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总结施工现场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了一些新型墙体材料墙身开裂、空鼓的原因和预防控制措施,对材料成品进场质量控制、新墙材砌筑质量控制、抹灰工艺技术处理、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新型墙体材料;施工工艺技术;现场管理与监督
1.在设计阶段对墙体裂缝控制采取措施,对新型墙材在认识上要有所突破
1.1 设计时必须考虑减少由于温差引起的框架和砌体变形.由于设计人员重视强度而部分忽略抗裂构造措施,设计者对新材料砌块的应用不熟悉。长期以来,设计者重视构造安全方面的结构计算,而对于非安全的裂缝没有针对性的构造措施,绝大部分引用国家标准或标准图集,很少单独提出有关防裂要求和措施,更没有对这些措施进行调查或总结。
1.1.1 框架、框剪结构除按砼结构设计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外,还可根据当地气温温差变化的特点,在屋面增设温度变形缝,以便屋面板因热胀冷缩变形产生的温度应力能在变形缝内消化,减少对梁、柱的推力,也避免了对墙身的破坏。
1.1.2预防新型轻质砌块墙体裂缝,必须以建筑设计为重点。①针对材料的特殊性,采用适合的砌筑砂浆,柱芯材料和相应的构造措施。②对砌体与砼梁柱的连接设置专门加固措施。③对不同品种砌块材料不能混用。④内外墙采用不同材料的砌块,应在交接处采取构造措施。⑤在较长墙段中部及窗台下设长构造筋。⑥在长期浸水高湿的环境下不采用蒸压加气砼砌块及轻集料砼砌块,底层砌体要设防潮、防水层。⑦对于门窗洞口尺寸大于900mm的,应在洞顶设置砼过梁,窗台下砌块用C20细石砼灌实等。⑧对外墙采用加挂钢网的措施,内部则在砌体与梁柱结合处和门窗洞边框处采用每边不小于100mm的钢网或耐碱纤维网。
1.2 对新型墙材在认识上要有所突破
1.2.1引起墙体开裂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干缩值,干缩值越大,产生内应力越大,当墙体某部位抗拉强度不足以抗衡内应力时,就会产生墙体开裂。红砖的干缩值很少,通常在0.01%以下,干缩引起的应力应值较少,墙体引起开裂的机率也很少;新墙体干缩值在0.03%~0.1%以上,是红砖的3倍至10倍,甚至更大,由于干缩值大,引发的内应力也较大,新墙材墙体出现开裂的机率就越大。干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但其干缩率有所减少,约为第一次的80%。这种干缩变形引起房屋内外墙间对称分布的倒八字裂缝,门、窗洞口对称八字裂缝,屋顶梁下出现的水平裂缝等。1.2.2砌块表面。由于灰砖、砼砌砖等水泥制品在生产时,外表多为较光滑面层,造成与砂浆面层的黏结力下降,建议改进生产工艺,使面层有1~2mm深的麻面,增加砂浆的黏结力。 在砌块的生产方面,必须加强砌块生产管理,严格质量检验制度,禁止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的砌块进入建筑市场。
2.控制新型墙体材料进场成品质量
2.1 严格控制新墙材的养护龄期。砌块类成型后养护28天以上,砖类出釜后在遮棚内养护15天以上,方可运到施工现场。不符龄期要求的墙材,不得使用。
2.2 凡进入施工现场的新墙材,每批产品都要厂家提供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的产品合格证(包括生产日期及强度、密度、尺寸偏差、龄期等实测值)。砌体材料的选定,要符合相关部门的规定:用于外墙的普通砌块,密度不大于1300kg/m3,干燥收缩值不大于0.3mm/m,抗压强度不少于7.5MPa;用于内墙的普通砌块,密度和干燥收缩值指标同外墙要求,抗压强度不少于5MPa。
3.控制新型墙体材料砌筑质量
3.1 控制灰缝。保证灰缝饱满密实,横平竖直,厚度一致,一般控制在10~15mm,砌块之间竖缝饱满。将灰缝表面勾缝成凹槽,有利于墙体抹灰的粘结。
3.2 控制砌体日砌高度,非承重砌体应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m,待前次砌筑砂浆终凝后,再继续砌筑,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2.8m。
