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黄铁苗在一个论坛上建议,学生评三好、推荐就业,有关部门可要求其出示父母亲写的《孝顺鉴定》,进而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感恩的氛围。你认为推广《孝顺鉴定》有必要吗?《孝顺鉴定》能成为感恩教育的有效措施吗?感恩教育仅靠一纸鉴定能行吗?
■本期话题:推广《孝顺鉴定》有必要吗
★正方:有必要推广《孝顺鉴定》
●观点:《孝顺鉴定》是感恩教育的积极举措
《孝顺鉴定》大可一试。孩子的感恩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家庭、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强化,需要一个大的氛围对其进行积极的影响,而《孝顺鉴定》则可以说是感恩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办法,无论其效果如何,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具体问题,总比观望看热闹,眼看孩子的感恩意识日渐淡薄要强得多。与其坐而议不如起而行,感恩教育当然不能只靠一张《孝顺鉴定》来完成,但如果没有更好的办法,倒也不妨从《孝顺鉴定》开始。
●观点:《孝顺鉴定》在客观上起到了督促作用
也许没有哪个父母会在自己孩子的《孝顺鉴定》上写孩子不孝顺,但是《孝顺鉴定》却在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有这样一个程序,孩子就会认识到,自己的成长过程是需要有老爸老妈的证明才能完整的,当他向父母要证明的时候,本身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进行反思,而父母也可以借此机会把孩子曾经有过的一些不孝顺的行为点出来,或者对孩子将来的行为提出一些希望,这就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感恩意识,同时也具备了一种责任感。
●观点:《孝顺鉴定》可能带动更多有助于营造感恩氛围的举措
孝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品质,它包含在感恩这个道德范畴之内,是感恩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感恩,意义重大。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大众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没有父母养育,没有师长教诲,没有大众助益,没有国家护佑,我们何能存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仅是美德,感恩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面对当前日益冷漠的年轻一代,加强感恩教育尤为重要。因此,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应重视感恩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在全社会营造感恩的氛围,进一步加强感恩教育的力度。《孝顺鉴定》就是基于此而产生的,虽然它只是感恩教育的一个侧面,或许它的效力是微弱的,但它却有可能带动更多的侧面,来共同促进全社会感恩氛围的形成。
★反方:没必要推广《孝顺鉴定》
●观点:感恩教育不应流于形式
我们确实需要感恩教育,但把教育流于书面证明,甚至需要《孝顺鉴定》,那就太形式化了。实际上,孝顺是没什么标准的,不同的子女和父母,不同的家庭环境,孝顺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而孝顺既无标准,鉴定便无任何意义。我们可以让父母出示《孝顺鉴定》,但却无法被表象遮住双眼,更不能被所谓强制和半强制产生的虚假效果绊住双脚。现代人缺失感恩,但还不至于要用一纸文书来唤回。应该相信,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里,缺少的不是感恩之心,而是足以让人真正走上感恩之旅的源源活水。如果能够将此列入社会人的诚信体系,父母多多注入身教重于言教的基本力量,再加上学校和社会的密切配合,感恩的种子一定能在更多的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观点:《孝顺鉴定》的可操作性太差
孝顺是一种美德,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自然而然的感谢与回报。那么,《孝顺鉴定》在笔者看来就只能是笑谈了。正如一位网友所指出的:就算子女不孝顺,可是为了子女的前程,又有几个做父母的愿意如实出具《孝顺鉴定》?可以想象,违心地将“不孝”写为“孝”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这不是让本来就很可怜的父母心更加可怜了吗?而看鉴定的人也实难对其分辨真伪,这样的鉴定对于实现初衷又能有多大的效力呢?《孝顺鉴定》的可操作性如此之差,真不知道该怎样去推广它。
●观点:孝不孝顺是无法鉴定的
