系,在北京的几年里,她不仅维系了石家庄的老客户,还开拓了山东济南6家、淄博1家以及北京稻香村食品厂等多家客户,供货网络铺开,李彦俊成了小有名气的核桃经销商。
饮水思源做成产业链
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后,李彦俊决心创建自己的公司。2010年4月,她成立了平山县西柏坡鑫缘贸易有限公司,又注册了“冀鑫”商标,主要经营核桃分类加工和销售。现在,她的公司占地14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200多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管理人员17人,工人400余人,年营业额一千多万元,年利润70多万元,年纳税20万元以上,仅每个月的工资开支就要10万元。公司下设10个加工点,辐射周围3个乡镇、9个村,月加工能力36吨,是创业之始的40倍还多,市场遍及北京、石家庄、衡水、山东淄博等地,成为平山最大的核桃加工基地。
在她的供货客户中最大的就是养元公司,2005年李彦俊主动联系厂家,凭着过硬的核桃仁质量敲开了大公司的门,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如今她们的合作规模从最初的每年5吨发展到现在的每月一二百吨。谈到如何维系这样的大客户,李彦俊说:“质量是惟一的保障。为了加工出符合厂家要求的产品,连续几年我每年都派两名质检员去厂家接受培训,了解厂家的收货要求,回来指导自己的员工加工出符合厂家要求的产品。”
目前,核桃产业已成为平山县的特色产业。谈到未来,李彦俊决定抓住这一机遇,争取上一台榨油设备,对核桃仁进行深加工,同时尝试多品种的产品路子,带领更多的人走向富裕。
入行提醒:
1、 诚信是第一位的。送出去的一车货有好几十吨,要做到每一箱货物里外质量如一,这样才能建立长期稳定的供货关系;
2、 质量至上。一些大的食品厂对核桃仁质量要求比较严格,质检方向主要包括:水分、杂质、粒度、臭仁、气相几个方面,装箱后的核桃仁要放入冷库保存,只有高质量的产品销售前景才会广阔;
3、 购跟着销走。做核桃加工之前一定要多角度考察市场,确定自己货物的销路,不同走向的货物对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不一,货物等级一般分为一路、二路、三路、四路,所以要根据销路采购货物;
4、 不怕吃苦。核桃加工是一个繁琐的行业,一般分为浸泡、加工、烘干、过筛、分拣、装箱6道工序,一套流程走下来得三四天的时间。仅浸泡一项就有很多讲究:一般厚度的核桃五六月份需要泡4个小时、十来月份要泡8个小时,寒冬腊月在塑料棚内生火也要泡10来个小时,所以入行前,一定要有吃苦准备。
李彦俊今年49岁,苏家庄乡下东峪村人。下东峪村人均耕地不足3分,以前乡亲们就在这3分地里刨食吃,日子过得都很穷。苏家庄乡离灵寿比较近,当时灵寿县北极城有家罐头厂,生产的“琥珀核桃”罐头很有名气。李彦俊灵机一动:核桃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而且县里核桃树多的是,为什么不试试做核桃仁生意呢?
