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缘起】
曾几何时,高智商、高学历、高技能是海归的代名词,不管是为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是为了简单“镀金”提高就业竞争力,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去国外接受更国际化的教育。然而,随着国内就业态势多样化的发展,留学生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环。中国海外人才发展平台联合公益组织“招聘兄弟会”共同发布的《2016中国海归人才发展趋势报告》显示:近70%的海归暂无工作经验,不少海归遭遇求职尴尬,很多人回国后要经历3个月甚至超过半年的求职期。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留学低龄化的出现,越来越多的高中生甚至初中生也加入了“留学大军”。
对此,那些孩子已经出国留学或准备让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也日夜忧思,他们担心孩子在国外的学校里拿不到高分,担心孩子的人身安全,更担心他们毕业后工作难找以致“投资回报失衡”。面对现状,留学生或者准留学生该何去何从?而望子成才的家长们该如何帮助孩子规划未来,让他们成为海归后归来不难?
【留学海谈】
“香饽饽”为何成了“烫手山芋”?
◎口述/梅 子 整理/河边柳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我从俄罗斯留学归来已经一年半了。回想这500多个日子,我觉得就是一个字——愁:白天愁工作,晚上愁嫁人。
作为莫斯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我身高1.7米,学习成绩不错,长相也对得起大众。谁知毕业回国后,我竟落入了“滞销”的行列。
当年留学,我纯属母命难违。8岁那年,父母离异,我和妈妈一起生活。我读初三那年,妈妈受一位阿姨的影响,一心想送我出国留学。那位阿姨的女儿从俄罗斯留学回国一个月后就进了一家银行,薪水不菲。妈妈羡慕地说:“留过洋的孩子就是不一样!”
我不以为然,妈妈的态度却十分坚定,还请来姥姥和舅舅当说客。我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不愿意惹她生气,于是只好答应了。
就这样,在那位阿姨的热心帮助下,我顺利进入莫斯科一所中学读高中。阿姨说从高中开始留学最好,毕业后再进大学,可以做到“无缝衔接”。刚到国外,我因为语言不通,和当地的学生根本无法顺利交流,偷偷哭过几回。虽然学校有几位同胞,我们之间却鲜有来往,全无那种“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这种感觉,到进了大学也没缓解多少。大学里很多同学成双成对,我却只能躲在宿舍里看书。我这么“洁身自好”,一是怕耽误学业,辜负了妈妈的厚望;二是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当地男生嫌我们中国女孩太保守,而中国的男留学生却大多把目光投向了外国女生。
好不容易盼到了毕业回国,我想不如先谋个好工作稳定下来。谁知这也并非易事。由于长期在海外留学,我对国内的一些招聘规则非常陌生,也没考很多单位指定的从业资格证书。我学的是新闻专业,可无论是电视台,还是平面媒体,都比较倾向于国内大学毕业的学生,对留学生的态度是敬而远之。无奈之下,妈妈只好去求她的一个朋友,我这才谋到了眼下这个私立中学俄语老师的职位,虽然不怎么理想,但毕竟有薪水拿。
工作总算有了着落,回过头来还得继续忙活终身大事。不料,我第一次相亲就大败而归。知道我回国的消息后,许多亲戚提前给我张罗了。经过认真筛选,我信心满满地敲定了一个条件不错的男孩。第一次见面,那家伙就阴阳怪气地问我:“你这么好的条件,怎么也沦落到了相亲的地步?是不是被洋人甩了?”气得我一句话没说,便甩门而去。接着,我又相了几次,均不中意。
