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认同与想象r——文化记忆视野下重读迟子建长篇小说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ugjl012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迟子建善于以朴素的文学语言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其长篇小说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东北地域百年的历史与现实,勾勒出了完整的记忆框架.作为记忆的载体,迟子建的长篇小说融汇了个人和集体记忆的复杂样貌,并以“东北”为记忆场域延展出巨大的意义表现空间.正史文献中被忽略掉的“人”以及被逐渐淡忘的记忆在迟子建的虚构和想象中得以激活、重现,宏阔的叙述笔法在彰显记忆的功能性意义的同时,尝试保留一份真实的社会历史档案.迟子建对东北黑土地的历史与文化、现实与记忆的持续性书写,使得其长篇小说具有深厚的内在意蕴和艺术价值.
其他文献
马尔库塞是哲学史上第一个把科技异化理论系统化的哲学家.他认为,技术成为发达工业社会新的控制形式,窒息人们对自由的需要,削弱人们的内心向度,最终造就单向度的社会和单向
世界孝老文化与家庭养老的“双重”危机,实根源于近现代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资本主义通过“异化”劳动和建构精致化的文化政治,破败了“长者政治”和年长者的社会资本,彻底终
在高度现代性下,社会秩序问题表现为高度自由个体之间的合作以及信任缺失.齐美尔与吉登斯分别从人文与科学的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虽然二者的具体解决方案各异,但从马克
将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有利于革新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推进农业农村全面发展.从国内研究视角分析乡村振兴法制保障的方法论,发现学界对
流动性社会因人口的流动给社会带来了公共风险的流动与扩散,掌握流动人口分布及流动性是有效防控社会公共风险的重要前提.G省H籍的流动人口在就业行业、单位属性和就业形式等