3.3 顶梁砖的砌筑
3.3.1 使用新型墙材做斜砖的砌法:当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预留200~300mm高的空隙,间隔7天后,采用斜砖压顶,倾斜角度为60°,斜砖顶紧梁底,砂浆填筑密实。
3.3.2 使用实心粘土砖做斜砖的砌法:在楼面(或梁面)砌两皮实心粘土砖,然后用新型墙材砌至梁、板底,预留310~330mm左右的高度空隙,间隔7天再砌一皮实心粘土砖及用实心粘土砖作斜砖压顶。
3.4 砌体转角处和纵横交接处应同时砌筑,沿墙高每隔500~600mm(符合砌块模数),用2φ6伸入墙内拉结,每边长度应不少于600mm。
3.5 新型墙材填充墙应与钢筋砼柱或剪力墙拉结,沿柱或剪力墙的高度方向每隔500~600mm(符合砌块模数),用2φ6拉结钢筋,贯通墙体;当不便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通长钢筋砂浆保护上下不小于3mm厚。
3.6 构造柱和圈梁的设置
砌体长度大于4m时,应在墙中设置构造柱,墙体高度超过4m时,应在墙中设置圈梁。
4.墙体抹灰工艺技术处理
4.1 采用新型墙材的墙体抹灰宜在墙体完工七天后进行,停置时间越长越好。
4.2 砼结构在找平层施工前应凿毛或甩浆,抹灰前一天要对墙面洒水润湿,同时清扫干净墙面尘灰。
4.3 抹灰前,在墙面上刮一道素水泥浆(掺108胶5%),或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增加墙面与抹灰层的粘结。
4.4 抹灰层厚度一般控制在15mm,必须分层抹灰,第一层厚度为总抹灰厚度2/3,待第二、三天再抹剩余的厚度。抹灰厚度大于35mm时应有挂网等防裂防空鼓措施。
4.5 外墙采用空心砖或加气砼等新型墙体材料时,应按DBJ15-9-97要求全面满挂金属网。砌体与梁柱结合处和门窗洞边处必须加挂钢丝网或麻筋编织网片。
4.6 外墙从基体表面开始至饰面层应留分隔缝,间隔宜为3×3m,可预留或后切,金属网、找平层、防水层、饰面层应在相同位置留缝,缝宽不宜大于10mm,也不宜小于5mm,切缝后宜采用空气压缩机具吹除缝内粉沫,嵌填高弹性耐候胶。
4.7 当建筑长度超过规范设缝要求时,设计及施工应制订专门的抗裂措施,外墙面宜采用高弹性涂料。
4.8 外墙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应防止墙体开裂引至渗漏现象,严格按施工技术要点处理,找平层水泥砂浆宜掺防水剂、抗裂剂、减水剂等外加剂,以增强墙体密实性。
5. 加强施工管理及监督
5.1 施工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所选用新墙材的特性和对施工技术要求,制定砌墙和抹灰的作业指导书,向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5.2 采用样板引路的做法,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与操作工人共同研究,做出样板,取得经验,然后全面铺开施工。
5.3 成立QC小组,加强检查、指导,组织验收,发现质量通病,组织技术力量攻关。
5.4 提高施工及管理人员素质,检查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健全,现场管理人员是否到位。检查特殊工种是否持证上岗,施工班组是否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及岗前培训。
6.结束语
随着我国墙改和住房商品化的进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工程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物墙体裂缝、空鼓的控制要求更为嚴格,工程中使用新型墙体材料还需不断探索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新型墙体材料的施工工艺和工法将会越来越成熟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2]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 0-2002