后来,妈妈又出新招,居然将我的资料挂到了我家附近公园的相亲角。妈妈终于算是因我而骄傲了一回,因为在众多单身女子中,我这个留过洋的女硕士在学历上鹤立鸡群。但这种骄傲很快就又悲催地败给了现实,许多男方家长正是因为我这个留学生的身份,担心“高攀不起”才望而却步的。
留学的初衷原本是可以让我走一条捷径,没承想反倒绕了个大弯!妈妈虽然嘴上没说,但我从她脸上看到了这丝悔意。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只能慢慢等机会。
谁说留学不用愁,儿子出国母担忧
◎口述/赵清云 整理/苏眉细细
儿子小瑞出国留学已经大半年了,这段时间我和他视频,发现他瘦了很多。虽然孩子说一切都好,可我这当妈的心始终悬着。
2015年,小瑞毕业于一所国内211大学,以他的条件,在国内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并不难,可他铁了心要去留学。出于“望子孙成龙”的目的,尽管家境不太好,爷爷奶奶仍然掏出了多年的积蓄,帮助我们把孩子送到了国外。
老话说得好:“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子出国的几个月,我真是天天吃不好、睡不好,担心他在国外受欺负,怕他不会认路、乘车、买东西,还担心他不习惯外国的饭菜……想想这些,我就觉得堵得慌,只好自我安慰说,孩子往高处走是好事。
前些天,看到电视上多次曝出留学生被杀的消息,我几天几夜都睡不好觉,总是三更半夜爬起来给小瑞打越洋电话,确认他是平安的才放心休息。小瑞和他爸都说我神经过敏,但我觉得,平时多注意总是没错的。
平常跟小瑞视频聊天,他说得最多的是德国跟中国风土人情有什么不同,如何跟同学一起玩、一起参加社会实践,偶尔也说说给德国孩子当家庭教师的趣事,但是很少说学业上的事。大概是知道即便说了我们也不懂吧,他总是说“爸妈放心,我的成绩在班里很好。我们教授常夸我聪明呢”,再不就是“我又找了份零工,你和爸可以少寄点钱给我”。看着儿子那么懂事乖巧,我确实很欣慰。
最近听说留学生回国很难找工作,海归容易变“海带”,我又开始寝食难安。
那天,接到在外地的表姐的电话,我更揪心了。表姐的女儿蕊蕊今年27岁,从加拿大留学回来一年多了,到现在也没找到稳定的工作。她看不上一般的小公司,大公司又只招收名校毕业的。其间,表姐也曾托关系把蕊蕊安排到一家外贸公司,可是,没过半个月,小丫头就炒了老板的鱿鱼,说一个海归硕士天天给主管粘发票单据,根本体现不出她的价值。而在谈男朋友这件事上,她也是“眼高手低”,学历低工作差的不要,没出过国的不考虑,可条件好的又看不上她。最后,表姐带着哭腔对我说:“早知道这样,当初还不如不让她出国呢。” 我连忙安慰她:“先别催孩子,要给她一个适应期。”我还举了我同事女儿的例子。人家姑娘在美国留学,上的也不是特别好的学校,回国后到上海一家外企工作,虽然起步也不高,但是因为专业学得扎实,不到两年已经成了部门经理,年薪几十万元。前不久,她还带父母出国玩了一星期呢。听了我的话,表姐似乎宽心了一些。
挂了电话,我却禁不住担心:儿子将来留学回来会是怎么样的呢?
给孩子一块适合他生长的土壤
◎口述/由 由 整理/沈 萍
期末考试前两周,女儿沛沛告诉我说:“咱们班上的‘尖子生’苗雨晴准备在高三申请到英国一所名牌大学读书呢!”我很惊讶,同时恍然大悟:从高一开始,苗雨晴对每门功课都学得很认真,也认真上实践课,原来是在为出国做准备。
最近几年,我们学校出国留学的学生渐渐多了起来,有的是临近高考才申请,有的则在高一就转到国外读高中了。我说:“出国长长见识也好。”谁知女儿不以为然:“你相信出国留学都是为了学知识、长见识的?苗雨晴虽然是这样,有的却不一定呢。你还记得前几届的毕业生尹强吧?他留学那几年可是学校有名的混混呢,现在回国都快两年了,不是还靠着他爸吗?”
我当然记得尹强,他的父亲是一家私企的老板,很期待儿子能出人头地。尹强在高考前夕去澳大利亚留学了。后来,他在国外花钱如流水,还买了赛车,在学校里很拉风。第二年,那届高中同学聚会,我带着沛沛参加,尹强开着豪车也来了。他自嘲说在国外待了一年净跟中国留学生扎堆玩了,英语也没怎么长进。后来,他开玩笑地对我说:“沈老师,要是沛沛将来出国留学,您一定看紧了。外面诱惑很多,再好的姑娘,也有学坏的可能!”