不孝顺父母的子女固然存在,亲情淡漠、感恩意识淡薄的现象也确实日渐严重,但《孝顺鉴定》这种强制性的措施却并不适宜,对那些子女孝顺父母,父母对孩子也很满意的情况来说,一份《孝顺鉴定》岂不是亵渎了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子女对父母真挚的爱岂不是变了味儿?似乎子女孝顺父母就是为了评上三好学生,就是为了顺利就业。我想,这样的鉴定签起来无论是对子女,还是对父母来说,心里都难免别扭吧。孝顺是子女对父母的真诚的感情流露,是人类生生不息的美好的社会生态,那些孝顺父母的子女,是用不着鉴定的。
●观点:《孝顺鉴定》最多只能是杯水车薪
一个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很难做到爱同学、爱老师、爱朋友、爱他人,也很难做到爱岗敬业、效忠国家。因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孝顺父母、懂得感恩的良好氛围,既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建设中国和谐社会的需要。而既然感恩属于教育范畴,那就要从小开始对孩子加强感恩教育,营造感恩氛围,将感恩教育作为人的终身教育。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要向孩子灌输感恩是一种美德、一种责任的思想。实际上,我们真正缺少的,不仅仅是感恩之心,更是学会感恩的环境和赞赏感恩的机制。如此看来,一份小小的《孝顺鉴定》,实在是杯水车薪了。或者更残酷地说,它很可能连杯水车薪都做不到。
◆编者后记:
黄铁苗研究员对孝顺、对感恩的态度,笔者是很赞同的。对于那些不知感恩、不懂孝顺的人就应该利用道德去感召他,利用舆论去谴责他,利用规范去约束他,利用社会的力量去改变他。但是,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合乎情理、不违人伦的基础上,都应具有相当的可行性。说到底,孝顺、感恩都属于道德范畴,更宜倡导,而不宜与利益捆绑在一起。感恩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而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习惯和风尚。
◆下期话题:
从今年9月开始,广东省教育厅发文,各中小学除了在语文、美术课上加强书法教育外,每周还要安排一节课时的书法课,书法课被正式列为广东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网络时代,键盘早已成了人们普遍运用的代写工具,书法也早已退居二线,成了学生的特长展示或业余爱好,为何又被列为必修课?书法在网络时代到底还能发挥怎样的作用?欢迎大家来信来电,各抒己见。如果你有什么好的话题,也可以提供推荐,和大家共同探讨。
●编辑/知非
■本期话题:推广《孝顺鉴定》有必要吗
★正方:有必要推广《孝顺鉴定》
●观点:《孝顺鉴定》是感恩教育的积极举措
《孝顺鉴定》大可一试。孩子的感恩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家庭、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强化,需要一个大的氛围对其进行积极的影响,而《孝顺鉴定》则可以说是感恩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办法,无论其效果如何,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具体问题,总比观望看热闹,眼看孩子的感恩意识日渐淡薄要强得多。与其坐而议不如起而行,感恩教育当然不能只靠一张《孝顺鉴定》来完成,但如果没有更好的办法,倒也不妨从《孝顺鉴定》开始。
●观点:《孝顺鉴定》在客观上起到了督促作用
也许没有哪个父母会在自己孩子的《孝顺鉴定》上写孩子不孝顺,但是《孝顺鉴定》却在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有这样一个程序,孩子就会认识到,自己的成长过程是需要有老爸老妈的证明才能完整的,当他向父母要证明的时候,本身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进行反思,而父母也可以借此机会把孩子曾经有过的一些不孝顺的行为点出来,或者对孩子将来的行为提出一些希望,这就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感恩意识,同时也具备了一种责任感。
●观点:《孝顺鉴定》可能带动更多有助于营造感恩氛围的举措
孝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品质,它包含在感恩这个道德范畴之内,是感恩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感恩,意义重大。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大众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没有父母养育,没有师长教诲,没有大众助益,没有国家护佑,我们何能存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仅是美德,感恩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面对当前日益冷漠的年轻一代,加强感恩教育尤为重要。因此,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应重视感恩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在全社会营造感恩的氛围,进一步加强感恩教育的力度。《孝顺鉴定》就是基于此而产生的,虽然它只是感恩教育的一个侧面,或许它的效力是微弱的,但它却有可能带动更多的侧面,来共同促进全社会感恩氛围的形成。
