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大量研究提示动脉几何学特征在局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改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应用三维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3-Dimensional 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3D HRMRI),旨在探究上游颈动脉几何学形态与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探索上游几何学形态改变对远端动脉管壁的影响。方法:回顾了北京协和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期间因卒中、眩晕、头痛等神经系统临床表现行头颈联合HRMRI检查(SPACE序列)的所有病例,排除存在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MCA闭塞,以及图像不清晰的病例。连续观察MCA管壁,根据是否存在偏心斑块将病例分为斑块组和对照组。在3D HRMRI上测量所有病例的颈动脉几何形态参数(包括:颈动脉分叉夹角、颈动脉分叉水平、ICA/CCA(Common Carotid Artery,CCA)管腔面积比值、ICA颅外段形态分型和最大曲率、ICA颅内段形态分型),MCA几何形态(包括弯曲类型和弯曲方向)和斑块组MCA最狭窄处管壁面积。分析对照组和斑块组颈动脉几何学形态特征的差异,并校正常见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和局部几何学形态对斑块形成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回顾了 148名患者的296侧血管,依照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病例,最终纳入来自118名患者的204侧前循环动脉系统,其中对照组100侧,斑块组104侧。与对照组相比,斑块组上游颈动脉的分叉夹角更大(55.82°vs.37.37°,p<0.0001),颈动脉分叉水平更高(P=0.009),ICA颅外段弯曲程度更明显(p=0.008),最大曲率更大(116.15m-1 vs.82.32m-1,p=0.002),而其他颈动脉几何学参数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经二分类logistic多元回归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及MCA局部几何形态后,ICA/CCA管腔面积比值和颈动脉分叉夹角与MCA粥样硬化性斑块形成独立相关,校正后OR值分别为1.455每增加0.1(95%CI,1.015-2.087)和 1.280 每增加 10°(95%CI,1.058-1.548)。定量分析中,斑块组MCA粥样硬化斑块内最狭窄处管周面积、管腔面积和管壁面积分别为13.21±3.24mm2、4.39±1.67mm2,和8.82±2.48mm2,经多元线性回归校正后,颈动脉分叉夹角与管壁面积线性相关(b=0.023,p=0.042)。结论:不同病例间颈动脉几何形态存在很大差异,在众多颈动脉几何学特征中,更大的ICA/CCA管腔面积比值和更大的颈动脉分叉夹角均与MCA粥样硬化性斑块的形成存在独立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