即便这样,我仍然觉得并非是留学让尹强变成了不良青年,而是尹强压根没打算好好在国外读书。我有一个学生叫肖芒,读高中时,他父母便指给他两条路:一是在国内读心仪已久的大学,二是去意大利学艺术。肖芒一听两眼放光,艺术是他所爱,于是毫不犹豫选择了第二条路。临行前,父母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路是你自己选的,你得有担当。”肖芒点点头。不久,他便出国了。
虽然最初很彷徨,但深知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很快确定了学习与生活的目标,大着胆子用磕磕绊绊的意大利语与当地人交流,还凭着出色的厨艺在意大利同学家里大显身手,语言能力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中国同学去银行办卡找他,去医院看病也找他,甚至连租房子之类的事情都找他,他都乐意帮助。假期,很多同学在寝室里睡觉、玩游戏,他却约三五好友去欧洲旅行。法国卢浮宫、比利时皇家美术博物馆、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都让他沉醉在艺术的世界里。他在发给我的邮件里感叹:“老师,我现在才知道世界有多么精彩!”毕业回国后,他在国内一家知名大学里担任助教,并很快在权威杂志发表了学术论文。不过,肖芒并不留恋这些,他激流勇退,创办了文化公司。
前不久,在期末考试的家长会上,我特意讲述了这两个学生的事例。作为老师,我有责任告诫那些希望孩子留学的家长应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同时,降低让他们“衣锦还乡”的期望值,尽量不给孩子压力。很多家长听后唏嘘不已,似乎被触动了。其实,不管他们是否听进心里,只要他们能给孩子一块适合他们的土壤,让孩子获得很好的发展,那就足够了。
【 专家建言】
留学路上,陪孩子做好职业规划
◎嘉宾 胡 敏
(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总裁兼校长,留英学者)
我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这些年越来越明显感觉到,在全球一体化、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家长对国际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家长有送孩子出国留学的意向。但是,年轻人准备好了吗?我们的家长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成为最美好的自己?
很多海归反映回国难就业,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心理学有种说法叫做成就动机,指个体将会最大限度地为自己认为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投入精力,努力使之变得完美。成为国际化杰出人才如果是孩子的目标,就能成为他的成就动机。反之,如果家长出于“望子成龙”或者让孩子“光耀门楣”的目的,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那么,孩子很有可能让父母失望。
所以,孩子出国前,家长跟孩子沟通好很有必要。例如,家长可以问清孩子:为什么要去名校留学?毕业后该何去何从?你想要的未来是什么?并告诫他们,出国只是留学第一步,规划当以终为始,要让这些问题应伴随整个留学生活,引领他们思考如何度过最有价值的留学时光,鞭策他们不忘留学初心,不忘理想初心。否则,留学期间漫无目标、无所追求,他们便会很容易成为“海剩”,沦为“海待”,留学价值亦将大打折扣。
其实,不论是中国大学还是外国的名校,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大家都希望能够培养出各行业的精英人才。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也并非我国独有,而是已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就业压力大渐成常态。留学生就业之所以难,不过是难在学生“不意识,不着急,不准备”。如果尽早为这种即将到来的困难做好准备,便不难在求职大军中胜出。纵观那些成功人士,他们无疑都具备了一种“对于兴趣近乎狂热的追求”的品质。如果那些留学的孩子们明白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为此有规划地奋斗,相信他们不再会为就业而发愁,而是会有一个成功的未来!
【过来人说】
留学海外,学以致用才是关键
◎迟晓航(就读于英国利兹大学新媒体专业)
在很多留学生中,我算是比较有“成就动机感”的一类,所以,在把所申请到的几所国际知名大学作了比较后,我选择了现在就读的英国利兹大学。
与中国学校不同,英国的大学更倡导自主性学习。除少量的必修课程外,学生可以任意选择不同学院的不同课程,只要修满学分即可。但我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修满学分,而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各方面的实践能力。我的业余生活可谓丰富多彩;我到英国的孔子学院实习工作,并结交了很多朋友;为提高专业能力,先后采访了校内外多位知名人士。
一年的留学生活即将结束,我已经投递简历,准备届时回国应聘。因为从留学伊始,我就定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并积累了大量的相关经验,我相信,我不会成为那个被动的“海带”。
实践丰富,就业机会才会丰富
◎朱 欢(曾就读于美国侨港大学工商管理学)
2008年夏天,我拿着侨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通知书来到美国纽约边陲的一个学校,开始了我半工半读的生活。
学校的课程不是很难,且实践课很多,比较符合我的期待。我的英语不太好,所以留学后我找了几份兼职,实践能力和口语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大二时,我和兼职公司的老板相处得很好,他提供了一个商机,需要我做些投资。我思忖再三,把学费投了进去。换言之,我违背家人意愿,做了一个破釜沉舟的决定——辍学。因为语言能力有所增强,我交际能力也提高很多。后来,我顺利地赚到了第一桶金,之后生意越做越好。
当然,我有时候也在想,如果我不那么着急,等读完书再考虑创业,事业会不会做得更大呢?但是,人生没有假设,况且我现在生活得很幸福,我很知足。
曾几何时,高智商、高学历、高技能是海归的代名词,不管是为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是为了简单“镀金”提高就业竞争力,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去国外接受更国际化的教育。然而,随着国内就业态势多样化的发展,留学生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环。中国海外人才发展平台联合公益组织“招聘兄弟会”共同发布的《2016中国海归人才发展趋势报告》显示:近70%的海归暂无工作经验,不少海归遭遇求职尴尬,很多人回国后要经历3个月甚至超过半年的求职期。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留学低龄化的出现,越来越多的高中生甚至初中生也加入了“留学大军”。
对此,那些孩子已经出国留学或准备让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也日夜忧思,他们担心孩子在国外的学校里拿不到高分,担心孩子的人身安全,更担心他们毕业后工作难找以致“投资回报失衡”。面对现状,留学生或者准留学生该何去何从?而望子成才的家长们该如何帮助孩子规划未来,让他们成为海归后归来不难?
