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界的“四大名爹”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teris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万春的功夫是“打”出来的


  李万春从小生就一副好嗓子,本来可以专攻文戏,以唱为主。但父亲李永利眼光长远,认为不能埋没那副好嗓子,主张他既学文又学武。每天天不亮,小万春睡眼朦胧,就被父亲叫起来到偏僻的地方练武功和喊嗓子。天亮后,回到家里休息会儿,就到“大世界”舞台上实践了。李永利迫切希望儿子文武并进,想出个法子:在屋顶上钉个钩子,用粗绳子拴上滑轮儿。吊嗓子之前,先让他把脚伸进绳子套里,用滑轮儿把腿吊起来,然后开始吊嗓子。每次吊嗓子,都是从头到尾吊整整一出戏,得用一个来钟头。吊完这出戏,把腿放下来,在地上稍微蹲一会儿,再换另外一条腿吊上去,开始吊第二出戏。通常是头出戏先吊西皮,二出就改吊二黄。连吊腿带吊嗓子,两下夹攻,特别累人。吊完一出戏,必定是大汗淋漓,衣裳湿透。这种方式,苦是苦,可真出功夫。
  李永利脾气暴,儿子练功时,他总是在一旁看着,手里还总拿着板子。只要看出儿子稍有偷懒的地方,或者动作不准,立刻举起板子没头没脑地狠打。练飞脚、旋子、扫堂腿,以至乌龙绞柱,都是练正反两种。正的容易练,反的可就难了。每练反的,挨打必多。挨打,都得趴在长凳上,用板子打大腿根儿、打屁股。每次都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练功避免不了挨打,吃尽了苦头,可功夫练出来了,苦最终换来了甜头——李万春成为文武双全的京剧名家。

“遍请名师”李桂春


  “小达子”李桂春是著名文武老生李少春之父,他长期在上海演出,有“南派包公”的美誉。李桂春希望自己的后代能接续他的事业,无奈长子大田不喜欢这行,他瞧出次子二田(少春)是块学戏的料,便在少春身上下了功夫。李桂春督促少春练功,也跟李永利教子一样,每练都是文、武两方面均不放松。他又使了一个新招:一改过去先吊嗓子后打把子的习惯,总是让少春先打把子,然后再吊嗓子。这样可就更增加了难度。历来武戏演下来嗓子发“横”,不利于再唱文戏。由于李少春从小就是先武后文打下的基础,奠定了他后来正式演出时,前边先唱一出武戏,后边再唱一出唱工戏,嗓音仍然圆润、运用自如,这正是父亲良苦用心取得的成果。
  李桂春在自己教兒子的同时,还请来陈秀华、丁永利两位先生,分别给少春说文戏和武戏。这两位可是当时梨园界顶级的“教授级”老师。
  陈秀华宗法“余派”,是教“余派”戏的名教师;而丁永利则久随“武生宗师”杨小楼演出,对“杨派”戏了如指掌,教授“杨派”戏更是得心应手,甚至连杨小楼本人都认为他“教我的戏琢磨得透,研究得深”。当时北京许多宗“余”、学“杨”的名演员,也都得到过他们的传授。“名师出高徒”,少春技艺日益精进,但他不满足于此。1938年他终于又得拜余叔岩为师,成为余的入室弟子,得其亲传,表演艺术得到质的飞跃。李桂春曾悉心教导儿子:“一要拜服,服人家之长,谁有专长向谁学习。二要不服,除虚心学习,还要敢于竞争。三要拔尖,非下苦功在竞争中超过可。”李少春后来能成为戏路宽广,勇于创新的艺术大师,这同父亲给他遍请名师与悉心教导是分不开的。