说干就干。当时县外贸局正收购核桃仁,从1989年开始,她和丈夫便到上半县、山西等地收购核桃仁,再转卖给县外贸。当时收核桃仁四五元一斤,卖6块钱,挣个差价。最初他们一家一户地去收,收一趟很费力气。几趟下来,李彦俊决定自己加工,1990年她成了村里第一家核桃加工户,每到秋季,她和丈夫从外地收回核桃,在家中加工成核桃仁,再卖给县外贸。
1993年冬天,李彦俊夫妻用拖拉机拉着3000多斤核桃仁,满怀希望地来到县外贸局,却被告知县外贸已经不收了。看着积压在手里的3000多斤核桃仁,两万多元家底都赔进去了,性格倔强的李彦俊决定自己出去找销路。这年冬天,她只身来到石家庄。到石家庄后她借住在老乡的单身宿舍里,每天凌晨四五点赶早市,早市收摊后便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零售,一冬天下来,李彦俊终于把积压的核桃卖了出去。当时,一斤核桃仁能卖到10元左右,比以前给县外贸送货时利润大了许多,正是这意外的利润空间让李彦俊看到了第二次创业的曙光。
激烈竞争掘出大财富
李彦俊的尝试成功了,乡亲们看到了她的利润空间,一窝蜂地纷纷效仿,一时间石家庄市场上到处都是李彦俊的同乡,竞争日趋激烈。头脑灵活的李彦俊发现南三条干货市场有巨大的货源需求,她决定转变思路,从最初的零售改走批发与零售相结合的路子。李彦俊让丈夫大量寻找货源,将收购的核桃仁以低于零售价的价格批发给这些摊位,后来又将客户群延伸到饭店和小超市。产品的品种也从最初的单一经营核桃仁扩展到红小豆、萝卜干等多种类干货。
随着效益的提升和销售渠道的扩展,李彦俊已经不满足石家庄市场的规模,1996年她将扩展业务的目标瞄向了北京。初到北京,她再次从摆地摊开始,在大钟寺农贸市场以每月千元的价格租了两个摊位。她负责推广和销售,丈夫在外进货。初到北京李彦俊和丈夫互相鼓励,最终靠着诚信和耐心,建起了北京的销售网络。很多时候往往是一车货刚运到,不一会儿功夫就被摊贩一抢而空。此时的李彦俊没有因为好的销量而沾沾自喜,她有了新的方向,那就是进一步扩展市场,争取和大企业建立长期供货关系,在北京的几年里,她不仅维系了石家庄的老客户,还开拓了山东济南6家、淄博1家以及北京稻香村食品厂等多家客户,供货网络铺开,李彦俊成了小有名气的核桃经销商。
饮水思源做成产业链
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后,李彦俊决心创建自己的公司。2010年4月,她成立了平山县西柏坡鑫缘贸易有限公司,又注册了“冀鑫”商标,主要经营核桃分类加工和销售。现在,她的公司占地14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200多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管理人员17人,工人400余人,年营业额一千多万元,年利润70多万元,年纳税20万元以上,仅每个月的工资开支就要10万元。公司下设10个加工点,辐射周围3个乡镇、9个村,月加工能力36吨,是创业之始的40倍还多,市场遍及北京、石家庄、衡水、山东淄博等地,成为平山最大的核桃加工基地。
在她的供货客户中最大的就是养元公司,2005年李彦俊主动联系厂家,凭着过硬的核桃仁质量敲开了大公司的门,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如今她们的合作规模从最初的每年5吨发展到现在的每月一二百吨。谈到如何维系这样的大客户,李彦俊说:“质量是惟一的保障。为了加工出符合厂家要求的产品,连续几年我每年都派两名质检员去厂家接受培训,了解厂家的收货要求,回来指导自己的员工加工出符合厂家要求的产品。”
目前,核桃产业已成为平山县的特色产业。谈到未来,李彦俊决定抓住这一机遇,争取上一台榨油设备,对核桃仁进行深加工,同时尝试多品种的产品路子,带领更多的人走向富裕。
入行提醒:
1、 诚信是第一位的。送出去的一车货有好几十吨,要做到每一箱货物里外质量如一,这样才能建立长期稳定的供货关系;
2、 质量至上。一些大的食品厂对核桃仁质量要求比较严格,质检方向主要包括:水分、杂质、粒度、臭仁、气相几个方面,装箱后的核桃仁要放入冷库保存,只有高质量的产品销售前景才会广阔;
3、 购跟着销走。做核桃加工之前一定要多角度考察市场,确定自己货物的销路,不同走向的货物对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不一,货物等级一般分为一路、二路、三路、四路,所以要根据销路采购货物;
4、 不怕吃苦。核桃加工是一个繁琐的行业,一般分为浸泡、加工、烘干、过筛、分拣、装箱6道工序,一套流程走下来得三四天的时间。仅浸泡一项就有很多讲究:一般厚度的核桃五六月份需要泡4个小时、十来月份要泡8个小时,寒冬腊月在塑料棚内生火也要泡10来个小时,所以入行前,一定要有吃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