【留学海谈】
“香饽饽”为何成了“烫手山芋”?
◎口述/梅 子 整理/河边柳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我从俄罗斯留学归来已经一年半了。回想这500多个日子,我觉得就是一个字——愁:白天愁工作,晚上愁嫁人。
作为莫斯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我身高1.7米,学习成绩不错,长相也对得起大众。谁知毕业回国后,我竟落入了“滞销”的行列。
当年留学,我纯属母命难违。8岁那年,父母离异,我和妈妈一起生活。我读初三那年,妈妈受一位阿姨的影响,一心想送我出国留学。那位阿姨的女儿从俄罗斯留学回国一个月后就进了一家银行,薪水不菲。妈妈羡慕地说:“留过洋的孩子就是不一样!”
我不以为然,妈妈的态度却十分坚定,还请来姥姥和舅舅当说客。我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不愿意惹她生气,于是只好答应了。
就这样,在那位阿姨的热心帮助下,我顺利进入莫斯科一所中学读高中。阿姨说从高中开始留学最好,毕业后再进大学,可以做到“无缝衔接”。刚到国外,我因为语言不通,和当地的学生根本无法顺利交流,偷偷哭过几回。虽然学校有几位同胞,我们之间却鲜有来往,全无那种“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这种感觉,到进了大学也没缓解多少。大学里很多同学成双成对,我却只能躲在宿舍里看书。我这么“洁身自好”,一是怕耽误学业,辜负了妈妈的厚望;二是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当地男生嫌我们中国女孩太保守,而中国的男留学生却大多把目光投向了外国女生。
好不容易盼到了毕业回国,我想不如先谋个好工作稳定下来。谁知这也并非易事。由于长期在海外留学,我对国内的一些招聘规则非常陌生,也没考很多单位指定的从业资格证书。我学的是新闻专业,可无论是电视台,还是平面媒体,都比较倾向于国内大学毕业的学生,对留学生的态度是敬而远之。无奈之下,妈妈只好去求她的一个朋友,我这才谋到了眼下这个私立中学俄语老师的职位,虽然不怎么理想,但毕竟有薪水拿。
工作总算有了着落,回过头来还得继续忙活终身大事。不料,我第一次相亲就大败而归。知道我回国的消息后,许多亲戚提前给我张罗了。经过认真筛选,我信心满满地敲定了一个条件不错的男孩。第一次见面,那家伙就阴阳怪气地问我:“你这么好的条件,怎么也沦落到了相亲的地步?是不是被洋人甩了?”气得我一句话没说,便甩门而去。接着,我又相了几次,均不中意。
后来,妈妈又出新招,居然将我的资料挂到了我家附近公园的相亲角。妈妈终于算是因我而骄傲了一回,因为在众多单身女子中,我这个留过洋的女硕士在学历上鹤立鸡群。但这种骄傲很快就又悲催地败给了现实,许多男方家长正是因为我这个留学生的身份,担心“高攀不起”才望而却步的。
留学的初衷原本是可以让我走一条捷径,没承想反倒绕了个大弯!妈妈虽然嘴上没说,但我从她脸上看到了这丝悔意。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只能慢慢等机会。
谁说留学不用愁,儿子出国母担忧
◎口述/赵清云 整理/苏眉细细
儿子小瑞出国留学已经大半年了,这段时间我和他视频,发现他瘦了很多。虽然孩子说一切都好,可我这当妈的心始终悬着。