[3]轻集料砼小型空心砌块 GB/T15229-2002
[4]普通砼小型空心砌块 GB8239-1997
[5]蒸压加气砼砌块 GB/T11968-1997
【关键词】新型墙体材料;施工工艺技术;现场管理与监督
1.在设计阶段对墙体裂缝控制采取措施,对新型墙材在认识上要有所突破
1.1 设计时必须考虑减少由于温差引起的框架和砌体变形.由于设计人员重视强度而部分忽略抗裂构造措施,设计者对新材料砌块的应用不熟悉。长期以来,设计者重视构造安全方面的结构计算,而对于非安全的裂缝没有针对性的构造措施,绝大部分引用国家标准或标准图集,很少单独提出有关防裂要求和措施,更没有对这些措施进行调查或总结。
1.1.1 框架、框剪结构除按砼结构设计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外,还可根据当地气温温差变化的特点,在屋面增设温度变形缝,以便屋面板因热胀冷缩变形产生的温度应力能在变形缝内消化,减少对梁、柱的推力,也避免了对墙身的破坏。
1.1.2预防新型轻质砌块墙体裂缝,必须以建筑设计为重点。①针对材料的特殊性,采用适合的砌筑砂浆,柱芯材料和相应的构造措施。②对砌体与砼梁柱的连接设置专门加固措施。③对不同品种砌块材料不能混用。④内外墙采用不同材料的砌块,应在交接处采取构造措施。⑤在较长墙段中部及窗台下设长构造筋。⑥在长期浸水高湿的环境下不采用蒸压加气砼砌块及轻集料砼砌块,底层砌体要设防潮、防水层。⑦对于门窗洞口尺寸大于900mm的,应在洞顶设置砼过梁,窗台下砌块用C20细石砼灌实等。⑧对外墙采用加挂钢网的措施,内部则在砌体与梁柱结合处和门窗洞边框处采用每边不小于100mm的钢网或耐碱纤维网。
1.2 对新型墙材在认识上要有所突破
1.2.1引起墙体开裂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干缩值,干缩值越大,产生内应力越大,当墙体某部位抗拉强度不足以抗衡内应力时,就会产生墙体开裂。红砖的干缩值很少,通常在0.01%以下,干缩引起的应力应值较少,墙体引起开裂的机率也很少;新墙体干缩值在0.03%~0.1%以上,是红砖的3倍至10倍,甚至更大,由于干缩值大,引发的内应力也较大,新墙材墙体出现开裂的机率就越大。干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但其干缩率有所减少,约为第一次的80%。这种干缩变形引起房屋内外墙间对称分布的倒八字裂缝,门、窗洞口对称八字裂缝,屋顶梁下出现的水平裂缝等。1.2.2砌块表面。由于灰砖、砼砌砖等水泥制品在生产时,外表多为较光滑面层,造成与砂浆面层的黏结力下降,建议改进生产工艺,使面层有1~2mm深的麻面,增加砂浆的黏结力。 在砌块的生产方面,必须加强砌块生产管理,严格质量检验制度,禁止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的砌块进入建筑市场。
2.控制新型墙体材料进场成品质量
2.1 严格控制新墙材的养护龄期。砌块类成型后养护28天以上,砖类出釜后在遮棚内养护15天以上,方可运到施工现场。不符龄期要求的墙材,不得使用。
2.2 凡进入施工现场的新墙材,每批产品都要厂家提供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的产品合格证(包括生产日期及强度、密度、尺寸偏差、龄期等实测值)。砌体材料的选定,要符合相关部门的规定:用于外墙的普通砌块,密度不大于1300kg/m3,干燥收缩值不大于0.3mm/m,抗压强度不少于7.5MPa;用于内墙的普通砌块,密度和干燥收缩值指标同外墙要求,抗压强度不少于5MPa。
3.控制新型墙体材料砌筑质量
3.1 控制灰缝。保证灰缝饱满密实,横平竖直,厚度一致,一般控制在10~15mm,砌块之间竖缝饱满。将灰缝表面勾缝成凹槽,有利于墙体抹灰的粘结。
3.2 控制砌体日砌高度,非承重砌体应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m,待前次砌筑砂浆终凝后,再继续砌筑,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2.8m。
3.3 顶梁砖的砌筑
3.3.1 使用新型墙材做斜砖的砌法:当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预留200~300mm高的空隙,间隔7天后,采用斜砖压顶,倾斜角度为60°,斜砖顶紧梁底,砂浆填筑密实。