“你父不如我父”“我子胜于你子


  谭小培出身梨园世家,其父是“同光十三绝”之一,被誉为“伶界大王”的谭鑫培,其子就是“四大须生”之一的谭富英。在“谭派”艺术的传承上,谭小培处于一种尴尬地位。20世纪30年代,北京一家报纸上登的漫画很能说明问题。画面上老中青三人,上首是谭鑫培,中间是谭小培,下首是谭富英。谭小培表现出左顾右盼的神态,对着谭富英说,“你父不如我父”;对着谭鑫培说,“我子胜于你子”。这说明他是夹在两代当中,上不如父,下不如子。
  虽说到艺术声望,谭小培的确上不如其父谭鑫培,下不如其子谭富英。可是他能把谭门剧艺的规范继承下来,并把儿子培养成才,应该说他是谭门一位了不起的大功臣。
  在老谭去世后,谁能做谭派老生的继承者,这是当年广大京剧爱好者最瞩目和有争论的一个问题。那时谭小培已经三十五岁,虽能演父亲常演的各种戏,但名气不够响亮,儿子谭富英才十二岁,刚入富连成科班学戏。这时,谭小培一面搭班演唱,一面抓紧培养儿子谭富英。此时,学“老谭”的人,如言菊朋、余叔岩,全都打出“谭派正宗”的旗号,争当谭派的继承人。谭小培作为老谭的亲生儿子,在这样咄咄逼人的形势下,毅然放弃了个人的演出,专心致志地培养谭富英,把自己的满腔热血,全倾注在儿子身上。谭富英天赋条件绝佳,无论扮相、嗓音、功架都好。谭富英连着坐科六年,打下了坚实的功底,走的也是祖父老谭文武老生的路子。谭富英出科后,谭小培基本上谢绝舞台演出,全力以赴地扶植儿子演出。他一方面让儿子拜师余叔岩,以避免家学的局限;一方面为儿子制定了一个长期规划,即以十年以上的时间搭班演出为主,来提高表演艺术、扩大影响、积累资金、建立自己的观众群,为将来自己挑班做准备。直到谭富英在全国各地演出赢得了大量观众,连梅兰芳都认为谭富英已经具备独自挑班的能力,力劝谭小培给儿子组班演出时,谭小培才决定由儿子谭富英自组“扶椿社”挂牌演出,并亲为其充任管事。公允地说,谭富英的成功浸透着谭小培的苦心孤诣与满腔心血,虽然这同谭富英的天赋条件分不开。

外行父亲造就“荀派大师


  在“四大名爹”里,只有荀慧生的父亲是个外行。荀慧生的父亲荀凤鸣是一位老实厚道的穷苦农民,因生活所迫,在荀慧生六岁那年,举家流落到天津为生。荀慧生对童年生活的印象,只有两个字:贫穷,贫穷到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地步。为了养家,父亲两次把他卖进戏班。先是把他卖进天津小桃红戏班,后又转卖给河北梆子花旦庞启发为徒。幼年的荀慧生对戏曲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悟性,路过戏台时,总是久久观望,不愿离去。对于父亲把他卖进戏班,他不但毫无怨言,甚至想:没准我唱红了,还可以养家呢。启蒙老师庞启发是著名梆子艺人侯俊山的高足,不但擅演河北梆子花旦,青衣、刀马旦也能演能教,是有名的“戏包袱”。但他教戏手狠,人送绰号“庞剥皮”。荀慧生就是在他的打骂声中踏入了梨园大门的。
  荀慧生最终能名列“四大名旦”,这全得力于他幼年刻苦练功,打下坚实基础,以及众多名师的提携与帮助。荀慧生富有演剧天赋,爱听戏、演戏,碰巧其父因生活所迫把他卖进戏班,这无意中倒把他送入了戏曲之门,使其得以大展其才。从这点儿来看,其父功不可没,称为“名爹”亦不为过。
其他文献
一、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袁编云:'《九歌》中既有独唱,又有对唱和合唱,如《湘君》《湘夫人》,男女双方互表心迹,对唱的痕迹十分明显。'
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力,深受人们喜爱。前些年,我国许多平面艺术设计师为了顺应国际趋势,抛弃了民族元素,一味地模仿国外设计,使设计作品缺乏新意。我国传承
一、手工制作的概念及优势分析手工制作,是通过自己的双手制作出来的物品。通常,手工制作出来的物品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具备一定实用价值的生活用品;第二类是主要用于修饰
汉中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优秀旅游城市,方济众是长安画派的重要代表画家,也是汉中文化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他的艺术成就早已得到艺术界的肯定。近年来,对方济众艺术的研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艺术是人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
期刊
摘要:健美操是校园体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师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信息时代下,信息化手段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体育教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暴露出一些典型问题。为促进高职校健美操的良性发展,必须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优化健美操教学路径,提高健美操教学活动的质量,使其真正成为高职校校园体育的一道靓丽风景。  关键词:健美操;信息化;高职校  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得
因为喜欢织毛衣,又有大把时间,所以女儿小时候有很多手编的毛衣。插肩连帽的、胸前有小兔子卡通形象的、套色不规则几何图案拼接的……不管脑子里有什么新鲜创意,我都会尽快付诸实践让孩子穿在身上。而她也一直陶醉在周围的小朋友艳羡的目光,和老师、同学家长对她的毛衣的赞美中。我相信那时候,她一定觉得有个巧手的妈妈是件很骄傲的事。  她10岁那年,我开始写作,从此便一门心思扎在这里面。女儿目睹了我从勤奋创作,到遭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工作的机械化、自动化、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使得人们的闲暇时间不断增多,休闲体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开展休闲体育活动已成为一种时尚,但由于休闲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人們还不能进行科学的休闲体育活动。本文提出开展休闲体育的原则和要求,以指导人们科学的进行休闲体育活动。  关键词:休闲体育;身心健康;科学;社会  一、休闲体育与身心健康的概念  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