2015年,小瑞毕业于一所国内211大学,以他的条件,在国内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并不难,可他铁了心要去留学。出于“望子孙成龙”的目的,尽管家境不太好,爷爷奶奶仍然掏出了多年的积蓄,帮助我们把孩子送到了国外。
老话说得好:“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子出国的几个月,我真是天天吃不好、睡不好,担心他在国外受欺负,怕他不会认路、乘车、买东西,还担心他不习惯外国的饭菜……想想这些,我就觉得堵得慌,只好自我安慰说,孩子往高处走是好事。
前些天,看到电视上多次曝出留学生被杀的消息,我几天几夜都睡不好觉,总是三更半夜爬起来给小瑞打越洋电话,确认他是平安的才放心休息。小瑞和他爸都说我神经过敏,但我觉得,平时多注意总是没错的。
平常跟小瑞视频聊天,他说得最多的是德国跟中国风土人情有什么不同,如何跟同学一起玩、一起参加社会实践,偶尔也说说给德国孩子当家庭教师的趣事,但是很少说学业上的事。大概是知道即便说了我们也不懂吧,他总是说“爸妈放心,我的成绩在班里很好。我们教授常夸我聪明呢”,再不就是“我又找了份零工,你和爸可以少寄点钱给我”。看着儿子那么懂事乖巧,我确实很欣慰。
最近听说留学生回国很难找工作,海归容易变“海带”,我又开始寝食难安。
那天,接到在外地的表姐的电话,我更揪心了。表姐的女儿蕊蕊今年27岁,从加拿大留学回来一年多了,到现在也没找到稳定的工作。她看不上一般的小公司,大公司又只招收名校毕业的。其间,表姐也曾托关系把蕊蕊安排到一家外贸公司,可是,没过半个月,小丫头就炒了老板的鱿鱼,说一个海归硕士天天给主管粘发票单据,根本体现不出她的价值。而在谈男朋友这件事上,她也是“眼高手低”,学历低工作差的不要,没出过国的不考虑,可条件好的又看不上她。最后,表姐带着哭腔对我说:“早知道这样,当初还不如不让她出国呢。” 我连忙安慰她:“先别催孩子,要给她一个适应期。”我还举了我同事女儿的例子。人家姑娘在美国留学,上的也不是特别好的学校,回国后到上海一家外企工作,虽然起步也不高,但是因为专业学得扎实,不到两年已经成了部门经理,年薪几十万元。前不久,她还带父母出国玩了一星期呢。听了我的话,表姐似乎宽心了一些。
挂了电话,我却禁不住担心:儿子将来留学回来会是怎么样的呢?
给孩子一块适合他生长的土壤
◎口述/由 由 整理/沈 萍
期末考试前两周,女儿沛沛告诉我说:“咱们班上的‘尖子生’苗雨晴准备在高三申请到英国一所名牌大学读书呢!”我很惊讶,同时恍然大悟:从高一开始,苗雨晴对每门功课都学得很认真,也认真上实践课,原来是在为出国做准备。
最近几年,我们学校出国留学的学生渐渐多了起来,有的是临近高考才申请,有的则在高一就转到国外读高中了。我说:“出国长长见识也好。”谁知女儿不以为然:“你相信出国留学都是为了学知识、长见识的?苗雨晴虽然是这样,有的却不一定呢。你还记得前几届的毕业生尹强吧?他留学那几年可是学校有名的混混呢,现在回国都快两年了,不是还靠着他爸吗?”
我当然记得尹强,他的父亲是一家私企的老板,很期待儿子能出人头地。尹强在高考前夕去澳大利亚留学了。后来,他在国外花钱如流水,还买了赛车,在学校里很拉风。第二年,那届高中同学聚会,我带着沛沛参加,尹强开着豪车也来了。他自嘲说在国外待了一年净跟中国留学生扎堆玩了,英语也没怎么长进。后来,他开玩笑地对我说:“沈老师,要是沛沛将来出国留学,您一定看紧了。外面诱惑很多,再好的姑娘,也有学坏的可能!”