3.3.2 使用实心粘土砖做斜砖的砌法:在楼面(或梁面)砌两皮实心粘土砖,然后用新型墙材砌至梁、板底,预留310~330mm左右的高度空隙,间隔7天再砌一皮实心粘土砖及用实心粘土砖作斜砖压顶。
3.4 砌体转角处和纵横交接处应同时砌筑,沿墙高每隔500~600mm(符合砌块模数),用2φ6伸入墙内拉结,每边长度应不少于600mm。
3.5 新型墙材填充墙应与钢筋砼柱或剪力墙拉结,沿柱或剪力墙的高度方向每隔500~600mm(符合砌块模数),用2φ6拉结钢筋,贯通墙体;当不便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通长钢筋砂浆保护上下不小于3mm厚。
3.6 构造柱和圈梁的设置
砌体长度大于4m时,应在墙中设置构造柱,墙体高度超过4m时,应在墙中设置圈梁。
4.墙体抹灰工艺技术处理
4.1 采用新型墙材的墙体抹灰宜在墙体完工七天后进行,停置时间越长越好。
4.2 砼结构在找平层施工前应凿毛或甩浆,抹灰前一天要对墙面洒水润湿,同时清扫干净墙面尘灰。
4.3 抹灰前,在墙面上刮一道素水泥浆(掺108胶5%),或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增加墙面与抹灰层的粘结。
4.4 抹灰层厚度一般控制在15mm,必须分层抹灰,第一层厚度为总抹灰厚度2/3,待第二、三天再抹剩余的厚度。抹灰厚度大于35mm时应有挂网等防裂防空鼓措施。
4.5 外墙采用空心砖或加气砼等新型墙体材料时,应按DBJ15-9-97要求全面满挂金属网。砌体与梁柱结合处和门窗洞边处必须加挂钢丝网或麻筋编织网片。
4.6 外墙从基体表面开始至饰面层应留分隔缝,间隔宜为3×3m,可预留或后切,金属网、找平层、防水层、饰面层应在相同位置留缝,缝宽不宜大于10mm,也不宜小于5mm,切缝后宜采用空气压缩机具吹除缝内粉沫,嵌填高弹性耐候胶。
4.7 当建筑长度超过规范设缝要求时,设计及施工应制订专门的抗裂措施,外墙面宜采用高弹性涂料。
4.8 外墙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应防止墙体开裂引至渗漏现象,严格按施工技术要点处理,找平层水泥砂浆宜掺防水剂、抗裂剂、减水剂等外加剂,以增强墙体密实性。
5. 加强施工管理及监督
5.1 施工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所选用新墙材的特性和对施工技术要求,制定砌墙和抹灰的作业指导书,向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5.2 采用样板引路的做法,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与操作工人共同研究,做出样板,取得经验,然后全面铺开施工。
5.3 成立QC小组,加强检查、指导,组织验收,发现质量通病,组织技术力量攻关。
5.4 提高施工及管理人员素质,检查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健全,现场管理人员是否到位。检查特殊工种是否持证上岗,施工班组是否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及岗前培训。
6.结束语
随着我国墙改和住房商品化的进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工程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物墙体裂缝、空鼓的控制要求更为嚴格,工程中使用新型墙体材料还需不断探索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新型墙体材料的施工工艺和工法将会越来越成熟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2]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 0-2002
[3]轻集料砼小型空心砌块 GB/T15229-2002
[4]普通砼小型空心砌块 GB8239-1997
[5]蒸压加气砼砌块 GB/T11968-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