★反方:没必要推广《孝顺鉴定》
●观点:感恩教育不应流于形式
我们确实需要感恩教育,但把教育流于书面证明,甚至需要《孝顺鉴定》,那就太形式化了。实际上,孝顺是没什么标准的,不同的子女和父母,不同的家庭环境,孝顺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而孝顺既无标准,鉴定便无任何意义。我们可以让父母出示《孝顺鉴定》,但却无法被表象遮住双眼,更不能被所谓强制和半强制产生的虚假效果绊住双脚。现代人缺失感恩,但还不至于要用一纸文书来唤回。应该相信,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里,缺少的不是感恩之心,而是足以让人真正走上感恩之旅的源源活水。如果能够将此列入社会人的诚信体系,父母多多注入身教重于言教的基本力量,再加上学校和社会的密切配合,感恩的种子一定能在更多的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观点:《孝顺鉴定》的可操作性太差
孝顺是一种美德,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自然而然的感谢与回报。那么,《孝顺鉴定》在笔者看来就只能是笑谈了。正如一位网友所指出的:就算子女不孝顺,可是为了子女的前程,又有几个做父母的愿意如实出具《孝顺鉴定》?可以想象,违心地将“不孝”写为“孝”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这不是让本来就很可怜的父母心更加可怜了吗?而看鉴定的人也实难对其分辨真伪,这样的鉴定对于实现初衷又能有多大的效力呢?《孝顺鉴定》的可操作性如此之差,真不知道该怎样去推广它。
●观点:孝不孝顺是无法鉴定的
不孝顺父母的子女固然存在,亲情淡漠、感恩意识淡薄的现象也确实日渐严重,但《孝顺鉴定》这种强制性的措施却并不适宜,对那些子女孝顺父母,父母对孩子也很满意的情况来说,一份《孝顺鉴定》岂不是亵渎了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子女对父母真挚的爱岂不是变了味儿?似乎子女孝顺父母就是为了评上三好学生,就是为了顺利就业。我想,这样的鉴定签起来无论是对子女,还是对父母来说,心里都难免别扭吧。孝顺是子女对父母的真诚的感情流露,是人类生生不息的美好的社会生态,那些孝顺父母的子女,是用不着鉴定的。
●观点:《孝顺鉴定》最多只能是杯水车薪
一个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很难做到爱同学、爱老师、爱朋友、爱他人,也很难做到爱岗敬业、效忠国家。因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孝顺父母、懂得感恩的良好氛围,既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建设中国和谐社会的需要。而既然感恩属于教育范畴,那就要从小开始对孩子加强感恩教育,营造感恩氛围,将感恩教育作为人的终身教育。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要向孩子灌输感恩是一种美德、一种责任的思想。实际上,我们真正缺少的,不仅仅是感恩之心,更是学会感恩的环境和赞赏感恩的机制。如此看来,一份小小的《孝顺鉴定》,实在是杯水车薪了。或者更残酷地说,它很可能连杯水车薪都做不到。
◆编者后记:
黄铁苗研究员对孝顺、对感恩的态度,笔者是很赞同的。对于那些不知感恩、不懂孝顺的人就应该利用道德去感召他,利用舆论去谴责他,利用规范去约束他,利用社会的力量去改变他。但是,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合乎情理、不违人伦的基础上,都应具有相当的可行性。说到底,孝顺、感恩都属于道德范畴,更宜倡导,而不宜与利益捆绑在一起。感恩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而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习惯和风尚。
◆下期话题:
从今年9月开始,广东省教育厅发文,各中小学除了在语文、美术课上加强书法教育外,每周还要安排一节课时的书法课,书法课被正式列为广东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网络时代,键盘早已成了人们普遍运用的代写工具,书法也早已退居二线,成了学生的特长展示或业余爱好,为何又被列为必修课?书法在网络时代到底还能发挥怎样的作用?欢迎大家来信来电,各抒己见。如果你有什么好的话题,也可以提供推荐,和大家共同探讨。
●编辑/知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