即便这样,我仍然觉得并非是留学让尹强变成了不良青年,而是尹强压根没打算好好在国外读书。我有一个学生叫肖芒,读高中时,他父母便指给他两条路:一是在国内读心仪已久的大学,二是去意大利学艺术。肖芒一听两眼放光,艺术是他所爱,于是毫不犹豫选择了第二条路。临行前,父母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路是你自己选的,你得有担当。”肖芒点点头。不久,他便出国了。
虽然最初很彷徨,但深知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很快确定了学习与生活的目标,大着胆子用磕磕绊绊的意大利语与当地人交流,还凭着出色的厨艺在意大利同学家里大显身手,语言能力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中国同学去银行办卡找他,去医院看病也找他,甚至连租房子之类的事情都找他,他都乐意帮助。假期,很多同学在寝室里睡觉、玩游戏,他却约三五好友去欧洲旅行。法国卢浮宫、比利时皇家美术博物馆、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都让他沉醉在艺术的世界里。他在发给我的邮件里感叹:“老师,我现在才知道世界有多么精彩!”毕业回国后,他在国内一家知名大学里担任助教,并很快在权威杂志发表了学术论文。不过,肖芒并不留恋这些,他激流勇退,创办了文化公司。
前不久,在期末考试的家长会上,我特意讲述了这两个学生的事例。作为老师,我有责任告诫那些希望孩子留学的家长应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同时,降低让他们“衣锦还乡”的期望值,尽量不给孩子压力。很多家长听后唏嘘不已,似乎被触动了。其实,不管他们是否听进心里,只要他们能给孩子一块适合他们的土壤,让孩子获得很好的发展,那就足够了。
【 专家建言】
留学路上,陪孩子做好职业规划
◎嘉宾 胡 敏
(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总裁兼校长,留英学者)
我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这些年越来越明显感觉到,在全球一体化、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家长对国际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家长有送孩子出国留学的意向。但是,年轻人准备好了吗?我们的家长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成为最美好的自己?
很多海归反映回国难就业,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心理学有种说法叫做成就动机,指个体将会最大限度地为自己认为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投入精力,努力使之变得完美。成为国际化杰出人才如果是孩子的目标,就能成为他的成就动机。反之,如果家长出于“望子成龙”或者让孩子“光耀门楣”的目的,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那么,孩子很有可能让父母失望。
所以,孩子出国前,家长跟孩子沟通好很有必要。例如,家长可以问清孩子:为什么要去名校留学?毕业后该何去何从?你想要的未来是什么?并告诫他们,出国只是留学第一步,规划当以终为始,要让这些问题应伴随整个留学生活,引领他们思考如何度过最有价值的留学时光,鞭策他们不忘留学初心,不忘理想初心。否则,留学期间漫无目标、无所追求,他们便会很容易成为“海剩”,沦为“海待”,留学价值亦将大打折扣。
其实,不论是中国大学还是外国的名校,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大家都希望能够培养出各行业的精英人才。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也并非我国独有,而是已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就业压力大渐成常态。留学生就业之所以难,不过是难在学生“不意识,不着急,不准备”。如果尽早为这种即将到来的困难做好准备,便不难在求职大军中胜出。纵观那些成功人士,他们无疑都具备了一种“对于兴趣近乎狂热的追求”的品质。如果那些留学的孩子们明白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为此有规划地奋斗,相信他们不再会为就业而发愁,而是会有一个成功的未来!
【过来人说】
留学海外,学以致用才是关键
◎迟晓航(就读于英国利兹大学新媒体专业)
在很多留学生中,我算是比较有“成就动机感”的一类,所以,在把所申请到的几所国际知名大学作了比较后,我选择了现在就读的英国利兹大学。
与中国学校不同,英国的大学更倡导自主性学习。除少量的必修课程外,学生可以任意选择不同学院的不同课程,只要修满学分即可。但我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修满学分,而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各方面的实践能力。我的业余生活可谓丰富多彩;我到英国的孔子学院实习工作,并结交了很多朋友;为提高专业能力,先后采访了校内外多位知名人士。
一年的留学生活即将结束,我已经投递简历,准备届时回国应聘。因为从留学伊始,我就定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并积累了大量的相关经验,我相信,我不会成为那个被动的“海带”。
实践丰富,就业机会才会丰富
◎朱 欢(曾就读于美国侨港大学工商管理学)
2008年夏天,我拿着侨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通知书来到美国纽约边陲的一个学校,开始了我半工半读的生活。
学校的课程不是很难,且实践课很多,比较符合我的期待。我的英语不太好,所以留学后我找了几份兼职,实践能力和口语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大二时,我和兼职公司的老板相处得很好,他提供了一个商机,需要我做些投资。我思忖再三,把学费投了进去。换言之,我违背家人意愿,做了一个破釜沉舟的决定——辍学。因为语言能力有所增强,我交际能力也提高很多。后来,我顺利地赚到了第一桶金,之后生意越做越好。
当然,我有时候也在想,如果我不那么着急,等读完书再考虑创业,事业会不会做得更大呢?但是,人生没有假设,况且我现在生活得很幸福,我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